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_第1页
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_第2页
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_第3页
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_第4页
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科专科的特色中医护理急诊基地坚持“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宗旨,以外感发热、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呼衰、中风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证候规范化、证候分布规律、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深化中医药治疗规范化研究和名老中医经验方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在中医特色疗法方面,运用腹针、平衡针、肛门塞药等治疗各种痛症、外感发热、高血压等急症;各个急诊科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根据急症患者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开展一系列的中医护理操作,取得良好的疗效与患者的好评。现开通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宫外孕破裂出血、颅脑创伤、急性多发伤的绿色通道,拥有“广东省中医急症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中风急症研究为突破口,是广东省科技兴医百项工程之一,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三级实验室。一、专科的护理团队建设广东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诊基地由大院急诊、二沙急诊、芳村急诊、大学城急诊组成,目前共有护理人员141人,其中男护士11人,女护士130人;年龄在41岁以上3人;31-40岁16人;21-30岁122人;取得硕士学位者3人,本科学历65人,大专学历58人,中专学历15人;副主任护理师2人,主管护理师5人;护理师55人,护士79人;中医院校毕业者有26人。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一) 四黄水蜜敷贴疗法治疗痛证四黄水蜜是将药物(四黄粉)敷布于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四黄粉主要由大黄、黄芩、黄柏、黄莲组成,上述四药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粉剂,混合后加蜂蜜、温开水调敷,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1原理:直接使药力在病变处发挥作用,达到通经活络,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的效果。还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使疾病得到治愈。适应症:凡毒邪散漫不聚,或结毒不化所引起的各种痛证。禁忌症:(1)外科急腹症、腹痛原因不明者、孕产妇、皮肤破损处均禁用。()寒症、虚症、阴症患者慎用。操作方法:()准备用物:四黄粉、油膏刀、蜂蜜、透明玻璃纸、一次性治疗巾或棉垫、胶布、绷带、剪刀、棉纸。()将适量的四黄粉与蜂蜜调好,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纸或棉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平摊于玻璃纸或棉纸,约1CM厚。将摊好药物的玻璃纸或棉纸四周反折后覆于患处,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操作注意事项:()药量摊制约1cm厚,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药物须随摊随用,搁置时间过长则干结变硬,有擦伤皮肤之虞()敷药前让病人试温,以能接受为宜,防止烫伤。()注意敷药后的情况,如有瘙痒、红疹、水泡等皮肤反应,应停止敷药。()每贴药敷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46小时,红、肿、痛症状明显者每日三次,效果更明显。()关节部位包扎时应保持关节功能位,包扎完应询问病人松紧度是否适宜,有无不适。()操作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直接吹风受凉。(二)吴茱萸热熨治疗肠梗阻1原理:吴茱萸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燥湿降逆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及腹痛。吴茱萸热熨是利用蒸气的渗透作用,使药物蒸气透过肌表,内传经络脏腑,起到治病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于中焦虚寒、虚寒气滞型的肠梗阻。禁忌症:()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及水泡者,各种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孕妇、腹痛性质不明均禁用。()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知觉处忌用。操作方法:(1)将吴茱萸炒热或微波炉加热后,装入小布袋中扎好;(2)将药熨袋放在热熨部位顺时针旋转推熨,力量均匀;(3)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4)擦静皮肤,安置好病人。操作注意事项(1)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注意保暖、体位舒适。(2)药熨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操作前先让病人试温,以能耐受为宜。(3)药熨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温热度,有无烫伤。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观察皮肤有无烫伤或起小水泡,及时处理。(4)药物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中药可连续使用1周。(三)中药灌肠治疗结肠炎、小儿高热以及肾衰患者1原理:中药灌肠法是将中药煎液从肛门灌入或滴入肠腔,使药物进入肠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然后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而被吸收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灌肠可以让中药直达病所,同时也起到局部冲洗清洁作用。适应症:()邪实内盛的结肠炎;()口服中药困难及持续高热不退的儿童;(3)辅助急、慢性肾衰竭但未进入血透患者排除毒素,适用于邪实内盛的证型,其使用的结肠洗液主要成分有大黄、牡蛎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通俯泻浊的功效。禁忌症:虚证病人忌用,脱证、脑疝患者禁用。操作方法:(1)将灌肠液予深部保留灌肠,每次输入液量以50100ml为宜。(2)理智1小时以上,排便后半小时测体温并记录,必要时隔4小时再灌一次。操作注意事项:(1)灌肠前嘱病人排空二便。做好解释,指导家属如何配合操作,以得到良好的效果。(2)灌肠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必要时关好门窗。(3)插管动作要轻柔,药液宜缓慢灌入,结肠炎患者每次灌肠药量不超过200ml。小儿高热患者一般每次灌入宜50100毫升;汤液温度:3032。C;卧位:一般宜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厘米;婴幼儿则宜仰卧位,腰部用大毛巾垫好;肛管:如患儿年龄较小,可选用12号16号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一般为710厘米;压力:液面距离患者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灌注过程观察病人的反应及询问便意,如果便意强烈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嘱病人深呼吸,必要时置便盆于床上排便。(5)小儿高热者灌肠后嘱其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于药物的吸收,排便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必要时可隔4小时再灌一次。(四)刮痧治疗外感发热1原理:用边缘光滑的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等物蘸油或清水在病人体表部位刮动,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细小的出血斑点,状如沙粒,使全身气血流畅,邪气外透于表,从而起到疏通奏理、逐邪外出、通调营卫、和谐脏腑的作用。适应症: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一般适用于所有中医证型。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急腹症、形体过于消瘦者,有出血倾向者,刮痧部位有皮肤缺损或病变者,妇女经期或妊娠期、过饱或过饥禁用;久病体弱,心血管疾病慎用。4刮治部位:(1)背部: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于椅背上。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问向外侧斜刮。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2)头部:取眉心、太阳穴。(3)颈部:项部两侧,双肩板筋部(胸锁乳突肌),或喉头两侧。(4)胸部:取第二、三、四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乳房禁刮。()四肢:臂弯(在肘的屈侧面)、膝弯(腘窝)等处。操作方法:()物品准备:刮痧板(边缘光滑、没有缺损的铜钱或硬币或汤匙等)、甘油、治疗碗、无菌纱块。()先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用干净毛巾蘸肥皂,将刮治部位洗擦干净。()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刮痧一船约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操作注意事项(1)治疗室要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为病人保暖。(2 )不能干刮,可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工具边缘必须光滑。(3)初刮时试刮35下即见皮肤青紫并不觉痛者为适应症,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适应症,应立即停止刮痧,予适当处理。(4)刮痧时用力以患者耐受为度,勿刮损皮肤。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5)刮痧过程如患者原体位不舒适,可变换体位,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6)刮痧过程随时观察病情,如刮痧时出现疼痛异常,冷汗不止,胸闷烦躁等应停止刮痧,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7)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24条,每条长约23寸即可。刮完后应擦干油或水渍,并在青紫处抹少量驱风油,让患者休息片刻。如患者自觉胸中郁闷,心里发热等,再在患者胸前两侧第三、四肋间隙处各刮一道即可平静。(8)刮痧后嘱患者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应保持情绪平静。(五)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胃脘痛1原理:利用燃艾的温和热力和芳香的药气刺激肌肤腧穴,通过经络传导,籍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和神气活动而调和阴阳,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腧穴透达,则人之生命、活动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适应症:适用于气血亏虚、风痰上扰型的眩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3禁忌症:(1)凡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咳嗽吐血、高血压、发热等均不宜施灸。(2)眩晕者凡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者不宜施灸;胃脘痛者凡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湿热中阻者不宜施灸。(3)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4)对于体质虚弱、空腹、极度疲劳和对艾灸恐惧者应慎施灸。4操作方法:评估病人,准备用物确定施灸部位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在距离皮肤23CM处熏灸另一手放一手指在穴位旁,以掌握皮肤温度灸至皮肤红晕,有微红灼热感1015分钟后,彻底熄灭灸条清洁局部皮肤5操作注意事项:(1)施灸过程中注意保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对温热不敏感者尤应注意局部皮肤情况。(2)施灸中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内,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3)熄灭后的艾条,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4)艾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出现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5)施灸时间:每处515分钟。(6)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头部胸背,后腹部四肢。(7)顽固性呃逆应温和灸57分钟。(六)艾灸治疗痛经1原理:利用艾灸温热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温经通络,温中止痛,改善通经的目的。2适应症:虚寒型通经。3禁忌症:凡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发热等均不宜施灸。4部位:神阙穴、脐正中或三阴交、足三里穴。5操作方法:评估病人,准备用物确定施灸部位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在距离皮肤23CM处熏灸另一手放一手指在穴位旁,以掌握皮肤温度灸至皮肤红晕,有微红灼热感1015分钟后,彻底熄灭灸条清洁局部皮肤6操作注意事项:(1)施灸过程中注意保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对温热不敏感者尤应注意局部皮肤情况。(2)施灸中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内,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3)熄灭后的艾条,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4)艾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出现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5)施灸时间:每处515分钟。(6)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头部胸背,后腹部四肢。(七)拔火罐缓解石淋引起的疼痛1.原理:拔罐法能激发和调解人体经气,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淤、行气止痛的作用,可刺激神经、血管,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达到止痛目的。2.适应症:石淋引起的腰、腹、腿痛。3.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不宜拔罐。4.部位:腰背部。5.操作方法:评估病人,检查火罐的完好性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病人隐私确定拔罐方法拔罐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相应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入小口瓶内熄火,留罐1015分钟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整理病人及床单位,消毒火罐6.注意事项:(1)治疗前要评估病人;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2)拔罐时宜选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处不宜拔罐,避开有水泡、疤痕和伤口的位置。(3)点火用的酒精棉球应用止血钳夹紧,以防脱落烫伤病人的皮肤。(4)使用玻璃罐时切勿强拉,拔罐后皮肤出现潮红或瘀红为正常现象,拔罐后引起的张力性水泡可按外科常规处理。(八)中药沐足治疗外感发热1原理:使用温热及药物开窍腠理,发汗去邪。2适应症:外感发热3禁忌症:凡烧伤、烫伤、脓疱疮、糖尿病足、皮肤病者不宜浴足;空腹、饭后以及儿童不宜浴足。4部位:双足5.药液组方:羌活30 桂枝30 藿香30灵仙30 生姜305操作方法:用中药浸泡双足,用中药粉剂()放入沐足器中,加开水1000ml,使药物充分溶解,再加冷水3000ml。嘱病人将双足放入沐足器中,使水面高于踝部,双脚可以来回搓洗,浸泡30min。使病人卧床,注意保暖。6操作方法:评估病人,准备用物检查沐足器的完好,讲一次性塑料罩于盆内,配置沐足药液嘱病人双脚放于盆内浸泡30min,双脚可以来回搓洗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停止操作,交代注意事项治疗完毕后用毛巾擦干足部倒掉污液,清洗器物30min复测体温7注意事项:(1)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一般3842为宜。(2)掌握时间,可根据体质、肥胖而定,30min为宜。(3)沐足后嘱病人卧床休息,注意保暖。(4)半小时后复测体温。(5)妊娠、有已知的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患或恶性肿瘤者及精神障碍者禁用。(九)中药擦拭治疗外感发热1原理:使用温热及药物开窍腠理,发汗去邪。2适应症:外感发热.3禁忌症:局部皮肤感染、破损等不宜擦拭。4部位:双侧颈动脉处、腋窝、手臂内侧、背部、腹股沟、腘窝、涌泉穴等大血管流经处。5.操作方法:将中药汤剂(柴胡30、青蒿30煎水)倒入治疗碗,用小毛巾蘸药液后拧干进行擦拭(手法参照基础护理学),反复数次,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6注意事项:(1)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一般3842为宜。(2)掌握时间,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宜。(3)擦拭后嘱病人卧床休息,注意保暖。(4)根据情况嘱患者喝热饮、温热的中药汤剂以助发汗,定期复测体温。(5)妊娠、有已知的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患或恶性肿瘤者及精神障碍者禁用。(十)指压人中(抢救中暑、昏迷、厥脱、中风、痉证等)1原理:指压是用手指沿者经络压迫穴位的治疗方法。2适应症:临床各科有广泛的适应症,对高热、昏迷、厥脱、中风、痉证等科急症,常有急救之功。运用于各种证型。3部位:当人中沟上中1/3的交点。4操作方法:确定部位用大拇指按压已定位的穴位23分钟指腹着穴,垂直用力指压直至症状缓解5注意事项:选穴要精准,力度要事宜。三情志调适和辩证施膳(一)外感发热的辨证施护1情志护理:调畅情志,发热患者来诊时往往烦躁、不安等心理状况,有的甚至恐惧、害怕检查和治疗,此时护士要安抚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患者该做的检查意义所在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安心接受医疗、护理。2饮食护理:要根据患者的证型、按照食物的性味采用“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食疗方法,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如面条、米粥、新鲜蔬菜,瘦肉等;嘱患者多饮热开水以开窍腠理。3口服给药护理:汤药宜急火快煎,热服或温服,以利发散驱邪外出。服药后30min可鼓励病人进少量热饮料或热稀粥,以补充胃气,助于发汗。(二)石淋的辨证施护1情志护理:调畅情志,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病人排尿涩痛或绞痛发作时,应在旁安慰,以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2饮食护理:某些食物可促使结石形成,应根据情况忌食或少食:由于巧克力、牛奶与奶制品中含钙量较高,浓茶、番茄、荠菜、菠菜、草莓、土豆、胡椒面、辣椒、可可等食品中草酸含量较高,故患有草酸钙结石的病人不能选食。患磷酸钙结石的病人,宜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量,少吃肥肉、蛋黄等含磷较高的食物。患者磷酸镁结石的病人,应禁食磷酸盐及镁剂,适当吃些瘦肉,以酸化尿液。尿酸结石的病人,宜选用低钙饮食,少吃含嘌呤类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豆类、菠菜等,多吃蔬菜、水果,以碱化尿液。辩证施膳:下焦湿热证:(1)症状: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