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doc_第1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doc_第2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doc_第3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doc_第4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 北京印刷学院教案课程名称: 生产运作管理主讲教师: 王关义 46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授课专业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班级营销03信管03课程编号B50331031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限选课( );任选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44 学时; 讨 论 4 学时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成绩结构平时成绩: 20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80 %教材名称生产管理(第二版)作 者王关义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指定参考书1、生产与运作管理2、生产与运作管理3、现代生产管理4、生产作业管理教程(第4版)作者版别陈荣秋、马士华威廉J 史蒂文森王星明、施礼明杰伊海泽、巴里雷德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授课教师王关义职 称教授单位管理系授课时间20062007学年第1学期备 注注:表中( )选项请打“课程教学目的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研究生产与运作活动规律并对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时分配章 节章节名称学时第一章生产管理概论3第二章生产及服务设施选址3第三章生产组织6第四章生产决策6第五章生产计划与控制6第六章生产流程与战略3第七章产品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3第八章设备管理3第九章质量管理3第十章库存与物料管理3第十一章劳动管理3第十二章价值工程(VE)3第十三章目标管理(MBO)3复习总计48课 次第一章 生产管理概论章 节名 称 1.1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 1.2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1.3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生产管理的概念、研究主题QCD、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了解生产管理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以及生产管理的一些前沿性问题。教学方法结合主题QCD对生产管理的概念、内容和任务等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3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什么是生产管理?什么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型与生产经营型企业的区别,生产经营型管理的特点。结合比较分析对生产与运作管理有个初步的了解。注:为方便起见,我们仍然用生产管理指代生产与运作管理1.1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1.1.1 研究主题QCD1.1.2 研究对象广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狭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产品的生产过程1.2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1.2.1研究内容主流派观点工商管理类培训教材1.2.2 研究任务1.组织均衡生产阶段2.完成生产计划阶段3.满足市场需求阶段 1.2.3 研究方法1.3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1.3.1 生产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分析、控制1.3.2 前沿性问题新趋势新方式:JIT、清洁生产、流程再造0.5学时0.5学时1学时1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产管理的概念、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及任务。难点:生产管理的职能课堂讨论与练习生产管理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区别,生产管理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作业1.什么叫生产管理?什么叫生产运作管理?二者有无区别?2.如何认识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3.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有哪些?4.生产管理出现的新变化有哪些?5.简述生产管理的职能。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 次第二讲 生产及服务设施选址章 节名 称 4.1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 4.2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的一般步骤4.3选址的评价方法 4.4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哪些以及选址的一般步骤,重点掌握选址的评价方法及知道常用的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的形式有哪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3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设施选址(Facility Location)就是确定在何处建厂或建立服务设施。它不仅关系到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建设的速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和经济效益。特别是服务设施选址,直接关系到营业额的多少。 4.1 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4.1.1 选址的重要性(一)投资 (二)成本 (三)职工 (四)改变困难,作用深远 4.1.2 选址的难度1.选址因素相互矛盾2.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 3.不同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4.判别的标准随时间变化,现在认为是好的选址,过几年可能就不一定是好的了。4.2 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的一般步骤4.2.1影响选址的因素 概括来讲,可分为四类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4.2.2 选址的一般步骤选址的一般步骤为:选择一个地区; 在同一地区选择若干适当的地点; 比较不同地点,做出决定。 4.3 选址的评价方法4.3.1 选址问题的特点1.由于选址决策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加之一些因素又相互矛盾,造成评价选址决策方案的困难。0.5学时1.0学时1.2学时授课要点2.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它们的原料供应差别大,市场差别也大,难以按哪一种产品或服务来确定厂址。3.即使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模型,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准确,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4.由于计算复杂,很多组合优化问题已被证明是不可能在常规时间范围内找到最优解的。4.3.2 评价方法(一)量本利分析法(损益分歧点分析法)(二)评分法对于多目标决策,如有多个备选方案,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决策:(1)淘汰法 (2)设置最低指标值 (3)加权和法 (三)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四)仿真方法4.4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4.4.1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4.4.2 车间设备布置(一)设备布置的形式1.工艺专业化形式2.产品专业化形式3.成组制造单元布置4.综合式布置(二)设备布置的原则 4.4.3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以办公室布置为例。办公室布置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两个:(1)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迅速、方便;(2)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办公室布置的几种基本模式:(1)传统的封闭式办公室(2)开放式办公室布置(3)带有半截屏风的组合办公模块(4)“远程”办公0.3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哪些以及选址的一般步骤,选址的评价方法难点:选址的评价方法课堂讨论与练习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哪些?怎么进行选址评价?作业1.影响选址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哪些因素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哪些因素导致它们靠近消费市场? 3.导致选址决策复杂化的原因是什么? 4.选址决策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5.选址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6.简述仿真评价方法。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三讲 生产组织章 节名 称 6.1 生产过程组织 6.2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6.3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6.4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产过程的构成,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以及生产线、流水线等具体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6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生产过程组织,是指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环节、工序的合理安排,使其在空间上、时间上结成一个协调的系统。6.1 生产过程组织6.1.1 生产过程及其构成生产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6.1.2 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适应性6.1.3 生产类型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MTO、MTS、ATO按生产方法划分:合成型、分解型、提取型、调制型按生产任务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大量大批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6.2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就是劳动对象在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加强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可以提高设备、工人和工作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在制品占用,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资金占用,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6.2.1 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或产品在上道工序的加工全部完成以后,才从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加工。顺序移动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零件或产品在其加工的各个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的。优点:组织和计划工作比较简单,有利于提高工效。缺点:在制品占用多,生产周期长。 6.2.2 平行移动方式0.5学时1.0学时2.5学时授课要点是指每个零件在上道工序的加工结束以后,立即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平行移动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逐个或逐批运送的。 优点:在制品占用最少,生产周期最短。 缺点:运输工作量大大增加,存在设备等待或零件等待的情况。 6.2.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尚未完全加工完毕,就将已加工好的一部分零件转入下道工序加工,以恰好能使下道工序连续地全部加工完该批零件为条件。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平行移动方式和顺序移动方式的结合,它最大的特点是加工零件的每道工序,其设备在开机后,连续地加工完全部零件但又使生产周期最短。 优点:能保证工序的连续加工,生产周期较短,零件运送量较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时间组织形式。 缺点:管理工作复杂。例:设有一批零件总共有四个,n=4,要经过四道工序的加工,m=4,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分别为:10分钟,5分钟,15分钟,10分钟。求T顺、T平、T平顺。 6.2.4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 生产线、流水线、自动线 6.3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6.3.1工艺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方式,是指按照生产工艺性质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产品生产空间组织形式。优点:1.适应性强 2.设备利用率高 3.便于技术管理缺点:1.运输量大 2.资金占用多 3.协调困难6.3.2 对象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又称产品专业化形式。它是按照产品(零部件)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优点:1.运输量小 2.节约流动资金 3.便于协调缺点:1.适应能力差 2.设备利用率低 6.3.3 综合形式 6.4生产过程的具体组织形式 生产线、自动线、流水线0.5学时1.0学时0.5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产组织的概念、生产过程构成及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生产周期、平行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难点: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产品加工生产周期的计算。课堂讨论与练习如何理解生产过程组织的四个客观要求;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各有何有缺点;如何计算不同移动方式下产品加工生产周期,如何用图表来表示产品的移动加工过程;平行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各有何有缺点;生产线、流水线和自动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作业1.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由哪几部分组成?2.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有哪些?3.影响生产过程时间组织形式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流水线的分类。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四讲 生产决策章 节名 称 4.1生产决策基本理论4.2 生产决策案例讨论与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企业生产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技法,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决策的?进而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教学方法结合生产决策理论对企业生产决策案例进行分析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教学时数6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指对企业重大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本章在简要介绍决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生产决策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企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选择,做出正确的决策。4.1 如何决策4.1.1决策原则4.1.2决策上的思维误区4.1.3优秀的决策者须具备的五大特质4.1.4最优化决策是一种思维模式决策的程序4.1.5兰德公司(RAND)决策的思考模式4.2 生产决策案例分析(一个汽车厂的案例)2.0学时4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产决策的科学思维难点:如何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课堂讨论与练习什么是生产决策?决策的原则有哪些?作业 1谈谈你对兰德决策模式的科学性认识 2生产决策方案评价的标准有哪些?谈谈你的看法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五讲 生产计划与控制章 节名 称 5.1 生产计划 5.2生产作业计划5.3生产作业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及内容,掌握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定方法和损益分歧点分析模型,理解看板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6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职能。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进度指标。生产计划确定后,还要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要求及时监督和检查生产过程,纠正偏差,保证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顺利完成。 5.1 生产计划5.1.1 生产计划的内容和主要指标生产计划就是企业为了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或顾客要求的产品,所确定的在什么时候生产,在哪个车间生产以及如何生产的总体计划。生产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计划方法、正确制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以及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工作。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和产值。5.1.2 生产能力的核定它一般用实物量来表示,包括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三种。(一)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定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x设备数量)/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二)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定1.标准产品法2.代表产品法3.假定产品法3.0学时授课要点5.1.3 生产任务的综合平衡(一)科学地确定产品的产量(二)产品生产进度安排1.大量生产产品产出进度的安排2.季节性需求商品生产进度的安排(三)品种搭配5.2 生产作业计划5.2.1 生产作业计划及其特点生产作业计划特点: (1)计划期短 (2)计划内容具体 (3)计划单位小5.2.2 期量标准的制定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是指为制造对象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它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5.2.3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一)在制品定额法(二)累计编号法(三)生产周期法5.3 生产作业控制5.3.1 生产调度(一)提高生产调度工作质量的要求(二)加强生产调度工作应采取的措施5.3.2 生产进度控制1.投入进度控制2.出产进度控制3.工序进度控制5.3.3 在制品占用量控制1.控制车间各工序之间在制品的流转。2.控制跨车间协作工序的在制品流转。3.控制检查站的在制品流转。 5.3.4 生产作业控制的工具 甘特图、平衡线图、在制品曲线图、生产报表、看板等看板管理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与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竞争中首创的一种以在制品占用量最小为目的的生产作业控制方法。看板管理把看板作为取货指令、运输指令和生产指令,用以控制生产和微调计划。相应看板分为取货看板、运输看板和生产看板三类。1.5学时1.5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及内容,掌握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定方法和损益分歧点分析模型,理解看板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定方法和损益分歧点分析模型,理解看板管理的基本原理。课堂讨论与练习看板是怎么在各道工序间运转的?看板管理有什么特点?作业1.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2. 生产能力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叫查定能力? 3.季节性需求商品生产进度安排方式有哪些? 4.大量流水线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哪些不同? 5.生产调度工作应符合什么要求? 6.简述看板管理。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六讲 生产流程与战略章 节名 称 3.1生产流程3.2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3.3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3.4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 3.5 生产运作战略的转移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现代企业生产流程;掌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企业战略对生产运作战略的要求,掌握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及理解影响企业生产战略转移的因素分析。教学方法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生产运作战略进行分析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3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较长时间内生产经营活动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制定的职能性战略,它是企业总体战略成功的保证。3.1生产流程3.1.1生产流程的概念3.1.2几种典型的3.2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3.2.1 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 1.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 2.产品品种日益增多。 3.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 4.产品交货期缩短。3.2.2 基于时间的竞争(Time-based competition)企业竞争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促使竞争模式从依靠产品价格向依靠质量、服务转移,最终转移到基于时间的竞争。3.2.3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应用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各种设备、技术、系统的总称。3.3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3.3.1企业战略的制定制定企业战略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要分析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提供标新立异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3.3.2 三种市场竞争战略及其对生产运作战略的要求(一)三种市场竞争战略(二)市场竞争战略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三)产品和服务对生产系统的要求0.5学时0.5学时授课要点 3.4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运作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2)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3)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3.5 生产战略的转移 3.5.1 生产战略的定义 生产战略是指事关企业全局性、长远性、影响重大的生产与运作问题的谋划。例生产方向的转变、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产品或服务的区域性转移等等。 3.5.2 生产战略转移的动因(一)外部因素: 1.国内外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 2.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3.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的变化 4.技术进步 5.供应市场的变化 (二)内部因素: 1.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转移 2.企业能力的变化 3.产品线及竞争地位的变化 4.财务状况的变化 3.5.3 生产战略转移的形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1.彻底放弃原有生产方向,转向全新生产领域。 风险“大” 2.通过内部生产结构的调整,逐步舍弃原有的生产方向,迈向新的生产领域。 3.生产区域的战略转移应注意的问题: 1.能否克服退出障碍? 2.能否克服进入新领域的技术? 3.转移后有否足够的发展空间? 4.生产战略前后的衔接问题? 5.减少风险,降低成本。 “两只脚不应同时试探水域的深浅”0.5学时1.5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及理解影响企业生产战略转移的因素分析难点:影响企业生产战略转移的因素分析课堂讨论与练习什么是生产流程?影响企业生产战略转移的因素有哪些?在转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应怎样避免?作业1.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基于时间的竞争对生产运作管理有什么要求? 3.市场竞争战略对产品和服务有哪些要求?产品和服务对生产运作系统有哪些要求? 4.生产运作总体战略包含哪些内容? 5.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6.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设计方面有哪些策略? 7.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有哪些重要决策? 8.生产运作战略转移的动因有哪些?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七讲 产品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章 节名 称 7.1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D 7.2产品工艺的选择7.3生产能力规划 7.4技术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理解产品生命周期和R&D的关系和影响工艺选择的因素,掌握定义和测量生产能力的方法,以及如何从经济角度对不同生产能力方案进行评价。教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3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产品和服务开发是影响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同样,工艺选择和生产能力规划影响到生产系统运行和满足顾客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生产是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具有高度科学性和技术性的。 7.1 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D7.1.1 个性化定制生产的出现1. “3C”Customer、Competition、Change2.产品生产方式3.个性化定制生产的优点 4.产品生产柔性和产品设计柔性7.1.2 现代企业的研究和开发7.1.3 产品生命周期与R&D7.1.4 新产品开发面临的压力新产品开发面临着费用高、成功率低、风险大、回报下降等压力。讨论题:进行顾客研究是否是R&D最好的方式?补充:新产品开发与标准化7.2 产品工艺的选择7.2.1定义工艺选择指的是一个组织选择用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方法。 7.2.2 自制或外购工艺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考虑是自制还是外购某些或全部的产品,或是将某些或全部的服务转包给别人。0.5学时0.5学时0.5学时授课要点7.2.3 运作类型7.2.4 自动化7.3 生产能力规划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条件下,直接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所能生产的品种总量或所能加工的原材料总量。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动态指标,它随着企业生产组织状况、产品品种结构、原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一个生产能力规划的基本问题包括:(1)需要何种生产能力?(2)需要多大生产能力? (3)何时需要这种生产能力? 7.3.1 生产能力决策的重要性7.3.2 定义和测量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经常被定义为产量的上限。生产效率=实际产出/有效生产能力生产利用率=实际产出/设计生产能力7.3.3 有效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1)生产设施因素(2)产品和服务因素(3)工艺因素(4)人力因素(5)运行因素(6)外部因素 7.3.4 开发生产能力方案除了一般性考虑外(即开展合理寻求可能生产能力方案活动),开发生产能力方案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1)将柔性设计融入系统(2)全盘考虑生产能力的变化(3)准备处理生产能力的“阻塞”(4)尽量避免生产能力要求的大起大落(5)明确最优运行水平7.3.5 评估不同生产能力方案1.计算工艺要求评估生产能力方案时,一个必要信息是给定方案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要求,知道该方案下每种产品所需的标准单位加工时间,以及每年工作天数和所需轮班的次数。2.成本产量分析7.4技术管理7.4.1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管理7.4.2企业技术改造7.4.3日常技术管理1.5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定义和测量生产能力的方法,以及如何从经济角度对不同生产能力方案进行评价。重点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技术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等问题,把握企业技术改造与日常技术管理等问题。难点:如何从经济角度对不同生产能力方案进行评价。课堂讨论与练习进行顾客研究是否是R&D最好的方式?什么情况下企业选择外购或自制?有效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怎么从经济角度对不同生产能力方案进行评价?作业1.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2.谈谈标准化对于产品开发的优缺点?3.决定自制/外购产品或服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如何定义和测量生产能力?决定有效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5.开发生产能力方案有哪些特殊考虑因素?6.技术开发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7.技术开发的对象和途径有哪些?8.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及主要方式有哪些?9.新产品有哪几种试制方式?10.企业技术改造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11.企业技术改造决策分为哪几个步骤?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八讲 设备管理章 节名 称8.1 设备管理概述 8.2设备的选择 8.3 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8.4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8.5 设备的全面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设备故障规律,对设备管理中的设备选择、使用和维修、更新和改造以及设备全面管理等内容有个简单的分析和了解。教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3时间分配授课要点8.1 设备管理概述 8.1.1 设备管理的概念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设备选择、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8.1.2 设备管理的任务1.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技术装备。2.保证企业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3.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4.做好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工作。8.2 设备的选择在选择设备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的生产性2.设备的可靠性3.设备的维修性(又称可修性)4.设备的环保性5.设备的配套性6.设备的节能性(设备节约能源的性能)7.设备的灵活性8.设备的难易性(指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和掌握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8.3 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 8.3.1 设备的使用 8.3.2 设备的故障规律设备的故障规律,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故障的发展变化规律。0.5学时0.5学时1.0学时授课要点 故障率使用时间初期缺陷偶发故障磨损故障 更换零件平均寿命图9-1 一般机械设备故障率曲线 (浴盆曲线)Z(t)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 阶段为初期故障发生阶段,又称饱和阶段。第 阶段为偶发故障阶段,又称正常磨损阶段。第 阶段为磨损故障阶段,又称过度磨损阶段。 8.3.3 设备维修制度 (一)计划预修制(又称计划修理制) (二)计划保修制 (三)全员生产维修制(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8.3.4 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 (一)设备维护保养 (二)设备检查 (三)设备修理 8.3.5 设备修理计划8.4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8.4.1 设备的寿命研究 (一)物质寿命 (二)经济寿命 (三)技术寿命 (四)折旧寿命 8.4.2 设备更新 8.4.3 设备改造8.5 设备的全面管理8.5.1 设备综合工程学 8.5.2 全员维修制(TPM,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补充材料:现场管理5S清理、整理、清扫、清洁、教养0.5学时0.5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备的故障规律。难点:如何根据设备故障规律进行设备管理。课堂讨论与练习设备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如何选择设备?如何根据设备故障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作业1.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选择和评价设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设备故障有什么规律? 4.通常情况下采用的先进的修理组织方法有哪几种? 5.什么是设备寿命?其寿命可分为几种类型? 6.简述对设备综合工程学特点的认识。 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九讲 质量管理章 节名 称9.1 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9.2全面质量保证体系 9.3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控制方法 9.4 ISO9000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质量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以及PDCA循环运转方式,对质量体系认证有个基本的了解。教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3时间分配授课要点 9.1 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9.1.1 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质量,是指产品质量,广义质量,是指全面质量。广义的质量概念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 (二)质量管理1.产品质量的检验阶段(20世纪20-40年代)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QC,20世纪40-50年代)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20世纪60年代至今)(三)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可以分为四类: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9.1.2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是:(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质量的含义是全面的(二)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要求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三)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即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四)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五)“用户第一”的观点(六)“预防为主”(七)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补充资料1:常见质量认证标志补充资料2:质量环保标志补充资料3:质量管理专家简介 2.0学时授课要点 9.2 全面质量保证体系 9.2.1 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和内容(一)质量保证和质量保证体系(二)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 分为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保证、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和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9.2.2 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方式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基本运转方式和科学的工作程序,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的特点:1.PDCA循环顺序进行,靠组织力量推动,向车轮一样向前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2.大环套小环,相互推动。3.螺旋式上升。9.2.3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工作(一)质量教育 (二)标准化 (三)计量检定和质量监督 (四)质量信息反馈 (五)综合的质量管理机构 (六)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9.3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控制方法 (一)数据的种类(二)质量数据的收集(三)质量的波动特性补充资料:6 质量标准 9.4 ISO9000简介 9.4.1 ISO9000系列标准的组成 9.4.2 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要内容 补充材料:ISO14000 9.4.3 质量体系认证的趋势和特点1.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是ISO9000系列标准或其等同标准。2.审核的对象是供方的质量体系。3.供方选择资信度高、有权威的认证机构审核。4.单独的质量体系认证采取注册、发给证书和公布名录的方式。 9.4.4 质量认证对企业管理的意义1.质量认证有利于促使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体系。 2.质量认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质量认证可减少企业重复向用户证明自己确有保证产品质量能力的工作,使企业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抓好产品开发及制造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1.0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点掌握质量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以及PDCA循环运转方式。难点:PDCA循环运转方式。课堂讨论与练习如何理解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作业1.产品的质量特性有哪些? 2.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谈谈你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 4.你所知道的质量管理专家有哪些?主要提出了些什么观点? 5.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运转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7.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备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 次第十讲 库存与物料管理章 节名 称 10.1 库存 10.2 库存问题的基本模型10.3 物料管理概论 10.4 物料供应计划和物料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库存的概念、作用及库存控制的方法,经济订货、生产批量的确定、ABC分类法,以及物料供应计划的编制和物料消耗定额等内容。教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授 课方 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3时间分配授课要点引 言库存与物料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料的采购、储备、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加强库存和物料管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1 库存 10.1.1 库存的定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10.1.2 库存的作用1.缩短订货提前期。(针对顾客)2.稳定作用。(内部生产与外部需求,缓冲作用)3.分摊订货费用。4.防止短缺。(机会成本/欠储成本)5.防止中断。10.1.3 库存问题的分类(一)单周期库存与多周期库存(二)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10.1.4 库存控制系统任何库存控制系统都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库存量? (2)何时提出补充订货?(订货点) (3)每次订多少?(订货量)按照对以上3个问题的回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典型的库存控制系统。(一)固定量系统缺点:为发现现有库存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