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礼”走遍天下主题班会 有“礼”走遍天下主持人甲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恭谦礼让,见义勇为的文明礼仪之邦。 主持人乙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一不体现一个民族的气质与素养.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遗产。 主持人甲是否文明礼貌决不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主持人乙做一个健康文明的人,既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需求,也是个人的成长的需要。 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学习文明礼仪是我们生活的根基。 主持人甲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一看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同学们的身边又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呢?生学生A坐校车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争得一个座位不惜与同学大动干戈,甚至大打出手,在校车吃完东西后随手将垃圾仍到校车上,还有的同学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 生学生B上厕所或进班级时,有的同学用脚开门,将自己的脚印留在干净的门上或雪白的墙上;洗完手后,不关闭水龙头,扬长而去;生学生C校园的球柏、花朵经常遭受同学的摧残,伤痕累累,小树小花经常在呻吟,走廊两侧的安全出口有时被弄得粉身碎骨,却无人承认。 主持人乙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说明我们中的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 主持人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重要任务。 因为当你走出家门,肩上就扛着家庭的荣辱;当你走出校门,肩上就扛着学校的荣辱;当你走出guo门,肩上就扛着国家的荣辱。 所以有“礼”才能走遍天下。 主持人乙孔子在论语中曾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意思是不了解礼仪规范,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可是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懂礼、行礼。 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礼的认识生学生D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时代不同,礼仪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他的根本宗旨却永远不变,那就是导人向善,展现人性的美丽。 生学生E论语中有这样一则子日“绘事而后素。 日“礼后乎?”它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古代的白色染料极为珍贵。 因为绘画时要先画其它颜色,最后才画白色,用白色来衬托其它色彩的鲜艳美丽,如果没有白色就无法彰显出其它颜色乃至整幅画作的美丽夺目。 礼对人而言就象那白色颜料一样,极其珍贵,极为重要,它是彰显人性向善、择善固执的途径。 我们的美好道德品质全凭礼的衬托才能得以显现,如果失去礼的依托,再高尚的品德恐怕也体现不出来。 主持人甲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出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标志。 礼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生学生F礼之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 例如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 一提到他,大家就会想到“三顾茅庐”,想到他三次礼贤下士、到草庐之中拜见诸葛亮的美谈。 正因为感激于他的三次礼遇,诸葛亮才会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因为他真诚以礼相待,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美好品质,使我们更加崇敬他。 生学生G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心敬意的态度和外在表现化的动作,即通过一定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 例如上课前,安静地恭候老师上课;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解,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下课时,全体同学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同学方可离座等。 这些动作才能表现出我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生学生H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通过多样化的仪式,表现出礼对人对己的敬意、和爱戴、重视。 例如学校每周举行一次的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纪念日或重大活动,也要举行升旗仪式。 每日早晨升旗,傍晚降旗。 学校升降国旗,举行仪式,是为了使同学们通过升降国旗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仪式,收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生学生I礼还是用来表示庆贺或敬意的物品。 当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们送去一个小礼物表达自己对同学的祝贺。 主持人乙孔子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他认为“为礼”一定要“敬”,“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如果没有敬这种真挚的情感,玉帛钟鼓、揖让周旋之类不过是毫无意义的形式而已,礼的本质是“尊重”。 主持人甲孔子指出,人的内在情感中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仁爱”精神,这才是礼的根本,他认为“仁”是“礼”的人性根源和内在依据。 主持人乙孔子又强调“礼”对“仁”的规范作用。 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才算作“仁”呢?这要有一个社会认可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论语中有一段孔子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佳句。 请听同学们的发言生学生J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8)子夏请教说“笑眯眯的脸真好看,滴溜溜的眼真漂亮,白色的衣服就已经光彩耀目了。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时,最后才上白色。 子夏接着说;“那么,礼是不是后来才产生的?”孔子说“能够带给我启发的,是商啊。 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孔子对子夏举一反三大加赞赏,并说子夏也启发了他.生学生k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颜渊请教如何行仁。 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 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 走上人生起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期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想努力做到这些话。 这段论语说明人要成为君子,达到“仁”的境界,就必须在学礼、明礼的基础上,克服自己不符合礼的要求和欲望。 同学L L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 只有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礼、依礼而行,天下归仁,社会才能和谐。 主持人甲历史在前进,当今中国社会的礼已经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要有序、要和谐、要进步、要发展,中学生作为有素养的一代新人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更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整体形象的代言人。 主持人乙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趋向国际化,这就必然迫切地要求我们将自己的礼仪风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中学生学习礼仪势在必行。 我们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礼仪常识有哪些呢?主持人甲课堂礼仪;仪容仪表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等。 还有学校要求同学们遵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大榆树堡中学礼仪常规等校园礼仪。 请听校园礼仪三句半甲我们四人台上站!乙要把礼仪常规谈!丙你还别嫌我麻烦!丁往这儿看!(二)甲自尊自爱重仪表!乙诚实守信讲礼貌!丙遵规守纪勤学习!丁很重要!(三)甲尊敬国旗要肃立!乙高唱国歌要整齐!丙校训呼号要响亮!丁敬礼!(四)甲穿戴干净又整齐!乙拉链纽扣要系好!丙团徽校徽天天戴!丁我记牢!(五)甲天天来把卫生搞!乙贵在保持习惯好!丙遇到废纸不放过!丁重环保!(六)甲同学之间要尊重!乙互帮互助树新风!丙不打架来不骂人!丁讲文明!(七)甲校园内外不乱跑!乙自觉排队往右靠!丙危险游戏我不做!丁别忘掉!(八)甲预备铃响进教室!乙课本文具摆放好!丙不吵不闹坐端正!丁真安静!(九)甲礼仪教育搞得好!乙好人好事真不少!丙礼仪少年在哪里?丁大榆树堡中学合大、榆、树、堡、中、学!主持人乙我们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都要讲文明,遵守礼仪规范。 只有我们每个人自觉提高文明礼仪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最好的姿态展示我们大榆树堡人的风采,让我们用一言一行来最好地诠释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如果你遇到下面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你是领导早读的同学,每天总会早早得来到学校。 今天,你也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发现老师还没来,可是,居然有2个同学在过道上追逐打闹。 看到这一切,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请表演。 (2)今天早晨,你起床时,发现头痛极了,嗓子也十分干哑。 爸爸摸摸你的头,发现你发高烧了,必须到医院去,于是,你想打电话给老师请假半天,该怎么说呢?请表演。 (3)郑老师在上课时发现,需要用到小刀,于是郑老师请你去办公室找吴老师借,你来到了办公室门口,该怎么说,怎么做呢?请表演。 (4)同学们都在安静的上自习课,突然有人大声的说起话来,更有甚者随意下位走动,严重的影响了别人的学习。 你要是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你会怎样评价他们?说说你的看法!你喜欢什么样的同学! (5)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有的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对老师的讲课根本不听,还有的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你想对这样的同学说些什么?主持人甲同学们的表演把握好了“礼”的尺度,也体现出“礼”的实质“尊重”。 礼使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社会更和谐。 那么我们行礼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行礼需要真诚。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只有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做,依礼而行,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走人生正途。 如果只是因为有礼加在身上而不得不行,勉强为之,是无法塑造完善人格,最终就不会有所成就。 学校要求同学们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是希望同学们明确礼仪规范,发自内心地遵纪守礼,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最终做一个道德修养高的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有所作为。 如果同学们只是因为学校要求而不得不遵守,不是发自内心去行礼,这些礼仪规范就不能对同学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不能真正提高同学们的道德修养。 比如同学们回到家里问候父母,在学校见到师长问好,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尊敬父母、师长,那么你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主持人:程门立雪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请看视频。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主持人杨时的诚心感动了程颐,也使他成为后世尊师重教的典范。 请同学们接着发言同学行礼需要具有主观主动性。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则“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告诉他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 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 走人生正途完全靠自己,难道能靠别人吗?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行礼需要主动性,人行礼,而非礼行人。 我们要时刻牢记是人要主动去遵守礼仪、去行礼,而不是礼摆布、控制我们人。 正所谓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同学行礼还需要持之以恒。 学习上最忌讳“一日曝三日寒”,行礼也是一样,只有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才能成为一种习惯,以至于形成一种性格,并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走上人生正途。 孔子的弟子颜渊就是持之以恒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培训合同
- 花呗有个合同
- 定值保险合同
- 事业单位合同工签合同
- 建筑工地木工合同
- 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 采购玻璃合同
- 工程签了合同
- 集资购房合同
- 补充协议书算合同
-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耳穴贴压技术课件3
- 简易呼吸机的使用课件
- GB/T 17196-2017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
- 主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
- 2023年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面试笔试真题题答案
- 护士长述职报告PPT通用模板
-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五章
- 某公司保险项目保险建议书课件
- 六大茶类制作加工及品质特征 培训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