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一般护理常规.doc_第1页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doc_第2页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doc_第3页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doc_第4页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3.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4.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5.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6.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7.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8.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9.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0.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12.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13.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安慰,从而安心休养,配合治疗,早日康复。14.病儿出院时,所有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病房清洁。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摖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加强床边隔离,护理每一位患儿后要清洁双手,患儿的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min后倾倒到指定地点,对患儿出院后的床单、病房物品、患儿的各种用具、餐具、玩具应做好终末消毒。2.注意休息与饮食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禁止冰冷、辛辣、过咸的食物。3口腔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适当用药,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4皮疹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松、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减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0.5%碘伏或抗菌素软膏。5发热护理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加强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同时注射液体补充。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伤害脑和心脏的特点,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有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病情加重的现象,定时测T、P、P、心率、血压,特别是心率及体温变化,以防发生病毒性心肌炎。7心理护理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需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护理人员必须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争取早日康复。8健康教育:宣传预防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尤为重要。重点宣传手足口病预防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 高热的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卧床休息,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3.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儿多饮水,不能进食者可鼻饲,必要时静脉补液。4.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注意发热热型,有无伴随症状,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以协助医生寻找病因。5.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散热剂,并观察疗效,热退出汗时,勿使病儿受凉。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现象时,应予保暖并通知医生。6.发热伴寒战,四肢发凉,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周身循环,但应防止烫伤。7.注意口腔、皮肤清洁,防止感染。8.有高热、惊厥病史,应及时降温,同时遵医嘱给镇静剂并密切观察,一旦高热引起惊厥,及时通知医师并执行惊厥护理常规。9.对高热者,在未明确诊断前,应予隔离,并随时观察其有无新的症状和体征出现。 惊厥的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治疗、操作应集中,动作应轻柔。3. 密切观察疾病情况,随时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惊厥发作前的表现;发作时状态、持续及间隔时间,发作次数;发作后有无精神、神志改变及伴随症状,协助寻找病因,以助诊断。4. 惊厥发作时,应立即松解病儿衣领,取侧卧位,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压舌板嵌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同时给氧气吸入,对窒息者行人工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5. 注意病儿安全,要有专人守护,以防抓伤、碰伤及跌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必要时给予约束。6. 饮食视原发病而定,不能进食者给鼻饲或静脉补液。7. 高热、昏迷者分别执行有关护理常规。 婴儿腹泻的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 床边隔离,防止院内感染。衣物、尿布、用具及便盆应分类消毒。3. 呕吐、腹泻重者可暂时禁食。母乳喂养儿暂停添加辅食。禁食期间可喂少量水或口服补液盐。恢复期应少量多次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宜由稀到稠,逐渐增加。以人乳喂养为最好,也可选用稀释乳或酸乳。4.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掌握病儿排尿时间、次数、量,大便的性质、次数、量,呕吐物的性质、次数、量,以正确估计失水情况,作为补液的参数。(1) 观察脱水情况,如病儿精神状态,有无口渴,皮肤、粘膜干燥程度,眼窝及前囟有无凹陷,以判断脱水程度。(2) 观察酸中毒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口唇樱红、呼吸深长等。(3) 观察低血钾表现,如肌张力低下、腹胀、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5. 按医嘱严格执行补液原则。补碱性药物时,勿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6. 注意勤翻身和变换体位,腹胀者给腹部热敷、肛管排气,或按医嘱给新斯的明肌注。7. 加强皮肤管理,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及尿布疹,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8. 出院时,向家长宣传合理喂养的重要性,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内外感染,并注意腹部勿受凉。 小儿肺炎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执行呼吸道隔离,以防院内感染。3. 卧床休息。咳嗽严重者,取半卧位。并注意更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内衣,避免受凉。4. 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儿多饮水,喂奶喂药时应将头部抬高,少量慢喂,以防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出现呼吸困难,应停止并给氧气吸入,情况好转后用小匙或滴管喂哺。5. 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时及时清除。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给雾化吸入。呼吸困难者,给氧气吸入。6.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及神志的改变。如出现呼吸衰竭、心衰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7. 高热者,给物理或药物降温。烦躁不安者按医嘱给镇静剂。8. 腹胀时,给肛管排气,用松节油敷腹或遵医嘱注射新斯的明。9. 应用抗生素治疗时,注意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6-8滴/分钟。10. 出院时指导家长细心护理,合理喂养。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婴幼儿哭闹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耐心细致观察病情,寻找病儿的哭闹的原因。注意哭闹的声调、持续时间、特点及伴随表现或症状,分清疾病性哭闹还是非疾病性哭闹。3.持续性、反复发作的哭闹,哭声尖调或细弱呈呻吟状,或伴有面色、饮食、大小便、呼吸、精神等任何改变,或触及腹部包块等异常体症,多为疾病性哭闹,应尽早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4.哭闹时间短暂,哭声时高时低,经过适当护理能够缓解的哭闹,为非疾病性哭闹。5.悉心护理非疾病性哭闹病儿,去除一切可能的不良刺激,如饿、尿布潮湿、保暖不当、被刺痛或叮咬、熟睡时被巨响震醒等等。6.两岁以上病儿要挟性哭闹时,不必过分迁就,但须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7.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贫血的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质饮食。提高病儿食欲,纠正偏食,耐心喂养,少量多次,必要时鼻饲。3.贫血病儿免疫功能差,注意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做好口腔、皮肤护理。4.服用铁剂时,应在两餐之间喂药,避免与牛乳、钙片、茶等同服,以免影响吸收。5.对严重贫血病儿应密切观察:(1)凡有缺氧、活动后心悸、气促者,需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吸氧。(2)密切观察脉搏、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及时发现早期休克、心力衰竭症状。6.若输血治疗,应注意滴速,一般不宜太快(大量出血者例外),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7.观察贫血伴随症状,协助明确诊断。8.出院指导。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母乳喂养。按时喂以含有铁剂的强化食品或辅食。腹痛的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卧床休息。3.根据原发病确定饮食,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水分。疑似急腹症需外科手术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补液。4.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如呕吐、腹胀、肠型、黄疸、局部肌肉是否有压痛、肌肉紧张,同时注意病儿精神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烦躁、哭闹、出汗及特殊固定体位,以助鉴别诊断,及时治疗。5.诊断不明者,禁用热敷或给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治疗。6.腹痛较重,在排除外科疾患后,可遵医嘱给阿托品等药物解痉止痛、对症处理。7.明确病因后按原发病护理。 营养不良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进食。根据病情轻重、消化能力、大便形状、食欲好坏,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热量,直至可比正常小儿高出1/3-1/2。体重接近正常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3.乳儿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选择牛奶、羊奶或豆浆。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须耐心。拒食者可鼻饲,病重者可行静脉高营养疗法,以保证热量的供给。4.准确记录饮食量,定期测量体重,有水肿者记录出入量。5.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病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以免因心肌营养不良而猝死。6.合理安排病儿的生活制度。重症病儿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操作要集中,动作轻柔。7.输血或输液治疗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8.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口腔炎和褥疮。9.病儿抵抗力低,应注意保护隔离,环境清洁舒适,避免院内感染。10.恢复期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进食欲,增强体质。11.向家长详细指导科学喂养方法,说明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强调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纠正偏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