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doc_第1页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doc_第2页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doc_第3页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作者:黄定凤,严云丽,邓爱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摘要】 目的 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管术对预防诺维本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普通套管针穿刺,观察组采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输注诺维本。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0%)明显高于观察组(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结论 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摘要】 目的 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管术对预防诺维本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乳腺癌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普通套管针穿刺,观察组采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输注诺维本。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0%)明显高于观察组(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明显降低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 三向瓣膜式PICC;诺维本;静脉炎 Study on effects of inserted PICC tube in preventing phlebitis caused by Navelbine HUANG Ding-feng,YAN Yun-li,DENG Ai-ping.Department of Mastology,Hubei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nserted PICC tube in preventing phlebitis caused by navebine.Methods 6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means of superficial vein integrated catheter puncture,whil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fused with Navelbine by inserted PICC tube of American Bard.Results In control group,the rate of phlebitis(80%)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experimental group(6.7%).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1.2 方法 1.2.1 输注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法:0.9%NaCl 100ml+NVB 40mg(每周2530mg/m2)1520min内滴完,在输注NVB前静脉冲入地塞米松5mg,输注后以5mg地塞米松加入0.9%NaCl 100ml滴入,再快速滴入0.9%NaCl 250ml。 1.2.2 输注途径 对照组经浅静脉套管针穿刺妥善固定后输注,观察组采用美国巴德4Fr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经皮行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经X线显影,确保PICC尖端置于上腔静脉后输注。 1.2.3 静脉反应判断标准2 0级为局部无疼痛: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疼痛;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1cm,影响肢体功能。 1.2.4 观察方法 于输液NVB 12周对注射局部及沿静脉走向区域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2 结果 两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表1 两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在对照组中有2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其发生率为80%,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发生率采用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可见观察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中24例发生静脉炎患者均在化疗后立即在穿刺部位及沿静脉走向行间断冰敷2448h,同时使用金黄散+蜂蜜适量+地塞米松5mg充分调和后湿敷,外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天换,连续使用35天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中的液体抽取干净,活力碘消毒,再涂抹肝素软膏12周完全痊愈。 观察组有2例出现轻度红肿疼痛,患者在PICC穿刺前均输注过NVB,血管质量较差,可能为置管局部刺激引起。采用金黄散+蜂蜜+地塞米松5mg调和湿敷,每天更换1次,连续使用3天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诺维本是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因其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过敏性血管炎,一炎症过程中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组胺和5-HT等介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性渗出,血管运动障碍(挛缩或扩张),造成受损静脉周围皮肤水肿,可出现紫癜、白斑、水疱、溃疡,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3;另一方面,诺维本属于碱性制剂,发疱性能强烈,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二者均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药液渗入皮下间隙,导致局部浓度增高,破坏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同时使局部pH值改变,引起静脉炎及毛细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皮下组织坏死4。 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单腔导管)采用高等级硅胶材料,非常柔软,在穿刺过程及留置过程都不会损伤血管内膜,这种材料生物相容性极佳,长期留置理化性质不发生改变,同时,此导管是独一无二的薄壁大腔导管,是PICC中流量最大的导管,最大流量可达到1074ml/h。PICC穿刺是经皮穿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于上腔静脉,而上腔静脉管径大(直径2cm),血流丰富,循环快,达到右心房血流量为5L/min5,NVB经PICC导管直接到达上腔静脉,迅速被稀释,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由此可见,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输注NVB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不但减轻了患者痛苦,还确保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护理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进行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素萍,邓兵,席曙桂.两种途径行诺维本化疗局部毒性反应的观察与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74-175. 2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19-428. 3 岳春华.益诺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1):1296. 4 付春华,赵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