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效应的多元回归分析基于甘肃省数据的实证研究摘 要: 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及其扩大是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样也会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借助Mo P.H的增长机制理论模型,利用1989-2008年的数据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阶段内,甘肃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拉动了投资率提高、促进了总体的经济增长。最后结合分析结果,讨论了这种增长效应与公平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效应一、 研 究 回 顾在现代经济学中,最先对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他提出的“倒U型假说” 说明了经济增长及其发展阶段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分析则主要探讨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这只是一种短期效应, 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将长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势头得不到抑制,将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研究成果,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城乡居民储蓄倾斜影响经济增长(陶群山,2008),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城乡居民的储蓄倾向增大。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住房、教育收费、医疗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出,使得城镇居民极力抑制当前消费,增强储蓄倾向。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农村居民通过储蓄攒钱养老防病,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强了储蓄倾向。又由于我国的投资渠道不畅,投资意识单薄,高额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这将导致了储蓄过渡和投资不足并存的现象,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以至导致当前居民储蓄大增和消费品供应普遍过剩的情况,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第二,通过政府调整财政政策及收入分配延缓经济增长(陈安平,2009),认为政府支出对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由于收入不平等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政治不稳定,将迫使政府调整财政政策以及收入分配,如增加政府支出、实施税收倾斜等,这种调整恰恰会削弱对经济的刺激与激励,并延缓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第三,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经济增长(高玲芬,2009),认为农民收入增长慢,加之如果借贷是有成本的、有条件的,将使穷人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受限,不利于农民在教育上进行投资,当穷人以及下一代越来越难得到人力资本投资时,就会出现“贫困陷阱”,同时会使全社会平均的技能水平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第四,通过内生的生育率来影响经济增长(王争,史晋川,2010),由于人均收入和生育率呈反向变化,即随着经济发展,前者上升后者下降。由于“贫困陷阱”的存在,人口低于某一贫困界限,其生育率就会提高,而人力资本投资和生育率的内生化通过改变家庭经济决策的约束和效用构成而对投资路径和消费路径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他们对生育的偏好胜过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从而产生对孩子数量的偏好超过对孩子质量的要求,而高于这一界限的人口则反之。因此收入不平等使低于某一贫困界限的人口增加,社会总体的生育率提高,全社会受教育程度反而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二、 理 论 模 型本文增长机制的理论模型推导思路借鉴了Mo P.H(2000)的研究成果。Mo P.H基于以前学者关于发展问题的观点,构建了一个研究经济发展机制的框架。根据一般的投入产出理论机制,产品产出方程的形式可以表现为式中,Y为一般产出水平,T为总要素生产率,K与L为相应的资本与劳动力存量。Schumpeter把产品产出方程的解释解释为经济发展受两个要素的制约。即一种是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效应,我们称为“增长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种是社会和社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称为“发展要素”(Adelman,1996),如总要素生产率。我们将根据熊彼特的分类进行讨论。将方程Y差分: (1)两边除以Y,得到 (2)(2)式可以简化为 (3)式中,GR、分别为实际GDP、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IY为投资产出率,为劳动力增长率。 ,为资本的边际产出率,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现在关注经济增长率的第一个影响因素。根据Levine和Renelt(1992)的分析,决定经济增长有4个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即GDP中投资的份额、人口增长率、实际人均GDP的初始水平、人力资本要素。其中前两个因素属于“增长要素”,后两个属于“发展要素”, 最后将反映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考虑到模型中。于是有: (4)式中,GINI为基尼系数,y0为初始时期的人均GDP,HUMAN为人力资本存量指数。根据各个近代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如Alesina和Rodrik (1994)、Perotti (1996)、Persson和Tabellini (1994)等,GINI期望的符号为负。理论上说,与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这就是所谓的“knowledge gap”效应。知识差距越大,一个国家就越容易通过学习、模仿、吸取先进国家的技术经验来提高生产率(Barro,Sala-I-Martin,1995),这一指标常用初始时期的人均产出来表示。根据Benhabib和Spiegel(1994)的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对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也就是,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擅长学习、创造以及应用新的技能,因此会提高生产率的增长。对影响增长率的第二个因素投资产出率(IY)而言,我们借用Schumpeter(1939)的分析,认为投资的驱动力是利润的存在,然而没有发展,没有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就没有利润,只有当新技术被引进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或一种新产品被介绍进来,才可能产生利润。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利润将成为零。因此,没有发展就没有利润,也就没有资本体系中的财富积累。或者说,正是丰富的知识和技术的推进才能产生产品存量的变化(Adelman,1961)。所以说投资产出率与总要素生产率是有关的,即 。由于收入不平等与总生产要素生产率是负变动的,所以收入不平等与投资产出率也应具有负效应。但是一般的分析又认为富人比穷人有更高的储蓄倾向,从而会带来更高的储蓄率,特别是当收入差距扩大时,资本家能剥削大量的贫困劳动力,投资率也更高。因此对于收入不平等对投资率的影响不能期望值过高。将式(4)带入式(3),并将收入不平等视作影响投资率的一个直接因素,于是有: (5)可见总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仅直接决定了GDP的增长,而且还提升了投资的利润并提高了投资率(实际上,投资产出率除了受生产率的增长率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外,还受诸如文化、人口统计学因素以及一个国家的历史经验的影响,IY与发展变量之间不存在完全共线性)。最后可以得到收入不平等(如基尼系数)对实际GDP的增长率的总效应: (6)方程(5)说明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率的总影响等于收入不平等对总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基尼系数对投资率的影响(以资本的边际产出为权数的加权投资率)之和。即收入不平等的生产率效应和投资率效应。由于可以估计所有有关参数,我们可以根据方程(5)交叉检测估计值。为此,我们建立了3个方程式,第一个方程是: (7)这个方程将得到资本的边际产出估计值以及收入不平等对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的效应。第二个方程是: (8)这个方程将提供收入不平等对投资率的总影响效应(劳动力增长率为投资产出率回归中的基本控制变量)。最后,我们得出: (9)方程(7)是方程(8)、方程(9)的简化,方程(9)与方程(7)的唯一区别是方程(9)缺少投资产出率(IY),方程(9)反映收入不平等对于经济增长率的总效应。如果从(7)(8)(9)之间的关系与方程(7)匹配程度看,我们将对分析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检验结果有更多的信心。Mo P.H在提出上述模型理论推导后,通过若干国家截面数据的模型验证了他的理论。参照以上模型,我们使用甘肃省1989-2008年的数据,讨论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确切影响。三、实 证 分 析本文讨论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所以考虑将城乡收入比作为不均等指标代入模型。由于本文使用甘肃省时间数列数据,有别于Mo P.H以国家截面数据经行的计算,所以部分变量的定义略有变动。GINI代表不均等指标,数据使用历年城乡人均收入比(记作RUR,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y0代表初始年份人均GDP,数据使用1989年甘肃省人均GDP。HUM代表人力资本存量,数据使用各年份甘肃省每万人口中拥有大学生数量。dLL反映劳动力人口数量,实际中由于劳动力人口统计口径及统计误差问题存在,故采用人口增长率代替(记作RPOP),数据使用历年甘肃省人口增长率。分析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取自历年甘肃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89-2008年的年度数据。同时,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989=100)对各项数据进行平减,以消除物价变动对收入差距及经济增长计算的影响。根据模型式(7),得到了表1所示模型结果。表1 收入差距对GDP增长率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解释变量参数估计值标准误t统计量双侧概率RUR3.59421.8630.1640.072y00.2340.01318.1100.000HUMEN1.9250.9092.1180.053RPOP-13.5954.584-2.9660.010IY73.748284.1800.2600.799=0.999 =29.098 =0.000 DW=1.919注:因变量为GR,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总体显著,拟合优度较为理想。从系数看,只有Y0的系数为负的,即初始年份人均GDP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说明甘肃省GDP增长存在明显的“Knowledge gap”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存量、人口增长率(劳动率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率(全社会投资率)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城乡收入差距,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的,与理论模型的期望方向相反。根据模型式(8),得到收入差距对投资的影响模型如表2所示。表2 收入差距对投资率的影响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解释变量参数估计值标准误t统计量双侧概率RUR0.0300.0181.6540.119y00.0010.0003.3400.004HUMEN-0.0010.001-1.9510.070RPOP-0.0040.004-0.9980.334=0.888 =38.611 =0.000 DW=1.396注:因变量为IY,方法是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结果整体显著,拟合优度很高。城乡收入差距(RUR)符号为正,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投资率的提高是有利的,收入差距每扩大1个单位,就会拉动投资率增长0.03个单位。这与大部分学者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集中到城市居民手中,导致社会平均的储蓄倾向提高,最终增加了社会投资率。分析结果还显示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口增长率对投资率的增长是负相关的,这和本文选取数据时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替代投资率有关,也就是说以上分析的结果呈现的是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口增长率对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负作用的,这是因为人口增长使得家庭和社会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份额增加,在投资量既定的前提下,必然会减少实物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存量与投资率的负相关则很可能与甘肃省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以及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有关。根据模型式(9)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总效应,这一模型与式(7)相比,减少了投资变量(IY)。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3 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总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解释变量参数估计值标准误t统计量双侧概率RUR1.3664.4710.0700.145y00.2320.00924.4610.000HUMEN2.0310.7862.5840.021RPOP-13.2984.299-3.0930.007=0.999 =38.784 =0.000 DW=1.953注:因变量为GR,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模型整体显著,拟合优度理想。城乡收入差距、初始经济规模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效应,仅人口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负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结果再次验证了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四、 结 果 与 讨 论上述3个模型从总体上均显著,拟合优度也比较理想,显示了城乡收入差距、投资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交叉关系。尽管其他部分变量的T检验不够显著,不能从数量上加以严格推断,但系数的经济意义是比较明显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是,第一,甘肃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促进了投资增长。该省城乡收入差距每扩大1个单位,就会拉动投资率增长0.03个单位,这是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人群或城市居民集中,这部分群体的储蓄率增加从而转化为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促进了该省的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通过拉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而且,在城市经济占主体的消费环境下,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对消费需求的拉动远远大于农民消费不足对消费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全社会消费需求提升的原因之一。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既促进了投资,又促进了消费,因此对于全社会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甘肃省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城乡不协调的基础上的,是以牺牲农民和农村利益为代价的。基于这样的计量结果,我们需要重新回到两个深层的关系上看待城乡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一是经济增长与公平的关系。早在W阿瑟刘易斯的剩余劳动力模型中,就论断了不平等收入是经济增长的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行业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初三越城考试试卷及答案
- 保险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小学学校智慧校园十四五建设规划方案
- 哪些企业适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 民族艺术创作思路课件
- 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定义解读
- 民族理论第七章课件
- 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探索
- 挂名法人股东协议书
- 企业车间5S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 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 脑瘫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 风力发电基础施工合同范本
- ktv承包经营合同范文
- 《实战电池性能测试》课件
- 2025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