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理清记叙顺序――倒叙.doc_第1页
记叙文阅读之理清记叙顺序――倒叙.doc_第2页
记叙文阅读之理清记叙顺序――倒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之理清记叙顺序倒叙 【阅读前言】 倒叙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按照自然时序所进行的叙述。但是,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通常情况下,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写作,可使文章变得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木匠“刨师傅” 李宣华 刨师傅来自江西。村尾艄公庙精美的木雕窗花,村头观音桥没用一钉一铆的丹楹刻桷,村后李氏祖厝气势恢宏的碧瓦朱甍,无不让人惊叹他的手艺。以至于时隔20多年,由刨师傅巧手建造的木瓦屋早已被钢筋水泥房替代,父辈一代还常常想起他的手艺,想起他的憨笑,想起他在村里修建屋呀仓呀桥呀庙呀时的点点滴滴。 叔公说,刨师傅不姓刨,姓曹,第一次到村里做木工时,才20出头,做工细,手头快,尤其刨得一手好板花。在老家的客家方言里,刨和曹,音相近,于是大家都叫他刨师傅。说来遗憾,村里人至今不知道刨师傅究竟是江西哪里人。刨师傅手艺好,人品好,做事从不偷懒。那时,做木工活儿,点工计费,起初2块钱一天,好多个年头后才升到8块钱一天。随着手头一年年好转,勤快的村里人开始添置谷仓、家具,木工活儿做不完。其间,有不少木匠师傅到村里找活干,大家总觉得比不上刨师傅,宁愿拖延些时间,也要等着刨师傅。 有一年夏天,一个中年人急匆匆翻山越岭进村。那是刨师傅的老乡,刚从江西出来,给刨师傅带来消息,刨师傅的女儿在家得了重病,家人急等他回家。刨师傅抱头号啕大哭。那天,他正给我叔公做木工活。他找到叔公,说这些家具只做到一半,你能找到合适的师傅就叫合适的师傅做,如果等我,可能要搁置些时日,具体要等多长还说不清楚,所做的20多天就不要算工钱了。消息传遍小村,村民连夜有钱的借钱,没现金的甚至翻箱倒柜拿出家里值钱的银元、首饰,为刨师傅凑了上千元。 眨眼已是第二年春天。原本刨师傅每年都是过了正月就来,可他过了3月也还没来。夏天过去了,还没来。心细的叔公给刨师傅放在家里的铁锯,抹了防锈油。次年春天,刨师傅依旧没有来。有人提议,写封信给他。这时,大家才发现竟不知他的名字和地址。还是叔公有耐心,他劝大家不要着急,还是再等等吧。 果真,第三年春天,刨师傅来了,带着因恶性肿瘤截去右肢的6岁宝贝女儿英子。他没有带现金出来还大家。他说,只能慢慢还了,家里欠下的债务不止村里这些。他继续为叔公做家具,工钱还按两年前的5块钱算。英子吃住在叔公家,每天1块钱伙食费另付。叔公说,工价已涨到8块钱了,你按8块算吧。为此,刨师傅十分坚决:那时就是5块钱一天,是我给耽搁的事,你没有怪我,我怎么还能多收你钱呢?几番“讨价还价”后,刨师傅才勉强同意折中算。 到后一年8月,刨师傅借的钱还清了。出村那一天,村中老少都去送他,送了一道又一道山梁。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3月30日,有删改) 【专项训练】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行文?作者是如何进行叙述的? 解题思路: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文段的起讫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从而正确判断出文章所采用的记叙顺序。 【拓展练习】 2.联系上下文,从描写角度出发,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先找出此句在文中的位置,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