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救生舱培训内容_第1页
移动救生舱培训内容_第2页
移动救生舱培训内容_第3页
移动救生舱培训内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救生舱理论及实际操作培训 矿难的主要形式: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矿井火灾、井下透水、顶板灾害。一、救生舱基本介绍1、 卓异救生舱是在井下发生危险状况且矿工无法逃离时用于躲避灾难的救生设备。2、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功能具有:气密性、隔热性、坚固防爆、生命保障(温湿度、氧气、清洁气体、食物、水、马桶等)、监测系统、通讯系统。3、 救生舱基本介绍(1)设置在采掘工作面附近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2)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3)适用的灾情灾种: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火灾、冒顶塌落。(4)相对湿度:0-85%RH(25)(5)环境温度:55,24h;35,7h;25,65h(6)井巷安装阔帮空间尺寸 :高不小于2.5m,宽不小于2.0m,8人舱长不小于13m(10人舱15m、12人舱17m)(7)其他:救生舱不能浸于水中,安装地点允许最大水深0.2m 。二、救生舱设备参数1、型号:KJYF-96/82、载人量:8人3、长宽高:8292*1604*18544、重量:22吨5、维护年限:8个月维护一次6、救生舱外壳材质与机械结构特点:硬体式组装式7、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8、起动时间: 1.5MPa10、可承受最大爆炸冲击压力:2.03MPa11、瞬间耐高温能力0.5s达到120012、持续耐高温能:环境温度55+224小时、357小时、2565小时条件下,舱内温度不高于35 13、观察窗:118mm14、应急逃生口:两个0.26m215、供氧系统:压风系统/高压氧气/自救器;氧气浓度18.5%23.0%16、压风系统: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出口压力为0.3MPa; 供风量不低于18m3/h人 ;连续噪声不高于70dB(A)17、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CO24ppm/CO21.0%/CH41.0%/湿度85%/温度3518、内部空气循环系统:流量压风进口处应在20L/min50L/min;CO2的吸收能力应不低于20L/min19、环境监测系统:内部:CO、CO2、O2、CH4温度和湿度;外部: CO、O2、CH4、CO2、温度20、通讯系统:有线通讯21、食品配备:食品不少于5000kJ/人.天,食用水不少于1500mL/人.天22、舱内照明及指示系统:本安矿灯与指示灯23、医疗设备:急救箱、苏生器24、工具:工具箱、灭火工具25、排泄装置:打包式座便三、救生舱结构及工作原理1、救生舱分为: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2、救生舱内部系统:气体净化单元、降温除湿净化单元、压风系统、供氧单元、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生命保障系统3、降温除湿净化单元的基本制冷原理为开式节流制冷,其本质是利用预存的液态制冷剂经节流后蒸发,吸收外界热量,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同时,通过控制面板还可以根据舱内的温湿度变化进行微调,以满足舱内的避险人员对舒适度的要求。降温、除湿、空气净化、可外接压风系统、无电力驱动4、压风管路主要作用为:给救生舱提供新风(即提供氧气)、为救生舱散热、为降温除湿净化单元的气动风机提供动能四、移动救生舱操作指南1、第一组进入救生舱的人员进舱前,打开压风总阀,打开信号灯。2、当有事故发生时,避险人员在进入救生舱之前应佩戴自救器,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吸入体内。3、然后按照避险指示系统快速到达救生舱的入口(过渡舱门前),将挂在救生舱舱体上的矿用本安型信号灯打开,信号灯工作、闪光。4、如压风系统可用,则将压风入口的总阀打开(阀门把手与阀体平行)。5、将过渡舱舱门把手沿着指示方向向上搬起,再向外用力拉拽,舱门开启,避险人员依次进入过渡舱。6、舱门开启的同时会有一道空气幕自动在门框的四周形成,将外界的有毒有害气体阻隔到舱外。7、避险人员进入过渡舱后,立即按下位于右侧门框上的红色通断阀(若为黑色的通断阀,则顺时针旋转打开)。8、空气喷淋在头部斜上方喷出,将避险人员身上携带粉尘等有害物质吹掉,两分钟后将红色按钮顺时针旋转关闭(若为黑色的通断阀,则逆时针旋转关闭)。9、将洗气单元旁边的压风管路球阀打开,按下位于过渡舱集便器上方洗气单元的红色通断阀按钮(确保洗气单元的滤芯在玻璃罩之内),此时气动马达带动叶片旋转,进行过渡舱内空气净化,按下后持续5-10分钟后将红色按钮旋转关闭。10、打开所有高压氧气瓶(蓝色)阀门,该阀门位于气瓶的顶端;查看减压器的低压表(位于减压器上) ,调节减压器使低压表读数为0.3Mpa。11、打开生存舱舱门,进入生存舱,关闭舱门,顺时针旋开供氧单元面板上的黑色控制阀,然后根据供氧单元控制模块下方的供氧流量表调节供氧流量,流量调节阀位于流量计的下方,并同时观察氧气测定器,使氧气浓度维持在18.5%23%之间。12、若井下压风系统未被破坏时,省去此上两步操作,直接进入生存舱内,将流量计前面的球阀打开,调节调压阀,观察压力表读数,使之保持在0.10.3Mpa 之间。13、按照监测仪表的使用说明书打开各个气体传感器,观察传感器显示数值,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甲烷浓度不大于1%、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2410-4%、氧气含量在18.5%23%之间时,各仪表无报警,并确定开启供氧系统及降温除湿净化系统,此时方可摘掉自救器。14、生存舱内所有的仪表按照每30 分钟监控一次,每次监控时间为3 分钟。过渡舱内环境参数每一小时监控一次,每次监控时间3 分钟,测试氧气、一氧化碳、甲烷及二氧化碳浓度时,可把放置在生存舱内的便携式仪表拿到过渡舱测试。15、当舱内外压差低于+150Pa 时,应打开补气单元控制面板(位于靠近舱门左侧内门板)上的黑色控制阀,利用流量阀调节补气流量,将U 型压力计的胶管替换到舱外进气口球阀的出口处,观察U 型压力计读数,当压差恢复到+200+500Pa 范围内时,关闭控制阀,循环往复。当压风系统完好时,使用压风系统补气。16、当舱内外压差超过200pa 正压时,自动泄压阀自动泄压,当自动泄压阀由于外界因素失去作用或压差持续超过500Pa 时,根据开关方向搬开自动泄压阀中间的手动排气阀,按照压力表的读数手动排气,达到正常值时,反方向锁紧,关闭手动排气阀。17、将降温除湿净化单元的上面的吸附剂盒拿下,再拿出一桶放在舱内的二氧化碳吸附剂(使用有效颜色),桶盖打开,分别倒入两个二氧化碳吸附盒内,每个二氧化碳吸附盒内倒入半盒,铺平。18、翻开座椅下面的储物柜,拿出一袋一氧化碳催化剂(黑色),撕开封口,全部倒入一氧化碳吸附盒内,铺平。19、从工具箱中取出一袋脱硫剂掺入到一氧化碳吸附盒中,辅助一氧化碳吸附剂产生催化反应。20、操作完毕,在座椅上静息而坐,并使用直通地面调度中心的矿用本安型电话机向地面呼救。21、舱内应安排值班人员,通过舱内温湿度计、各种气体监测仪表,监测生存舱内的环境。22、当发现生存舱内的环境超过设定值(温度35、湿度85%、二氧化碳1%和一氧化碳2410-4%)时,启动降温除湿净化单元工作。23、开启制冷剂阀,关闭压风开关阀,开启总控制阀,开启温控阀,如果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未超过设定值时,仅开1 路温控阀即可。24、压风系统可用的情况下,值班人员根据生存舱内的温度,控制温控阀的开启、关闭,保证主舱内的温度不超过35。若温度没有超过35时,关闭制冷剂阀,开启压缩空气阀,关闭总控制阀,开启压风管路上的球阀,利用压风驱动风机,降温除湿净化单元工作。25、当值班人员观察到二氧化碳吸附剂由有效颜色变为失效颜色,或者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