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ppt_第1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ppt_第2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ppt_第3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ppt_第4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学院 一 基础资料 地层压力梯度 0 1MPa 10m 地温梯度 3 7 100m 表 油藏基本参数表 油区 胜利 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 3 流体物性地面条件下 地层条件下 地层泡点压力 原油体积系数 水的体积系数 4 油水相渗关系 表2油水相渗数据表 5 井眼半径 0 1m6 油水井操作条件注采压差 3MPa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 1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3 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 年7 常用经济指标钻井成本 1000元 米注水单价 6元 米3输油单价 60元 吨生产维护费 150元 吨作业费用 150元 吨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 5倍原油的商品率 95 原油价格 1200元 吨贷款利率 5 48 存款利率 1 98 二 基本要求 一 设计内容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 并计算储量2 根据油藏特点论证划分开发层系的可行性3 注水方式选择 排状注水 合注合采 4 利用排状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计算相应的开发指标 见附表 5 对方案进行经济评价6 根据计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 95 间的数据 进行下列2个方面的计算 1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方法 计算该油藏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 2 利用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 判断该油藏的递减类型 确定相应的递减规律 并计算该油藏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 以概算指标中含水率为98 对应的日产油量作为极限产油量 二 报告编写1 图文并茂 论证详实 2 所有图件必须手工做成 3 报告采用论文纸手工抄写 左装订 三 考核设计报告 50 答辩 1对1 成绩 50 附一行列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步骤 1 求初始产量 并根据油田产能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2 计算井距及排距3 求前缘含水饱和度4 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1 求非活塞因子B2 求无因次见水时间tDf 有因次化得见水时间tf3 以一年为一个点计算见水前的开发指标 开发指标计算包括 无因次参数tD VD qD 参数有因次化 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标 数据表如下 附表1见水前开发指标汇总表 5 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 以相渗数据中前缘含水饱和度以后的数据点为间隔进行计算 1 计算无因次开发时间tDe 先计算F 2 计算无因次开发指标tD tD tDe tDf VD qD VoD参数有因次化 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标 其中日产油量qo q 1 fw 数据表如下 附表2见水后开发指标汇总表 附二经济指标概算 1 将计算出的油田开发指标插值到整年 时间最大值定为50年 2 计算每年的现金流量第i年的累积现金流量 第i 1年的累积现金流量 1 利率 计息周期 第i年的纯收入 附表3经济评价结果表 附三油藏工程方法评价步骤1 根据概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 95 间的数据 利用累积产油 累积产水资料或采出程度 含水资料 回归相应的水驱特征曲线方程 再根据相应的水驱特征曲线方程 确定可采储量和采收率 2 根据概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 95 间的数据 首先利用图解法判断是否属于指数递减或调和递减 如果都不是 那就是双曲递减 如果属于指数递减或调和递减 则根据图解法中的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确定相应的初始递减率和递减初期产量 如果属于双曲递减类型 则用试凑法确定双曲递减规律中的递减指数 初始递减率和递减初期产量 然后根据相应的递减类型和递减规律 利用其累计产油量和产量的关系式 确定该油藏在极限产量条件下的累积产油量 该累积产油量即为可采储量 进而确定其采收率 参考文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行列注水油田开发指标计算方法的校正 喻高明老师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蔡尓范编著 石油大学出版社 计算的理论基础 均质小单元一维两相流动1 见水前 1 产量计算公式A 两相区 B L方程 代入最上面的式子得 B 纯油区 式中 上式变形得 无因次产量 非活塞因子 无因次时间 原定义 现定义 2 见水时 3 见水后 式中 见水后的非活塞因子 请参阅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P280 282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计算实例 一 油区基本资料1 油藏基本参数含油面积地层压力梯度 0 1MPa 10m 地温梯度 3 7 100m由上表可计算得 厚度加权法 油藏有效厚度之和为 平均孔隙度为 平均渗透率为 2 流体物性地面条件下 地层条件下 地层泡点压力 原油体积系数 水的体积系数 3 油水相渗关系 数据见计算结果表中 4 油水井操作条件 注采压差 P 3MPa 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 1 初期采油速度为5 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 年 5 井眼半径 0 1m6 常用经济指标钻井成本 1000元 米 注水单价 输油单价 60元 吨 生产维护费 150元 吨 作业费用 20000元 井 年 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 5倍 原油的商品率 95 原油价格 1200元 吨 贷款利率 5 48 存款利率 1 98 二 设计内容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 并计算储量常用的一种处理纵向非均质的方法是 按渗透率分布将油区分成除渗透率不同处 其余各项参数都相同的等厚度 每一个小层都被认为是均质的 各层之间互相隔绝 本油区10个小层 孔隙度变化不大 都在0 3399左右 近视认为其厚度都是相同的 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求得反映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参数 变异系数 统计分析表如下 由上表 平均渗透率 对于正态分布 累积百分比为84 1 的渗透率为 则变异系数为因此地层非均质性不大 储量为 2 根据油藏点论证划分开发层系的可行性划分开发层系 是将特征相近的油层合在一起 用一套生产井网单独开采 根据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油层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 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 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层间矛盾 单层突进 油层性质相近包括 沉积条件 渗透率 油层分布面积 层内非均质程度等 根据油区各小层基本资料 该油藏各小层渗透率多在到间分布 属于高渗油藏 且各小层孔隙度都比较接近 变化不大 均质程度较好 因此将此10小层作为一个开发层系进行开发 3 注水方式的选择选择排状注水方式进行开发 采油速度要达到5 而排状注水适用于高速开采油田 4 利用排状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计算相应的开发指标 计算初始产量 并根据油田产量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初始产量为 设井距为Xm 则排距为 截面积 由相渗关系数据表知 束缚饱和度对应的为0 6500 化为地面产量为初期采油速度为5 故初始年采油量为 所以油井数为 取套数n 241口 因为油井与水井数比为1 1 故水井数量n 241口 计算井距与排距设井距为X 则排距为2X 如右图 则 排距 求前缘含水饱和度根据相渗关系表中数据 计算含水率 及随的变化率 所用公式 X 2X 2X 所用公式 其中所有计算结果数据见下表 应该绘制的曲线 1 相对渗透率曲线2 Fw Sw3 Fw Sw 根据表中数据和及 在坐标纸中以为横坐标 以为纵坐标 分别绘出关系曲线和关系曲线 在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曲线图中 通过束缚水饱和度点对先作切线 得到的切点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即为水驱油前缘含水饱和度 因此求得的前缘含水饱和度 见图 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 求非活塞因子B由数据知 则束缚水饱和度为残余油饱和度为 积分 以一年为一个点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 以下q均为单井日产量 公式 其中 为初始产量 为油水前缘位置 第一年 未见水 第二年 将第一年中求得的有因次化 作为第二年的初始产量 同理求得 故在第二年见水 无因次见水时根据的定义 将有因次化得见水时间 设见水时刻为第二年的第x天 则 故见水时间t 300 218 518 即在第518天见水 见水时刻无因次产量为将其有因次化为 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公式 第二年 之后 将作为此82天的产量 对应曲线 找到5 5315对应的为0 416 由数据表中数据可计算 无因次开发时间第三年 将第二年中计算所得的年末产液量作为第三年的产量 用同样的步骤计算 及对应的 有因次产量 直到 若在曲线图中查到的不是数据表中的含水饱和度 则利用插值法求得的对应的计算结果如下 将计算结果汇总 制成开发指标汇总表其中 日产液 单井日产量 井数采出程度 累计产油量 地质储量每年的含水率取上一年的年末来计算求得的含水率 在第二年见水 故将第二年分成两部分 见水前和见水后 对应表中第1年 见水前 后开发指标汇总表 经济评价计算每年的现金流量第i年的累计现金流量 第i 1年的累积现金流量 1 利率 计息周期 第i年的纯收入 将计算结果列表其中 钻井费用 钻井成本 油井数 水井数 井深 经济评价结果表 根据计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 95 间的数据 进行下列2个方面的计算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方法 计算该油藏的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 第五型水驱规律曲线方程为 根据见水后开发指标中累积产油量 含水率资料 可求出油水比R及 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表绘图 如图所示 将曲线向左延伸 在横坐标获得这就是该油田的可采储量 由此得其最终水驱采收率为 绘成直线 利用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 判断该油藏的递减类型 确定相应的递减规律 并计算该油藏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 以概算指标中含水量为98 对应的日产油量作为极限油量 利用图解法判断是否属于指数递减或调和递减 如果都不是 则是双曲递减 由开发指标汇总表可知第八年末 即第九年初 含水率已达到97 8 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在第九年末 对应图中 有因次化 得第九年年末产液量为 产油量为 则年产油量为即对应含水率98 的极限产量为指数递减的半对数直线关系为调和递减的半对数直线关系为 因此 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