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研究_第1页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研究_第2页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作者:赵晓华,(1986),女,汉族,2013级博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作者:范冠杰,(1964),男,汉族,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专项:基于内分泌专科诊疗数据的专家评估与推荐系统(临床建设部分)(基金编号:2014B010118005)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研究赵晓华1范冠杰2(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中医证候规律,以期对今后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对我院43例第一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其临床发病特点,中医证候、证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43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多见,发病年龄以中年人居多,甲亢病史从7天到30年不等,平均住院天数为10天;心脏彩超提示最常见的是全心扩大,左心室扩大,以及二尖瓣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电图常见表现是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动过速;胸片常见表现是心影扩大和肺动脉高压,以及肺淤血;甲状腺彩超可以发现超过一半患者提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性心脏病常见的合并疾病前五位是心律失常,慢性甲状腺炎,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常见的前6位证素是血瘀,气虚,痰,阴虚,湿以及热;常见的中医证候主要是气阴两虚,气虚痰瘀阻络,湿热瘀阻,肝郁脾虚。结论: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病程,临床表现以心脏的主要表现为主,合并心律失常,慢性甲状腺炎和患者居多,中医证候及证素分析提示以气阴两虚,湿热瘀阻为主。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气阴两虚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心肌及周围血管,引起心血管系统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心脏损害,如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2。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在基础病较多,神经反应较迟钝的老年患者中常被误诊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病等3-4。而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甲亢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治疗的不规律,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并配以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医药近年在甲亢性心脏病的研究在逐渐深入,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该文分析了广东省中医院近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43例的发病特点以及中医证候规律,以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科学的、客观的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通过ICD码检索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第一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共43例。1.2诊断标准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参照2004年美国心脏学会诊断标准5: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下列1项或1项以上的心脏异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排除其它原因的心脏病;甲亢控制后心脏异常消失或明显好转。1.3纳入标准符合甲亢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1.4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者;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1.5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患者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信息,生化检查数据,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甲状腺彩超,西医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并输入Excel表。中医证候诊断按照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辨证分型进行规范统一。1.6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将患者入院的基本信息及诊断,临床表现,合并疾病,中医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第一作者:赵晓华,(1986),女,汉族,2013级博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作者:范冠杰,(1964),男,汉族,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专项:基于内分泌专科诊疗数据的专家评估与推荐系统(临床建设部分)(基金编号:2014B010118005)2结果2.1一般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6例(37.2%),女性患者27例(62.8%),年龄14-81岁,平均(56.8土14.9)岁,其中27例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9土l4.4)岁,16例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3土15.4)岁。甲亢病程7天到30年,住院天数为2天-19天,平均(10.4土3.7)天。2.2临床表现(1)心脏彩超:20例全心扩大,12例左心室扩大,7例提示二尖瓣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6.3%),6例提示室壁运动节律失常(14%),5例左心房扩大,3例心脏大小正常,3例右心房扩大;(2)胸片:21例提示心影扩大(48.8%),19例提示肺动脉高压(44.2%),11例提示肺淤血(25.6%),9例胸腔积液(20.9%),8例提示肺部感染(18.7%),7例提示肺水肿(16.3%);(3)心电图:22例提示心房颤动(51.2%),6例提示室性早搏(14%),4例提示窦性心动过速(9.3%),4例提示房性早搏(9.3%),3例提示心房扑动(7%)。(4)甲状腺彩超:27例患者提示结节性甲状腺肿。2.3合并疾病表1结果显示,甲亢性心脏病合并疾病常见的前8位疾病是心律失常,慢性甲状腺炎,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后遗症。表1:甲亢性心脏病合并疾病频数分布N(p%)疾病频数疾病频数心律失常33(76.7%)冠心病(4(9.3%)慢性甲状腺炎29(67.4%)甲状腺相关性眼病3(7.0%)心功能不全23(53.6%)糖耐量异常4(4(9.3%)高血压(14(32.6%)肝功能异常3(3(7.0%)高尿酸血症12(27.9%)低钾血症(1(2.3%)2型糖尿病7(16.3%)肾功能不全(1(2.3%)高脂血症5(7(16.3%)可疑甲状腺癌21(2.3%)脑梗死后遗症5(11.6%)甲状腺部分摘除术后(1(2.3%)2.4中医证素分布表2结果显示,甲亢性心脏病主要的证素是血瘀,气虚,痰,阴虚,湿以及热。表2:甲亢性心脏病中医证素频数分布N(p%)证素频数证素频数血瘀38(88.4%)肝郁8(18.6%)气虚29(67.4%)脾虚10(23.3%)痰20(46.5%)肾虚4(9.3%)阴虚21(48.8%)阳虚2(4.7%)湿20(46.5%)肝虚1(2.3%)热16(37.2%)水1(2.3%)2.5中医证候频数分布表3结果显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常见的前五位是气阴两虚,气虚痰瘀阻络,湿热瘀阻以及肝郁脾虚,痰热瘀阻。表3:甲亢性心脏病中医证候频数分布N(p%)中医证候频数中医证候频数气阴两虚17(39.5%)湿浊瘀阻4(9.3%)气虚痰瘀阻络13(30.2%)水湿瘀阻3(7.0%)湿热瘀阻9(20.9%)脾肾气虚3(7.0%)第一作者:赵晓华,(1986),女,汉族,2013级博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作者:范冠杰,(1964),男,汉族,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专项:基于内分泌专科诊疗数据的专家评估与推荐系统(临床建设部分)(基金编号:2014B010118005)肝郁脾虚7(16.3%)脾肾阳虚2(4.7%)痰热瘀阻5(11.6%)肝胆湿热1(2.3%)痰湿瘀阻4(9.3%)肝郁痰火1(2.3%)3讨论既往研究表明,甲亢性心脏病在甲亢患者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0%6,主要是由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甲亢演变而来,大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患者,但在临床中可以观察到,甲亢性心脏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且很多在发生心血管病变之前并未诊断过甲亢。通过病历回顾性研究,我们发现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是房性颤动和心功能不全,心脏彩超和胸片均可看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故在房颤心功能不全并发的患者,应该注意排查甲状腺疾病,以期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体内处于高代谢状态,体内脂肪及蛋白质均处于高代谢状态。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较多,这在心功能不全使用利尿剂时需考虑能否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血脂水平较低而尿酸水平偏高,不排除岭南地区居民食用海鲜较多的原因。故对于长期甲亢控制不佳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进行健康宣教时要注意进行低嘌呤饮食的宣教,防止在进展为甲亢性心脏病时伴心功能不全而影响治疗。参考文献:1KleinI,DanziSThyroiddiseaseandtheheartJCirculation,2007,116(15):1725-1735.2PapiG,ChesiG,CorselloSA,eta1Hyperthyroidismassociatedcongestiveheartfailure:acase-controlstudyJ1ntJEndocrinoIMetab,2009,7(2):86-94.3谢建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13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4674684王丽媛,周立臣,刘继斌甲状腺功能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