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考试题 带答案.doc_第1页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考试题 带答案.doc_第2页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考试题 带答案.doc_第3页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考试题 带答案.doc_第4页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考试题 带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鸡高新实验中学高二历史选修(1)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试卷共二大题,共29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不填写答题卡不得分。第I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A B C D 2. 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力分配原则,主要指( )A 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 债务奴隶制的废除C 创立“四百人会议” D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3. 商鞅虽死,然“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的力量 B 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C 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变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4.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自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5.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下列叙述是不正确的是( ) A 他颁布的均田令对隋唐的均田制有重要影响 B 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避开北方游牧族的威胁 C 他的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D 其改革的重大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6. 把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措施是( ) A 讲汉话 B改汉姓 C 通婚姻 D 改籍贯7.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们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A 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 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C 北魏迁都后 ,洛阳商业兴旺 D 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8. 北宋中期曾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两次改革。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 出现背景都是北宋时期的严重社会危机 B 改革的中心措施都是整顿吏治 C 改革中都有加强学校教育的措施 D 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在于用人不当9. 北宋时期,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 ) A 大地主、大官僚和富翁 B 反对派 C 少数民族 D 地方官10.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 经济衰退 B 起义频繁 C 兵力不足 D 吏治腐败11.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将兵法 D 市易法12.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时期( ) 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西方列强放弃了侵略埃及的设想 埃及近代化开始起步 苏伊士运河通航 A B C D 13.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马丁路德身上的是(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 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 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 与一位修女喜结良缘14.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解放 B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D 最终结局是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5.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展的缓慢 B 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C 新思潮的冲击 D 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16.俄国、日本军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B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 缺乏民主传统17.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 俄国 日本 中国 埃及 A B C D 18.日本内务省1881年颁布的劝农局处务条例中写道:“兴办生产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 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 A 废藩置县 B 殖民产业 C 文明开化 D 求知识于世界19.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 ) A 由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 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C 促进日本的近代化 D 摆脱殖民统治20.下列各项中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的相同背景是( ) A 封建割据严重,中央无权 B 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的强烈要求 C 民族危机严重 D 各地起义频繁,政权摇摇欲坠 21.戊戌政变中日本使馆保护维新派的领袖, 其根本目的是( ) A 试图在中国捍卫“人权” B 试图在中国扶植亲日势力 C 试图独霸中国 D 支持维新派, 支持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22.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原因是( ) A 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B 农民的支持 C 封建统治较薄弱 D 军事实力强大23.对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 慈喜是镇压这次变法的主谋人之一 C 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 光绪帝没有支持者24.下列涉及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得有( )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百日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 A B C D 25.从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 国运艰难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 B 人民群众是变法改革的主力军 C 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 D 国家、民族只有在变法改革中才能不断前进发展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3分;28题15分;29题6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 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亦。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 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 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富,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1) 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说说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2) 据材料二、三,从事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8分)(3) 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 谈谈你对该认识的看法。(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Every truly repentant(adj.后悔的,悔改的,有悔改表现的)christian has a right to full remission(n.免除)of penalty(n.处罚)and guilt ,even without letters of pardon(n.赎罪券)。Disputation of Doctor Martin Luther on the Power and Efficacy of Indulgences by Dr.Martin Luther(1517) 材料二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 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 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 材料三 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43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权利综合起来, 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 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 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1) 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个观点更激进, 为什么?(5分)(2) 这些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是影响?(3分)(3) 材料三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改革的实质和最终结果是什么?(5分)28.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 于3月31日签订了 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 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 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着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请回答:(1) 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最大分界线”?(4分)(2) 根据材料二, 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4分)(3)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一种观点的理解。(3分)(4) 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29.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等等。请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高二历史选修(1)检测试题答 题 卡班级: 姓名: 考号: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26、(1)4分(2)8分(3)4分27、(1)5分(2)3分(3)5分28、(1)4分(2)4分(3)3分(4)4分29、6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15 CACAB 610 CCAAD 1115 DCADB 1620 ADBCC 2125 BCDAD二 非选择题 26 (1)以对商鞅个人性格的品质的评价为标准。因为忽略对变法客观效果为考查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4分) (2)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 经济:国富民殷(国家富强, 人民富足); 治安:路不拾遗,山无盗贼,民无私斗(社会秩序良好); 外交:诸侯亲服(推举秦国为霸主)(8分) (3)军事改革是秦统一的原因之一,不是全部,军事改革加强士兵的纪律性, 激发士兵的斗志, 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这是直接变现原因,还与商鞅变法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改革措施有关。(4分)27.(1)马丁路德:灵魂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是否购买赎罪券。 加尔文:得救在于上帝,发家致富是上帝的恩赐, 应予以肯定。 加尔文的观点更激进, 他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5分) (2)促进了思想解放, 冲击了天主教神学和教皇权威, 为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宗教理论支持。(3分) (3)矛盾: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 实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促进了教权的世俗化。 结果:摧毁了教皇在英国的权威。 巩固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果。(5分)28.(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所过的局面。(4分)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进步快;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4分) (3)理解: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 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到幕的前提下进行的,他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