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_第1页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_第2页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_第3页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_第4页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 第二节财政补贴 转移性支出也称 转移支付 是指货币收入主体之间非交易性的货币关系 转移性支出的一般特征是该支出与商品或劳务费用没有等价交换的关系 转移性支出是一种资金无偿的 单方面转移 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财政补贴 社会保障支出 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首先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 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政策工具 其次 转移性支出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 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 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相关保障性职能的资金分配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社会发展的 安全网 和 稳定器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内在稳定器 补充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 私人保险市场存在种种局限 1 私人保险市场存在 逆向选择 和 道德风险 问题 导致保险市场失灵 2 私人保险无法解决储蓄不足和 免费搭车 的问题 3 私人保险市场无法抗御系统性风险如高通胀时期的养老金贬值 4 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一 社会保障经济原理 古典经济学时期各位先哲们 斯密 马尔萨斯 李嘉图 就开始探索社会共同保障 第一个系统的阐述社会保障理的是德国的新历史学派尔后庇古 凯恩斯 贝费里奇则从福利经济学 需求管理和社会协调发展来探索福利经济理论 近一个时期来颇具影响的是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思想 新历史学派 讲坛社会主义 德国的新历史学派 施穆勒 恩格尔和瓦格纳 认为 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 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 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 都应由国家承担 从这种改良社会主义观点出发 他们提出要增进社会福利 实现社会改革 并通过工会组织来调整劳资之间的矛盾 主张由国家来制定社会保险法 孤寡救济法等 这些主张成为德国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新历史学派的主张 后来经制度学派而在美国得以发展 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认可 贝费里奇福利国家思想主张实行政府为主体的为社会性保险制度 促进社会稳定及怀柔策略 追求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理念 提出了 普遍性 最低需求 充分就业与费用共担 原则 贝费里奇思想促进了整个欧洲 福利国家 的理念 其特点是 不过分强调保险原则 主张福利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不过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实行现收现付制 将税收作为了筹措保障资金的基本来源 福利经济学费边社会主义认为以社会福利金 社会安全保障 失业补偿所得转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制度 实际上 鼓励那些不工作的人 打击在工作的人 主张福利制度必须鼓励人们工作 而不是依赖政府 援助 促使美国政府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 紧缩待遇 严格享受条件 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把联邦政府的责任向州和地方政府转移 成为新一轮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二 社会保障体系 特征与作用 一 社会保障体系及特点社会保障即国家通过立法 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形成社会保障基金 并对由多种原因而发生生存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 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体系的口径 宽口径为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福利补贴和家庭补助等 窄口径指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体系四个特征 1 以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稳定为目标 2 以政府为社会保障主体 3 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4 具有法制性 强制性 二 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在商业保险所遵从的 互济互惠 大数原则 的基础上 引进了国家强制与公共权益的理念 形成公共产品 公共资源的社会再分配 它主要发挥着三方面的作用 1 促进人生消费的均衡化2 促进社会分配公平3 保障比例呈倒U趋势 三 社会保障体系 一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障体系是继家庭保障 商业保险而发展起来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关系 它包括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 1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 由个人 雇主和政府共同筹资 在个人及直系亲属遇到年老 病伤 失业 生育和死亡等风险时 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包括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和遗属保险等 社会保险的项目设置 1 养老保险 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老年人的生活权力 2 疾病保险 主要目的在于是患病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不受影响 以利于恢复和治疗 3 失业保险 主要目的在于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 为失业者重新就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4 医疗保险 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劳动者尽快恢复健康 并承担其患病 负伤而增加的额外开支负担 5 工伤保险 主要目的在于维持伤残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对于其给予补偿 6 生育保险 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妇女及其子女的身体健康 并适当补偿其生育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7 死亡和遗属保险 主要目的在于为死亡者提供必要的丧葬费用补贴 为死亡者直系家属提供抚恤金的基本生活保障 基本特征 法制性 公共基本权利 给予基本保障和非商业性等特征 经费来源 以社会保险基金拨付为主 政府补助为辅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2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在法律范围内 向居民提供的住宅 卫生 环保 基础教育的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的社会制度 它包括政府兴建的福利设施 提供的社会服务以及创办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主要包括福利性财政补贴 物品救济 现金救济等 资金来自预算以及个人 社会和国际捐助 3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政府向无收入 无生活来源也无家庭依靠并失去工作能力者 或是生活在 贫困线 或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 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遇难者 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要的财力 物力资助 资金来源 除了社会服务向个人收取的少量费用外 绝大部分部分由政府提供和社会捐助 4 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政府对法定的优抚对象 如现役军人及其家属 退休和退伍军人及烈属等 为保证其一定生活水平而提供的资助和服务 经费 全部由政府预算拨付 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 核心地位社会救济 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社会抚恤 安定特定阶层生活的功能 二 社会保障模式 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 英国 瑞典 实行 收入均等化 就业充分化 福利普遍化 福利设施体系化 从 摇篮到坟墓 的社会保障 按统一标准缴费 统一标准给付 这种模式是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的税收 主要特征 政府负责 全民高福利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 日本 这种模式以社会保险为核心 社会保障费用由雇员 雇主和国家三方负担 主要以雇员和雇主承担为主 社会保障的给付与雇员的收入和社会保险缴费相联系 政府 企业 个人共担责任 在不同的项目中各有不同的角色 在社会保险中 主要缴税 费 人为企业和个人 政府担负最后责任 在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中 政府是最主要的负责主体 保障对象实行 有选择制 强调保障而非高福利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智利 新加坡 这种模式以强制储蓄为核心 政府强制雇主 雇员为雇员储蓄社会保障费用 以满足雇员个人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的支付需要 特征 不具有再分配性 实行基金积累制 给付水平是既定供款制 高低取决于个人积累水平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这种模式以 国家统包 为核心 由政府对福利进行直接分配 社会保障事务由国家统一办理 社会保障费由国家和企业负担 职工个人不必缴纳社会保障费用 特征 强调国家责任 保障对象是国有经济部门雇员 保险费由单位负担 保险项目 标准由政府计划规范 四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与分配 一 资金分担方式 一般四种形式 政府 雇主 雇员共同分担 政府和雇主分担 雇主和雇员分担 雇员单独负担 体现政府重要作用的资金分担方式 政府 雇主 雇员共同分担 政府和雇主分担 二 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1 社会保障税2 社会统筹费3 预算拨付 二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 1 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 支付给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 这种模式在人口年龄结构年轻 保障范围较窄 支付标准较低的情况下 尚可正常运行 在经济不景气 人口出现老龄化 支付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缴费比例过高 当代负担沉重 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 现收现付制 保费 当年支出优点 不受通胀影响缺陷 存在代际负担存在给付风险容易入不敷出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 2 完全基金制 这是一种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 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 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 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其基本方法是 在对未来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进行预测的基础上 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 采取先提后用的办法 投保人在职时 按此收费率将一部分劳动收入交给一个基金 接受保障时 该基金再以投资所得兑现保障承诺 完全基金制 保费 当年支出 结余 优点 不存在给付风险缺点 初期缴费率较高存在通胀风险不适合中国国情 3 部分基金制 这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当年筹集的基金 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的需要 另一部分采取积累式以满足未来支付的需要 部分基金制既保持了现收现付制下的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通过部分资金积累 降低现收现付制下当代人的负担与完全基金制下货币贬值的风险和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部分基金制 保费 当年支出 部分结余 缴费率阶梯上升避免频繁增加 避免负担过重 五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1995年开始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 积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城乡有别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 统一企业个人缴费比例 个人账户规模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2 积极建立医疗保险制度 实行个人 单位共同缴费制度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制度 实行 低水平 广覆盖 双方负担 统账结合 的医疗保障 3 积极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1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这类支出一直都以独立科目的形式存在于国家预算中 从来都是我国财政直接提供的社会保障支出 它反映由预算拨款用于民政部门掌握的社会保证基金 2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反映由预算拨款用于对养老 失业 医疗等社会保障基金的补贴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补助等 3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反映按规定征收并缴入国库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滞纳金收入和支出 2006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766万人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417万人 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374万人 2006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732万人 截至2007年9月底 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 市 区 达2448个 参合农民7 3亿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率达86 0 2006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187万人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27万人 2006年年底 全国共有2240 9万 1028万户 城市居民享受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平均保障标准为169 6元 人 月 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22 1亿元 截止2006年底 全国共有2133个县 区 开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已有1509 1万 743 4万户 农村人口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目前 由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障支出中 主要包括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支出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 由1998年的595 6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361 78亿元 1998 2006年社会保障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6 38 2006年比1998年增长7 32倍 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8年的9 08 增加到10 79 提高了18 83 二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基本框架 1 养老保险199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确立了现行 统账结合 的养老保险制度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 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2 保险费用筹集 企业 职工分别缴纳 财政弥补赤字3 运行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4 养老金待遇 如果个人缴费满15年 可以在退休后按月领取5 养老基金管理 逐步由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 进一步发挥互助互济 风险分担大的保险功能 2001年国家进行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决定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2005年统一了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 改革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 建立了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积极发展企业年金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 医疗保险 1994年国家确立了 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结合的医疗改革方针 1998年国务院颁布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在全国统一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2年我国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实行农民缴纳 中央与地方财政各补助一部分的统筹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2 保险费用筹集 企业 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的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 左右 职工个人 不含退休职工 的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的2 左右3 运行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3 失业保险 1999年1月 国务院正式颁布了 失业保险条例 将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从而创立了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 现行失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2 保险费用筹集 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 缴纳 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1 缴纳 农民合同工制工人本人不缴纳3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职工单位和本人的缴费时限有关联 4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境内各类企业的职工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费用筹集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以及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职工个人不缴纳基金管理 工伤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 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 工伤保险待遇 5 生育保险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费用筹集 由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不超过1 向社保机构缴纳 职工个人不缴纳 实行社会统筹 保险待遇 三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宽 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政出多门 缺乏统一管理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单一 国家 企业负担较重社会保障基金收缴难度大社会保障基金总量不足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社会优抚制度的改革滞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缺乏总体协调与宏观控制 四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预算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 第二节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方针 按照特定目的 对指定事项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的一种补助 其实质就是通过补贴改变价格的形成机制与供求关系 它是财政转移支付中最富弹性的宏观调节政策 一 财政补贴 特征 分类财政补贴作为一种基本的转移支付 是典型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通过财政补贴 使某一阶层 企业和地方政府收入水平增加 但是社会价值总量并未发生变化 一 财政补贴的一般特征 政策性 它是国家为达到一定的宏观目标而实施的政策调节 灵活性 一般具有配置环节灵活 调节灵便等优势 时效性 它往往根据一定时期的国家宏观政策而定 随时调整 二 财政补贴的分类 按经济循环可划分为生产 流通 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补贴 按政府是否明确安排支出可划分为 暗补 和 明补 按补贴形式可划分为价格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和财政贴息 按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连系可分为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 按补贴的发放形式 可分为实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