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内环境与稳态1.(2011北京卷)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1. 答案:A解析: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2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答案:A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和淋巴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3解析: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为消化系统,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答案:B4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4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需呼吸、循环、运动、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如人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导致体温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稳态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参与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答案:B5 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5 解析:由于细胞内蛋白质、K较多,是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血浆含蛋白质较多,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肝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线粒体,扩散到依次经过线粒体的内外膜、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膜(进出细胞经过两层细胞膜),共5层膜,10层磷脂分子层。答案:C6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B C D6解析: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可调节呼吸运动,可作为缓冲物质。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答案:D专题二神经调节1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个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两者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突触来进行B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甲细胞的线粒体活动较明显C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甲细胞的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D图乙中是兴奋部位1解析:图甲、乙分别表示两个细胞的一部分结构,兴奋在两者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突触来进行;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甲细胞分泌神经递质,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内正外负,故图乙中的兴奋部位应为。答案:D2(改编题)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是从神经细胞携带信号到肌肉,一旦信号通过,立即发生乙酰胆碱乙酸胆碱,分解后的胆碱在 Na 协同下进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B乙酰胆碱被分解可防止递质长时间起作用C胆碱酯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结合后,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2解析: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组织液)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需要血液运输,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若不被分解,会使肌肉持续收缩。乙酰胆碱携带的是化学信号。答案:A3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3解析:如果B受刺激,C兴奋,则B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而AB同时兴奋,C不兴奋,说明AB中有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只能为A。D选项,虽然距离相等,但兴奋只能从C产生传向d,而a不兴奋,所以只向d方向偏转一次答案:D4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4.解析:高位截瘫致使颈椎上、下行传导束受损,颈椎以下的感觉丧失,颈椎以上既有感觉功能又有运动功能。故应是颈椎以下的反射活动失去了大脑的控制。答案:B5当你专心解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下丘脑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视觉中枢A BC D5.解析:注意审题高级中枢只在大脑皮层;且专心答题涉及到V区、W区和视觉中枢。答案:D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信息材料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因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某种抗体可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与神经递质的结合能力,所以刺激神经将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答案:A专题三激素调节1如果饮用水中被一种雌激素类似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A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B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C雌性个体分泌雌激素的量上升D对雌性个体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增强1解析:雌激素的量增加,根据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必然引起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性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但由于生物个体内雌激素含量增多,所以对体内卵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答案:D2 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2解析:延长光照刺激时通过神经调节(促进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合成)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提高产蛋率;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成熟和排卵;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其中前者占主导地位;动物的行为是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3. 激素从释放到消失(即灭活)所经过的代谢时间有长有短,一般采用半衰期作为衡量激素更新速度的标志。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A.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 B.反应发生慢C.作用时间长 D.使作用范围广3. 解析: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提高激素调节作用的灵活性。答案:A 4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4.解析:分析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中和箭头不存在反馈调节关系,共有2处箭头存在反馈调节关系;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一起对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答案:C5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 B C D5.解析: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答案:A6.下图表示正反馈及负反馈的过程及其不同点。在正常人体内,以下生理过程属于正反馈的是 ()A.血糖浓度的稳定B.pH值的稳定C.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 D.体温的调节6.解析:由图示可知,正反馈通过自身的调节逐渐偏离静息水平,负反馈通过自身调节能够回归静息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人体血糖浓度、pH值、体温通过自身调节,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受精卵分裂过程启动后子细胞数逐渐增加,逐渐 偏离静息水平,为正反馈。答案:C专题四神经体液调节1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解析: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答案:C2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解析: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答案:D3.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3.解析: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当人体过度紧张或寒冷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出现电位的变化即图中的;同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等,即图中的;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即图中的;当血糖含量降低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C4如图是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过程均会加强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与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4解析:寒冷条件下的体温平衡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与水平衡调节相同答案:C5下面细胞、以及物质E、F可能依次是()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B浆细胞、病毒、抗体、抗原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5解析:若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E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细胞不可能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若E、F为神经递质、受体,则细胞、分别为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答案:C专题五免疫调节 1.(2010福建理综,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1.解析:题干中的结核杆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当其进入内环境时,由体液免疫对其进行处理,当结核杆菌进入细胞后,细胞发生一些变化,这时被称为靶细胞,此时,效应T细胞攻击这些靶细胞,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出这些细胞的结核杆菌,再由体液免疫进行处理。答案:D2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均使抗体甲产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2.解析:接种抗原后,人体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生,所以D错误。答案:B3(2010浙江理综,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3.解析:一定时间内注射三次疫苗,目的是刺激体内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疫苗在体内会很快被消除,不能积累。间隔注射疫苗是为了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相同的抗原刺激产生相同的淋巴细胞,因此乙肝疫苗间隔注射三次,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而不是种类。答案:C4(高考改编题)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4.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为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最终来自于造血干细胞。 答案:C 5.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细胞,1、2、3、4、5、6表示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甲细胞为T细胞,丁细胞为记忆细胞B丙细胞内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C经76过程后,丙细胞产生的抗体多、快D当人体感染HIV后,图中所表示的免疫过程会全部消失 5.解析:由图可知丙细胞能产生抗体,故为浆细胞,再推知甲、乙、丁细胞依次为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人体感染HIV后,由于HIV会攻击人的T细胞,导致人体的细胞免疫全部丧失,图中所表示的体液免疫基本会丧失,但仍有微弱的体液免疫存在。 答案:D6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A细胞是吞噬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答案:D专题六植物的激素调节1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抑制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受抑制1.解析:本题考查顶端优势的相关知识。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的生长,除去顶芽后,则解除了对侧芽的抑制,故B错误。答案: B2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2.解析:刚开始横放盆栽植物时,生长素浓度应低于图中虚线。由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会导致背地侧的生长素移向近地侧,使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增加,甚至超过图中虚线,使近地侧浓度过高,反而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根就表现出向地生长的现象。答案:A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长B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但它的作用又会被乙烯所抵消C幼根、幼芽中含较多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含乙烯和脱落酸D啤酒生产中,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不影响啤酒品质解析:幼根、幼芽中含较多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也含少量乙烯和脱落酸。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C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如图所示,若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纵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促进;抑制 B甲:抑制;促进C乙:促进;抑制 D乙:抑制;促进4解析:利用假设法来判定,甲图中,若促进、抑制,则顺时针转90来看,不存在最适浓度;若抑制、促进,则低浓度抑制生长,而高浓度促进生长,都不符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乙图中,若促进、抑制,则顺时针转90来看,不存在最适浓度,也不符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若抑制、促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超过一定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而浓度太高时,则起抑制作用,符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答案:D5(2011西城模拟)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0.11 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B0.6 mmol/L的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 mmol/LD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5解析:左图中,当横坐标为0时,纵坐标为4,当横坐标为1时,纵坐标为3,说明1 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起抑制作用;当横坐标为0.6时,两图的纵坐标都高于没有使用NaHS溶液的情况,说明0.6 mmol/L的NaHS溶液既能促进柳条生根又能促进其根的生长;从右图中只能判断在0.2 mmol/L时,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效应较强,而不能确定是最适浓度。答案:D6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6解析:由图知,丙为对照组,甲和乙为实验组,甲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加快,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乙侧芽经细胞分裂素处理后,长度增大,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有关。答案:B专题七种群和群落1下图甲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表示为图乙中的曲线( )1.解析:分析图甲可知,19952010年间,红松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表明在此期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与图乙中的B曲线符合。答案:B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2.解析: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RS时间内种群类型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自然灾害,B正确;图中反映的是种群类型数量,不能得出包含的物种情况,C正确;群落演替在各时间段均会发生,D错误。答案:D3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各项最符合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3解析: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符合互利同生,D正确。答案:D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4.解析: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离会导致再次捕获的带有标记物的个体减少,进而计算出的结果会增大;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等特性,如诱虫器上方的电灯为打开不能营造干燥与湿润、光与暗的环境,可能会导致捕获的物种数量下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除了方格内的个体要计算外,对于压线的个体,一般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如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则结果会变大;酵母菌计数时,应先震荡试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如不震荡试管会使底部酵母菌数量比较多,进而使统计的结果变大。答案:B5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A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食物的量决定B组1中,如容器中培养液为40mL,则第40天乙种动物的密度为15只/mLC综合分析可知曲线A和B均代表的是甲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D组3中,乙种与丙种动物对应的曲线为D和E,表现出垂直分层现象5解析: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2中,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40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15只/mL(600只/40mL)。组3中,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答案:A6如下图中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增长曲线。a曲线是在理想条件或实验室条件下存在的“J”型增长曲线,b曲线的增长特点为: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对应c曲线,即t时刻为增长速率最大时刻,也就对应b曲线中的K/2时;当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增长速度减小,影响因素有食物、空间和天敌等,通常b曲线增长规律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答案:D专题八生态系统(一)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1.解析:无箭头指向的b为生产者,单箭头指向的a为消费者,双箭头指向的c为分解者。答案:B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如图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A4条 B5条 C6条 D7条2.解析:该食物网中a、b是生产者,共有6条食物链。acde;afge;afhi;bcde;be;bge。答案:C3、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3、解析: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ABH;ACDH;ACFGH;AEDH;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中)、第四(链、中)和第五(链、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表述正确。答案:C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4.解析: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那么,大象同化的能量没有被蜣螂获得,因为粪便为食物残渣,是不被吸收的成分;狼捕食兔子则是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到了第三营养级;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进入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但不能循环利用。答案:C5如图是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B.甲、乙、丙、丁之间可以形成一条甲到丁的食物链C.甲、乙、丙、丁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D.甲、乙、丙、丁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5.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是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绘制成的图,由于能量逐级递减,所以甲、乙、丙、丁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甲、乙、丙、丁每一层都有多种生物,因此,此金字塔所示生物间含有复杂的食物网,而不是简单的一条食物链。答案:B6.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6.解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在abcd食物链中,b增加导致a减小,短时间内b增加导致c、d增加;若m15m2则a、b间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长此以往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m1、m2、m3、m4为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并非生物个体所含的有机物量。一般营养级高的生物个体较大所含的有机物的量大。答案:D专题九生态系统(二)1、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源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1、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统,需不断补充太阳能,因为生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不同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即使一种生物灭绝,起相同作用的生物仍可以取代该灭绝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位长期维修合同范本
- 住院委托协议书范本
- 中考广东英语历真题及答案
-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与维护方案
- 多肽药物生产环境与设施监测方案
- 厨余垃圾集中收运与分发管理方案
- 兄弟分家户口协议书
- 个人利润分成协议书
- 住房定房协议书模板
- 个人之间赔付协议书
- MES系统基础操作教学
- 泌尿系CTU检查流程
-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课件PPD
- 巨量千川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急诊科专科护理常规
- 材料化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十四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临电转正式电施工方案
- 平面设计专业职业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