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部分实验探究题.doc_第1页
生命科学部分实验探究题.doc_第2页
生命科学部分实验探究题.doc_第3页
生命科学部分实验探究题.doc_第4页
生命科学部分实验探究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科学部分实验探究题班级_ 姓名_1、在“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吗?”这一探究实验中,变量是() A猎物的体温B光线的强度C响尾蛇的视力D响尾蛇的毒液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B用燕麦胚芽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C用菜豆种子来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D用银边天竺葵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3、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 A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 B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 C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D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怎样调整才合理()A将水量都减少至500毫升 B将水温都控制在25C将蛙卵数增加至每组60个 D两组都用河水5、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选项是() A25和0 B有光和无光 C温度和水分 D有空气和无空气6、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需要对大小不同的花生果实进行取样,从理论上分析,下列样本数量的选择最能反映花生果实大小性状差异的是() A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10粒B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20粒 C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30粒D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40粒7、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他们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空气8、国际知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道尔博士为研究黑猩猩的生活,在她26岁时走进了非洲丛林,一呆就是22年。在哪里,珍妮用电影胶片记录了三代黑猩猩的生活,为人们了解和保护黑猩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你认为她的研究方法就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调查法9、下表是某同学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相关记录,从中能得出的结论是()A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B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C淀粉酶只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D唾液分解淀粉不受温度的影响10、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1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表格且统计的数据尽在其中。以下是该小组的四位同学依此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请你判断哪一一位是错误的()A根尖生长较缓慢的部位是根冠和成熟区B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C根生长的关键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D根生长的关键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12、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系的是()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变量控制 C氧化反应程度 D同化作用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14、当搬开石块时,潮湿的地方看到有蚯蚓。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吗?(2)作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计划:在铁盘内部一侧放上一层湿土,另一侧放一层干土,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放2只蚯蚓,观察蚯蚓的行为。实验中设计不严谨的地方是 ,为什么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5、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_(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的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16、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1)上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 组对照实验。(2)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 构成对照实验。(3)甲与丙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4)若加入适量的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最好的是 组,幼苗是由种子的 发育而来。 17、下表为“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及结果:(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说明,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第一步:取1号和2号培养皿,底部垫上浸湿的滤纸,_。第二步:_,2号放在黑暗的地方,并将它们置于25的环境中。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3)有同学将玉米换成大米做上述实验,结果都没有萌发,原因是缺少_。(4)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中的_将发育成幼苗,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_。18、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体内产生了 ,其作用是 ,绵羊的这种免疫称为 免疫。(2)乙组绵羊在试验中的作用是 。(3)为预防炭疽病在人群中流行,美国卫生部加强了对邮件物品的检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一措施属于 。19、下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死亡存活经13周产生抗体将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甲乙(1)在上述实验中, 为实验组, 为对照组。(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 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3)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 (能或不能)存活。其原因是经乙处理的鼠的体内只有抵抗 的抗体,而没有针对其他病菌的抗体。(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20、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对鸡自然孵化进行了观察和孵化温度的测定。自然孵化条件和过程如下:母鸡体温:42C;母鸡在抱窝(孵卵)时鸡卵温度:不足40C;母鸡下抱(即离开需孵化的卵)时,鸡卵温度低于30C母鸡在抱窝时,每隔一定时间用爪和喙翻一次鸡卵;母鸡两天下抱一次;小鸡孵化时间为21天。下面是该科技小组进行的两组实验:A组实验:取一定容积的大纸箱,箱内以60W灯泡加热,用手动调温器来控温,模拟自然状态孵化一批小鸡。B组实验:使用与第一次实验中同样的用具,对另一批鸡卵进行42C恒温条件孵化。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两组实验中缺少一种最重要的实验用具是什么? 。(2)B组实验的作用是 。(3)如果先孵化出小鸡的是A组,孵化率高的也是A组,则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如果给予合适的外界条件,所有的完好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吗? ;原因是 。2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把6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22、某校九年级学生晓茜周日邀上同学来到姚岗桃园。远远望去,成片的桃树绵延数十里。红色的、白色的桃花争芳斗艳,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蓝天下,成双成对的森林卫士(食虫鸟)在悠闲地盘旋;花丛间,数以万计的蜜蜂在轻盈地漫舞;桃林中,如织的游人穿梭其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蜘蛛在甜蜜地吮吸着桃树的汁液,野兔在焦急地东躲西藏,田鼠和蛇在洞穴里早已进入了梦乡。从不远处唐梓山不时传来狐狸狡诈的尖叫和猫头鹰地哀鸣。同学们置身于这迷人的景色中突发奇想:如果将杏花的花粉授到桃花的柱头上,那不又能培育出一个新的物种吗?于是,她们收集来了杏花花粉,将选定的大小相同的十朵桃花分成两组,一组授杏花花粉,另一组授桃花花粉。一阵紧张地操作之后,她们又沉酔在预想实验成功的喜悦之中。(1)上面描述了桃园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请你根据上述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写出其中一条包含三个消费者的食物链: 。(2)蜜蜂不辞辛劳穿梭于花丛中为桃花传粉,花谢以后要结出桃子还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平时我们吃的桃子,其食用部分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的。(3)桃花的红色和白色在生物学上称之为 。(4)她们的实验研究的是花粉对果实形成的影响。实验中,两种环境除了花粉(变量)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 。23、19世纪中叶,欧洲产妇在医院分娩的死亡率比在家中分娩高很多。塞曼尔维斯偶然发现,一位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划伤手指,不久就死亡,其症状与产妇死亡一样。他怀疑产妇尸体中有一种“尸体物质”,经医生的手或手术器械,会进入分娩产妇体内。经观察试验,了解到以下信息:A医院对手术器械不消毒,医生在手术和解剖尸体时不戴手套;B维也纳总医院的第一妇产科医生解剖尸体后常直接从解剖室去帮助产妇分娩,第二妇产科医生无需解剖尸体;C塞曼尔维斯要求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助产医生在进病房之前用氯水消毒液清洗双手,消毒前后医院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如下表:请回答:(1)下列各项中,肯定不是塞曼尔维斯医生认为的“尸体物质”是_ ;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水(2)分析维也纳总医院产妇死亡率统计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上述材料。19世纪中叶欧洲产妇死亡率医院分娩高于家中分娩,其原因是_;(4)如今,医院手术器械消毒常用0.5的亚硝酸钠溶液,又称新结尔灭溶液。现需配置 2000克0.5亚硝酸钠溶液,需要亚硝酸钠多少克? _。24、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_。(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_。(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_。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 。(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 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条件下进行。25、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接庄中学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1)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2)在两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分别饲养10只同种、同等大小的蝌蚪;(3)A缸隔天加入甲状腺激素制剂5mg,持续5次,B 缸不加,其他条件相同;(4)两缸同时隔天换水一次,每天喂少许熟蛋黄粉和碎菜叶。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1)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加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的目的是 ;其中B缸起 作用。(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3)若要进一步验证“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再选取10只相同的小蝌蚪,将其 破坏,其它培养条件应与 (“A”/“B”)缸完全相同。26、如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种子变成B装置中的幼苗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 。(2)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3)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 处理。 27、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有 。(2)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当膈肌处于 状态时,气体入肺。所代表的气体是 。(4)若E处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后,血液变为含 丰富的 血。28、“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粘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二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