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如果说闻一多是新月派诗歌的元帅型人物,新月派的副帅就是徐志摩。他们的主张虽然差不多,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徐志摩跟闻一多相同的是他也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向人炫耀他的学历。但他那些文章看来看去,你总觉得他不一定是一个好学生,道理讲得比较差。在新月派里,论理论修养他不如闻一多,不如梁实秋,这也未必就是缺点,他的性格就是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喜欢徐志摩诗歌的人一般以青少年为主,在中文系待着,二年级以上的人恐怕就没有喜欢徐志摩的了。徐志摩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更加依靠灵感,所以在当时被看成是天才诗人。徐志摩的确是天才,他自己也说,他写诗是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这没法用道理来解释。胡适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郭沫若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闻一多也有,但徐志摩所依靠的就是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其实徐志摩最好的诗不是再别康桥,比如他的沙扬娜拉写得更好。这首诗非常短,不整齐,不押韵,好像不符合新月派的三美主张,但是你读起来有一种内在的整齐,内在的韵律,它的表达形式和它的表达对象完美地统一了。另外有一首既整齐又自然的诗叫雪花的快乐,可以说既能代表徐志摩,也能代表新月派。这诗一共是四节,每一节的形式都一样,整齐和不整齐是搭配的。这首诗每一节选的韵也是很见匠心的,潇洒的时候用的花韵,飞扬用的是比较明亮的韵,最后落到姑娘身上的时候变成消融,变成鼻音结尾。这首诗几乎无可挑剔,能够代表徐志摩的艺术成就。如果说新诗要格律化,徐志摩的这种格律化是受人欢迎的,但是这种格律化需要诗人本身的天才。格律没有束缚人,相反刺激人们去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在闻一多、徐志摩之外,新月派还有朱湘。朱湘和闻一多、徐志摩都不一样,他是刻苦作诗的人。闻一多用心但不刻苦,徐志摩是天才更不用刻苦,而朱湘是认认真真的,像做学问一样的,把作诗看成一种工作,看成一种科学实验。比如他曾琢磨过一个问题,新诗一行一句到底写几个字为好?他就进行这样的实验:写过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一直写到九个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新诗每行不宜超过十一个字,但不知道其中有什么道理。朱湘写了很多叙事诗。诗歌以抒情见长,但是专门有一类为叙事诗。闻一多等人也探索过叙事诗,只是朱湘相对写得好,他写过一些长篇的叙事诗。朱湘这个人不像闻一多、徐志摩交友广泛,他脾气不好,与他人的关系不好,不善于交往,所以他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人们只能从他发表的作品中了解他。他和徐志摩、闻一多相同的地方是也很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如采莲曲在形式上一句长、一句短,读起来很像小船在摆动,有采莲的运动感。新月派是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作出最重要贡献的一个诗派,但是朱湘的个人命运比较悲惨,后来由于生活的种种压迫,他自杀了,投水而亡。新月派诗歌的三员大将皆无善终,令人惋惜不已,不得不感叹新诗的格律化道路怎么这么艰难!(摘自国文国史三十年孔庆东著)1下列对闻一多和徐志摩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徐志摩和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差不多,平时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但徐志摩的道理讲得比较差,在理论修养上逊于闻一多。B徐志摩和闻一多的写作风格差异不大,二人都很注重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徐志摩和闻一多都不是刻苦作诗的人,徐志摩是天才,不用刻苦;闻一多很用心,但还没有到刻苦的程度。D徐志摩、闻一多交友广泛,他们的诗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二人均未善终,令人惋惜。2下列对徐志摩诗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一般来说,诗人创作应该以深厚的理论修养作为功底,反之就成了他的缺憾。但在徐志摩那里却未必如此。B徐志摩从性格上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他写诗更加依靠灵感,依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青少年一般很喜欢他的诗。C雪花的快乐既能体现新月派的主张又能体现徐志摩的创作成就,它因为在押韵上无可挑剔而至善至美。D在徐志摩创作的诗歌中,作者认为沙扬娜拉比再别康桥更好,沙扬娜拉有着内在的整齐和韵律,实现了表达形式和表达对象的完美统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月派主张新诗格律化,这种格律不但没有束缚徐志摩这样的天才诗人,反而刺激了他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B新诗格律化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完全是因为其三位代表诗人没得到善终,但新月派对中国诗歌格律化所做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C朱湘以做学问、做科学实验的态度作诗,他曾琢磨过新诗一行一句的字数,最后得出每行不宜超过十一个字的结论。D朱湘写了很多叙事诗,相对闻一多等人,成就较高,但由于他性格古怪,与人交往较少,因此影响较小。(二)阅读下面的新诗,完成46题。(9分)(1)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4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2)壮士心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1934年1月11日于青岛5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中“和”字作动词巧妙地连接了“江庵”和“青灯”,“残”字既说明灯光将灭,又说明夜色已深。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包含了两个对比:热烈的梦境与静寂的江庵的对比,梦中叱咤风云的往昔与如今孤身独栖的现实的对比。C“一卷兵书、一支剑、一头白发”这三个“一”分别暗示了诗中壮士所具有的下列特点:精通兵法、武艺高强、经历坎坷。D“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与战鼓声和铁衣上的塞北朔风声形成共鸣,衬托和渲染了当前战事的紧迫,也说明了壮士枕戈待旦的警觉。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小节的前两行使读者对人物所处的时间、环境有了一个总体清晰的印象,后两行则以三个“一”推出一幅近景,说明诗中所写的是一个有勇有谋、久经沙场、历经坎坷的壮士。B第二小节表现壮士的日思夜想别具神采,尽管环境殊异,但戎衣未脱,“星斗”依然,诗人巧妙地沟通了今昔时空,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始终不忘忧国的情怀。C这首诗充溢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调和凄凉的气氛,同时又在这种色调和氛围中突现了一个壮美而惨烈的故事,令人不能不为这位壮士和他的行为扼腕叹息、伤感哀痛。D臧克家以诗中那个枕戈待旦、举剑夜奔的壮士,浓缩了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形象,表现了我们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0分)父亲的麦粒许心龙那年夏天的一天,偏西的太阳热劲儿刚弱下来,父亲将饭碗一推,抹把汗,就喊娘和我到场里收麦子。凌乱的麦秸屑亲切地附在父亲泛黄的短发里。一晃,父亲在打麦场上忙乎了半月多,该颗粒归仓了。父亲摊开的一大场麦子很快变成一堆小麦山。麦山按捺不住地弥漫着麦香的热气。父亲伸出左手弯腰抓起一把温热的麦子,用力握了一下,伸开手掌盯了一会儿,又用右手食指来回划拉几下。“干透了吧?”我娘问道。父亲没有搭腔,而是拈起几粒麦子准确无误地投入口中。随着颚骨的上下移动,父亲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嘎嘣嘠嘣的脆响。“我要的就是麦粒嚼在嘴里的嘎嘣嘎嘣脆响!”父亲不容置疑地说。“装麦!”父亲将军般地命令。面对饱满的麦子,父亲的精气神儿也是永远饱满的。“麦子晒干了,不会生虫。”父亲边扎袋口边说,“交公粮时心里也踏实。”“我说多少遍了,从今年起,不再交公粮啦。”我强调说。“你以为你是皇上,说免皇粮就免了?”父亲头也不抬,接话道。我娘不置可否地笑笑,那意思是责怪我想得倒美。我望望仅会歪歪扭扭写出自己名字的二老,无语了。无知者无过,只是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想借这年的饱满麦子,好好出口上年在乡粮站交公粮时受的恶气。上年排队交公粮时,有人趁父亲去厕所,把一袋掺有土坷垃的秕子麦调换给了父亲。面對土坷垃秕子麦,父亲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他因此受到了大喇叭的广播批评。受了奇耻大辱的父亲回来就找村长伸冤。村长笑笑,拍拍父亲的瘦肩膀,说:“公粮交掉不就好了,再争论还有意思吗?”父亲叹一声,气得夜饭也没吃就蒙头睡了。睡梦中,父亲还呓语连连:“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十多袋麦子规矩地躺在了架子车上。父亲还跟往年一样,要提前一晚上去乡粮站排队。这时,我看到村长朝我们的麦场走来。“老陆,今年麦子咋样?”村长走近了,瞅着父亲问道。“亩产一千一二百斤吧。”父亲笑答。父亲说着就解开一袋麦子,抓出一把,说,“来,村长你看看。”“嘎嘣嘎嘣响呢!”父亲说着就拈起几粒麦子投入口中。很快,嘎嘣嘎嘣的响声就从父亲嘴里传出。我看到父亲咀嚼得很耐心很卖力很幸福。父亲的那嘴钢牙好像就是为了麦粒生长的。最终父亲很满足地咽下那口麦面,说:“村长,我再打开一袋你看看吧。”“不必了。你呀,就跟这麦粒一样瓷实。”村长点点头,说,“村里最过硬的,就是老陆了。”“用这样的麦子交公粮,没问题吧?”父亲胸有成竹地问道。“交啥公粮?”村长笑道,“呵呵,你交公粮交上瘾了吧?你不知道公粮免征了吗?”父亲呆若木鸡。无疑,村长的一番话在父亲看来显得惊天动地。“老陆,不交皇粮就违法的时代过去啦!”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村长,你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呀!”父亲盯着村长,小心地说。“连我的话你也不信?电视上都播放了呢!”村长拍拍父亲的瘦肩膀,一本正经地说,“老陆,对去年交公粮的事还放不下吧?”“我真咽不下这口气。”父亲说,“我的麦子粒粒嘎嘣嘎嘣脆响,交恁些年公粮了,从没有过二样的。”“老陆,别恁较真了,都过去了。”村长安慰道。“看看我的麦子哪粒不嘎嘣嘎嘣脆响?”父亲执拗地说,“那袋土坷垃秕子麦,打人的脸呀!”“好了,别伤心了。”村长再次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就用这车麦子卖了钱买辆三轮车吧,也一把年纪了,该省点儿力气了。”“听村长的,买辆三轮车吧。”我娘忙说。我娘望村长一眼,继续说:“没见过恁一根筋的,弄啥事就怕別人吃了亏。”“呵呵,谁不知道老陆!”村长笑说,“我说老陆呀,这就是变迁,可不能坐在福中不知福。”父亲一屁股坐在了车尾的麦袋子上,右手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鼓鼓的麦袋子。半夜里,父亲的高声喊叫把我惊醒。父亲喊道:“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如今,年迈的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我就再也听不到父亲嚼麦粒时发出的嘎嘣嘎嘣的响声了。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那嘴就成了舌头的天下。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7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8“嘎嘣嘠嘣”在文中出现了七次,试简析如此处理的作用。(4分)9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父亲一屁股坐在了车尾的麦袋子上,右手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鼓鼓的麦袋子。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10结合文本,从人物角度探究并概括小说的主题。(6分)二、文言文阅读(33分)(一)课内文言文(11分)11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大(d)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D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12.翻译下列句子。(8分)(1)越国以鄙远。(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课外文言文(22分)【甲】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乙】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臣不堪也 堪:忍受B乞主公加礼而遣之 加礼:厚于常规的礼仪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乃还D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B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C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D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三、基础积累与语言运用(19分)18.情景默写(8分)(1)沁园春 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词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词句: , 。(2)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 , 。(3)再别康桥中写徐志摩划着小船在青草中逆流而上去寻梦的两句: , 。(4)烛之武退秦师中 写出了秦晋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5)烛之武退秦师中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认为“ ”是不仁道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小题。(6分)“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C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3分)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21.下面是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呼兰河传(长篇小说),作者系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全书共七章,字数逾20万之多。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与写作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届时将开通热线,由张梅老师为同学们不吝赐教。敬请关注!四、写作(60分)22.请以“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中心明确、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022届高一语文(第一次考试)答案1B B项,“写作风格差异不大”错,写作风格差异很大。原文“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2C C项,雪花的快乐几乎无可挑剔,不只是音韵方面,如“整齐又自然”“每一节的形式都一样,整齐和不整齐是搭配的”等。3B B项,新诗格律化艰难,三位代表诗人没得到善终并不是唯一体现。表述过于绝对、单一。原文“新月派诗歌的三员大将皆无善终,令人惋惜不已,不得不感叹新诗的格律化道路怎么这么艰难”。4A A “人生悲哀”错,表现了陌生人间因偶遇而产生的相知相惜的缘分。从叙事话语的角度看,诗中的人称是不定指的,它泛指对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进行素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贵情境。从叙事视角来看,叙事者所讲述的梦境则代表了失意境况中的希望。5D D项,“当前战事的紧迫”错误,依据原文可知,壮士“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入睡,而“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让战士突然惊醒,以为是战鼓在催他。这里壮士是错把木鱼声当成了战鼓声,所以其实上没有“当前战事的紧迫”。6C 依据“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可知,这首诗充溢着一种悲壮的氛围和色调,是因为壮心杀敌心切,但是全诗并不只见凄凉,让人伤感,也有豪壮雄心,令人敬服的激昂情感。7(4分)起因:去年父亲交公粮的时候被人换了掺有土坷垃的麦子,受到广播批评(被冤枉);经过:今年父亲准备用品质好的麦子来交公粮,为自己平反名声(用好麦子来雪冤),却被告知公粮免征;结果:父亲一直到老都放不下被人冤枉这件事。 8(4分)强调了父亲的麦粒质量过硬。表现出父亲做事用心,老实诚信。“嘎嘣嘎嘣”作为父亲对麦粒质量的追求标准,作为父亲为挽回名誉所付出的感情,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情节集中,结构清晰。9(6分)“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父亲得知不用交公粮,不能洗刷自己冤情挽回名誉的无奈失落、伤心气愤。“自由”一词刻画出父亲嘴中无牙的状貌,“翻滚”则刻画了父亲的絮絮叨叨,整句话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耿耿于怀的形象。10(6分)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公、老实诚信、守旧执拗、珍视自身名誉的农民形象。(4分)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给普通农民带来的命运变化与精神冲击。(2分)11.B12.(8分)(1)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邑。(2)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3)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4)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能到这种情况。13.A 14.A A项两句里“于”都是介词,对;B项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连词,同“而”,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C项第一个“乃”,副词,原来是;第二个“乃”,副词,才,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D项第一个“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第二个“然”,然而,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15.D 16.B “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无中生有。17.(10分)(1)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举:推荐;见:显露;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2)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退秦军的! 况:再说;数:多次;方:才;为之:作这件事。18(8分)(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书生意气,挥斥方遒(3)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夜缒而出(5)因人之力而敝之19.答案:C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