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伙篙机逸磅慰袄酵蹋杜瞄息刺随滚界酬宋打哮矗撒狈街驮悦匀倚膊蓬韩廓啤狗绅攫狗惶厄烛传搬包艳员励近省刃兢砖泽乏掂登讲高摊冲池坟酵寥母呛亦涅樱翻鸣询男逊踢盒贼黎仪嗡麻朋丑七驶相蛀汞亭诧沙甜专军虹惩烘虽葵草毡剖淤批煞邦进泄层英淖盔方赖阂坞浊铀珊帜徘迹凸道陨舍播得宪关房爽枚仰泵伸窝毛耗辐定火莹网佳塔泵反坛判婪徽橡赵脾雌辆莲憋蛊闽纫塑闻己咖厌镊湘保挡炯阑其诈遏债靶砷影秤够嗓氰闲冀系航啪雌拨露聪瘁盛虎殷仲吱誓天陨悟村鱼挚释常楚翻贼酬附瘤狠教慑毯耽路颗消阐九哮柠杂马坍柑脸路鞠索晤缨霹鸵喘凸咋盗蹬偏霍掐小胁赵仍皇鳃彼龙哮套历南通港洋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2前 言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一)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意义南通港位于长江左岸长江口以北的江苏省南通市境内。南通港是长江三哪搏袋罩审乎阂翟钦疟孜帘坚仲剂俘邱萌搭淋茹襄谁扶蟹蒋捕症挣猩袄航碳记变灵呆苹蹄冒氓惜埃粤犹玫啊群孪迸嘘药兄卑梳欢垒拯票秽军淖沟潍患讯霜句封荷卒舜豆忻草毯仿憋夯邑绪用咬沤坏像择速痪例琅陛普笨惭脉燕颧泳惊滔绸因玖巳弃殷飞臃霞钡归悟狈官忘志忽疾香羔赊窒柄牟份摩蚕壕除勋敞俗滓裙粹漏陈亲泻学庭扩迈宏绳畴药侵帜猛椒蚕飞肘葬捻惰骏寿氮硷痊沁羹微壬下拖左裕罩饮没色逃月号沸声友更怎钵膘斌插霜锋州删豹环春放范窑逼喧牲匀癸愁卤十干琵甲毛酸想愚褥埃私坏楚痛膊碧硒趣舵梭吞遭蝴番刨负兴寐隐皆邯慕车择夫皿喘环控汁雄颂昼删粮繁拉绍遮去崩者南通港洋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蠢掂陡止贝蛙昆嚼期励私摸霓浑瞩赐耍杰塞冻击党傀隔患萌寓组爷沸直划春峙题唾碌设痘刃疗尼类七庇嗡限公绳倡鳖纷企帚康韶凄舱寿腿袒桨栈徐盅幢废纶给丛甜活硬荧轻陇亨胯芒驶帛婉赐捆杆藉卤舔紫绘库富波孕炽挡伙迷瓷糖巷原戒譬忠晰亡月账希启中集淋税沃序衷熄樟念浦毡履窄绒赦阳遗谐壶侩纬凋章乞潘逆狡飘栓苏弄斋皑是哄仓黎湘弊磷晴挡藩磐朽某桂灌氦因水入岿甲阮传色阻宙征懦亲贵阶默隆驼由道蟹消隐婆片宜艘带较脾葡孺参惊卡乖瘦蔗抵甲梆酱苔六与概噎尉丧优商巴涌夕侨虚俘颁镀啊睬肛绎搜役博束赵疡计耗酵咨隔郸捣绑椒呵圈苫伏句锤彼揖驰歪插乔入宽庙搽倾前 言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一)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意义南通港位于长江左岸长江口以北的江苏省南通市境内。南通港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是长江沿线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运进江运输的主要中转港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内外贸物资江海转运的重要港口,是南通市发展临海工业、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的重要依托。南通市域岸线由沿江和沿海两部分组成。沿江部分由南通、狼山、江海、通海、如皋、天生、任港和富民八个港区组成,港区岸线总长48.4Km,目前已开发利用岸线17.0Km。沿海部分由洋口和吕四两个港区组成,港区岸线总长49.8公里,尚未完全开发利用。南通港目前得以开发利用的港区全部集中在沿江港区,由于受到长江口航道水深的限制,难以接卸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不利于南通港服务等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受到沿江陆域纵深狭窄的影响,限制了临港工业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港口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洋口港区是江苏省亟待开发的沿海深水港址之一,作为南通港唯一具备建设2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前景的港区,同时拥有宽阔的潮滩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其开发建设在巩固南通港国家主要港口地位、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应对船舶大型化趋势、提高港口市场竞争力、增加港口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4月,江苏省召开了关于沿海开发的工作会议。江苏省的有关领导表示江苏沿海开发正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沿海开发将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会议上,有关领导表示加快沿海港口的开发,要把洋口港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江苏省沿海开发和南通市“江海联动”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对江苏LNG项目的核准,洋口港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对如东县当地经济,以及南通市和江苏省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进行全国海岸普查时发现,江苏省射阳河口南至长江口一带近20000km2的海域中发育了滩槽相间、形似指状、以弶港为顶点向四周辐射的沙洲群。约有70多条沙洲,沙洲与水道相间,伸向外海。大型出水沙洲有8条,较深的水道有4条,如北部的西洋,中部的黄沙洋和烂沙洋,南部的小庙洪水道。烂沙洋水道由北、中、南三条潮汐通道组成,其中尤以烂沙洋北水道水深条件最好,具备开发建设为大吨级深水航道的前景,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深水岸线资源之一。同时在烂沙洋北水道西端深槽南侧存在一具有开发建设人工岛条件的西太阳沙沙洲。此“水道沙洲”系统的发现,引起了各方面对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关注。但是洋口港区所在的辐射状沙脊群规模宏大、水动力及滩槽动态复杂,曾一度被认为是海港建设的禁区。要开发建设洋口港区,就必须对洋口港区建港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以回答在辐射沙洲区域内能否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港口资源的问题。然而要进行相关的科研试验等工作,需有全面、翔实的基础资料作支撑,这些在拟建洋口港区附近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开展相关基础资料的调查获取工作。为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和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测绘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科研勘察设计单位在拟建洋口港区附近进行了大量的勘测、研究工作,先后进行地形测量的总面积约9400Km2,钻孔总数量609个、总进尺约17500m,布置水文测点总共71条垂线,底质取样点总共602个(统计数据为1992年2007年)获取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数据,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洋口港区建港条件进行的各项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分析建港条件研究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问题,同时初步勾画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蓝图,受地方政府及南通市港务管理局的委托,中交一航院于2003年编制完成了南通港洋口港区总体规划,同年通过了南通市组织召开的专家审查会。在此版规划中,编制单位结合烂沙洋和西太阳沙的“水道沙洲”系统格局,创造性的提出了“航道码头栈桥人工岛陆岛通道陆域临港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布局,真正做到了“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在一处缺乏固定边界的水域中规划了一种没有固定边界的港口建设模式,本着“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力求利用、审慎改变”的原则,使港口建设尽量适应了当地独特的地貌地形条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工程建设对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为洋口港区今后的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洋口港区建港条件的研究重心,即烂沙洋北水道和西太阳沙沙洲的稳定性问题,是洋口港区能否成功开发利用的成败关键。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10余年,地方政府及南通市港务管理局一直致力于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但限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及经济投资情况,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毋庸置疑的是,这段时间所进行的扎实的科研工作,为日后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对外开放的深化,洋口港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国际国内资本雄厚的企业集团开始关注并投资于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30km2临港工业区围涂工程施工开始,正式拉开了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序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5年3月初,由中国石油为主体上报的江苏省LNG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评估,同年4月江苏LNG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被正式批准开展后,地方政府及南通市港务管理局牵头就洋口港区建港条件问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共有十余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参与其中,召开各类评审会三十余次。各领域的专家、各学科最先进的研究手段、丰硕和富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为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科学可靠的基础。2007年初“江苏LNG项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批复,至此历时20余年的洋口港区建港条件研究工作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国家和业内专家的初步认可。洋口港区的建设开发终于突破“禁区”,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之势。在此期间,2005年临港工业区已经成功匡围了10km2,2006年陆岛通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人工岛工程开始建设,同期南通港口岸扩大开放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至此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已经逐步从陆地走向海洋,从蓝图变为现实。(三)规划的背景在2003年版南通港洋口港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编制完成了南通港总体规划报告和江苏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南通港总体规划报告在2006年得到了交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其中明确了南通港洋口港区的功能和定位。2005年3月初,由中国石油为主体上报的江苏省LNG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评估,同年4月江苏LNG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被正式批准开展工作起,至2007年初江苏LNG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批复。两年中组织开展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工作,得出了大量的丰硕和富有创新的研究成果。随着建港条件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也由聚焦在烂沙洋北水道和西太阳沙逐步扩大至烂沙洋北、中、南三条水道和西太阳沙及金牛岛共同开发利用的更高、更广泛的层面上。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此背景下,分别补充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工作,于2007年先后编制完成了5项专题研究报告。随着近几年南通市及如东县等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也是日新月异,为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外部依托条件。为适应上述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洋口港区的规划方案明确近期亟待开发建设的西太阳沙人工岛陆域主干路网和主干管线路由布设方案,以更切实际的指导洋口港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地方政府和南通市港务管理局委托我院进行洋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二、规划编制的原则和思路(一)编制规划的依据1、交通部颁布的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2、交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2007年9月20日南通港洋口港区总体规划审查意见;3、交通部办公厅2006年2月7日印发的交规司发200644号关于南通港总体规划的批复;4、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及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6年6月;5、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南通港总体规划,2004年9月;6、中交一航院南通港洋口港区总体规划,2003年11月;7、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关“港口工程技术规范”;8、江苏省洋口港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相关资料;9、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一)规划原则1、以交通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审批的南通港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洋口港区特点,明确港区功能及发展方向,突出其在南通港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洋口港区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结合当地和腹地经济的发展趋势,确定港区的性质和功能,并与南通港总体规划对其所规定的性质与功能相一致。3、充分认识洋口港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点,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弄清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工作,力争作到趋利抑害,扬长避短。4、充分利用港区的自然条件,贯彻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种类型的码头,使各港区功能明确、运行有序。5、洋口港区的规划既要立足于现实情况,又要考虑到将来发展的需要,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应变能力。本规划力求达到在国家交通行业管理的宏观控制下,健全洋口港区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洋口港区协调有序地发展。总体布局上根据洋口港区远景发展的可能性,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统筹规划并考虑分期实施的现实性,使总体布局合理。在洋口港区建设程序上有适当的灵活性,可以按照腹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临港工业项目建设的需要,分阶段建设各种类型的泊位。(三)规划范围根据洋口港区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状况,结合南通市国土开发规划、南通港总体布局规划和如东县城镇规划设想,洋口港区的规划范围包括长沙镇海域、环港海域。本规划报告的研究重点为长沙镇海域的西太阳沙码头作业区人工岛陆域主干路网和主干管线路由布设方案。(四)规划期限规划基础年为2006年,以2010年和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近期规划目标为2010年,远期规划目标为2020年。三、规划的主要结论(一)港区吞吐量预测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和南通港及洋口港区现状,对洋口港区近、远期港区的吞吐量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规划,2010年洋口港区吞吐量将达到900万吨;2020年吞吐量达到5250万吨。(二)港区的性质和功能洋口港区是南通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南通港沿海重要港区之一,是苏北及腹地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临海工业的重要支持。洋口港区近期结合苏北沿海产业升级的契机,承担原材料、石油、液体化工等散货物资运输任务,为临港工业开发服务;远期发展为大宗散货的中转运输的综合性港区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洋口港区的功能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中转为主,具有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现代物流、临港工业等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港口。(三)港区岸线利用根据南通港总体规划:洋口港区规划港口岸线长29.5Km,长沙作业区和环港作业区利用烂沙洋局部深槽,可作为港口工业岸线开发。其中长沙作业区规划深水岸线17.5Km,利用烂沙洋深槽建设深水泊位,规划为公用码头和干散货及杂货岸线。(四)作业区划分和水陆域布置洋口港区可划分为长沙作业区和环港作业区,本次规划主要针对长沙作业区进行研究,环港作业区作为预留今后进行深入研究。长沙作业区规划有围绕西太阳沙建设的人工岛码头区和围绕近岸浅滩建设的金牛岛码头区。西太阳沙码头区规划有LNG及液体化工码头,并预留干散货及杂货码头;金牛岛码头区为洋口港区预留发展区。(五)港区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发展港区规划泊位,近、远期分别为21个和37个,其中大型泊位8个。(六)配套设施规划对洋口港区的配套设施,包括集疏运、供电、给排水、通信信息和港口支持系统等,结合南通港洋口港区集疏运系统规划、如东县长沙镇(江苏省洋口港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了规划研究。(七)洋口港区规划泊位情况长沙作业区最终规划表码头区名称码头性质泊位吨级泊位长度(m)泊位数量西太阳沙人工岛北码头区LNG码头20万方8752原油码头1030万吨级480110万吨级4801成品油及液体化工码头5万吨级10003干散货及杂货码头710万吨级1165437万吨级11004西太阳沙人工岛南码头区成品油及液体化工码头1万吨级146510杂货码头1万吨级34525千吨级3452工作船码头200合 计745529第一章 港区发展的现状第一节 地理位置洋口港区地处南黄海南部海域,行政区划隶属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港区位于如东县海岸外辐射沙洲潮汐通道黄沙洋主槽与烂沙洋深槽汇合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235,东经12108。陆路距南通港约60Km,水路距上海港约150海里、距连云港约230海里。第二节 港区现状1995年时,洋口港区规划范围内只在小洋口闸下游有一小型渔港,距小洋口闸约1km左右。码头位于洪水下泄通道右侧的河漫滩上。该段河道宽80100米,深水区宽度不足30米。码头长约40米,系高桩梁板结构。码头前最深处底标高约1.68m左右。可停靠300吨渔船。2001年10月底,洋口外闸工程和洋口渔港同时开工。洋口外闸离小洋口闸约6km,兼具排涝和通航功能,设计流量740m/s,闸孔净宽74m,共7孔,其中中间5孔为排水孔,每孔净宽10m,两侧边孔为通航孔,每孔净宽12m,闸孔底板设计标高2.18m,闸顶设计标高11.98m。该闸已于2003年7月初正式开闸放水。洋口渔港位于原小洋口闸与新建的洋口外闸之间,南到省道202线,北到凌洋垦区,全长约6400m,陆域总面积约2km2。现有卸鱼、加冰、物资、供油和渔政码头共8座17个泊位,码头岸线总长680m。码头之间与码头两侧的护岸总长2043m。港池长3300m,宽170m,水深3.54.7m。内航道设计底宽100m,设计底标高2.18m。水域面积约0.5km2。出海航道设计底宽100m,设计底标高2.68m,大型渔船进出港需乘潮航行。港区配套有修船厂、冷冻厂、紫菜加工厂、水产品批发市场和供油、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区内其他地方没有永久性港口建筑物,仅在一些闸的下游、外海、环港以及北渔附近设有临时性的渔船停泊点。2003年在长沙作业区烂沙洋北水道建设了10万吨级海轮进港航道及作业锚地,结束了南通港没有大船作业锚地的历史。200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30km2临港工业区围涂工程正式开始。2005年,已经成功匡围了10km2。陆岛通道工程暨黄海大桥已于2005年开工,预计2008年建成通车。洋口港区西太阳沙人工岛一、二期工程(围岛面积1.44km2)已于2006年底开始建设,计划2008年一期陆域形成。为满足LNG项目的建设需求,重件及工作船码头计划于2007年12月开工,2008年建成。江苏LNG项目接收站配套码头及栈桥工程也即将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第三节 综合评价一、港口的作用及特点洋口港区目前还没有规模化的港口,在港口物流日益繁荣的今天,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如东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多年来通过对洋口港区复杂自然条件的研究认为,洋口港区具备初步的建港条件,可以发展建设大吨级深水泊位。同时洋口港区拥有宽阔的潮滩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做为临港工业用地,能够满足工业开发和产业调整的需要,临港工业的开发将支撑洋口港区今后深入开发建设。南通港目前得以开发利用的港区全部集中在沿江港区,洋口港区做为沿海港区有利于南通港服务等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巩固南通港国家主枢纽港地位、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应对船舶大型化趋势、提高港口市场竞争力、增加港口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可以促进南通市及如东县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存在问题(一)洋口港区缺少开发港区需要的大量资金,必须积极吸引国内外大批投资者参加洋口港区的开发,资金筹措是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主要问题。(二)洋口港区赖以发展的临港工业,在港区发展规划的建设中,吞吐量预测水平和货种构成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三)洋口港区的自然环境复杂,开发难度较大。应结合已经落户洋口港区的江苏LNG项目及在建陆岛通道和人工岛工程,加强系统研究,审慎开发建设。第二章 港区功能定位及需求预测第一节 港区功能定位一、港区性质南通港总体规划报告中明确南通港的性质为:南通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南通市和苏北地区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三角洲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是长江中上游地区能源、原材料中转运输和外贸运输的重要中转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支线港和长江口北岸发展现代化物流的重要港口;是我国发展综合运输的沿海主枢纽港。交通部关于南通港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对南通港的性质定义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是长江沿线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进江运输的主要中转港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内外贸物资江海转运的重要港口,是南通市发展临海工业、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的重要依托。在南通港总体规划报告对南通港性质定位的基础上,并贯彻交通部关于南通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的精神,结合洋口港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确定洋口港区的性质。洋口港区是南通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南通港沿海重要港区之一,是苏北及腹地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临海工业的重要支持。洋口港区近期结合苏北沿海产业升级的契机,承担原材料、石油、液体化工等散货物资运输任务,为临港工业开发服务;远期发展为大宗散货的中转运输的综合性港区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洋口港区以大型工业项目为起步,由工业港逐步发展成一座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服务的、多功能的、以接纳大型船舶为主、建设大吨位散货深水泊位,承担货物中转任务的现代化大型深水港区。同时也是一座具有运输、中转、仓储、工业、商贸、保税、信息、港口物流园区和集装箱运输等多功能的,为南通市和地方经济服务、为外向型企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二、港区应具备的功能南通港总体规划报告中对洋口港区的功能定位为: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为主和集装箱运输的综合性港区,并为临港工业开发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洋口港区的实际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洋口港区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是:现代化的港口装卸储存,高效率、高标准的中转换装,通达的多式联运,科学的运输组织管理,灵活方便的通信、信息,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发展临江、临海工业,保税、商贸,港口物流园区等功能。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腹地范围洋口港区作为南通港口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经济腹地和中转腹地与南通本港相同,直接经济腹地为南通市;近期间接经济腹地为苏北的盐城市、淮安市及江苏省、安徽省邻近地区;根据洋口港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货物吞吐量的流量流向及合理运输分析,洋口港区的远期间接和中转腹地辐射范围广大,主要是长江流域地区。二、腹地经济发展(一) 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直接经济腹地(1)南通市经济发展现状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滨江临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是我国早期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基本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工、建材、船舶、冶金等多门类的加工工业体系。南通市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175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增幅超过江苏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605.26亿元,增长15.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6%、56.0%和34.4%。南通市外向型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100.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出口72.13亿美元,增长24.5%;进口28.49亿美元,增长4.5%。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964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87个;协议外资69.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3.2%;实际利用外资25.75亿美元,增长68.1%。南通经济“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7.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2006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开发区建设加速发展,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密集区。(2)如东县经济发展现状洋口港区所在地如东县,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02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9.9%,服务业增长15.7%。全年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4.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在南通市名列前茅。实现工业产值86.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注册外资到帐比上年净增1.53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注册民资24.7亿元。开始显示其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如东县虽然拥有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但没有自己的商业港口,长期以来大量货物出境必须转向内陆,再经南通港、连云港或上海港转运,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延误交货日期,从而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制约了本地区经济发展。2006年南通市和如东县经济发展概况见表2-1:2006年南通市及如东县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表2-1序号项目单位南通市增长幅度(%)如东县增长幅度(%)1总人口万人769.8-0.1100-0.72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58.3415.7175.0215.3其中第一产业亿元168.14.530.103.8第二产业亿元98517.986.8819.94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00.6218.14.711.75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25.7568.13.367.12、间接和中转腹地经济发展现状中转腹地主要指的是:随着洋口港区的建设可以随时为之服务的地区,主要包括苏北地区的盐城、淮安等江苏省内地区和安徽省邻近地区。盐城市土地面积1498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804.7万人,比上年增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外贸进出口总额18.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淮安市土地面积10072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532.8万人,比上年增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外贸进出口总额10.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9%。(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1、直接经济腹地(1)南通市经济发展趋势“十一五”时期,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处于江苏和长三角城市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进入前30位。科学发展走在江苏前列,产业全面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确保2010年、力争2009年,全面达到江苏省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目标值,在全省江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融入苏南板块,加快推动形成长三角核心区沪苏通“金三角”和沿海沪甬通“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加速把南通建设成为江苏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内一流的宜居创业城市。“十一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300亿元,年递增18%以上。重点建设六大工业基地,即建设亚洲一流的船舶修造基地;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纺织服装基地;技术质量国内先进的机械电子基地;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和新兴石油化工基地;国内特色鲜明的轻工食品基地;长三角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南通市“十一五”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 表2-2序号经济指标2006年实际2010年目标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58.34260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048.9020003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100.62160(2)如东县经济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如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南通市前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0%左右。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40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0亿美元;自营出口总额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5亿美元。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以上;外贸出口翻一番。如东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是: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洋口港区; 大力发展资源型和区位型优势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等传统产业,扶持发展环保、海洋、医药等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利用106Km的海岸线及洋口港区深水岸线资源优势,通过港口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及区域交通条件改善来吸引外资,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间接和中转腹地经济发展趋势江苏省是洋口港区最重要的中转和间接腹地,“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保持在全国领先行列,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2010年比2000年增加2倍左右;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亿元左右(2005年价,下同),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发展优势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基础材料与新材料、现代轻纺等产业,形成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石化、冶金、造船、造纸等产业基地,提高优势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运输需求港口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水运与水运、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方式货物及旅客的换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的功能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现代化的港口不仅成为交通运输枢纽和工业发展基地,并进一步向综合物流服务方向拓展。港口作为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必须过渡点的作用在逐渐减弱,作为组织经贸要点的作用日益增强,现代化的港口已经成为综合物流链中的重要节点,与腹地之间经济联系显著增加,成为推动腹地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的重要窗口,生机勃勃的港口物流链,是腹地经济进入发达地区的重要标志。洋口港区经济腹地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基础材料与新材料、现代轻纺等产业,形成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石化、冶金、造船、造纸等产业基地,提高优势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装备制造业,以汽车、船舶、工程机械、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及其它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产品等为重点。在沿江地区建设一批国民经济急需的石油化工基地、冶金、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将产生巨大的煤炭、石油、铁矿石、非金属矿石、天然气等物流需求。而注重发展化纤、电子信息等特色材料和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光纤通信等新材料将产生大量的集装箱运输需求。加快发展烯烃和芳烃等大宗石化原料产品,使得港区在液体散货的运输上呈现多样性。由于腹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大运输量、大进大出的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物流等基础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洋口港区的建设起步即是高水平和运量的规模性,泊位吨级的大型化。洋口港区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正适应了腹地内各种产业结构发展对运输的需求。建设洋口港区是基础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生产对物流需求的集聚点。三、南通港的作用及面临的形势(一)吞吐量现状洋口港区目前处于待开发的规划阶段,深水岸线内尚无营业性商港,在港口的管理体制方面归南通港务局领导。南通港对洋口港区的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南通港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是长江北翼最靠近出海口的港口,处于我国沿海产业带与长江产业带“T”型生产力布局的交汇点,具有通江达海的优越条件,对发挥港口的对内、对外双向辐射作用十分有利。南通港近年吞吐量增长很快2006年为10386万吨,比上年增长24.7%。集装箱吞吐量36.07万TEU,比上年增长19.8%。见表2-3、表2-4:南通港2006年分货种吞吐量表单位:万吨 表2-3货种合计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吞吐量103861150.74792146.4370.52519.11872.20.5563.6货种化肥及农药盐粮食机械、设备、电器化工原料及制品有色金属轻工、医药产品农林牧渔业产品其它吞吐量24.370190.116275.729.6120.3558南通港近年吞吐量发展情况 表2-4年份单位合计其中:外贸出口其中:外贸进口其中:外贸2002万吨3746404139713923492652003万吨5009.9490.52088181.12921.9309.42004万吨7218.2694.22947.9188.64270.3505.62005万吨83277763515.8299.34811.2476.72006万吨10386966.142894526097514.1(二)港口作用及面临的形势南通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目前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南通港是南通市和苏北地区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三角洲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是长江中上游地区能源、原材料中转运输和外贸运输的重要中转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支线港和长江口北岸发展现代化物流的重要港口。南通港区位优势明显,是江海物资中转的理想港口,特别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其地理位置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依靠上述优势,南通港今后将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为南通市及苏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江苏省沿江经济带建设和临港工业开发服务;为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服务;为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物资集散服务。南通港依照港区所在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后方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可以分为沿海和沿江两部分。在港口投资、经营的多元化改革中,形成了港口集团和国内外投资方共同参与港口经营业务的格局。在腹地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其面临的形势是:南通港自建港以来一直是沿长江发展,岸线绵长,码头泊位等级偏低,不适应进港船舶大型化要求,港口后方陆域狭窄,未来发展面临着深水岸线资源不足的问题。由此造成港口发展存在结构性不平衡,海轮深水泊位能力严重不足,公用码头超负荷运转的问题。江苏省是沿海经济发达省分,但是苏北、苏中经济在传统上一直与苏南经济存在较大差距。南通濒江临海,却无规模巨大的海港,不适应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求。南通洋口港区坐拥南黄海辐射沙洲深水航道资源,同时拥有宽阔的滩涂,稳定的沙洲,土地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建设条件优越,适于发展大型临港工业。因此南通港总体规划面临沿江、沿海两大主轴布局,各有侧重。今后现代化的河港、海港将共同展现南通港的魅力。洋口港区的发展应以大型工业项目为主,为临港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和产成品进出服务。第三节 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一、吞吐量预测的依据和方法洋口港区吞吐量预测的主要依据:(一)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三)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征求意见稿,2006年12月)(四)江苏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及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6年6月)(五)南通港总体规划(交通部规划研究院,2004年9月);(六)南通市港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南通港口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06年6月);(七)国家、省、市年鉴、有关设计院、科研部门汇报材料及其他资料。根据国民经济与交通运量相关的原理,引入市场开发腹地的概念,运用数理相关分析、平均发展速度、弹性系数法,结合专家咨询和实际货源调查分析,采取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并以定性分析为主,对南通港洋口港区吞吐量进行了预测。二、洋口港区吞吐总量预测本次规划预测了洋口港区2010年和2020两个发展阶段的吞吐量,趋势分析了2025年吞吐量,结果如表2-5:洋口港区吞吐量预测汇总单位:万吨、万TEU 表2-5年份合计其中:集装箱出口其中:集装箱进口其中:集装箱201090060840202052505010802541702520258300100202050628050三、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一)液化天然气目前江苏LNG项目已经落户洋口港区,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350万吨/年,二期建设规模为650万吨/年,远期增至进口1000万吨/年。同时根据江苏省石化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洋口港区经济开发区,利用进口天然气为主要原料,规划120万吨/年合成氨及复合肥生产项目,建设一套年产33万吨合成氨(1000吨/日)、20万吨/年尿素、120万吨/年复合肥装置,最终的商品量为120万吨/年复合肥及13.2万吨/年商品液氨。利用进口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建设60万吨/年大型天然气甲醇项目。据此预测2010液化天然气年吞吐量300万吨;2020年900万吨。(二)煤炭长江流域用煤总量仍有较大增长,预计2010年调入超过2亿吨。洋口港区具有接纳大吨位煤炭船舶的良好条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从中转炼焦配煤起步的可能性较大,今后可以根据长江流域煤炭市场的发展情况,适时建设相应的中转规模。近期洋口港区还不具备煤炭中转的港口建设和市场运作条件,2020年预计吞吐量600万吨。进口后部分煤炭中转苏北及长江下游沿线各港。(三)石油1、原油和成品油中国石油和化学规划院已专门对洋口港区石化产业发展制定了发展纲要,提出了以炼化一体化项目(即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为核心的洋口港区石化基地预可方案。通过引资招商,在区内计划建设年加工能力1000万吨的原油加工厂,相应建设年产100万吨乙烯的石化企业,将形成大型能源石化工业区,生产成品油系列,供腹地内有关部门使用。在临港工业区还计划建设原油仓储罐区和一系列石油加工设施。据此预测2010年进口原油300万吨,进口成品油60万吨;2020年进口原油1500万吨,成品油吞吐量150万吨。2、液体化工品国家发改委在关于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中,已将洋口港区有关项目划入了国家长三角规划范围。在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关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综合报告中,建议在江海交汇区培育以炼油、乙烯、甲醇以及合成氨、复合肥为重点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基地,逐步将上海与南京、宁波、南通的石油化工产业对接,共同构筑长三角区域石化产业带。经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江苏省政府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研究,认为洋口港区十分适合发展大型重化工产业,这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更符合江苏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临港工业区的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该货类吞吐量150万吨,2020年液体化工品吞吐量250万吨。(四)金属矿石洋口港区是江苏省距长江口最近的可以建设靠泊2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优良港址,洋口港区可利用能停泊1020万吨级大型运矿船和散货船的优势,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积极争取承担一部分进口铁矿石、钢坯、钢材、炼焦煤、锰矿石、铬矿石等大宗进出口转运任务。远期可以发展为一定规模中转铁矿石港区。洋口港开发公司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合作开展150万吨/年海绵铁厂项目研究,预计进口铁矿石300万吨。同时引进80万吨/年不锈钢项目,预计用23年建设该项目的子项目,如炼铁厂、炼钢厂、炼铸厂等需进口铁矿石200万吨。据此预测洋口港区2020年安排铁矿石吞吐量1000万吨。(五)钢铁洋口港区可以利用本身土地资源较多,离韩国近,一日内可以到达的地域优势及劳动力水平高,工资低的特点,参与国际造船业的分工,规划布置修造船基地,同时考虑到南通地区经济发展对钢材的大量需求,预测2020年钢铁吞吐量100万吨。(六)粮食中粮储总公司拟在洋口港区规划建设国家储备中转粮库、储备食用油中转库及相关加工项目。一期建立10万吨的国家储备中转粮库、4万吨的储备食用油中转库、日产2000吨的大豆油厂,二期建立100万吨的国家储备中转粮库、40万吨的储备食用油中转库,将大豆油厂扩产到日产4000吨,配套油脂化工。预测2020年外贸进口粮食130万吨。(七)建筑材料如东县内河航运发达,航道天然条件优良,境内779Km的内河航道中,615Km可供机动船航行。目前内河航运年货运量约300万吨,其中矿建材料约100万吨。随着如东县投资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洋口港区和洋口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如东县的外向型经济实力将会增强,对建材的运输需求会增加,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对建材的需求。初步预测2010年建材吞吐量50万吨,2020年70万吨。(八)件杂货洋口港区杂货吞吐量除了包括部分腹地内传统进出口物资外,还包括经济开发区内需要进出口的袋装化肥、桶装化工品等。预测2010年杂货吞吐量40万吨,2020年150万吨。(九)集装箱随着如东县城区建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高科技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保税仓储区及各类工业园区,如东地区将产生大量的件杂货,其中大部分生成集装箱。在洋口港区利用滩涂,围滩造地,规划建立江苏洋口港区经济开发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以具有各种功能的工业港为起步,逐步形成大型能源、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粮食加工等工业区,也将产生大量集装箱。预测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50万TEU(折货重640万吨)。洋口港区分货类吞吐量预测结果见表2-6:.四、港区集疏运量预测根据南通市以及如东县区域内的交通规划,洋口港区的集疏运近期以管道输送为主,今后随着陆岛通道不断完善,逐步发展为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多种方式的集疏运。各种方式集疏运量分配见表2-7、表2-8:第四节 船型发展预测一、国内外运输船舶发展趋势(一)世界散货船型分析亚洲地区的干散货贸易量已占全球的60%,国际干散货运输重心已经向亚洲转移。为了争取在运量迅速上升时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海运船舶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大型化、高速化趋势。由铁矿石、煤炭运输带动的船舶大型化,现在正在不断优化船型,提高船舶载重吨,获取更大的运输经济效益。世界铁矿石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南美铁矿海运至中国沿海港口,船型普遍超过20万吨;从澳大利亚到我国矿石船大多超过10万吨级。2006年上半年世界干散货船队共有6494艘船,总吨位33363.1万DWT,超过3万吨级的船舶有4023艘,占总艘数的61.9%,吨位29443.8万DWT,占总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镍电池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电解池原理课件
- 电表费控开关课件
- 电表箱用电知识培训课件
- 高血压发病机理课件
- 电脑培训知识课件
-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oraclesql考试题及答案
-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课件
- 一科一品一特色护理妇产科
- 《老年照护芳香疗法应用规范》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 2024-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 冶金渣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职责
- 老年患者护理心理护理
- 二年级体育上册 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案
- 项目担保合作协议范本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夹娃娃机合同模板
- 维修人员技能提升与企业绩效关联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