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句子赏析_第1页
静女句子赏析_第2页
静女句子赏析_第3页
静女句子赏析_第4页
静女句子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静女句子赏析诗经邶风静女赏析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2/24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这篇无非是写“郭靖”和“黄蓉”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负、背叛自己,而郭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3/24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习惯于回应,然而这回应无比深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且看这两句是何等地欢快和喜悦。“那个可爱的女孩子呦!她在城墙的拐角等着我!”劈空来这两句,正是未经情事的郭靖口吻。试想: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人,突然间就有了个可人儿来约会,心里可不是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还要美!估计自从上次邂逅黄蓉提出约会之后,郭靖满脑子想的便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了。接下来两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下子便有了戏剧效果。满心欢喜的“郭靖”扑了个空,那个大大方方提出约会的女孩子,居然没有来!以郭靖的为人,可以想见他一定是为这约会做了很多安排,一定是很笨拙地拾掇自己,一定是提前了大半天到约会现场的。他一定想过要给蓉儿妹妹一个惊喜:我老早就到这里,我收拾得精神又漂亮!估计离约好的时间还差半来个小时,郭靖就在东张西望了,他要看看可爱的蓉儿妹妹是从哪个方向来,他心里早有了主意,远远看见她就跑过去。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蓉儿妹妹没有来。约会的时间到了,可怜的靖哥哥傻了眼:究竟怎么回事呢?蓉儿妹妹为什么不来呢?4/24是不是她出事了不能来?会不会是自己把约会的时间和地点记错了?要是约了明天记成今天,还有希望;万一是约的昨天记成了今天,岂不是要玩完了!会不会说的是城墙南角儿自己记成了北角儿呢?傻傻的靖哥哥一定在这落空的等待中折腾坏了自己,他一定是不时拍打自己的脑袋,一会儿踮起脚尖伸长颈子,一会儿爬到城墙的高处看,还要朝蓉儿妹妹可能走过来的方向跑好远,看看蓉儿妹妹在不在路上。“搔首踟蹰”四个字,真是好!极形象地表现了“郭靖”着急的狼狈样。这个傻小子一定折腾了很久,把自己折腾得不行了,累瘫了,就着阳光,靠着城墙根儿打起瞌睡。“黄蓉”当然没有失约,只是这鬼灵精太刁钻了,她存心要折磨傻郭靖。她或许比郭靖到得还要早,早抢占了有利地形在一边看热闹。人家可是铁了心要嫁你的,管你将来富贵也好,落魄也好,横竖是要跟定了你一辈子,是要好好侍侯你的,现在如何可以便宜了你呢?大凡聪明伶俐的女子婚后多半是贤妻良母,恋爱的时候却是要极力折腾人的。也只有把爱人折腾够了,将来才要死心塌地回报。“黄蓉”是伶俐中的伶俐,她存心要“郭靖”好看呢。我且躲起来,让你找不着,看看你这傻小子急成个什么样!四句之中,写“黄蓉”的只有一个“爱”字,可是我们可以做情境的还原,复原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诗歌总是简5/24约,诗经作品更是简之又简,无数的情境和空间,需要我们自己用想像去填补。只有我们介入到作品自身,参与和目睹作品的事件,才能真正做到“不隔”。傻“郭靖”在城墙下呼呼睡了,或许正做美梦,幸福得流口水呢,“黄蓉”看在眼里,又是欢喜又是疼,她内心的母爱升腾,不顾一起地冲了过去。到了跟前,黄蓉又放慢了脚步,随手拔了根小草,在郭靖的鼻孔里挠了挠,郭靖打了个喷嚏,跳了起来。睁眼一看,蓉儿妹妹就在跟前,傻郭靖一定以为自己还在做梦,一定是狠命掐了自己一把知道不是做梦才放了心。见面之后,郭靖说了什么,作者没有交代;黄蓉说了什么,我们无从知道。“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我们所能知道的是,黄蓉把随手拔的小草送给了郭靖。“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在郭靖的眼里,这小小的草根实在是太美了,闪着奕奕的光彩。作者的高明,在于送小草之外,不对会面场景做任何的交代。只是写会面之后,而且只从“郭靖”一面写。“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对第二章的同义反复。“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小草啊小草,不是因为你美,只不过因为你是我可爱的蓉儿妹妹送的,我才觉得你这样美啊!”会面之后,两个人散了,各自回自己的地方,傻郭靖还沉浸在相会的幸福之中。其实很普通的一根小草,可是郭6/24靖一直拿在手里,含情脉脉地看,看得小草熠熠生辉,光辉越来越大,整个变成了黄蓉的样子,对着郭靖说笑呢。傻郭靖大概是没有谈过恋爱,从没有这样幸福过。他把小草看了又看,临末了还要说上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也只有郭靖这样实诚的人,才一定要这样实诚地把这话儿说出口。若是令狐冲那样的情商、智商双高的,打死他也不会说的。这便是作者的高妙。若主人公是令狐冲那样的人物,心有灵犀,还要来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便是大煞了风景。但主人公偏偏是憨厚实诚的郭靖,他一定要这样说的,惟其这样说了,才是郭靖。这篇作品的成功是对人物性格的刻划,虽则只是男主人公自言自语的几句话,可是把他的憨厚实诚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刻划男子的同时,女主人公机灵刁钻的形象也便呼之欲出了。作品本身虽然简约,但是为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复原当时的场景,而这一场景又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和生活气息。诗经作品不同于唐宋文人诗词的显著特征之一,就在于戏剧化的场景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我这里再罗嗦几句:一是“静女”的“静”字怎么讲?读者诸君想必不能同意“贞静”的解释,安静和“黄蓉”实在是太没有缘分了。我太老师吴小如先生曾半开玩笑地说:这里的“静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靓女”。7/24其实,诗经作品本身就有内证的。郑风女曰鸡鸣里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大约是同义反复,“静”便是“好”的意思。汉乐府陌上桑里说“秦氏有好女”,这个“好女”的“好”,大概也只是说模样儿长得好。以“靓女”译“静女”,再传神不过了。再提一个问题:这篇作品大致发生在什么季节呢?我以为是在春天。理由便是“贻我彤管”和“自牧归荑”。汉代的学究们说“彤管”是女史用的红笔,整个是瞎掰。前面说过了,“彤管”即“荑”,也就是小草根,我小时候在家放牛,就时常拔了草根儿来嚼,春天的小草根儿,白里透红,看着欢喜,嚼来口里生津,拿来赠人,做爱情的信物,也正相宜。我们且看这篇作品,不着一个“春”字,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分明是一副青春画卷。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便是如此了。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静女【学习要求】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2增加语言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解释。3感受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美及其纯真而热烈的感情。4通过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8/24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理清线索,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难点:根据情节的发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学时安排】一学时【学习过程】主要任务: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一、课前学习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熟读并背诵全诗。2借助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了解诗经相关知识,结合本文内容,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3找出文中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尝试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炜9/24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静女其姝搔首踟蹰俟我于城隅贻我彤管美人之贻3指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爱而不见说怿女美自牧归荑匪女之为美4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文学常识填空静女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相传为编定,共篇,最初称或,分为、三个部分。其表现手法有、。其特点是多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用词精炼生动,词汇丰富,形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它是我国诗歌的源头。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写一次恋人的,从、相赠到,表现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间的大胆而挚热的爱情。本诗的诗眼是“”。10/24二、课堂探究问题探究1本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根据约会过程,完成表格填空:2如何看待“我”对“静女”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我”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3找出诗中细节描写,并说说本诗中细节描写的妙处。4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两句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谈谈“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6.请你说说这首诗歌的主旨。课堂检测1本诗出自于A诗经卫风B诗经邶风C诗经鲁颂D诗经小雅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是“静女”,指的是文静美丽的姑娘。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11/24小伙子着急。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她更美丽。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是美得出奇。3.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D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的描绘了小伙子那时焦灼不安的情态。C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D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是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5下面对此诗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全诗三章,两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12/24B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淳朴的恋情。C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写一次恋人的约会。D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写,从大处着笔,风格淳朴,增添了艺术魅力。E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三、归纳总结1.主旨2.表现手法对比:“搔首踯躅”和“说怿女美”,表现了男子心情的变化。象征:彤管、荑草象征爱情的热烈、纯洁。双关:“说怿女美”,表面上是在赞美彤管的美丽,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顶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赋:全篇运用,围绕对女子的爱恋,就三件事直接铺叙。重章叠句。13/24四、课后巩固1.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翻译诗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诗中刻画的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样的?找出语句分析。静女诗具有活泼风趣的情调、含蓄蕴藉的风格,请从诗中任选两句作简要分析。2.根据示例,改写静女,并和同学交流。可爱姑娘多俊俏,今晚她等我在城角。故意藏起不见影,急得我把头皮搔。五、资料索引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14/24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诗经形式多为四言,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诗经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合起来称“六义”。2拓展阅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翻译: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15/24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第1页共8页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课堂教学安排第2页共8页第3页共8页第4页共8页第5页共8页静女学案【学习目标】1、能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能熟知静女重点字词及其主题,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4、学习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学习重点】16/241、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诗歌主题。2、学习诗经的现实主义写法。【学习难点】1、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关于诗经1、概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汉代被推崇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西汉时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305篇,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增删、改定而成的。其中大部分的民间歌谣展示了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反映了古代社会阶级斗争的现实,表现了人民对光明、幸福的渴望和追求,也有一些出自贵族文人之手,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2、诗歌来源: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3、艺术特点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17/24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是说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句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迭唱,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写景抒情富于艺术感染力。4、分类按音乐的特点分为风、雅、颂。18/24风即国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大多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其中大雅31篇,多为贵族所作;小雅74篇,为个人抒怀。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6、历史地位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基础。二、自主学习名句填空。1、窈窕淑女,。2、执子之手,。3、一日不见,。4、投我以桃,。5、所谓伊人,。学生自读任务一:读一读读准字音,找通假字、解释生词。1、注音。19/24姝俟娈炜城隅怿荑洵贻踟蹰2、找通假字。爱而不见自牧归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3、解词。静:其:姝:俟:城隅:爱:见:搔:踟蹰:娈:贻:有:炜:说:怿:女:归:洵:匪:三、合作探究请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任务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同时另选演员表演。3、说说小伙子在等待姑娘的过程中有哪些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4、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抒情主人公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5、姑娘传达情意的信物是什么?小伙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全体学生朗读,再次领会诗歌内容。任务三:议一议20/24你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四、课堂测评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21/24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试结合静女分析其句式特点。篇,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4、诗经原来称为或,到,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5、“诗经”六义指、。6、“四书”指、。7、“五经”指、。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全体学生朗读背诵静女。根据全诗内容,思考:1、静女是一首诗。诗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一句采用的表现手法,一语双关表现了青年男子的情怀。2、静女第三章的韵脚分别是,押韵的方式是,有的表达效果。二、合作探究1、概括诗歌的结构。2、概括诗歌的主旨。3、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比”的表现手法。三、拓展延伸1、静女是如何体现朴实自然的民歌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表现出健康、乐观的基调。22/24生活在两三千年前的我国黄河流域的北方人民,有着朴素豪爽的性格,对爱情的表达也直率大胆,朴实无华。诗中表达爱情的信物,也只不过是女子在劳动之余,从牧场带来的一株普通的小草,与当时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