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区±0mC26采面.doc_第1页
一采区±0mC26采面.doc_第2页
一采区±0mC26采面.doc_第3页
一采区±0mC26采面.doc_第4页
一采区±0mC26采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OC2010-01-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苏桥煤矿采煤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一采区0mC26采面编 制 人: 编制日期:2010年1月1日作业规程(技术措施)审批意见表工程名称一采区0mC26S采面工程编号工程地址福建省大田县广平镇工程规模编制单位苏桥煤矿生产股编制人傅步发生产股审批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安监站审批意见:签字: 年 月 日矿生产副矿长审批意见:签字: 年 月 日矿总工审批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目 录一、 编制依据二、 概况 三、采煤方法 四、工作面支护和顶板管理五、生产系统六、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七、安全技术措施八、避灾线路附表一: 安全技术论证书附表二: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附图一:工作面平、剖面图附图二:回采巷道断面图附图三: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图附图四:工作面支护平面图附图五:通风及避灾线路示意图一、编制依据根据目前最新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及永安煤业公司作业规程管理办法的规定为编制依据。(一)安全技术论证书(见附表一)(二)工作面地质说明书(见附表二)二、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范围1、工作面位置:一采区0mC26回采工作面位于苏桥井田1820勘探线之间,一采区0m水平西石门0mC26运巷内,从0mC26运巷至上部+65m的26#可采煤层。2、工作面范围:由于本块段构造相对简单,煤层走向和倾向局部出现的压薄带,预计工作面煤层的可采走向长度190m,倾向长度85m,标高在0m+65m的26#可采煤层。工作面范围南至禁采线,北至26#煤层压薄带。(具体见附图一:工作面布置平面示意图)(二)工作面参数:序号项 目单位数 值序号项 目单位数 值1采面走向长度m1907煤层平均厚度m1.12采面倾向长度m858煤层平均倾角度503采面面积m2161509煤层容重t/m31.764地质储量t3126610回采率%905可采储量t2814011煤层硬度f36瓦期等级级低级12预计可采期月20三、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的确定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地质情况:本块段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褶曲发育,工作面煤层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煤层不稳定,煤厚平均1.1m,因此本工作面采用斜坡短壁式采煤方法。(二)回采巷道布置(见附图一:工作面布置平面示意图)1、在一采区0mC26运巷煤厚较稳定的位置沿煤层正倾斜方向往上掘切眼,切眼施工至上部26#煤层压薄带止。然后退下到运巷距切眼约10m处沿倾向往上掘眼约6米,然后往里施工,与掘好的切眼贯通,使工作面形成两个下安全出口。2、工作面的推采顺序由内往外、由上往下,尽可能有效地回收可采煤层。在遇到局部压薄或冒落处时可采用绕过方式,若煤层有可采价值则可采用由下往上沿煤层正倾方向布置破压眼回收。3、回采断面图:见附图二(三)回采工艺及爆破说明书1、回采工艺流程(1)回采工艺流程图:(2)作业方式:采用三班制作业。(3)循环图表:斜坡短壁式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平均煤厚0.9m)2、落煤方式、工作面装煤及出煤方式:(1)落煤方式:采用MSZ1.2 电煤钻打眼,爆破落煤,工作面使用2#岩石销铵炸药和秒延期雷管。(2)工作面装煤:MGH1A固定矿车装煤。(3)出煤方式:人工攉煤,溜槽自溜,电瓶车牵引运输。3、爆破说明书(1)炮眼布置图:(2)炮眼特征表 序号名称距 离(m)位 置角 度眼 深(m)利用率(%)装药量(Kg)说 明距顶(m)距底 (m)垂直(度)水平(度)1上眼1.00.305751.11900.32下眼1.00.205751.11900.3(3)爆破说明书:序号名称项目单位数量序号名称项目单位数量1炸药炸药种类2#岩石销铵炸药3炮眼特征循环眼数个11装药量kg/眼0.3循环炮眼总长度m12.65循环用量kg3.34雷管种类秒延期雷管循环用量个11吨耗kg/t0.3318吨耗个/t1.10612炮泥种类黄土5联线方式串联长度m0.56爆破顺序由中间往两侧说明:根据煤厚、硬度、倾角及顶底板岩性,本工作面爆破采用双花眼布置方式,反向装药结构。4、工具设备配备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说明1电煤钻MSZ-1.2台22局部通风机JBT-60-2.2台13综保BZ80-2.5Z台14起动器QC810-60台15溜槽块若干6铁铲把27三角扒把28长短撬棍把各1 四、工作面支护和顶板管理:(一)工作面支护方式(包括小眼):1、支护形式与规格:采面主要采用点柱支护,点柱排距1.0m、柱距1.0m;小眼支护上邦柱距,必须根据煤层厚度变化而改变,煤层厚度1.5m或顶板破碎的采用架棚支护或密柱支护。2、支护材料:采用坑木支护,松木直径不小于12cm,帽板规格30*15*3cm;3、特殊支护:工作面条件变化应及时改变支护方式,如采用密柱、丛柱、木垛等。(二)顶板管理方法的确定:由于本工作面采用斜坡短壁式采煤法,不可能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因此本采面不进行回柱作业。(三)工作面下出口维护要求1、工作面必须确保有两个下出口,一个行人,一个溜煤;2、下出口必须有专人维护,经常检查出口的支护情况;下出口必须架设抬棚加强支护;下出口必须有供人员上、下的梯子,所有出口必须保持畅通无阻。(四)控顶距确定: 1、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根据本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结合本矿顶板管理水平、采用的采煤方法及生产实践经验等确定:最大控顶距为5.6m;最小控顶距为3.6m;炮道宽度0.6m。2、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图(见附图三)(五)坑木及代用品管理方法、存放地点、备用数量1、备用材料必须堆放整齐,放在水沟一侧,水沟上用横短木横上,以保证水沟畅通,不能复用的坑木要及时的运到地面加工复用。2、工作面的炸药、雷管必须存放在炸药箱和雷管箱内并上锁,当班未用完的火工品要及时退还炸药库。五、生产系统(一)通风防尘系统1、局部通风 采用一台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型号为JBT-60-2.2),局部通风机安装在一采区0m西石门内,离回风口10米处,风筒直径为300毫米,风筒吊挂在溜煤侧,风筒必须吊挂平、直、顺;风筒出口处距离工作面不大于6米,并保证有足够的风量。2、风机选型及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因为我矿为低瓦斯矿井,根据规定:工作面作业人员人均所需风量不小于4m3/min,所以工作面所需风量为Q4N46(单班最大作业人数)24m3/min;因此选择风机型号为JBT-60-2.2,风量为40m3/min,保证该掘进工作面风筒出口风量足够。3、通风系统(1)工作面进回风系统进风系统:(新鲜风流)副斜井、主斜井一采区0m底部车场一采区0m运输大巷一采区0m西石门一采区0mC26运巷工作面(迎头); 回风系统:(污风)工作面一采区0mC26运巷一采区0m回风眼一采区+35m西石门一采区+35m回风通道+390m风井地面。(2)通风系统图(见附图四:通风及避灾线路示意图)4、防尘:防尘水:地面+390m蓄水池主行人下山一采区0m运输大巷一采区0m西石门一采区0mC26运巷工作面。装煤口必须安装喷雾,作业人员坚持配戴口罩加强个体防护。(二)运煤系统本工作面使用1T固定矿车装煤。工作面(煤)一采区0mC26运巷一采区0m西石门一采区0m运输大巷主斜井0m底部车场主斜井+360m上部车场+360m主平硐煤台。(三)运料系统运料系统:地面工广+360m主平硐副斜井+360m车场副斜井0m底部车场0m运输大巷一采区0m西石门一采区0mC26运巷工作面。(四)供电系统一采区0m变电所一采区0m馈电开关一采区0m西石门一采区0mC26运巷工作面各用电设备。六、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劳动组织图表 小 班 出 勤 人 数全班出勤人 数 备注早中晚班 长1113队干2人打 眼 支 护 工2226放 监 炮 员2226辅 助 工合 计5551517(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内容单位参数1工作面可采储量t281402循 环 进 度m3循 环 产 量t154循 环 率%905月 进 度m6日 产 量t457月 产 量t12158出 勤 人 数人/天15-179回 采 工 效吨/工.天3.010炸药消耗量Kg/kt331.811雷管消耗量发/千吨1106.112坑木消耗量m3/kt七、质量标准(一)小眼质量标准1、小眼尺寸:净宽2.4m,净高根据煤层变化而变化;2、小眼坡度:平均30;3、小眼支护:(1)采用点柱或架木棚支护,具体根据煤层变化改变,原木直径不小于12cm;架棚支护时牙口采用100mm100mm20mm规格木垫片防滑;(2)在过破碎带或煤层厚度大于1.5m时,采用架木棚支护或连板支柱支护;(3)背帮背顶:按设计要求,背板撑木齐全,刹紧背牢;顶板破碎、巷道拱顶、两帮要背满、背紧;空帮空顶要用坑木等接顶;(4)腿窝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并见到实底,下端必须穿鞋;4、管线吊挂在溜煤侧:电缆吊挂在棚腿顶部,风筒吊挂在中柱顶部,吊挂必须整齐、直顺。5、文明卫生:巷道轨道、管线、风筒铺设吊挂整齐,设备、材料整齐堆放,巷道无淤泥、积水、无杂物浮矸;小眼内不得堆放杂物、材料等,保证畅通。6、必须装置“三板一绳”,确保安全。(二)采面质量标准1、带帽支柱必须有“迎山角”, “迎山角”角度为3-5;2、支柱必须成排成行,柱距1.0m;特殊地带必须使用密柱、丛柱或木垛支护。3、文明卫生:采面管线、风筒吊挂整齐,设备、材料整齐堆放;采面无杂物浮矸等。八、安全技术措施(一)一通三防:1、通风管理及防瓦斯措施: 工作面必须常备有10米长风筒和5米短风筒各一条,确保工作面风筒出口风量满足要求,保证炮后通风正常。作业点风筒必须吊挂直顺,拐弯必须使用拐弯风筒,风筒破口必须使用胶补工具及时胶补。小眼及采面内安监部门须加强瓦斯检测工作。低瓦斯矿井中,所有的采掘工作面对瓦斯、二氧化碳的检测次数,每班不少于2次,瓦斯超限应立即停止作业。临时性停止作业时应设上栅栏,盲巷、停用巷道应及时设置栅栏,揭示警牌。每班上班前必须先通风15分钟以上,工作面空气正常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2、综合防尘措施:坚持使用炮泥,确保炮泥长度;装煤口必须安装喷雾;坚持配戴口罩加强个体防护;放炮后必须待炮烟完全吹散后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二)顶板支护:1、顶板较破碎时,采用架棚支护,背牢背紧上帮和顶。2、加强工作面特殊支护管理。对于较为破碎的工作面,应采用连板支护或采用架棚支护;工作面应力集中处采用架设木垛、丛柱、密柱等特殊支护方式加强支护管理,严禁空帮空顶作业。3、加强敲帮问顶,对于挂顶及时处理,伪顶及顶煤要及时撬掉。4、做好运巷的维护工作,发现断梁折柱时,及时补架;工作面下出口20米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 5、小眼坡度大于30的必须使用保险绳。6、回收采空区边上煤柱或边煤时,采空区侧必须用密柱支护,起到采空区来压时切顶及隔离采空区作用。7、回收采空区边上煤柱或边煤时,遇到大块顶板脱层或顶板压力较大时必须采用丛柱支护、或木垛支护,以有效支撑来压顶板。(三)防治水:本工作面上部+150mC26上S运巷未揭露,无较大含水层,局部巷道边顶有渗水,无影响;因此不进行探放水。(四)机电运输: 1、 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必须由专职电气维修工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行操作。2、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接近弯道、岔道或前方有人、障碍物等情况时,都必须发出警号,严禁放飞车;同方向推车时,两车的间距不得小于10m。3、推车出巷道口时,必须看清来往车辆及人员来往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通行;人员通过时,必须观察清楚前后车辆来往情况后方可通过,严禁在车辆通过时抢道而行。(五)火工爆破1、采掘工作面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放炮员)担任,放炮员要严格执行放炮制度,爆破前,脚线的连接工作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班组长协助放炮员进行。爆破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操作,做到“自装、自联、自放、自检”,其他无关人员必须撤离到安全地点。装药时要有足够的封泥长度。2、炮泥管理办法:炮眼封泥长度应符合安全规程规定,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严禁裸露爆破。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放炮;在特殊条件下,如挖底、刷邦、挑顶确需浅眼爆破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炮眼深度可以小于0.6m,但必须封满炮泥;炮眼深度为0.6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m;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1m;光面爆破时,周边光爆炮眼应用炮泥封实,且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3m;工作面有2个或2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m,在岩层中最小抵抗线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3m;浅眼装药爆破大岩块时,最小抵抗线和封泥长度都不得小于0.3m。3、放炮员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在安全地点起爆;在所有人员撤离警戒区和警戒工作未就绪前不得连线起爆。放炮警戒必须做到挂警戒牌子,拉警戒线和吹哨子告知,班长负责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准下达起爆命令。4、装药连线时,必须将接头悬空或用绝缘纸或绝缘胶布包好,以免碰到岩煤壁或底板形成短路造成放炮不响。5、若出现拒爆(瞎炮)时,不得采取多次充电放炮的方式处理,放炮员必须将放炮母线从发爆器上解下,等待15分钟后,由放炮员将放炮母线短接后沿路检查,根据查明的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6、必须使用井下专用的放炮母线,放炮母线必须随放随收,放炮距离直线不得少于100米,拐弯不得少于75米。有防治水和贯通的采煤工作面放炮时,放炮员必须在距小眼口20米外的下运巷放炮。(六)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其它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及矿井制定的采掘职工必读与本规程一并贯彻实施。九、避灾线路(一)避火灾线路:工作面一采区0mC26运巷一采区0m西石门一采区0m运输大巷一采区0m底部车场副斜井、主斜井+360m主平硐地面(二)避水灾线路:工作面一采区0mC26运巷一采区0m回风眼一采区+35m西石门一采区+35m回风通道主回风上山+360m回风平硐+390m风井地面。(三)避灾线路示意图:(见附图四:通风及避灾线路示意图)附表一:安全技术论证书作业地点:一采区0mC26采面 论证时间:2009年12月30日序号项 目现场勘查及论证情况针对性安全措施1周边开采影响情况工作面上部+35mC26运巷未揭露,对施工无影响;附近无其他工作面作业,无影响。必须做好工作面的放炮警戒工作,和运输行车安全。2矿压与 顶板工作面揭露岩性主要以砂质泥岩,砂岩为主,含煤线、煤层,围岩较稳定。局部遇厚煤层或构造变化围岩较破碎,如未及时支护,可能造成片帮、冒顶。采面主要采用点柱支护,点柱排距1.0m、柱距1.0m;小眼支护上邦柱距,必须根据煤层厚度变化而改变,煤层厚度1.5m或顶板破碎的采用架棚支护或密柱支护。3气体与 通风通风距离200米,工作面风量足够。工作面采用2.2KW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一采区0西石门离回风口10m处;风筒直径300mm,风筒要使用钢丝绳吊挂,“平、直、顺”,破口、接头漏风必须及时胶补,风筒出口处距离工作面不大于6米,末端出口风量不小于40m3/min;炮后通风15分钟,待炮烟吹散后,方可进入工作面。4水害施工揭露地层无大含水层及淋水。挖好巷道水沟,保持畅通;如有水渗入采面,必须做好引流工作。参加论证人员签字矿总工程师审批意见附表二: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