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各县(市)区简介(冬子工作室整理).doc_第1页
曲靖市各县(市)区简介(冬子工作室整理).doc_第2页
曲靖市各县(市)区简介(冬子工作室整理).doc_第3页
曲靖市各县(市)区简介(冬子工作室整理).doc_第4页
曲靖市各县(市)区简介(冬子工作室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靖市各县(市)区简介冬子工作室 整理曲靖市珠江源头第一市,爨文化的发祥地。自蜀汉至唐天宝年间,是“南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有“云南咽喉”之称,为云南进入内地、到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铅、锌、锗、硫、磷的蕴藏量均居云南省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烤烟产区和云南省粮食、油料、蚕桑、畜牧、能源、汽车、化工、建材基地。珠江源马雄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陆良彩色沙林等风景区与享誉海内外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相映交辉。概 况 位置面积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珠江源头,和黔、桂两省(区)交界,自古为内地入滇之重要门户,素有“云南咽喉”之称。市境在东经10303 10450、北纬2419 2703之间。东与贵州省六盘水市、兴义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毗邻,西与昆明市嵩明县、寻甸县、东川区接壤,南与文山州丘北县、红河州泸西县及昆明市石林县、宜良县相连,北与昭通市巧家县、鲁甸县及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市境东西最大横距10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02公里。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的13.63%,其中,山区约占88%,坝区约占12%。市政府所在地麒麟区,海拔1881米,离省会昆明130公里,既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西南攀西六盘水“金三角”开发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沿革 曲靖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市境内的南盘江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留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秦修“五尺道”,把曲靖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治味县(麒麟区)。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 降都督于味县,统管“南中”(包括云南全境及川南、黔西一部)地区。西晋至唐初,先后设宁州(全国19州之一,直属中央王朝)、南宁州、郎州,仍治味县,近500年一直是“南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宋大理国时期,设石城郡于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曲靖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南宁州为南宁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曲靖府,清初云贵总督曾驻曲靖。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迤东道,民国二年(1913年)废曲靖府,改南宁县为曲靖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云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曲靖县。1950年3月25日设曲靖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曲靖等7县,11月改称曲靖区专员公署。1954年7月,曲靖、宜良两专署合并为曲靖专员公署,共辖曲靖、沾益、富源、宣威、会泽、寻甸、马龙、嵩明、路南、宜良、罗平、师宗、陆良13个县,行署驻曲靖县。1983年9月撤销曲靖、沾益两县,成立县级曲靖市,宜良、路南、嵩明3县划归昆明市,曲靖地区辖8县1市。1997年5月6日,撤销曲靖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曲靖市。原所辖县级曲靖市分设为麒麟区和沾益县。寻甸回族自治县于1998年2月8日划归昆明市。行政区划 2000年,曲靖市辖1市1区7县,即宣威市、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下设124个乡(镇)、街道,其中镇51个,乡69个,街道4个;1578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居民委员会56个。 人口民族 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4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0.4万人,非农业人口64.67万人。人口密度189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苗、壮、布依、水、瑶等民族。汉族人口506.66万人,占总人口的92.95%;少数民族人口38.41万人,占总人口的7.05%。地理气候 境内乌蒙山脉是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点会泽县境内的牯牛寨海拔4017.3米,最低点会泽县小江与金沙江的交汇处海拔695米。境内多为高原山地,有万亩以上的坝子34个。其中陆良坝子771.99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一大坝子;曲沾坝子面积435.82平方公里,为全省第四大坝子。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碳酸盐岩面积大,矿藏种类多、藏量大、分布广。山高谷深、河流密布、水系发达,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0多条,以南盘江、北盘江、小江、黄泥河、以礼河、块择河为主要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南亚热带到北温带6种气候类型,以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为主。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会泽、宣威、富源属暖温带气候,其他县(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年均积温4100,年均日照时数2108.2小时,年均日照百分率49%,年均太阳总辐射506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无霜期240天,最长的达330天。年平均降水量1028.7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不稳,风高物燥;夏雨集中,涝旱兼有;秋温低,阴雨多;冬干冬暖,常有霜雪;日照多,分布不均;积温高,夏季高温不足。经济与社会发展 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9768万元,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工业总产值22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2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15元。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8.5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5.85元,工业总产值6.62亿元,农业总产值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元。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13亿元,居全省第三位,比1952年增长216倍,比1978年增长2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46元。地方财政收入1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7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和优化。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5:43:32,第一产业比1952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比1978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1952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比1978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1952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比1978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已起主导作用,第三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农业 曲靖市是全省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90.3亿元。 2000年,农、林、牧、渔四业的产值结构为58:1.9:38.7:1.4,与1978年相比,农业下降了20个百分点,牧业上升了21个百分点,粮食面积比重下降,经济作物面积上升,粮经比为64:36。 粮食总产量192.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54公斤。粮食品质不断改善,优质水稻、专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薯类经济战略取得重大进展,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2.4万亩,产量156.3万吨,商品率27%。建成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14万亩,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会泽已成为云南最大的种薯基地,宣威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薯基地,在润凯公司、鑫海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000年,烤烟种植面积134万亩,产量17.6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烤烟产区;油料产量5.7万吨,蚕茧产量5206吨,双居全省第一位。花卉、蔬菜、药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粮、烟、油、蚕桑、花卉、蔬菜、药材等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 2000年,畜牧业产值3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64%。大小牲畜存栏562.6万头(匹、只),猪牛羊肉产量41.9万吨,居全省第一位。人均猪牛羊肉产量78公斤。水产品产量2.1万吨。肉鸽、梅花鹿等特种养殖逐步发展,宣威的火腿生产、加工,陆良的生猪运销、屠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 工业 已经建立起以煤炭、烟草、电力、汽车、化工、冶金、轻纺、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形成了中央、省属企业与地方企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2000年,工业总产值167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原煤953万吨,焦炭175万吨,卷烟93.8万箱,发电量89亿千瓦时,汽车19193辆,化肥44万吨(折纯),黄磷6.5万吨,蚕桑丝597吨,水泥234万吨。拥有大中型企业204家,其中后所煤矿、田坝煤矿、羊场煤矿、冶金四矿、曲靖卷烟厂、滇东磷化工总公司、云维股份有限公司、宣威电厂、曲靖电厂、以礼河电站、鲁布革电站、滇东电业局、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云峰化学工业公司、云南沾化公司等企业在云南省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曲靖卷烟厂的“福”牌系列卷烟、会泽卷烟厂的“小熊猫”牌系列卷烟畅销全国。一汽红塔的“解放”牌轻型卡车走俏国内及东南亚市场。冶金四矿的“银晶”牌锗产品获国家银质奖,产量占全国的50%。云峰化学工业公司的“云峰”牌系列化工产品、云达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安马速”牌铝合金汽车轮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陆良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红矾钠产量为全省第一。“千佛”牌丝织系列产品、“宣字”牌系列火腿、“麒麟”牌韭菜花、“晶晶”牌菖头、“富源”牌铁锅、“富银”牌银杏系列产品以及菜油、蜂蜜、生姜、红托竹荪等地方名特优产品享誉省内外。 交通通信 境内213、320、324、326国道线纵横交错,全部乡镇通了公路,公路等级不断上升。已建成昆(明)曲(靖)、曲(靖)陆(良)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曲(靖)胜(胜境关)、嵩(明)待(补)高等级公路。贵昆铁路、南昆铁路、贵昆铁路盘西支线、羊场支线贯穿市境。 全部村民委员会通邮,邮路总长3309公里。2000年,邮政业务总量217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13亿元;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都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拥有电话用户22万户,无线寻呼用户1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95万户。 拥有有线广播电视台9个,乡广播电视站33个,广播电视收转系统3220座,广播覆盖率达94.87%,电视覆盖率93.02%。 对外开放 2000年,外贸出口总额1634万美元,出口商品10大类39个品种,出口到29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企业38户,合同协议投资总额1.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46万美元。先后建立了曲靖、宣威、陆良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曲靖、宣威为省级开发区。曲靖开发区已引进项目214个,立项投资24.65亿元。曲靖先后与全国30多个市(区)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同成都、重庆、柳州、咸阳、淮阴、三亚、芜湖、防城港、上海静安区、金华市结为友好城市(区),在北京、广州、深圳、海口、北海及省内的昆明、瑞丽、河口设立了办事处,同文山州、红河州、贵州的黔西南州、广西的百色地区建立了三省区五地州经济协调会,参加了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红河、文山、思茅等滇中八地州市经济协作区。“九五”期间,与18个省市(区)共签订实施经济社会合作项目430项,引进资金实际到位10.4亿元。 科技事业 拥有科研机构8个,民营科技企业53个,科技管理机构10个;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0万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89万人,占25.24%。19782000年,全市共获得科技成果奖116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00项,市级1061项。 教育事业 有各类学校2281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职业中学20所,普通中学254所,小学1998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99万人,有教职员工人数5.02万人。全市9县市、区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九五”期间大中专录取人数连续5年名列全省第一,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达1253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参学人数、录取率居全省第二位。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师宗县2000年7月荣获联合国“国际扫盲”荣誉奖,这是我国获此殊荣的唯一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为此专门致信江泽民主席表示祝贺。 文化事业 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0个,图书馆11个,藏书量93.4万册。创办了公开发行的曲靖日报、曲靖师院学报和内部发行的曲靖党建、曲靖经济研究、曲靖社会科学、珠江源等报刊。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曲靖师院学报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两年来刊发的文章90%被全国多家大型文摘转载、摘编论点、索引介绍,在全国280多种高等师范院校学报中排列第六位,在全省同类学报中排列第一,先后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及“云南省高校优秀学报”称号。文艺创作,爨碑残梦分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本创作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淡淡的茴香花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版画捻线、太阳下山坡、喜酒分别获国家级美展金、银、铜奖。摄影作品装点此关山、银色世界等获国家、国际影展金奖、铜奖。 卫生事业 有医疗卫生机构222个,病床9178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9866人。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省内地州级医院首家开展了“全麻插管线低温体外循环心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市二院引进经皮胆镜,在国内成功地为第一例胆囊结石病人取石,在国内率先应用电视腹腔镜开展胆囊摘除术,以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体育事业 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高涨,人民群众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已建成国家级体育先进县区(市)4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62个。竞技体育水平逐步提高,为国家、省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竞走、摔跤、游泳、体操等项目保持明显优势,取得较好成绩。马龙籍运动员黎则文在1995年世界杯竞走比赛中,夺得男子20公里竞走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男子竞走冠军。残疾人体育运动事业迅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走在全省前列。“九五”期间,全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56枚,其中金牌32枚,银牌14枚,铜牌10枚。肢残运动员李克强在第七届远南残运会游泳项目上夺得金牌1枚,银牌2枚。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各级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单位、社会各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稳定。 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截止2000年,已创建市级文明城市4座,市级文明行业7个,县级以上文明单位2795个(其中省级80个、市级397个、县级2318个),县级以上文明村856个(其中省级17个、市级136个、县级703个),建成省级文明公(铁)路运输线3条,累计创建城镇居民五好文明家庭30万户、农村七星级以上文明户31万余户。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城乡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资源 有耕地面积439.25万亩,其中水田98.52万亩,占22%;旱地340.73万亩,占78%。园地56.47万亩,林地2060.4万亩,牧草地62万亩,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112.4万亩,交通用地45.44万亩,水域72.61万亩,未利用土地812万亩。在未利用的812万亩土地中,可开发成宜农耕地的尚有6.54万亩,可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0.67万亩。 水资源 境内的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黄泥河、以礼河、小江等主要河流,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为140.80亿立方米,占全省的6.7%,其中:地表水量109.58亿立方米,地下水量31.15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小型水库611座,控制水量16.2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11.5%。有温泉26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06.2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00.31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35.46万千瓦,开发利用率45.1%。 生物资源 有种子植物3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食用植物170多种,工业用植物230多种,花卉280种。有树蕨、野茶花、木兰、辣子树等30多种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主要用材林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木、白花泡桐、楸木等。主要经济林有梨、桃、杏、李、苹果、板栗、核桃、银杏、花椒、红椿、漆树、油桐等,银杏栽培面积近10万亩。常见的灌木有耐冬果、小叶鸡脚黄连等数十种。会泽县驾车乡12万亩天然林,198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保护点,主要保护对象为华山松母树林和珍贵的孑遗植物水杉。全市森林蓄积量为2360.37万立方米,活立木年生长量192.1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年消耗量为123.16万立方米,为生长量的64.1%,森林覆盖率为33.03%。草种主要有白健杆、野古草、金茅、蜈蚣草、菅草等。野生菌种类较多,主要有鸡、牛肝菌、干巴菌、松茸、青头菌。 有脊椎动物290多种,占全省20%。其中:两栖类12种,占全省15%;爬行类16种,占12%;鸟类120多种,占16%;哺乳类99种,占42%。有大灵猫、猕猴、金猫、斑羚等3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动物饲养以猪、牛、羊及鸡、鸭为主。宣威、富源、陆良、会泽、麒麟是全省生猪生产基地县(市、区)。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荞、豆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蚕桑等为主。曲靖市是全国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罗平、陆良是全省油菜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县,陆良、麒麟、沾益、师宗是全省蚕茧生产基地县(区)。 矿产资源 已发现47种矿产资源,探明29种矿产225处矿产地。按矿床规模划分,大型18处,中型18处,小型43处,矿点146处。按矿种划分,烟煤36处,无烟煤6处,铅、锌、锗20处,铁矿16处,磷矿30处,硫铁矿7处,重晶石4处,石灰石27处,硅石(石英砂石)4处,建材石料8处等。矿产资源总储量354.7亿吨,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潜在经济价值估算额为1.29万亿元。按采选冶炼回收率50%计算,则实际可利用经济价值为6473.55亿元。 已探明煤储量为83.2亿吨,占全省34%;远景预测储量272亿吨,占全省51%;炼焦用煤储量占全省95%以上。煤种齐全,以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煤为主。煤层分布在6县1市1区的43个乡镇、4个煤田22个矿区98个井田,大多埋藏在500米垂深以内。另外,天然气探明储量12.81亿立方米,可开采量4.8亿立方米。 已探明铅矿储量61.65万吨,占全省第三位;锌矿107.95万吨,占全省第四位;锰矿441.9万吨,占全省第三位;锑矿2986吨,占全省第五位;硫铁矿3.55亿吨,占全省第一位;水泥用石灰石4.47亿吨,占全省第一位;磷矿10.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铁矿3376.9万吨,占全省第八位。已开发利用煤、磷、铅锌、锑、铁、锰、硅石、重晶石、石灰石、耐火材料、地热水、矿泉水等36种。2000年矿产品产量3000万吨,矿业总产值23.3亿元,在全省居第三位。 民族文化及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爨宝子碑,立于公元405年,被称为“南碑瑰宝”,康有为曾誉为“正书古石第一”。 碑文字体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文体,古拙浑厚,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云南地方史也具有重要价值。爨龙颜碑,立于公元458年,被书法家称为“神品第一”,蜚声海内外。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立于公元971年,对研究大理国官制历史及宋代云南民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三碑”均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麒麟区珠街八塔台古墓群,时跨春秋至明代,长达2000余年,规模宏大,层层叠葬,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考古史上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此外,潇湘湖畔完整的泥盆纪剖面、寥廓山距今4.2亿年的古鱼类化石、诸葛亮“七擒孟获”古战场遗址、陆良大觉寺、会泽西来寺、江西会馆、宣威东山松鹤寺、马龙香炉山、麒麟区朗目山、秦修五尺道、富源胜境关等,是人们追溯历史、探奇访古、寻根求知、科学考察的好去处。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沾益县播乐“九五”起义纪念塔等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曲靖市世居着汉、苗、彝、回、壮、瑶、布依、水等个主体民族,民族节日和习俗文化有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二月二”,苗族的“花山节”,水族的“祭龙节”;民族民间故事、歌谣有彝族的情歌,苗族的飞歌,壮族的“茂杯”(即把乌),水族的“八香”;民族民间舞蹈和民族传统体育有彝族的“确比舞”、摔跤、斗牛,苗族的“芦笙舞”,布依族的“蚂螂舞”、跳把式,水族的“金钱棒舞”、“跳老摩”,壮族的“碗舞”、打水枪,瑶族的“木鼓舞”、刀舞等。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和工艺精巧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 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拥有沾益县珠江源、罗平县鲁布革、陆良县五峰山、富源县十八连山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沾益珠江源、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陆良彩色沙林、富源胜境关、会泽以礼河、宣威东山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一目十瀑,南国一绝”的九龙河瀑布群,金玉满堂的罗平万亩油菜花海,连绵数万亩的会泽大海草山,清新自然的马龙野花沟、马过河水上风光,“天地为界”的富源胜境关,以及麒麟区的翠峰山、三宝温泉和师宗的翠云山、菌子山等,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人才资源 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012人,其中: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等有高职1378人(正高35人)、中职17559人、初职47342人,非公有制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33人。 农田水利 建成大、中、小型水库611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独木、花山水库)、中型水库22座、小型水库587座,水闸191座,总库容15.68亿立方米。工农业供水总量13.30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8.1万亩,水利化程度54.2%。建成主要江河堤防1735公里,防洪保护面积50.07万亩,受益人口44.41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8.9平方公里。 能源设施 从50年代起相继建成以礼河电站、宣威电厂、大寨电站、鲁布革电站、曲靖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250万千瓦,其中:火电125万千瓦,水电125万千瓦。拥有35千伏以上供变电站93座,主变压器160台,主变容量303.19万千伏安。陆良、罗平、师宗、富源已建成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部乡镇、村委会都通了电。建成国有及乡镇煤矿516个,矿井597对,设计年生产能力1802万吨,是全国19个年产煤1000万吨以上的地(市)之一,产量占全省的1/3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交通通信 贵昆铁路跨马龙、麒麟、沾益、宣威4县(市、区),南昆铁路经陆良、师宗、罗平、富源4县,贵昆铁路盘西支线穿过沾益、富源进入贵州省盘县与南昆线相连,贵昆铁路羊场支线横贯宣威市东南部。境内铁路总里程597.9公里,设有车站51个,大中型货场17个。列入国家统计的公路里程10805公里,其中:国道855.1公里,省道1280.5公里,专用公路542.1公里,县乡公路2925.8公里。已建成昆曲高速公路曲靖段、曲陆高等级公路,共计149.93公里,穿越马龙、麒麟、陆良3县(区)。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有曲胜(曲靖富源胜境关)、嵩待(嵩明会泽待补)两条。全部乡镇和99.8%的村委会通公路。形成了以麒麟区为中枢,贵昆、南昆铁路和昆曲、曲陆两条高速路、高等级路为龙头,国道、省道为骨架,地方公路为脉络,水路运输为补充,上连昆明,下通8县(市)、连接全部乡镇和绝大部分村委会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网密度为360多米/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 建成了有线、无线、微波、光缆等多种传输手段并存的通讯体系。7县1市1区都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长途自动交换机1.2万路端,长途电话线路3346条;市话程控交换机容量33万线,电话用户22万户,实现了全市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全部农村电话自动化,并直接进入市话和长途通信网。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突破10万门。各县(市)都开办了分组交换业务、信息服务业务。 市场建设 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04个,其中:城市41个,农村363个。含农产品专业市场20个,工业消费品市场6个,专业批发市场30个。日上市人员万人以上的市场57个。 城镇建设 形成了“一个中心城市”(麒麟城区)、“一个小城市”(宣威市)、“个县城镇”和“33个建制镇”的城镇等级结构。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2.96万人,城市化水平19.73%。城市(镇)建成区面积87.43平方公里,其中麒麟城区建成面积达23.5平方公里,人口28.2万人。城市(镇)道路总长345公里,拥有公共汽车315辆,出租汽车2719辆。城市自来水厂11座,用水普及率98.74%。建石油液化气储备站9座,建新型合成液化气生产厂3座,石油液化气用户9.22万户。有城市公园12座,城市广场4个。全市城市绿化面积1.93万亩,人均拥有公共绿地4.88平方米。 宣 威宣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贵昆铁路和326国道纵贯市境,是出省入滇的重要门户。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是云南旱粮、烤烟、商品猪、建材、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宣威火腿驰名中外,被誉为“云腿之乡”。概 况 位置面积 宣威地处滇黔结合部,位于北纬25532644、东经10335 104 44之间。东与贵州省盘县毗邻,南同富源、沾益两县接壤,西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至东北与贵州威宁、水城县山水相连。东西最大跨距102公里,南北最大跨距91公里,总面积60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5.6%。市政府所在地榕城镇,海拔1980米,距省会昆明238公里,距曲靖市区103公里。 历史沿革 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西汉置存鄢县。唐设麻州,唐天宝后归南诏属磨弥殿部。元置沾益州。清设宣威州。民国二年(1913年)裁州设县。1954年6月30日改名榕峰县,1959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名。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设立宣威市(县级)。 行政区划 2000年,全市辖榕城、板桥、来宾、羊场、田坝、格宜、倘塘、靖外、龙场、海岱、落水、务德、龙潭13个镇和宝山、普立、东山、热水、西泽、得禄、杨柳、双河、乐丰、阿都、文兴11个乡,下设340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2000年末,总人口130.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04万人,占总人口的89.6%。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59万人,占总人口的6.65%。 地理气候 宣威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河流分属金沙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3条:可渡河、格香河,为北盘江上源,小江河则为牛栏江的支流。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但因地形复杂,境内有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雨集中,年变率大。年均气温13.3,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3%,年均无霜期216天,年均日照2018小时。经济与社会发展 195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010万元,工业总产值336万元。1978年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工业总产值4792万元。改革开放以来,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市属国内生产总值24.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0.4亿元,是1952年的51.7倍、1978年的9.13倍,第二产业产值5.54亿元,是1952年的164.9倍、1978年的11.56倍,第三产业8.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6元;市属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3:23:34,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农业 宣威是云南典型的山区农业市。2000年,粮食产量4.73亿公斤,农业总产值10.4亿元;粮经比为73:27;烤烟3195万公斤;肥猪出栏98.1万头,火腿产量1300万公斤;菜牛0.55万头,菜羊3.84万只,家禽67.8万只;肉类产品产量1.18亿公斤,总产值8.1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8%;种植马铃薯52万亩,产量5.46亿公斤,商品率15%;蔬菜12.7万亩,油料10.3万亩,蓖麻9.5万亩,魔芋1.3万亩,生姜9000亩,药材450亩,花卉195亩;林果产值6300万元,其中林业产值3343万元。经济作物逐步发展壮大,改变了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初步形成了粮食、烤烟、畜牧、蓖麻、蔬菜、林果各展其长、协调发展的生产格局。2000年有运销大户242户,年销售玉米3万多吨、生猪30多万头、马铃薯8万多吨。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完成扶贫项目90个,解决了20.36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工业 刚解放时,全县仅有使用手工机械的3个罐头厂和1个机械修理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努力,现有中央、省、曲靖市属大中型企业羊场煤矿、田坝煤矿、来宾煤矿、中村煤矿、云峰化学工业公司、宣威发电厂、云南溶济厂、坝上供电所、滇东磷化工总公司和粉煤灰制品厂等一批现代企业。滇东磷化工总公司生产的“75牌”黄磷被云南省经贸委评为“省优产品”,“85牌”黄磷,被化工部评为部优产品,云峰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云峰牌”碳铵被国务院授予“包装先进单位”称号,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销往日本、菲律宾、韩国、阿根廷、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上述大中型企业实力的逐步增强,也促进了宣威市属工业的发展,形成以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冶炼、机械、轻工、食品为主的地方工业格局,市办工业企业有100余个,成为全省煤炭、化肥、能源的一个重要基地。200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原煤181.7万吨,焦煤8.7万吨,水泥15.6万吨,发电量7261千瓦时,塑料制品1900吨,编织袋403万个,生铁5400吨,锌产品21.6万吨,中小农具30余万件,糕点312吨,酱油718吨,白酒3876吨。润凯公司生产马铃薯淀粉1.2万吨,鑫海公司加工薯条、薯饼、薯丸6000吨、“脱水蔬菜”2000吨,产品销往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宣威火腿系“中国三大名腿”之一,肉质滋嫩,清香浓郁,味美迂回,生产历史270多年。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23年在广州名特食品赛会上,浦在廷创制的“兄弟牌”火腿罐头倍受青睐,孙中山先生欣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迄今,宣威火腿年产量万余吨,推出了“宣字牌”原腿,洗腿、精腿、无霉腿和片、块、罐等软、硬包装系列产品,先后获国家银质奖、全国营养食品金奔马奖、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殊荣,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绍兴、宁波、兰州、武汉、台北等城市和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2000年被国家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对外开放 “九五”以来,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不断拓宽开放的领域,对外经济年贸易额近2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90余倍。实施能源、化工、冶炼、建材、食品加工等联合协作项目近300项,联合协作投资6亿元。自20世纪80年代云峰公司复肥工程首次试点引入世界银行贷款后,利用外资工作向邮电、农业、林业、卫生、教育、水利、矿冶等领域延伸,先后利用外资10余项,累计利用外资4亿多元人民币,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 有科技机构21个,科技人员8873人。获地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8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奖22项、地级奖93项。有17个乡镇340个村委会进入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和科普文明村行列。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8%。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基本无青壮年文盲市,全国教育先进县(市)。现共有完中8所,初级中学45所,小学1182所,幼儿园8所,职高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有教职员工1.19万人,在校学生22.51万人。年输送大中专院校生1800多人。广播覆盖率达100%。有无线电视发射机累计功率1944瓦,有线电视干线总长70余公里,分支线总长约1000多公里,传播节目28套,城乡有线电视3万多户,百户拥有电视机65台,电视覆盖率为95%。有医疗机构70个,专业医务人员2976人,床位1250张,基本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计划生育工作完善了市、乡、村网络建设,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8.5。体育事业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市)行列。全市18个乡镇先后被省体委命名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镇,共为地级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200多人。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市,艺术创作先后获地级以上奖100余项。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活动,涌现出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文明单位656个,其中文明村社138个。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广泛推行。先后被评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省政府授予“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农村基层依法选举产生了340个村委会,村干部1156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开。依法治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910.48万亩。耕地总面积105.16万亩,其中水田4.94万亩;有林地485.46万亩;园地15.16万亩;牧草地0.85万亩;城镇村庄工矿用地21.31万亩;交通用地8.06万亩;有水域面积14.28万亩;未利用土地210.16万亩。有8个土类,18个亚类,32个土属,25个土种。其中红壤土最多,占63.5%。 矿产资源 煤炭储量达21.8亿吨,占全省的1/10。铁矿储量8000多万吨,锰铁储量600万吨。伊利石储量居全省之最。高岭土、膨润土、石灰石、石英石、硅石、铜矿、铅锌矿和稀土金属等储量大,且便于开采。 水资源 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2.42亿立方米;年地下水总量为11.5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105.97万千瓦,其中可渡河39.09万千瓦,格香河50.58万千瓦,小江8.3万千瓦,其他支流8万千瓦。全市已建和在建电站装机容量10.32万千瓦。 旅游资源 东山公园松鹤寺古刹,是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景点;宛水公园是人们节假日游览休闲的主要场所。双河天生洞,全长1800米,宽100余米,经中外专家考察具有开发价值。来宾龙洞,鬼斧神工,有龙山、龙河、龙村、龙庙相映。可渡河畔古驿道奇观,省政府列为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主要有:秦开五尺古驿道、古石刻“飞虹伫鹤”、磨岩题刻“高山云水,水流云在”。此外还有落水朝阳洞、庙山森林公园、虎头山烈士陵园等景点。格宜尖角洞新石器文化遗址、西泽三台洞等文化遗址保存完好,开发前景可观。 生物资源 境内植物,有谷属32种,蔬菜类54种,菌类21种,果属43种,木属32种,竹属10种,草属33种,药属101种。有禽属42种,兽属26种,鳞属9种,介属7种,虫属42种。爬行类有青蛇、菜花蛇、青竹彪、四脚蛇、壁虎、乌龟等。鱼类有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鱼、红鳞鱼、罗非鱼、金鱼等。 人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总量为72.67万人,其中:副高职以上科技人员54人,中职2131人,初职4310人,技术人员2378人。有中专以上学历1.05万人。 农田水利 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5620件,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58座,小坝塘239个,总蓄水量为1.0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1.7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5.8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3平方公里。农村水利化程度达35%。 电力 已建成火力发电厂3个,装机容量21.9万千瓦,年发电量12.23亿千瓦时。水电除龙口电站外,还有小型水电站40余座,年发电量56万千瓦时;在建的响水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预计年均发电量6.02亿千瓦时。在西泽、文兴、乐丰、龙场等10余个乡镇建起了35千伏的降压站和城北中心枢纽站,35千伏输电线路100余公里,城乡电网和地方调控中心枢纽基本形成。24个乡镇村村通电,通电率达100%。 交通 境内交通方便,已建成公路207条,全长2400公里,村委会通路率达100%。其中:326国道,境内全长101.3公里;省道6条,全长156.15公里。西南大动脉干线贵昆电气化铁路纵贯全境长105公里,境内支线69.43公里,中途设有客货站16个。全市形成了公路连接城乡,铁路纵贯南北的交通运输网络。拥有各种机动车辆9854辆,其中货运车4327辆,载客汽车2640辆,总座71620座。贵昆铁路年发送旅客65万人次,运送货物500多万吨,每天都有至昆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往返旅客列车通过。 邮电通信 市内电话容量8.9万门,电话用户4万户,其中市话2.1万部,农话1.9万部,普及率为每百户4部。无线寻呼2.5万户,移动通信2万户。邮政业务总量3500余万元,业务收入4000多万元。高效灵活、方便快捷的通信网络已初步形成。 城镇建设 城区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街道总长100余公里,城镇居住人口19.55万人,城市绿化面积1070余亩,人均住房18.5平方米。居民住宅区、集贸市场、商场、车站、学校、医院、影院等配套建设,供水、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24个乡镇进行路面硬化建设,已建成集镇道路面积1253万平方米,改造自来水管道2.87万米,自来水普及率90%。所有集镇都通了电,安装了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城镇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绿化美化工作不断加强。建成各类市场77个,其中能容纳万人以上的固定市场12个,乡村市场65个,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会 泽会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省列为肉牛羊、商品猪、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大型企业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六强,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精品“小熊猫”卷烟十分走俏。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世界有名的蒋家沟泥石流,是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标本。概 况 位置面积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县城钟屏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254公里,距省会昆明273公里。 历史沿革 会泽之名,源于境内金沙江、牛栏江、小江、以礼河等数水汇合而得名。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南诏置东川郡。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元代为东川路。明朝时为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1947年属曲靖专署。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行政区划 2000年,辖钟屏、娜姑、迤车、罗布古、者海、矿山、待补7个镇和金钟、大海、老厂、五星、大桥、梨园、纸厂、火红、马路、乐业、大井、新街、雨碌、鲁纳、上村、驾车、田坝17个乡,下设365个村民委员会、7个办事处。 人口民族 2000年底,总人口88.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64万人,非农业人口6.64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1人。共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36万人,占总人口的4.9%。 地理气候 会泽地处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结合部,位于乌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流域面积5854平方公里。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31.4(1958年6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数2109.8小时,年总辐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20.8,年降雨500多毫米。经济与社会发展 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490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4元;粮食总产8.48万吨,人均有粮267公斤;工业企业9家,产值1081万元;财政收入115.1万元。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1.1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0元;工业产值3345万元;农业产值1.73亿元,粮食产量15.42万吨;财政收入1260.2万元。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9.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26亿元,第二产业11.04亿元,第三产业4.15亿元,比例为25:56:19;地方财政总收入1.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0.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元;年末人均银行储蓄存款356.56元;人均居住面积13.74平方米。农业 2000年,农业总产值7.24亿元;粮食产量25.63万吨,农民人均有粮314公斤;烟叶产量9939.9吨,中上等烟叶占89.6%;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薯苗20万苗,产微型薯80多万粒,良种会-2号、合作88号种植面积近40万亩,鲜薯产量60万吨,商品率33.33%;连片玉米制种基地6500亩,年产种140万公斤。初步形成了以粮、烟、种、畜为支柱的农业产业格局。 工业 2000年,工业总产值16.74亿元。主要企业有云南会泽铅锌矿、云南以礼河发电厂、会泽县卷烟厂、会泽县磷肥厂等。云南会泽铅锌矿始建于1951年,现已成为采、选、冶、化工、科研配套的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年产铅锌7.5万吨、锗10吨、硫酸6.4万吨。其中: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是国内最大的锗生产和出口基地,“银晶”牌锗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为国优产品;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6位,“银鑫”牌锌锭、七水硫酸锌为部优产品,“银磊”牌粗铅、“华达”牌工业硫酸锌为省优产品。云南以礼河发电厂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梯级开发的引水式电站,是“一五”计划兴建的全国5大水电工程之一。装机容量32.15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担负着云南电力系统主力发电和调频、调峰、调相及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