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_第1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_第2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_第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_第4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朝阳区教研中心 高萍,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58.132.10.211,特级教师工作室地址,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1教学要求:见教参P85 2重、难点:重点: 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画平行线与垂线。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难点: 理解平行线与垂线的概念。,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3课时安排及分布情况: 本单元授课5节,进度从11月3日11月11日。 这些课时的分布情况,仅供老师们参考。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及教学建议,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本单元的知识体系,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认识了直线和线段,并会测量线段的长 度和按要求画直线和线段。2认识了角,会度量角的大小,知道90度 的角是直角。3认识了四边形,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 的特征,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一个知识点 垂直与平行 教材分析 1 教材编写中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感知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习垂直、平行概念,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更加突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 位置关系,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本节课的任务:,(1)初步了解两条直线所形成的位置关系。,(2)理解垂线、互相垂直、垂足的概念。,(3)理解平行线、互相平行的概念。,1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知识把握 1本小节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垂线和平行线的学习是学生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1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3 互相垂直、互相平行是反映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可孤立地去认识。即不能孤立地说哪一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4 建立“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的概念时,教材是在一组概念群中建立的,所以在独立地说某个概念时,必须同时加上一个前提: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1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教学建议 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进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关系。,2 教学层次设计:第一层、出示生活场景第二层、根据出示的生活场景,任意画出一 组直线第三层、将画出的各组直线按位置关系分成 相交和不相交两类,1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四层、研究不相交的直线,认识“平行” 1.为什么说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出平行线概念: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概括平行线概念: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4.举出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 5.理解“同一平面”,完善对平行线概念的认识。,1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五层、研究相交的直线,认识“垂直” 1.把相交的各组直线再进行分类 (分为相交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类) 2.研究相交成直角的各组直线,揭示 “互 相垂直”、“垂线”、“垂足”的概念 3.举出生活中垂线的例子。第六层、巩固概念 (教参P96、97),1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3 . 对于平行线中的“同一平面内”的教学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要过分地苛求学生能自主地明确,教学中要利用教具演示,引发学生的研讨,从而体会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即使不相交,也不是平行线。 因为平行线概念的核心是“永不相交”, “同一平面内”是前提,而不是核心。,1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4 . 认识平行线和垂线时,出现的平行线和垂线应是不同方向的,不要只出现水平和铅直方向的,以免干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5 . 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判定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时,不能让学生只凭感觉做判断。,1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二个知识点画垂线和平行线教材分析 1 要了解教材编写中所传递的知识点。,1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画垂线的步骤,垂线段的性质,例2,1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画平行线的方法,平行线的性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综合运用,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例3,2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本节课的任务:,(1)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的性质。(3)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知识把握 1 . 关于垂线的性质。(1)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的一点,可以作 一条并且只可以作一条直线和已知直 线垂直。(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线 段中,垂直线段最短。,2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 关于平行线间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而且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2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教学建议 1 . 使学生体会在不同情况下按要求画垂线的方法。,2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要使学生切实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可安排各种形式的练习。(1)任意画平行线。(2)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4)过直线外一点,画与已知直线的平行的 直线和垂直的直线。,2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3 . 对于垂线性质的认识可分三步:(1)认识经过直线外的一点,可以作一条并且只可以作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 来,可以画多少条线段?为什么?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直线可以 无限延长,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可 以画无数条线段),2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认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的所 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 中,哪一条线段最短?你是怎么知道 的?(3)认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垂直线段的长度中,叫做这点到直线 的距离。 揭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 到直线的距离。 你能说说什么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吗?,2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4 . 关于平行线间的距离的认识可分两步:,(1)认识两条平行线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 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直线段,能画多少条?为什么?(2)认识两条平行线间所画的无数条垂直线段(距离)都相等。 量一量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得到了什么结论?理由是什么?,2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5 . 注意习题中这种实际运用的问题。,2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6 . 对于P 69“你知道吗”的内容要使学生了解。学生要能看懂垂直符号和平行符号的表示方法。,3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三个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1教材分析 1 教材是在四边形的整体系列中同时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3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通过把四边形分类,建立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概念 明确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例1,3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 本节课的任务 (1)认识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 的关系以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知识把握与教学建议,3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1 加强图形特征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 形成的,它是形体的大小、形 状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在人 脑中的表象。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1)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 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 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3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 形; (3)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 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 系;(4)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 化;(5)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关系;(6)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 观来进行思考。,3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图形的认识过程:直观概括具体化 直观 一般在引入时运用,直观的方法 是为学生提供几何直观的对象。概括将丰富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 识,抽象出它们的本质属性,概括 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具体化是把头脑中形成起来的抽象概念 迁移到(运用到)同类具体的几 何体中去。 两次抽象 实物 图形 概念 第一次抽象 第二次抽象,3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教学层次设计第一层、出示情景图,为抽象图形提供现实背 景。 图上画的是哪儿?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第二层、根据情景图,画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四边形。(第一次抽象) 你能从图上找到四边形吗?请你把找到的四边形画在纸上,知道图形名称的标出来。,3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三层、观察各种四边形,认识图形特征,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第二次抽象)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具有哪些特 征?2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征? (操作验证平行) 归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3梯形具有什么特征?(操作验证平行) 归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3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四层、将四边形进行分类,明确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如果把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你打算怎 样分?根据是什么? 监控:如果把这些四边形按照边的特点 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 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四边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3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4认识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应注意: 学生自制教具,要注意每两根木条连 接时不要钉死,应有轴心,能够活动。 学生认为不稳定这个特性不好时,应 结合生活实例作出解释。,4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四个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2教材分析 1 要了解教材编写中所传递的知识点。,4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 不稳定的特性认识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各部分的 名称学会画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底、高、腰概念,等腰梯形,例2,4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 本节课的任务(1)知道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3)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知识把握,4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关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中没有文字介绍,只有图示,教学时应有准明确的描述。 在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从上底的任意一点向下底引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4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1教学要求:见教参P98 2重、难点: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难点: 1两位数除法的试商与调商。 2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估算。,4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3课时安排及分布情况: 本单元授课15节,进度从11月12日12月2日。 这些课时的分布情况,仅供老师们参考。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及教学建议,4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本单元的知识体系,4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1会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2会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会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4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1小节 口算除法教材分析 1 教材编写中所传递的知识点。,4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整十数除整十数,5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 概括起来,主要内容包括:,3.本节课的任务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5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4适当调整教材顺序,使学生在掌握口算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把题目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再口算出结果。,8020 120308320 8019 8020 12230 12028 12030,5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1要明确口算的理和法,做到理、法并举,理、法交错。,知识把握与教学建议,5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用乘法算除法,用口诀,2 . 教材中传递了两种口算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1)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2)转化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两个数相除的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8个十除以2个十,2( )得8。,5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教学中在鼓励学生开拓思路用多种途径求商时,还要注意把握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小棒:20是2个十,用2捆小棒表示,60是6个十,用6捆小棒表示。2捆是1份,6捆里面有3个2捆,所以,60除以20就等于3。用减法计算:60202020 = 0 ,说明60里面有3个20。以乘想除:3个20是60 ,所以6020=3 。60是6个十,20是2个十,6020,就是求6个十里面有多少2个十。可以看成62,商3,60除以20等于3。,5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一层:探究算理和算法。 1探究被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 (1)提供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情境。 (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并用自己的方式阐述思考的过程。(画示意图、画线段图、借助学具等),3对教学层次设计的建议。可分为三层:,5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探究被除数是三位数的口算。 同上。 (说明:这一层探究理法是同时进行的,因为,你放给学生主动去探究,学生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有可能学生先说的是法,所以要引导他用理去解释法。)第二层:明确算理,提炼算法。 1被除数是两位数的。 2被除数是三位数的。,5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6030 63 36090 369 30?=60 90?=360,第三层:训练提高。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口算的技能。 学生直接用法来指导口算,一旦出现错误,马上回理讲解。 提出口算的要求:,(1)可以看成是几除以几?选用哪句口诀?(2)可以想哪个乘法算式?,5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2小节 笔算除法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5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一个知识点 除数是整十数 商一位数教材分析内容:P81P82 例1(1)(2),1把握教材编排中所传递的知识点。,6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1) 9230=32 试商(能直接用口诀) 商的定位(前两位够除),6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14030=420 试商 (不能直接用口诀) 商的定位 (前两位不够除),6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本节课的任务: (1)知道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 位试商,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试商。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 (“以乘想除”、“口诀试商”) (3)进一步明确笔算除法的竖式格式。 (4)巩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本节课的重点:明确想商的方法。,6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知识把握与教学建议:1笔算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概括成: 商乘减比落,2结合算理,强化想商的方法。,口诀试商外化的方式是: 154,以乘想除试商的外化方式: 40?= 150,6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6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二个知识点 除数接近整十数 商一位数 用四舍五入 法试商 不用调商,教材分析 1 . 把握教材编写中传递的知识点。,因此,这两个小题的教学要分成两节课,第一节完成第(1)小题,做一做的第1题,补充上五入法不调商的题。,6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1) 8421=4 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用“四舍法”试商,(2) 19639=51 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用“五入法”试商、调商,四舍法试商都不用调,五入法试商,第一个不用调,后两个要调,6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 .本节课的内容:P84 例2 (1) 3 . 本节课的任务:掌握用“四舍 ”、“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的方法。,教学建议 关于教学层次的设计。,6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一层:呈现用“四舍”法试商的两道题,其中一道能除尽,一道有余数。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暴露资源,组织研讨。 第二层:呈现用“五入”法试商的两道题,其中一道能除尽,一道有余数。 第三层:呈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两道题,都有余数。正确判断试商方法。 第四层:对6个小题试商的方法进行归纳。 计算这两道题时,试商方法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五层、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6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三个知识点 除数接近整十数 商一位数 用四舍五入 法试商 需要调商,教学内容:P84 例2 (2),这节课的任务是:(1)巩固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试商方法。(2)明确四舍商易大,五入商易小的道理。(3)明确试商、调商的方法。(4)对是否需要调商作出正确的判断。,7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知识把握及教学建议,1这节课试商的方法仍然是“以乘想除”、“口诀试商”,2教学时需要补充一些”四舍”、“五入”调商的题目。,“四舍”上调:65474 30144 83264 38022,“五入”下调:22838 18226 41359 29449,7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3正确判断是否需要调商肯定是教学的难点,要教给学生纯口算的判断方法 。,口算判断的方法要明确两点:(1)从高位乘,可进几;(2)再乘个位,应进几。,4新课的后面都安排了练习课,要对上面口算判断的方法进行训练,训练时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不许用橡皮的比赛,一组题一组题地进行,可在小组中比,互相监督。,7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四个知识点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 商一位数 灵活试商,教材分析,7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内容:P85 例3任务:根据不同情 况,灵活运 用试商方法 14026=510 14030 14025,7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知识把握 试商的方法我们老师还应掌握以下几种试商方法: (1)同商比较:723894=77 281664=44 (2)折半估商: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左右时,可退后一位直接商5。 如:249648 187334 508995 (3)同头无除商8、9: (4)口诀试商法:,7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一:同舍同入法:当被除数截位后的前三位数与除数都接近整十数时,可将尾数同舍或同入,转化成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如23788 看成24090第二: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的个位四及以下的舍掉,五及及以上的入进去。第三:三舍七入法:将除数的尾数3及以下的舍掉,7及以上的入进去,往往能一次试商成功,比四舍五入法成功率高。 如32673 50863 40678 21837第四:高位试、低位调:就是只用被除数和除数的高位除,转 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来试商。由于只看高位试商,相当于把除数看小了,商就有可能大,所以调商时,只需往下调,调商方向比较单一。,7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5)以乘想除,估算试商法: 第一:算式法:教材中的借助乘法算式想商。 第二:靠五法:当除数的个位是4、5、6时,可以看作5 来试商。如12624 把除数看成25来想,4个25 是100,5个25是125,所以商5。又如32746,把 除数看成45来想,2个45是90,6个45 是903270,8个是360,所以商5。用这种方法 要求学生对几十五乘29的口算比较熟。 第三:倍数法:当被除数的前两(三)位约是除数的 “几倍”时可以直接商几。 如:90515 22525 52525 这种试商方法必须熟记一些乘积。,77,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教学建议 1其中第四种和第五种试商思路中的不同策略,也可以视学生情况在前面的教学中加以介绍。 2前三种方法可以安排在一节训练课中,可以通过题组的形式出现,一组一组地探究规律。最后可以出一些综合运用试商方法的题,如 5146254 (同头无除商8、9,折半估商,倍数估商法) 66237688 (五入法、折半估商、同舍同入法、倍数估商法) 以锻炼学生自觉运用方法的意识。,78,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79,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80,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第五个知识点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内容:P89 例4教材分析,1 . 把握教材编写中所传递的知识点。,81,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1) 57618=32 商的书写位置 计算方法(2)93031=30 商末尾有0的两 位数除法 讨论 归纳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的计算 方法,82,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本节课的任务: (1)掌握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商的书写位置。 (2)掌握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归纳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使学生树立试商中第两次想商的意识。本节课的难点:第两次想商的意识。,83,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知识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 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 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 一位的上面;(3)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84,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教学建议: 1通过例4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归纳总结计算法则打好基础。 除去前面学生已经认识到的从高位除起外, 学生还应认识到:(1)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就把商写在被除数十位 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就把商写在被 除数个位的上面。概括起来就是除到被除数 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2)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85,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2商末尾有0的除法中,可补充除不尽,结 果有余数的情况。 建议补充这类题目,如: 64216=402,3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概括出除数 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一般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概括:(1)从哪位除起,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2)商的定位(3)对余数的要求,86,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4 .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再练一些被除数是四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以便在更高的层次上俯视双基的掌握程度.四舍上调483882 206253 730582 286253 542961 840024五入小调192426 127426 253847 133035 491478 283248,87,我的课件,讲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