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尤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月4日下午14:30-16:00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4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5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6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8在春秋末期,中原社会已经变得比较宽容柔和,崇尚优雅和尊严。但秦国长期与戎狄杂处,草原游牧文化中没有“民贵君轻”观念,更没有“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材料揭示出()A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B秦文化传统具有专制集权色彩C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D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难以融合9公元前127年,身为重臣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A巩固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削弱王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D以德治国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10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延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A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C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D告诫自己人外有人11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12中国从两汉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这一特色()A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B改变了监察制度的初衷C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行政权D导致了监察权力的滥用13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A地方制度的沿革B宰相制度的完善C选官制度的完善D中枢机构的演变14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1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16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A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B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C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D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17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元朝此措施()A导致了国家贫弱B废除了丞相制度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县体制18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19“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B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C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D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20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21“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巨相见,无论宣寺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现象主要是清代()A政治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B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C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D弥补废丞相弊端的结果22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不了解世界形势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不懂得国际公法23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24“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荆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5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他所描述场景发生于()A抗日战争期间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C鸦片战争期间D义和团运动期间26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A遭到了列强的镇压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27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 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 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28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29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 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 D.赔款的数额30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近代中国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3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三元里人民斗争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3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构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33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上奏称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局未成”,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清政府依奏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此举A.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 B.反映了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C.化解了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 D.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3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圆明园的各方回忆如下表据此可知,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的记载A.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B.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C.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3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削弱 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 D.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二、材料阅读题36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共同政治目的。(7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表2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8分)尤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CCBBABBAA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BCDCBCBACAB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DCABCCBADD二、材料阅读题(36题15分,37题15分)36.(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