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指期货管窥中国金融创新.ppt_第1页
从股指期货管窥中国金融创新.ppt_第2页
从股指期货管窥中国金融创新.ppt_第3页
从股指期货管窥中国金融创新.ppt_第4页
从股指期货管窥中国金融创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股指期货管窥中国金融创新 指导教师 陈淼鑫 提纲 一 理论概述和发展简史二 姗姗来迟的股指期货三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四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五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紧迫性六 最新政策动态七 关于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思考 理论概述 期货是以标准合约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衍生工具 当合约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时即为股指期货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 期货可以分为商品期货 能源期货 金属期货和金融期货这四大类 而最晚出现的金融期货则彻底激发了期货市场的活力 占据了期货市场90 以上的交易量 股指期货则成为金融期货当中最成功的金融衍生工具创新 已然成为全球期货市场的主角 发展迅猛 作为一种横跨股市和期市的 品种创新型 衍生产品 股指期货的推出被称为 股票交易中的一场革命 股指期货交易自1982年在美国堪萨斯交易所率先推出以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是现存的各种金融期货中发展最晚 同时又是发展最快 成为最成功的一种 具体表现在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 市场范围的迅速扩张和合约品种的迅速增多三方面 表一 新兴市场的成长 全球股指衍生品市场增长的一部分来自新兴市场 除了KOSPI200之外 其他市场 尤其是亚洲市场 指数产品的交易也增长迅猛 2004年前9个月 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CNXNifty指数期货同比增长290 而台湾期货交易所台股期权交易量增长了135 当然 当前全球最关注的还是中国市场 魅力何在 抑平股市波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增加市场流动性 发展简史 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一般是市场自然演进的结果 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在政府的推动下 直接引进发达国家的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 出于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和机构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要 往往把股指期货最为开展金融衍生交易的首选品种 朱华斌2005 亚洲地区 最早是中国香港和日本 然后是马来西亚 再次是韩国 表二 续 巴曙松2006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转眼间 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里 我们变了多少 我们的资本市场又变了多少 我国为何迟迟没有推出股指期货 1 金融期货试点失败2 亚洲金融危机3 法制法规环境的限制4 缺乏卖空机制5 分流股市资金 金融期货试点失败与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决策层在这一问题上趋于保守 法制法规的限制 证券法第36条直接规定 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向客户融资或者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 证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股指期货也有很多的限制规定 如规定期货交易不得现金交割 金融机构不得参与期货市场等 卖空机制的缺乏是问题吗 国内股市的单边交易制度会影响股指期货的运作效率 使得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收到一定的限制 并可能使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发生背离的风险加大 真正的价格发现功能要靠借券卖空机制 做空机制和股价指数期货交易制度等多个交易制度去实现 而不是由某一个交易制度就能够完全达到理想状态的 借券卖空机制不是推出股指期货的主要障碍 张学东赵锡军2005 实证分析 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市场没有卖空机制而推出股指期货的例子 而且并非少数 如香港 1986 1994 新加坡 1986 2002 韩国 1996 4 1996 9 但也有观点认为 香港1987年股市大崩溃和以色列1993年8月发生的股市危机 都与缺乏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紧密相连 王春玲2006 著名的 戴维森报告 曾强调指出香港股市缺乏卖空机制是引发1987年证券市场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 在实践中 很多国家是在股指期货推出后不久 开放信用交易 证券法修订 资本市场新政启航 2005年10月27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 开发证券衍生产品 证券期货类产品和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 2006年4月12日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透露 全国人大已经启动期货交易法的立法程序 其中不仅涉及商品期货 也将涵盖金融衍生产品 融资融券进入实质阶段 2006年2月22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召开融资融券业务专题研讨会 焦点在于 1 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推进顺序问题2 集中授信模式还是市场化的证券公司直接授信模式3 关于建立健全风险控制问题 分流股市资金与资金饥渴 股市扩容的压力 按照流通股平均每10股得到3股的对价考虑 导致流通股本增加660亿股 按A股均价 需要3100亿承接资金 另据测算 未来国有法人股潜在的变现金额是2300亿 非国有股潜在的变现金额为5500亿 合计7800亿 相当于证券市场1997年以来的融资总额 如果再考虑新老划断后新股发行 扩容的压力更大 境外股指期货推出后其成交量大幅增加 并大大超过了其现货市场的成交量 对策 QFII A股市场对外资开放 国内资金 实证分析 美国道 琼斯指数 1964年874点 1981年底875点 1999年10000多点 1982年股指期货推出 香港1986年股指期货推出前 只有1981年成交量超过1000亿港元 自推出股指期货后 当年成交量1231亿港元 次年3714亿港元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 1 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2 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推进3 融资融券问题解决提速4 市场容量的增长 有效性的提高5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股民的成熟6 商品期货的经验和金融期货的试验7 沪深300指数的推出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建立风险对冲机制 增强投资者风险控制能力 规避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美国26 8 英国34 5 法国32 7 我国65 7 促进市场深化 拓展大型机构投资者发展空间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缓慢 规模偏小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股市发展的重要原因 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为证券投资基金 保险机构 社保资金入市提供避险工具 续 活跃股票市场 增强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吸引大量场外投资者进入股市 股市无论上涨还是下跌 投资者都有获利的机会 保证股市的规模不因股指的下跌而萎缩 扩大对外开放 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市场的完备性 增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给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及时提供市场磨练的机会 增强机构投资者将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紧迫性 作为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一种过渡性政策安排 2002 11 8我国正式推出了QFII制度 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Policy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总的来看 虽然海外机构投资者申请踊跃 但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试探性阶段 真正的大规模投资还未开始 无论是从规避系统性风险还是从组合投资获利角度看 QFII政策的实施都对股指期货的推出提出了要求 QFII对继发型股指期货市场建立的推动 中国台湾 韩国 印度等新兴市场化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 90年代纷纷实施了QFII或者类似的资本市场过渡式开放政策 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QFII制度的实施过程 不难发现 它们在实施QFII政策后不久 都相继推出了股指期货 表三 实施QFII制度与继发型股指期货市场建立之间的时间联系 必然联系 事实表明一些先行国家和地区的QFII政策实施与股指期货推出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的产生是因为QFII投资者对股指期货这一避险和投资工具有着必然的需求 QFII政策的实施对股指期货的推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股指期货非专属性与离岸金融中心竞争 所谓 股指期货的非专属性 陈晗等2001 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实体的期货交易所在毋需经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同意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上市以该国股价指数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之所以具有 非专属性 是因为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 不涉及具体的股票交割 因而在设立方式上具有开放性 自由和跨地域的特点 续 一国实行QFII政策后 境外机构投资者必然会对股指期货产生需求 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在实施QFII等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初期 由于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缺乏经验 以及对金融衍生交易本身可能给市场造成巨大风险的担心 在推出股指期货等避险工具时过于谨慎 结果导致其他发达金融市场利用股指期货非专属性及它们自身在金融创新 市场成熟度 交易先进性 监督手段等方面的优势 先于别国推出以这些国家股价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 续 近年来 从世界范围内考察 开设以境外股价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已成为各大金融中心竞争的重要手段 如新加坡 先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离岸股指期货市场对标的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1 对标的国金融安全的影响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必然会冲击到现货市场 如著名的巴林事件中的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 2 对标的国市场公平的影响QFII碰得 国内投资者碰不得 台湾股指期货 SIMEX与TAIFEX之争 SIMEX与CME同时推出了离岸台湾股指期货 但CME的道琼斯台湾股指期货交易也始终不够活跃 而SIMEX的MSCI台湾股指期货在无需课征期货交易税及同属华人商务圈的情况下 交易情况逐步成长 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虽然台湾后来也上市了本土股指期货合约 但由于SIMEX强大的竞争力 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赶上其MSCI台湾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量 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 日经225指数期货 SIMEX与OSE之争 标准普尔印度CNX轻巧指数期货SGX DT与NSE之争 大军压境 香港联合交易所分别于2001年5月和2003年12月推出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期货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货 2004年10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了中国指数期货 兵临城下 新加坡交易所 又是它 已就将于今年九月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 向会员征求意见 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 隶属于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指数体系 包括道 琼斯 标准普尔 摩根士丹利等 之一的英国富时指数系列 而且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和A25指数 一年之前作为ETF已挂牌香港联交所 这是全球第一个中国A股指数期货 续 从新加坡交易所日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 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属偏小型的股指期货合约 且其交易时间设计上 除了比国内股市早开盘与晚收盘之外 还设置了晚盘交易时间 这将有利于提高市场的吸引力 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并会提高新加坡A股指数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这势必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金融地位 不仅使大量国际资金出于对冲国内市场系统风险需要流入他国 而且为国际炒家在他国市场上操纵国内指数产品提供了方便之门 并成为我国难以控制的风险源 谁会炒作新加坡A股指数期货 QFII是新加坡A股指数期货长期而忠实的客户被中国当前投资政策阻挡在外的资金 将在新加坡市场上找到投资的替代品 境内投机资金将不顾法规限制流向新加坡市场 如何应对 我们一方面应当力争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尽早推出股指期货 另一方面 针对新加坡的举动 我们应当加强国际有关证券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等自律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 或者采用外交手段 从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 加强同相关国家的协调 捍卫金融主权 釜底抽薪 同时 我们也可以借鉴香港期货交易所在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竞争香港指数期货时一度所采取的阻止路透社向编制指数的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提供即时报价 以使得新加坡的香港指数期货交易受阻的措施 当然 盲目抑制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是治本之策 但树立指数信息主权意识 应对离岸股指期货的竞争 仍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股指期货暗中提速 从2006年1月12日北京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 金融交易所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 并将落户上海 金融交易所的成立将为股指期货 权证 期权等衍生品的全面开花提供可能 金融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在低调进行中 如何发展股指期货 韩国经验 政府主导循序渐进风险管理先发制人 在实行QFII四年后 韩国及时推出了KOSPI200指数期货 先发制人 避免了与离岸市场的竞争 取得了股指期货市场的主导权 中国金融改革年表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整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登场2005年9月6日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实施2005年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 开始海外上市征程2005年11月国储局期铜事件爆发2005年12月15日 建行和国开行 建元 开元 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市 中国资产证券化元年 续 2006年4月14日 QFII总计超过60亿元 QDII试水海外2006年新证券法和公司法开始实施牛熊更替期 2006将成ETF年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中行上市只待最后发令 续 2006年新股IPO卷土重来 权证方案助力股权分置改革证监会已经成立期权上市特别委员会 表示2006年有望在国内推出商品期权 首先考虑铜 大豆及小麦期权2006年4月22日 中石化领军大盘占上千四关 股指创18月新高 中国股民苦等五年的大牛呼啸而来 新一轮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大幕已经拉开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参考文献 1 理念制胜 指数产品创新研究姚兴涛上海三联书社2 股指期货中国金融市场新品种季冬生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3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常清经济科学出版社4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概论姚兴涛北京大学出版社5 我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运作模式研究彭俊衡复旦大学出版社6 全球股指衍生品市场现状艾玛 达维7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