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IO板测试治具设计 系 (部)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专 业 应用电子技术班 级 09电子班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2年5月10日,目录,前言优势第一章 工业机器人简介第二章 IO板第三章 设计流程图第四章 元件清单第五章 路结构图第六章 程序流程图第七章 总结,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那些有粉尘、辐射、噪音、强度大等对人体有危害的工作,人力已无法满足,因此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 。本人主要的工作是对工业机器人的测试及测试工具的改善,此设计基于实习工作时的经验和在学校的学到的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而得;以往我们测试电控箱的IO板用的是PLC,由于PLC的成本较高,并且是220V的电压,若外围电路接错、短路,可能会烧掉IO板及伤到工作人员。因此本人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设计了单片机测试IO板的治具。,优势,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低成本制造,弹性需求,削减管理,高精度貼膜,高精度贴膜,优势,第一章 工业机器人简介,硬件构成:IPC(工业电脑):含运动控制卡、USB接口、RS232接口、网线接口等电控箱:主要含伺服驱动器、IO板、电控电路等本体:组要含马达、减速机、编码器等示教器:即液晶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第二章 IO板,IO板是机器人与用户通讯的主要部分,如同一台PLC,采用AVR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经RS232串口与IPC通讯该IO板共有64点输入、64点输出,供用户连接其他外围设备。,2.1 IO板简介,2.2输入输出端口原理图,输入端口,输出端口,2.3 IO板具体测试过程,1、PLC 的输出端口连接IO板的输入端口,输入端口连接IO板的输出端口。2、同时运行PLC和机器人的相应程序。3、测试脉冲收发1000次。4、中断指令测试。5、运动指令测试。6、循环指令测试。 7、测试完毕。,2.4 测试治具的对比,第三章 设计流程图,第四章 元件清单,4.1 主要元件,4.2 TLP521光耦,TLP521是可控制的光电耦合器,主要作用是使之前端与负载完全隔离,目的在于安全性,减小电压的干扰,减化电路的设计。,4.3 光耦的输入端,4.4 光耦的输出端,4.5 光耦的电平转换,第五章 电路结构图,5.1 电路结构图,5.2单片机的Proteus原理图,5.3 单片机的protel 2004原理图,5.4 单片机的protel 2004的PCB,第六章 程序流程图,第七章 总结,通过这次设计,不仅仅在工作中用到了在学校学到专业技能,也在工作中学到了在校学不到的知识,我综合用到了Proteus、protel、keil C 等电路仿真、设计软件,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和焊接技能,提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仪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甘蔗育苗知识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食堂炊事员雇佣合同9篇
- 驾校培训协议6篇
- 瓷砖柔光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瓷砖分类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采购石料合同范本
- 景观亮化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 诗中的风花雪月课件
- 试验室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建筑识图与构造 课件 项目8 识读建筑详图
- 《湖南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基础用药指南(第一批)》
-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 2024风电齿轮箱润滑油生物基滤芯
- 未被列入违法失信名单承诺书
- 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 课件 第4、5章 PaaS层与工业大数据治理、应用层与工业APP开发
- 钢铁材料调质处理操作手册
- 新媒体视频节目制作 课件 学习领域2 微电影制作
- 中学乡土地理教育及教材建设初步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