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_第1页
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_第2页
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_第3页
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的位置 数量 宽度对于满足人员安全疏散 至关重要 建筑的使用性质 高度 区域的面积及内部布置 室内空间高度均对疏散出口 的设计有密切影响 设计时应区别对待 充分考虑区域内使用人员的特性 合 理确定相应的疏散设施 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的条件 一 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 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 区域的出口 一 疏散楼梯 1 平面布置 为了提高疏散楼梯的安全可靠程度 在进行疏散楼梯的平面布置时 应满足下 列防火要求 1 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 或防火分区 的两端 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 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2 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 发生火灾时 人们习惯于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 线进行疏散 而电梯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 靠近电梯设置疏 散楼梯 可将常用疏散路线与紧急疏散路线相结合 有利于人们快速进行疏散 如果电梯厅为开敞式时 为避免因高温烟气进入电梯井而切断通往疏散楼梯的 通道 两者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3 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 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 间 同时 也便于自然采光 通风和进行火灾的扑救 2 竖向布置 1 疏散楼梯应保持上 下畅通 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 以便当 向下疏散的路径发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 人员能上到屋顶暂时避难 等待消 防部门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 2 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 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和低层公共部 分 指裙房 的交通大厅 楼梯间 自动扶梯混杂交叉 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 分人流发生冲突 引起堵塞和意外伤亡 二 疏散门 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 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但人数不超过 60 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 人数不超过 30 人时 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除甲 乙类生产车间外 2 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 不应采用推拉门 卷帘门 吊门 转门和折叠门 但丙 丁 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3 当门开启时 门扇不应影响人员的紧急疏散 4 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的门应设置在火灾时能从内部易于开启门的装置 人员 密集的公共场所 观众厅的入场门 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 从门扇开启 90 的门边处向外 1 4m 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5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 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 1 0m 的防护挑 檐 三 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的疏散人员 在建筑防火设计时必须设置足够 数量的安全出口 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每 个防火分区相邻 2 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 5 0m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并应有明显标志 一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 时 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 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1 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 1000 时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 2 个 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 1000 时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 应少于 1 个 2 该防火分区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 不应小于计算所需总 净宽度的 70 四 公共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特殊情况 1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公共建筑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可设置一 个安全出口 1 除托儿所 幼儿园外 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且人数不超过 50 人的单层 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首层 2 除医疗建筑 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 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 童活动场所等外 符合表 2 6 14 规定的 2 3 层建筑 表 2 6 14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耐火等级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人 数 一 二级3 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 三级3 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25 人 四级2 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15 人 3 一 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 当设置不少于 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 层数不超过 2 层 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 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时 该局 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 但至少应 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 疏散要求 如图 2 6 1 所示 4 相邻两个防火分区 除地下室外 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 且两个防 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 1 40 倍的公共建 筑 5 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60 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0 9m 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当 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75 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1 40m 图 2 6 1 局部升高部分楼梯的设置 五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 距离不应小于 5m 符合下列条件时 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1 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 且任一套房的 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 15m 2 建筑高度大于 27m 且不大于 54m 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 且 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 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每个单 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 3 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多单元建筑 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 且 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 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每个单 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54m 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 阳台或凹廊连通 六 厂房 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厂房 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 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 相邻 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 厂房 仓库符合下列 条件时 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 甲类厂房 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10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5 人 2 乙类厂房 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1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10 人 3 丙类厂房 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2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20 人 4 丁 戊类厂房 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400 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 过 30 人 5 地下 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 半地下室 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 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 人 6 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 300 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 100 7 地下 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 半地下室 建筑面积不大于 100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 地下 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 两个 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口有困难 因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 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 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二 疏散出口 一 基本概念 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 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 直接 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 如住宅的户门 或室外的门 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 住宅套内的房间门 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 二 疏散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民用建筑应根据建筑的高度 规模 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 疏散设施 安全出口 疏散门的位置 数量和宽度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1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 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 2 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 每个房间相 邻 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 3 除托儿所 幼儿园 老年人建筑 医疗建筑 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 间外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 1 个疏散门 1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 对于托儿所 幼儿园 老 年人建筑 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对于医疗建筑 教学建筑 建筑面积不大于 75 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 建筑面积不大于 120 2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建筑面积小于 50 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 0 90m 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 15m 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 1 40m 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 人的厅 室或房间 4 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 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经 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 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 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人数众多 如剧院 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 其疏散出 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 且不应少于两个 为保证安全疏散 应控制通过每个安 全出口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