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小学四年级音乐期末检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一、填空:30分1例举出你所知道的中国音乐家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曲 ,作词 ,具有 的风格特征。2大提琴独奏典摇篮曲作者 ,我们还欣赏过他的作品 、 。3管弦乐陀螺作者 ,选自四手联弹钢琴曲 ,他创作的歌剧 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4弦乐四重奏小夜曲作者是 ,他的创作以 和最为杰出。二、连线题:16分 吹管乐 定音鼓 下滑音记号 拉弦乐 古 筝 重 音记号 弹拨乐 马头琴 降 记 号 打击乐 巴 乌 顿 音记号 b三、判断题:15分1“2”是八分音符,在二四拍中,它的时值是半拍。 ( )2京剧产生在北京,越剧产生于浙江嵊县。 ( )3羊肠小道是一首独奏曲。 ( )4长笛、短笛、大管都属于木管乐器。 ( )5独唱和齐唱都是单声部,而重唱和合唱都是多声部。 ( )四、选择题:15分1 被誉为乐器王后。 A小提琴 B大提琴 C钢琴2贝多芬的“田园”是指 。 A第四交响曲 B第五交响曲 C第六交响曲3小提琴协奏曲 被誉为“神奇的蝴蝶”传遍全球。A梁祝 B沉思 C二泉映月4月亮月光光是 童谣。A日本 B台湾 C英国5太阳出来喜洋洋是 民歌。A江苏 B沙南 C四川五、听音乐回答问题:24分(每题12分)1第一首聆听乒乓变奏曲2第二首聆听大提琴独奏曲摇篮曲小学年四上册音级期末乐考题试班级: 名姓:一、 试部分 笔:(一、)填(每空2空,分1共分0)1、中华民人共和国歌国的曲的作者是_2、: :是 记号3、八拍三强的规弱律是 4、海顿是 国的作曲家。5、山是 童声合唱。( 二)、择题10分(每选空分)21、乒乓变奏曲是 独奏曲。 A手风 琴、 B 钢、 C、小提琴琴2、蜜蜂采花是 的民歌。 A山 东、 B浙 江 、 C云南、3、梦幻曲的作者是 。 A舒曼、 B贝多芬 、 C 、海顿4、歌曲的回声作者是 。 A拉 索 B 巴赫 C、莫特扎5、只要妈妈露笑脸是 民歌。 A美 国、 B朝鲜 C日本、(三)问答题:1、分0请写中出人民华和国国歌共中最喜你的几句歌欢词写下!来二、演唱分(7部分0题)目是 小学四年级音乐期末考试姓名 班级 评分一填空。(每题10分)1沷水节是( ),每年清明前后,人们( ),表示( )2张文纲创作了( )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3 的选曲丰收欢乐而归是( )( )作曲,生动地表现了( )。4小步舞曲是法国( )作的曲,选自 乐曲恬静,优美,具有田园风的选特点。5塔吉克的节日是( )乐曲充分发挥了( ),形象地( )场面。6阮是( )。7.牧童短笛在1934年“ ”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已被选入 。二请你介绍一下音乐家拉威尔。(10分)三你说说人声的分类是什么?有什么声乐的演唱形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研高一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英语期末试卷汇编:语法填空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2届高三一模英语试卷汇编:七选五专题(近三年)
- 2025年残疾儿童护理员竞赛题库及答案
- 军事职业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博雅学校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答案)
- 冷柜打包出售合同范本
- 儿子贷款买车合同范本
- 代理销售合同转让协议
- 虚拟现实创意设计工作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语言交换社交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 中华文化
- 400V低压配电装置维护及检修工艺规程
- 无人机的传感器
- 儿童牙外伤处理方法课件
- 空调机组维保合同
- 样品管理程序全套
- 【语文】北京市小学六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 《生态毒理学》课件
- 电梯的门系统
-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