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_第1页
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_第2页
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_第3页
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_第4页
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XX年8月27日至9月7日,我分会就科研项目医疗保险筹资与医疗费用宏观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组团赴德国、匈牙利进行考察。先后拜访了德国卫生和健康保险部,德国医院协会、德国保险认证医师协会、AOK保险公司以及匈牙利卫生部,了解了两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并就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和支付存在的问题与两国进行比较和分析。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目前该国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组成。绝大部分德国人都有义务上保险,其中小部分人可以在私人或法定保险中进行选择。这主要是根据其工作性质和收入多少来决定:公职人员及自由职业者,以及收入超过一定水平的雇员可以在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之间进行选择,也可以同时参加两种保险。从目前来看,88%的人口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其中有11%的人是在两种保险中自由选择了法定医疗保险,另外还有9%2/30的人参加了私人医疗保险。法定医疗保险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所有保险机构的平均缴纳数额大约为收入的14%,原则上劳资双方各负担一半,但近几年比例有所改变,实际上雇主承担少于雇员的费用。缴费基数设封顶线和保底线,2001年封顶线为3350欧元,XX年调整为3525欧元,保底线在2001年为325欧元,XX年调整为640欧元。对符合条件并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的雇员,其家庭成员可以一起享受医疗保险的各种待遇。在德国医疗保险管理职权从两个角度划分:执行者及分级管理。从执行者角度来说,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政府部门和自治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国家政府部门为各级卫生和医疗保险部门,负责制定酬自己提供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并对医疗保险管理进行国家监督;自治管理机构为各级联邦共同委员会、法定保险机构协会、医院协会、保险认证医师协会,负责具体实施各项法律规定,制定和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保险服务价格、数量和质量的协商、监管。立法者通常给予自治管理机构在法规实施方面较广阔的自行安排组织的空间,由卫生及医疗保险部门对其进行监督。从分级管理角度上说,联邦、州及区的政府部门和自治管理机构责任、权利也各不相同,国家级部门、机构制定政策和目录;各州也参与决策,并统一执行政策和主要管理3/30制度。在医疗保险管理中有很多技术性问题需要处理,如药品性能和价格比较,确定支付标准,审核诊疗规范,处理医疗纠纷等,为此,德国卫生与健康保险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药品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处理技术性问题提供学术依据。保险机构的竞争异常激烈,其数量由于合并而一直在减少。1989年德国有超过12000家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到XX年只剩下250余家,而且还在不断减少,预计到XX年将剩下不到50家。参加法定保险的人可在各保险机构间进行自由选择。主要在四个层面:价格,质量,保险程度,服务。然而保险机构与医院不单独签订协议,而是与医院协会和保险认证医师协会签订协议,因此在医疗服务质量上差别不大;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涵盖范围很广,因此在保险程度上差别也不大。主要是在价格和服务上竞争。保险费根据个人收入进行计算每个保险机构都有自己的缴费比例。德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门诊和住院严格分开的国家。门诊基本是医生自己开设的诊所。医院则有国家、公共福利和私人性质的。在德国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部门都有专科医生及专家,被称之为双重专科结构。比如在德国既有自己开诊所的心脏专科医生,也有在医院心脏科工作4/30的心脏科专家,通常在医院工作的心脏科专家为被聘用的。目前德国卫生体制也正在进行改革,允许开诊所的医生去医院服务,医院的医生出门诊。医生必须在成为医疗保险认可医师协会的成员后,才能够救治医保患者并得到基金支付。德国法定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法定医疗保险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原则上劳资双方各负担一半,但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有益投资环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近几年负担比例有所改变,实际上雇主承担少于雇员承担的费用,雇主平均约为%,雇员为%。医保按照总额控制来支付门诊费用:一个地区所有的门诊医生有一个总额预算,但对每个诊所或医生不作具体限制。住院费用按照定额办法支付,每个医院根据住院病例数有单独的预算。最初患者在看病过程中,只要在医疗服务项目目录范围内,就不需要掏一分钱。但近年来政策作了调整,德国开始尝试费用共担机制。患者每开一种药品,将会承担不同程度的费用。根据药品的单价和数量,每种药品个人负担在0至10欧元之间。XX年医疗保险支出达到1311亿欧元,其中住院支出占5/30最大比例,达到%,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德国医疗保险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德国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广,保障范围大,导致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缺乏控制。同时,高科技医疗技术和新药品不断诞生和广泛使用,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已使各大医疗保险机构每年收取医疗保险费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医疗保险支出的增长速度。1993年以前,医院所有支出都由疾病保险机构负担,93年以后,保险费收入增长低于支出增长,限制了医院费用报销的情况,医院也开始出现赤字。为此,德国卫生和医疗保险部会同相关自治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来扩展筹资渠道、紧缩基金支出。退休人员缴费。德国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老龄人口的医疗费用也占了全部医疗费用的大部分,因此德国实行退休人员缴费制度。缴费比例为14%,基数为其养老保险金。费用的一半由老年人负担,另外一半直接从养老保险金中扣除。如果原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无业家庭成员,达到退休年龄后也必须要缴费才能够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加强对雇员收入的稽核力度。不仅将工资收入计入缴费基数,其他非工资性收入也同时一并计入;适度提高筹资比例。根据医疗保险支出情况,适度调整6/30筹资比例,最高时达到%,XX年后逐步回落,目前稳定在14%;结算方式逐步向DRGs过渡,以更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控制医疗费用。1996年以前,保险机构与医院按照定额结算,确定每家医院的平均住院床日费用;1996年至XX年属于过渡阶段,75%的疾病患者采取定额结算,25%的疾病按病种付费,并辅以特殊补贴。预计到XX-XX年将全面实施DRGs系统按病种付费。尽管病例数量增加,通过合理化改革还是取得了床位的减少和住院治疗时间的缩短。与1990年相比,病例数增加了27亿,但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天,床位数减少了144,000张;缩短专利药品的专利保护期。把原来的15年专利保护期缩短为10年,大大降低了药品费用支出。仅一种药品“利比多”,其节省的费用就高达近5千万欧元;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2002年以后,德国的医疗保险结余赤字情况才得以扭转。德国的私人医疗保险德国私人医疗保险作为法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公职人员、私营业主和高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与法定医疗保险人人相同的缴费比例不同,私人医疗保险需要审核确认参保个人的疾病风险,从而确定缴费数额。而且权利与义务对等,缴一人,保一人。7/30私人医疗保险公司与法定医疗保险机构一样,通过医院协会与各家医院签订协议。但他们不能直接介入医生诊断过程中,为了防止医生的过渡医疗行为,保险公司行业协会成立了监管委员会,对签订协议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抽查,并对医生进行信用评估。由于私人医疗保险公司风险很大,为了能够在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一个互济制度,保险公司共同成立了一个行业风险评估组织RSA,每年每个私人保险公司上交全年保费的%给RSA作为保险公司的风险调剂金。如果哪家私人保险公司出现风险,RSA将会动用这笔风险调剂金来支援该公司。匈牙利医疗保险基本情况匈牙利在1990年以前实施基本国家医疗补贴,此后开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至今已经运行15年。匈牙利实行法定医疗保险。通过法律规定公民要参加医疗保险。1990年起建立社会保险基金。1992年,社会保险基金明确分为两部分,即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费用作为一个特殊税种,约占工资的11%左右,由税务部门进行征收,然后划拨至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无业人员的医疗费用,由政府预算另行列支。参保人主要分三类:1.正常缴纳保险税的居民8/302.除保险税外,3.还要购买商业保险的高收入人群4.不5.缴纳保险税、由国家补贴的困难人群目前,匈牙利医疗服务主要有3个层次,第一层次:全科医师与家庭医生;第二层次:综合性门诊和专科门诊;第三层次:住院医疗。每个医生都在卫生部和医师协会备案。家庭医生作为“守门人”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家庭医生来决定患者是否应去门诊或住院。医院由国家、地区、教会和私人性质,医疗保险根据医院的治疗水平,与医院签订协议。医疗保险对这三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有着不同的支付手段。对于家庭医生,按照其负责的居民数量领取费用;门诊根据接诊量按病种付费;住院按病种付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难度系数,类似于点分制付费法。匈牙利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情况医疗保险筹资比例为15%,单位承担11%,个人承担4%,自由职业者参加医疗保险要个人全部负担15%的保费。目前全匈牙利约有1000万人,基本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只有390万人缴费。18岁以下儿童、18岁以上大学生以及退休人员可以免费享受医保待遇。无业家属由亲属代替缴费。参保患者发生在医疗保险服务项目范围之内的就医行为不需要承担费用,但按照西方习俗,需要给医务人员小费。除了正常的医疗服务报销外,医疗保险基金还承担9/30以下费用:2.14岁以下儿童生病,3.父母有权利留一位在家照顾,4.期间工资由基金支付;5.妇女怀孕期间,6.前后半年由保险补贴个人收入的70%;7.妇女生育时如果已参保超过6个月,8.等孩子两岁时可得到保险支付每月不9.超过万10.福林的儿童养育补贴;11.参保人病退又未达到62岁退休年龄,12.其参保费用由医疗保险承担,13.超过62岁后费用由养老保险部门负担;由于缴费人少,享受人多,每年支出已达到150亿福林,单纯的依靠参保人缴费已经无法满足支出的需求。因此匈牙利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开源节流。1.中央预算对医疗保险进行补贴。每年约40亿福林,2.占到医疗保险支出的25%以上;3.制药企业的某一药品销售额和销售量达到一定程度后,4.要返还一部分收入给医疗保险基金;建议医疗费用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取决于保险方、供方、需方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协调,还需要来自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10/30国内在试点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纳入国家宏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中,并且制定具体政策付诸实践。但就我国国情而言,尤其在目前医疗服务市场由供方垄断、人口老龄化、经济水平差距明显等现实情况下,上述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需要进一步研究。每年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都收入高于增长速度。这是否是规律,如果是,那么目前的筹资方式将不能使医疗保险做到收支平衡,必须要参考和借鉴国外的做法。德国作为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有着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险体系,匈牙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与我国较为接近,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这些无疑会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依法管理。两国均通过立法来确立主体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在基金征缴、费用支付等有法律作为保障,有法可依,扩面、征缴力度也较大,能够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退休人员缴费。退休人员的人均医疗费用远远高于在职人员,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退休人员占全部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实行退休人员缴费大大缓解了基11/30金的压力。国家财政补贴。匈牙利的国家财政对没有能力参加保险的困难群体承担责任,同时对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给予补贴。既体现了政府责任,又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持续稳定运转。紧缩费用支出。如缩短专利药品保护期、逐步采取更科学合理的DRGs结算办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专设机构从事卫生经济、药品经济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通过专门的研究机构评估药品性能、价格,研究征缴和支付等问题,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社区医生“守门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兼顾社区和各级医院,有效分流病人,减少患者盲目就医和住院,同时加强了疾病预防,有效控制了费用。鼓励竞争。德国对医疗保险管理实行统一制度,分散管理,鼓励竞争。无论是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均由投保人自由选择,促使每个医疗保险机构搞好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医疗保险制度良性循环。团长:郝春鹏团员:高光明谢新儿12/30曹慧昌黄志刚黄贵权徐玮史云XX年9月16日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作者:?XX年8月27日至9月7日,我分会就科研项目医疗保险筹资与医疗费用宏观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组团赴德国、匈牙利进行考察。先后拜访了德国卫生和健康保险部,德国医院协会、德国保险认证医师协会、AOK保险公司以及匈牙利卫生部,了解了两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并就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和支付存在的问题与两国进行比较和分析。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德国是世界上自由选择了法定医疗保险,另外还有9%的人参加了私人医疗保险。13/30法定医疗保险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所有保险机构的平均缴纳数额大约为收入的14%,原则上劳资双方各负担一半,但近几年比例有所改变,实际上雇主承担少于雇员的费用。缴费基数设封顶线和保底线,2001年封顶线为3350欧元,XX年调整为3525欧元,保底线在2001年为325欧元,XX年调整为640欧元。对符合条件并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的雇员,其家庭成员可以一起享受医疗保险的各种待遇。在德国医疗保险管理职权从两个角度划分:执行者及分级管理。从执行者角度来说,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政府部门和自治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国家政府部门为各级卫生和医疗保险部门,负责制定酬自己提供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并对医疗保险管理进行国家监督;自治管理机构为各级联邦共同委员会、法定保险机构协会、医院协会、保险认证医师协会,负责具体实施各项法律规定,制定和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保险服务价格、数量和质量的协商、监管。立法者通常给予自治管理机构在法规实施方面较广阔的自行安排组织的空间,由卫生及医疗保险部门对其进行监督。从分级管理角度上说,联邦、州及区的政府部门和自治管理机构责任、权利也各不相同,国家级部门、机构制定政策和目录;各州也参与决策,并统一执行政策和主要管理制度。14/30在医疗保险管理中有很多技术性问题需要处理,如药品性能和价格比较,确定支付标准,审核诊疗规范,处理医疗纠纷等,为此,德国卫生与健康保险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药品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处理技术性问题提供学术依据。保险机构的竞争异常激烈,其数量由于合并而一直在减少。1989年德国有超过12000家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到XX年只剩下250余家,而且还在不断减少,预计到XX年将剩下不到50家。参加法定保险的人可在各保险机构间进行自由选择。主要在四个层面:价格,质量,保险程度,服务。然而保险机构与医院不单独签订协议,而是与医院协会和保险认证医师协会签订协议,因此在医疗服务质量上差别不大;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涵盖范围很广,因此在保险程度上差别也不大。主要是在价格和服务上竞争。保险费根据个人收入进行计算每个保险机构都有自己的缴费比例。德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门诊和住院严格分开的国家。门诊基本是医生自己开设的诊所。医院则有国家、公共福利和私人性质的。在德国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部门都有专科医生及专家,被15/30称之为双重专科结构。比如在德国既有自己开诊所的心脏专科医生,也有在医院心脏科工作的心脏科专家,通常在医院工作的心脏科专家为被聘用的。目前德国卫生体制也正在进行改革,允许开诊所的医生去医院服务,医院的医生出门诊。医生必须在成为医疗保险认可医师协会的成员后,才能够救治医保患者并得到基金支付。德国法定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法定医疗保险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原则上劳资双方各负担一半,但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有益投资环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近几年负担比例有所改变,实际上雇主承担少于雇员承担的费用,雇主平均约为%,雇员为%。医保按照总额控制来支付门诊费用:一个地区所有的门诊医生有一个总额预算,但对每个诊所或医生不作具体限制。住院费用按照定额办法支付,每个医院根据住院病例数有单独的预算。最初患者在看病过程中,只要在医疗服务项目目录范围内,就不需要掏一分钱。但近年来政策作了调整,德国开始尝试费用共担机制。患者每开一种药品,将会承担不同程度的费用。根据16/30药品的单价和数量,每种药品个人负担在0至10欧元之间。XX年医疗保险支出达到1311亿欧元,其中住院支出占最大比例,达到%,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德国医疗保险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德国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广,保障范围大,导致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缺乏控制。同时,高科技医疗技术和新药品不断诞生和广泛使用,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已使各大医疗保险机构每年收取医疗保险费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医疗保险支出的增长速度。1993年以前,医院所有支出都由疾病保险机构负担,93年以后,保险费收入增长低于支出增长,限制了医院费用报销的情况,医院也开始出现赤字。为此,德国卫生和医疗保险部会同相关自治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来扩展筹资渠道、紧缩基金支出。退休人员缴费。德国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老龄人口的医疗费用也占了全部医疗费用的大部分,因此德国实行退休人员缴费制度。缴费比例为14%,基数为其养老保险金。费用的一半17/30由老年人负担,另外一半直接从养老保险金中扣除。如果原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无业家庭成员,达到退休年龄后也必须要缴费才能够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加强对雇员收入的稽核力度。不仅将工资收入计入缴费基数,其他非工资性收入也同时一并计入;适度提高筹资比例。根据医疗保险支出情况,适度调整筹资比例,最高时达到%,XX年后逐步回落,目前稳定在14%;结算方式逐步向DRGs过渡,以更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控制医疗费用。1996年以前,保险机构与医院按照定额结算,确定每家医院的平均住院床日费用;1996年至XX年属于过渡阶段,75%的疾病患者采取定额结算,25%的疾病按病种付费,并辅以特殊补贴。预计到XX-XX年将全面实施DRGs系统按病种付费。尽管病例数量增加,通过合理化改革还是取得了床位的减少和住院治疗时间的缩短。与1990年相比,病例数增加了27亿,但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天,床位数减少了144,000张;缩短专利药品的专利保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护期。把原来的15年专利保护期缩短为10年,大大降低了药品费用支出。仅一种药品“利比多”,其节省的费用就18/30下页余下全文赴俄罗斯和匈牙利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应俄罗斯亚洲太平洋合作中心和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的邀请,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丁翔文为团长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考察团一行6人,于XX年9月17日9月27日对俄罗斯和匈牙利的农业及农业机械化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考察。在俄匈两国考察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位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阿戈勒里斯丁克公司及玉米机械化生产现场、位于俄罗斯圣彼德堡市的亚洲太平洋合作中心、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郊区的药用植物研究所和沙波卡格曼私营农场、位于哥多洛市的圣伊斯特万大学,并与俄匈两国农业、农机方面的官员和科研、教学、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从而了解到许多具体的情况和成功的经验。一、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情况俄罗斯地处东欧和北亚。国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亿,其中农业人口约500万。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0%左右,耕地面积约亿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19/30稻和豆类等,畜牧业主要有养牛、养羊、养猪业等。俄罗斯地域广大,耕地平坦,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在前苏联时期的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就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解体后,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和农业经营制度的相应变化,俄罗斯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急剧减少,本来是强化了农业生产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但是,相当一度时期,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降低,农业机械销售量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积累和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他们希望购买价格较低,且质量和性能较高的农机产品,而本国的农机产品虽然价格低,但质量和性能也较低,欧盟和美国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很好,但价格太高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私有和合作农场增加,这些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不足,土地规模偏小,更多的倾向于对中小型农业机械的需求,而且在需求种类和规格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当时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俄罗斯的农机企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很难满足变化幅度巨大的需求。为了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联邦政府相继出台许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例如:政府每年公布农业机械20/30采购目录,同时成立专门的经营实体,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对列入目录的产品,由这些实体统一购买,然后采取两种形式推广应用:一是实行分期付款卖给农民和农场主,缓解他们资金短缺的压力;二是实行租赁经营,帮助无力购机的农民和农场主能够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政府积极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实行土地质量等级的奖惩制度,探索土地的租用和拍卖机制,引导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农场。政府还对进口国外农机产品给予减免关税照顾,对农民和农场购买农机作业用油可凭信用证赊购,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收购等。最近,联邦政府又出台推进农业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计划,对引进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和新机具,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此外,一些州政府还出台一些特别的措施,如建立国外独资、合资经营的大型农场试点,鼓励外国居民承包本地的土地,发展蔬菜生产等。据俄方介绍,离圣彼得堡不远的诺夫哥罗德州和普斯科夫州就有不少的中国人从事蔬菜生产。二、匈牙利的农业机械化情况匈牙利位于欧洲21/30中部的喀尔巴阡山盆地的中部,全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12万,其中农村人口约300多万。全国地势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60%,低丘陵地和山地约占40%。匈牙利耕地平坦,气候适宜,农业条件十分优越。农业用地500多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及其播种面积大体上为:小麦120万公顷、玉米120万公顷、向日葵50万公顷、大麦40万公顷、甜菜30万公顷。匈牙利自1992年政治体制改革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解决私有化后土地分割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变小,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比如,为了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实行土地转养老金的制度,特别是对老年人给予更多的优惠,还实行相邻土地优先购买的原则,向经营者提供收购土地的分期贷款等。为了提高农场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对购买重要的农业机械或其它生产资料的,国家实行25%30%的补贴。这样,就使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得以扩大,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得到提升。目前各类农业生产组织,普遍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的配套动力以大型机械居多,大多在30千瓦400千瓦,这些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有的甚至还采用了GPS技术,可以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数22/30据直接传送到控制中心。匈牙利主要农作物的大部分生产环节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如玉米的耕种和收割都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以大型机械居多,一般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安全性能较好,不过价格较贵。匈牙利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其前提条件是玉米种植制度实现标准化,并采用精密播种机播种。玉米种植制度与中东欧地区各国是统一的,行距70厘米75厘米,株距20厘米25厘米,密度6000070000株/公顷,每公顷玉米产量一般为6吨8吨,最高为10吨12吨,最低为4吨5吨。统一的种植规范,为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匈牙利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均以自走式机型为主,多数是在谷物收获机基础上换装玉米割台,并相应调整脱粒装置的工作间隙,同时完成摘穗、脱粒、茎秆处理等作业工序。所用机型除匈牙利本国生产的外,德国克拉斯公司、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意大利纽荷兰公司、英国福格森公司的机型也比较受欢迎。玉米收获作业的时间,决定于玉米子粒的水分含量,一般在24%左右时收获,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作业质量。匈牙利的其它作物收获,如小麦、向日葵、土豆、甜菜、胡萝卜等,也均使用了联合收获机械。三、值得学习借23/30鉴的农业机械化典型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农机服务组织罗斯托夫州阿戈勒里斯丁克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社会公益性农业机械销售、租赁、修理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公司。这个公司是俄罗斯南部地区最大的一家,总部设在罗斯托夫市区,在罗斯托夫州设10多个网点,代理销售全俄罗斯各地生产的各种农业机械,也从事农业机械的租赁、修理和农业机械的进出口业务。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与国内国外许多农机制造企业建立有业务联系,还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农机现场培训和售后服务。在罗斯托夫近郊的一个农机服务点,我们看到了可供购买和租赁的多种型号的拖拉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铧式犁、折叠耙、弹齿耙、碎土机、松土机、播种机、喷药机、谷物联合收获机、青贮收获机等,应有尽有。我们还看到,可供租赁的收获机械和拖拉机,经过维修、保养、喷漆后,整齐的存放在那里,等待用户的选择。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附近的家庭机械化农场居住在布达佩斯24/30附近的多纳波哥丹克镇的沙波卡勒曼先生,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与儿子共同经营170公顷土地,种植玉米、小麦、油菜、向日葵四种作物,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在他自己的机械停放场,我们看到他有4台大型拖拉机,其中俄罗斯产1台,白俄罗斯产1台,意大利产2台,配套作业农具有机引犁2台,折叠耙1台,播种机2台,喷药机1台,挂车3台,还有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1台,农用汽车1辆,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叉车1台,吊车1台。使用这些机械,除了完成自己经营土地上的作业外,还利用空余时间给别人搞些农田作业服务,也做货物运输和工程施工的活儿。据沙波卡勒曼介绍,他的农场和机械设备都是改革以来才发展起来的。匈牙利政府重视扶持农业,除每年按每公顷土地24000福林给予资金补助外,对购买农业机械也提供补助资金。他说,现有的一部分农业机械就是在政府的补贴资金引导下购买的,今年想再申请政府补贴资金购买1台联合收割机,把现有的1台旧的E517型联合收割机淘汰掉,但因自己的农场规模小,还没有申请到补贴资金。他对中国的农业机械很感兴趣,而且知道价格比较便宜,技术性能和质量也不错,很想感受一下中国的农业机械。如果中国的农业机械来匈牙利展出或试验,他愿意把自己农场的土地提供出来进行现场试验。匈牙利圣伊斯特25/30万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圣伊斯特万大学是匈牙利的一所公立大学,简称SZIU,于2000年由4所历史悠久的大学联合组建。现有6个学院3个校区,在校学生万人,教师700人,有40个学士和硕士专业,10个博士专业领域。农业和环境、机械工程、经济和社会3所学院坐落在哥多洛市的主校区,这里是原农业科技大学所在地,距离布达佩斯30公里。在布达佩斯和其它地方的2个校区还有畜牧兽医学院、建筑学院和师范学院。该校与全世界42个国家的90个学术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学术与科研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机械工程学院的重点专业有机械工程、农业和食品加工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拥有良好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讲授的课程有较宽的范围,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接受外国留学生培养,曾为匈牙利农业机械领域培养了许多的科技骨干,在匈牙利是很有影响的。该院与隶属匈牙利农业部的农业工程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密切的合作,经常组织教师到农业生产一线指导生产,传授和普及农机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学术问题,组织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学院办有英文学术期刊HUNGARIANAGRICULTURUALENGINIEERING26/30和匈牙利文科技普及期刊MEZOGAZDASAGITECHNIKA,每年有大量农业工程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发表。匈牙利的农业和农机博物馆匈牙利虽然国家不大,但是博物馆很多,很注意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科技成果的传承,称其为博物馆的王国一点也不过分。代表团重点考察了位于布达佩斯城市公园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和位于哥多洛市的圣伊斯特万大学农业工具和农业机械博物馆。布达佩斯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设在一座古建筑内,展厅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通过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完整地展示了匈牙利马扎尔人远古时期的游牧、迁移、定居、生产、生活发展过程,古代狩猎、捕捞、种植、养殖、加工工具演化发展过程,以及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所用各种工具、设施和机械设备的发明成果。圣伊斯特万大学农业工具和机械发展博物馆的突出特点是比较多的保存和陈列了古代工具、传统农具、国产和国外进口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的实物和样机。这里收藏着大量不同时代的各种动力机械和拖拉机,还有许多百年以上的以蒸汽、风力等为动力的农用机器不仅保养维护完好,而且还可以运转演示,有不少的机器是全世界仅有的,堪27/30称世界农机发展历史的实物宝库。四、收获、体会和建议建立国家扶持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机制。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俄罗斯和匈牙利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许多做法对制定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农民购买农机先按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