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缓释片_第1页
阿司匹林缓释片_第2页
阿司匹林缓释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司匹林缓释胶囊摘要: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缓释胶囊(A - SRC) ,并对其释放度与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A - SRC 的释放度,进行释放机制的研究;测定家兔体内血药浓度,研究A - SRC 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A - SRC 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学过程。该制剂相对于其普通片剂释药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结论:A - SRC 缓释效果明显,给药后血药浓度较为平缓,持续作用时间长,可减少给药次数;由于A - SRC 采用轻质辅料具漂浮性能,缓慢释药,因而有利于降低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及其他不良反应。关键词:阿司匹林;缓释胶囊;释放度;生物利用度一 阿司匹林简介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其中文俗名有: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阿司匹林(aspirin ,简称ASP)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 同时也用于预防及治疗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塞、偏头痛、白内障等疾病1 ,2 。但长期服用ASP ,药物一方面在胃内迅速释放,局部浓度过高,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大;另一方面也会因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阿司匹林胃漂浮型缓释胶囊, 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 现将其体外释放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二阿司匹林缓释胶囊( 简称A - SRC) 的制备将ASP 、HPC 及硬脂酸等原、辅料分别过6 号筛后均匀混合,以适量5%HPMC 溶液为粘合剂制软材,过2号筛,多次制粒,干燥后装入0号胶囊中,再将胶囊放入包衣锅内,启动包衣锅,锅内温度为40 50 , 20min 后取出,冷却,即制得A -SRC。每粒A - SRC 中含ASP 约300mg (含量测定方法略) 。三体外释放度的测定1.标准曲线的制备: 紫外扫描表明, ASP 在011mol / L盐酸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为( 279 1) nm , 而辅料在此波长处不影响测定。精密称取ASP 一定量,以011mol / L 盐酸溶液为溶剂, 配成ASP 标准溶液; 再分别配成5 、10 、20 、40 、60 、80 、100g/ ml 的标准液,以011mol / L 盐酸溶液为空白,于279nm处测定吸收度(A) ,将浓度(C) 对A 值作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 C = 154179A 01623 (r = 019 999) 。可见, 线性范围为5100g/ ml 。 2.释放度测定: 按中国药典2000 年版附录C 第1法, 以011mol / L 盐酸溶液1 000ml 为释放介质, 温度(37 1) ,转速(50 1) r / min ,将精密称量的A - SRC 1 粒放入转蓝中, 每隔一定时间取释放液5ml (同时补充同温的释放介质5ml) , 过滤, 弃去初滤液, 取续滤液2ml , 置于10ml 容量瓶中,用011mol / 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于279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释放介质作空白) ,由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C 值。同法测定6 粒,按上法测定ACT (6 片) 的释放度,供对照。 3.累积释放百分率与释放参数: 根据平均胶囊粒重及平均含量校正所测胶囊粒重后, A - SRC 与ACT 的体外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 时间 F ( t) T 曲线见图1 ;两种制剂的释放数据进行Weibulls 分布处理得到的参数见表1 。表1 A - SRC 与ACT 的体外平均释放参数( n = 6 , x s)参数 A - SRC ACTT50 (h) 3.64 0.28 0.25 0.015Td (h) 5.24 0.38 0.41 0.018m 0.974 0.041 0.7470.071A-SRC 体外释放机制的研究:为了正确探讨A - SRC的体外释放机制,分别按零级释放模型与Higuchi 方程拟合其体外释放曲线, 即将A - SRC 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F ( t) 对时间T、以及F ( t) (即Q) 对T1/ 2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为:零级动力学方程:F ( t ) = 916221t +913 213 (r = 019 938)Higuchi 方程:Q = 341798T1/ 2 171433 (r = 019 905)由此可见, A - SRC 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F ( t) 与时间T呈一定线性关系( r = 019 938 , T 8h) ,表明A - SRC 在8h内的体外释放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 即恒速释药, 说明该制剂控释效果较好。此外, 按Higuchi 方程亦能较好的描述A - SRC 的体外释放曲线, 即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根间呈直线关系,符合溶蚀性骨架制剂的释药性能。四家兔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1.标准曲线及回收率: 精密称取水杨酸一定量, 以蒸馏水配成100g/ ml 的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标准溶液011 、012 、014 、016 、018 、110ml , 各加入空白血浆015ml , 加蒸馏水至2ml , 加入混合试剂(氯化高汞20g , 加蒸馏水60ml 加热溶解后,再加入1mol / L 盐酸溶液60ml 和硝酸铁8g ,最后加蒸馏水至500ml) 4ml , 摇匀, 离心25min (3 000r / min) , 取上清液, 于540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 。将血药浓度(C) 对A 值作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C = 55312A + 11647 (r = 019 992) 。线性范围:10100g/ ml 。分别配制10 、40 、100g/ ml 3 种浓度的血浆样品,测得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311 %、9810 %及9912 %2.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取体重215kg315kg 健康家兔6只, 兼有, 随机分成2 组,分别给予A - SRC(300mg) 及ACT (500mg) 1 次。给药前于兔耳静脉采血(肝素抗凝) 2ml 作为空白对照; 给药后定时采血2ml ,肝素抗凝,离心后分取血浆015ml ,按“21311 项”中所述方法测定吸收度(A) ,由A 值按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血药浓度C 值。3.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参数: 经标准体重及标准剂量校正后, A - SRC 及ACT 口服给药后的平均血药浓度-(C - T) 曲线见图2 。将测得血药浓度数据输入计算机, 经P KBP - N1 程序拟合, 得到药代动力学(按单室模型拟合) 及 表2 A - SRC 与ACT 口服后的平均药代动力学参数( n = 3 , x s)参数 A-SRC ACTKa(1/h) 0.20630.0140 1.1261 0.1033K(1/h) 0.09060.0074 0.1343 0.0078T1/2(h) 7.650.61 5.170.30Tmax(h) 7.120.47 2.370.28Cmax(h) 45.342.81 76.955.92AUC0(g/(mlh) 924.155.1 784.464.6MRT(h) 14.010.64 8.630.42五讨论由体外释放参数(经Weibulls 分布处理) 可见,A - SRC 的Td 、T50 均较ACT 长,Td = 418h ;而由体内试验测定的MR T值估算, 两种制剂体内平均释放时间之差值MD T 为514h 。且统计学表明, 两种制剂的Td 、T50 、MR T 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 0101) ,表明A - SRC 缓释效果较为明显。经在兔体内对A - SRC 进行的初步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以ACT 作对照) , 由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见, A - SRC 的Tmax较ACT 延长、而Cmax 则有所降低。统计学表明, 两种制剂间Tmax 与Cmax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101) , 说明A - SRC 体内血药浓度较为平缓, 峰谷较为缓和, 作用平稳。由实验可看出,A-SRC 的AUC0 明显大于ACT ,且有显著性差异参考文献: 1 杜德极,石小枫,冉长清,等1 葛根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 1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 ,10 (2) :161 2 张恩户,赵勤,梁作峰,等1 葛根总黄酮解酒作用的实验研究J 1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 ,18 (3) :381 3 张葵,童亚飞,田应昌,等1 葛根汁饮料对饮酒后血醇浓度和全血比粘度的影响J 1 中草药,1995 ,26 (7) :3641 4 郭建平,孙其荣,周全,等1 葛根总黄酮不同提取工艺的探讨J 1 中草药,1995 ,26 (10) :5221 5 张永煜,陈晓华,孙锐杰,等1 愈风宁心片中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 1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 ,5(2) :121 6 崔九成,蒙跃飞,杨钧,等1 大孔树脂分离葛根总黄酮的研究J 1 西北药学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