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51 目目 录录 1总论总论 1 1 1项目名称 1 1 2项目实施单位 1 1 3建设地点及用地规模 1 1 4项目背景 1 1 5评价由来 2 1 6环境保护目标 2 1 7环境敏感目标 2 1 8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3 1 9评价重点 4 1 10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4 1 11评价标准 5 2试验区规划简介试验区规划简介 6 2 1试验区性质 6 2 2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 6 2 3投资估算和主要的经济环境指标 6 2 4试验区土地利用现状 6 2 5试验区功能规划 6 计划搬迁织造印染企业 7 预留织造印染企业 7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 3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8 3 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8 3 3声环境现状评价 8 3 4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8 3 5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8 4规划方案分析规划方案分析 9 4 1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9 4 2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9 4 3试验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10 4 4试验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12 5工业区污染源分析工业区污染源分析 13 5 1试验区开发污染源分析 13 5 2试验区污染物排放量 13 ii 51 6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5 6 1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 15 6 2污水厂恶臭气体影响分析 16 7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废污水受纳处理可行性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废污水受纳处理可行性分析 17 7 1预测目的 17 7 2预测因子 17 7 3预测模式 17 7 4污水排放情况 17 7 5预测结果 17 8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19 8 1工业生产噪声影响分析 19 8 2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分析 19 8 3航运噪声影响分析 20 9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 21 9 1固体废物产生量 21 9 2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式 21 9 3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21 9 4区域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22 10总量控制总量控制 24 10 1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24 10 2水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25 10 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量控制 26 11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27 11 1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27 11 2区域水土流失评价 27 11 3规划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27 12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29 12 1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29 12 2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9 12 3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 30 12 4经济影响评价 30 13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32 13 1主要事故源分析 32 13 2事故发生影响分析 32 13 3风险防范措施 32 iii 51 14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34 14 1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 34 14 2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8 15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43 15 1环境管理原则 43 15 2环境管理目标 44 15 3试验区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能 44 15 4环境管理内容 44 15 5环境监测计划 46 16环评结论环评结论 47 1 51 1总总论论 1 11 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1 21 2 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 吴江市桃源镇人民政府 1 31 3建设地点建设地点及用地规模及用地规模 建设地点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铜锣社区西南部 铜锣严慕村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840 亩 0 56km2 区域位置见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 2 项目选址地在当 地的位置 1 41 4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高速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 吴江市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有相当份额 2005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231 82 亿元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57 5 目前 吴江市已变成一座极具经济活力的新兴工业 城市 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来人口的急剧膨胀 必将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 特别是吴江市盛泽镇 丝绸纺织及印染工业发达 污水长期超负荷排放 对水 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吴江市委 市政府重点开展了对盛泽地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加 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控制 尽管吴江市委 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由于受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 产业结构布局 人口现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盛 泽镇的水环境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 吴江市委 市政府提出了削减工业 污染源 搬迁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方案 从产业结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治理 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按 照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 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5 21 22 号 要求 2005 年 10 月 27 日 国家发改 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 科技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 发改环资 2005 2199 号 要求在重点行业 重点领域 产业园区和省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 试点工作 经国务院同意 印发了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 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 位 第一批 并要求抓紧组织试点单位编制试点实施方案 为规范各试点单位循环 2 51 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 2005 年 11 月 14 日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又印发了 循环经 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要求 的通知 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盛泽地区印染企业搬迁进程 进一步改善当地的 水质 2005 年 12 月 27 日 吴江市人民政府吴政发 2005 210 号文向江苏省环保厅申 请在桃源镇设立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并按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编制 实施方案 争取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 1 51 5评价由来评价由来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的规定以及国家环保总局 关于加强开发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区域开发建设前期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编制区域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 建设方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 吴江 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 61 6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地区水 气 声环境质量功能类别划分见表 1 1 表 1 1 水 气 声环境质量功能类别 环境要素功能质量目标 环境空气二类区二级 GB3095 96 地表水 大德港 工业 农业用水IV 类 GB3838 2002 声环境3 类3 类 GB3096 93 1 71 7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目标 评价区内没有特殊需要保护地区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区域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见表 1 2 表 1 2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 m 规模 人 保护要求 环境功能 试验区附近严慕村 E 毗邻约 26 户二类区 大德村 NW1000 约 60 户二类区 大气 铜锣社区 NE1600 约 200 户二类区 水体大德塘 N 毗邻工农业用水 IV 类 噪声试验区企业厂界外 1m3 类 根据试验区的性质 试验区内企业运行时主要排放生产废气 生产废水 工业固 3 51 废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等 可能会对敏感目标有所影响 1 81 8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营运期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项目的排污 交通运输及试验区内生活活动的排污 1 水污染源及污染因子 根据规划主要引进行业为印染和化工 印染行业排放的工艺废水为高浓度 的有机废水 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cr BOD5 SS 色度 NH3 N TN TP 设备维护及保养产生的污水 主要污染物为油类 SS 等 生活污水 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BOD5 NH3 N SS 动植物油 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地表径流 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因子 试验区内建设自备热电厂 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SO2和烟尘 印染行业基本 没有工艺废气产生 试验区内污水厂产生恶臭类气体 主要是 H2S NH3等 道路车辆行驶产生的二次扬尘 3 噪声污染源 机械设备噪声 各类生产设备运转噪声以及基础设施中的水泵 风机 空 调等引起的机械噪声 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 4 固体废物 工业垃圾 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及设备维修时产生的废弃边角料 废弃工具 零件 废包装材料 废次品等 其中可能存在部分危险废物 污水厂污泥 生活垃圾 包括厨余 废纸和其它生活废弃物 各类除尘器捕集的烟 粉尘 5 其他关联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 包括流动人口增加 项目地区人口在年龄 性别 文化 4 51 结构方面的改变 区域开发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生活习惯的影响 对城市景观 区域风景区和旅游经济的影响 对项目地区现有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 对开发区繁荣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对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综合能力的影响 1 8 1 评价因子 根据上述对污染因子的识别 筛选出评价因子见表 1 3 表 1 3 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 评价要素 现状评价预测评价 地表水环境 pH CODcr BOD5 色度 NH3 N 挥 发酚 TP CODcr NH3 N 地下水环境高锰酸盐指数 色度 挥发酚 pH 氨氮 环境空气SO2 PM10 NO2 H2S NH3SO2 PM10 NO2 声环境Leq A Leq A 土壤Ni Cu Cr Pb Zn Cd As Hg 固废分类收集率 清运率 处理率分类收集率 清运率 处理率 生态环境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绿化率绿化率 环境景观协调性 多样性 生动性协调性 多样性 生动性 社会环境居民生活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等居民生活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等 1 91 9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识别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试验区及附近区域 发展的环境因素 根据当地的环境现状和预测开发活动污染排放情况制定大 气和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求 对试验区开发规划进行评价 从功能布局 产业结构 环境现状以及基础设 施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 限制因素以及改进意见 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 提出完善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5 51 1 101 10 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1 10 1评价范围 各评价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 1 4 表 1 4 各评价要素评价范围 评价要素评价范围 生态试验区内 空气以试验区热电厂排气筒为中心 东南 西北方向为主轴的边长为 6km 的矩 形区域 地表水试验区四周的的河流 沈公桥河 白寺港 紫荇塘 大德塘 污水排放 的河流郑产桥港 后塘港 及相连的大德港 试验区下游 声环境规划区域内 固体废物规划区域内部 并追溯到最终处置场所 1 111 11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1 11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和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TJ36 79 中居住区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V 类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93 3 类标准值 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执行 4 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1995 二级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IV 类标准 1 11 2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79 1996 中二级标准 试验区内计划建 设的热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 2003 中燃煤锅炉第 3 时段排放标准 试验区污水厂 H2S 和 NH3 执行 恶臭 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 93 二级 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一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90 中的 III 类标准 6 51 7 51 2试验区规划简介试验区规划简介 2 12 1试验区性质试验区性质 新开发的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小区 2 22 2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 实施目标 通过试验区 基础设施 配套项目 的建设 大力削减 产业项目 污染物排放 通过实施总量控制计划 在印染企业贯彻全过程控制和循环经济的思想 广泛推行中水回用等先进生产技术 鼓励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的各个 环节 在企业推行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强调全过 程控制和源头削减 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同时扩大循环经济的外延 将可用废弃物 资源化 如推广中水回用 粉煤灰制砌或水泥等 试验区内印染企业回用水比例从吴 江当地不足 10 的水平上提高到 35 以上 主要任务 1 首期拟将盛泽镇 2 家企业迁入桃源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入区后两厂 通过采用中水回用等技术 提高污水循环利用率 排污总量限制在 10000m3 d 2 以后逐步从盛泽镇再搬迁 2 4 家印染企业 2 32 3投资估算和主要的经济环境指标投资估算和主要的经济环境指标 预计首期项目总投资达 73804 万元 实施期限为 3 年 2006 年 2008 年 首期项 目建成后 预计每年可以产生工业产值 7 52 亿元以上 可以净增税收 0 86 亿元以上 印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 4000 m3 d 可解决 1400 余人就业 试验区最终完全建成后 预计每年可以产生工业产值 13 72 亿元以上 净增税收 1 76 亿元以上 印染企业减少 污水排放量 10000 m3 d 可解决 3000 余人就业 2 42 4试验区土地利用现状试验区土地利用现状 基地现状多为已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农田 林地和河道 地势平坦 区内仅有少数 村镇民宅位于沈公桥河沿岸 经现场踏勘考察 基地内河道均为小河沟 与外界的大 河不相连 见附图 5 试验区地块原始地形图 8 51 2 52 5试验区功能规划试验区功能规划 试验区按功能划分为产业用地 配套用地和道路 河道 绿化等基础设施用地 各功能区用地详见表 2 1 表 2 1 各功能区规划用地 序号类 别面积 亩 百分比 1 产业用地 509 65 5 计划搬迁织造印染企业 200 预留织造印染企业 309 2 配套用地 226 23 5 热电厂 108 污水处理厂 90 工业水厂 20 自来水厂 8 3 基础设施用地 105 10 9 道路 36 河道 24 绿化 40 其它用地 防汛排涝站等 5 总规划用地 840 100 0 2 5 1 配套项目规划 配套项目 规划包括已批准建设的热电厂 计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工业水厂 以及已有的自来水厂 配套项目 规划建设用地 226 亩 2 5 2 产业项目规划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以织造印染行业为产业定位 在试验区内计 划搬入 4 6 家织造印染企业 首期搬入 2 家印染企业 产业项目 规划建设用地 509 亩 首期规划用地 200 亩 9 51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环评对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地下水 声环境 土壤环境进行了现状 监测 3 13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 SO2 NO2 PM10的污染指数均小于 1 监测期间 SO2 NO2 PM10的样品检出浓度均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中相应功 能区评价标准的要求 其中 SO2 NO2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中 的一级标准 表明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 23 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挥发酚 pH 值 氨氮均达到评价标准 BOD5超过评价标准 但均达到 类标准 CODCr有超标现象 但超标幅度均较小 均可达到 类标准 各监测断面总体水质均无法达到 类水体要求 水质状况较差 3 33 3声环境现状评价声环境现状评价 试验区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 均可达到功能区标准 但夜间蛙声对声环境质量影 响较大 造成部分监测点夜间噪声超过昼间噪声 3 43 4土壤环境现状评价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试验区现状土壤质量较好 均可达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1995 二级 标准 3 53 5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高锰酸盐指数 挥发酚和色度达到评价标准 氨氮超标 表明试验区地下水存在 一定程度污染 且氨氮污染很严重 10 51 4规划方案分析规划方案分析 4 14 1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4 1 1 与城市用地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位于铜锣社区的西部 其土地功能在 桃源镇城市总体规划 属于工业用地 因此本项目在城市土地功能利用上是与城市 总体规划相容的 4 1 2 与城市产业定位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发展织造印染企业为主业 属于桃源镇重点发展产业 符合 桃源镇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020 中的产业定位 4 24 2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4 2 1 吴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 吴江市盛泽镇 丝绸纺织及印染工业发达 污水长期超负荷排放 对下游浙江省 嘉兴市北部的河流水系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此 吴江市委 市政府重点开展了对盛泽 地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控制 但是由于受到 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 产业结构布局 人口现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盛泽镇的水环境 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4 2 2 吴江市确定了搬迁印染企业至指定区域的方针 为了彻底解决盛泽镇的水环境污染 确保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吴江市 委 市政府提出了引导并搬迁印染企业至指定区域 达到削减工业污染源的污染治理 方案 从污染产业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治理 4 2 3 建立印染企业经济试验区是吴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织造业是吴江的传统产业 也是吴江的支柱产业之一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1 3 其兴衰直接影响吴江的经济发展 纺织印染行业污染严重 其治理力度明显与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特别是吴江盛泽水网水质污染严重 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 和人民生活 影响了吴江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声誉 实施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可 以使吴江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继续做强纺织产业的同时 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 排放量 符合构建和谐吴江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11 51 盛泽部分印染企业搬入桃源循环经济试验区后 使印染企业适度集中 可以做到 污水排放口集中管理 将大大减轻政府管理力度和减少企业偷排的现象 同时对盛泽 镇来说 一方面可进一步减少盛泽地区的污染排放环境总量 减轻江苏浙江两省交界 地区的环境压力 另一方面 也可以为盛泽地区发展高科技 低污染产业腾出更多的 环境容量 建立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减轻吴江市废气污染的需要 盛泽镇印染企业 搬迁中 若仍然采取各企业自建锅炉房的方式 则烟囱林立 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 热电联产 将热电厂余热制成蒸汽供印染企 业使用 可有效解决印染企业锅炉及烟囱的废气污染 集中解决印染厂烟气污染问题 热电联产 项目利用发电后所排出的高温废气 经余热锅炉回收生产的高温 高压 高品质蒸气 由供热管网向印染企业及周边其它企业提供 蒸汽的品质与自建小锅炉 相比更高也更好 项目投产后 搬迁进入的印染企业可以不建高污染 高能耗的小锅 炉 也就没有烟囱污染的困扰 热电联产 高效 低耗 污染少的清洁生产特点十分明显 每年向印染企业及 周边其它企业提供蒸汽 80 万多吨 可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 通过集中供热 生产成本也会明显下降 印染企业的生产效益可提高 3 以上 总之 在桃源镇铜罗工业区建立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吴江市经济 社会 环境实现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吴江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4 34 3试验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试验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4 3 1 区位分析 本试验区地块距铜锣社区 1 6km 距离比较适中 既可以与人口聚集地保持一定 的环境缓冲空间 又有利于工作人员在社区和试验区之间的通勤 保持试验区和社区 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充分发挥社区居住和文化娱乐的作用 本试验区的选址 必 然带动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试验区在铜锣社区的西南方向 根据当地的风频分析 当地以东南风和东北风为 主导风向 试验区位于铜锣社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东北风 和侧风向 东南风 因此 试验区选址地有利的区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气污染物对人口聚集区的影响 12 51 4 3 2 交通条件 本试验区地块位于桃源镇 桃源镇位于吴江市西南部 距上海 95 km 苏州 60 km 湖州 50 km 杭州 85 km 是长江三角洲的金三角中心 该镇水陆交通便利 陆 路交通干线有震桃公路 自镇中北部南北向贯通 其北经震泽接 318 国道 南与浙江 嘉兴相接 四级航道烂溪 京杭大运河 是主要的水运航线 此外 还有一些通村公 路 为镇与村 村与村的联系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因此从交通条件上看 选 址是比较合理的 4 3 3 用地条件分析 选址地块范围东起沈公桥河 西至紫荇塘 南靠白寺港 北到大德塘 四周均为 河道 属于显著性地物标志 因此地块具有较好的独立性 边界较易控制 具有较好 的屏障作用 从项目选址地块这一地貌特征判断 该地块比较适宜于规划建设需要有 一定控制距离的项目 因此将该地块作为试验区选址地是适宜的 目前地块内主要是农田 林地和河道 土地平整 便于各类管线布设及大规模土 建项目的机械化施工 节省费用 基地内河道为小河沟 与外界的大河不相连 在施 工时不易对基地外的河流造成污染 选址地块东侧有居民 35 户 位于基地东北侧和东南侧边缘 如果需要动迁 费 用也较少 而且对社会的影响也较小 选址地块面积 840 亩 东西长约 750m 南北长约 870m 基本形状呈正方形 地 块形状较为完整 利于内部各功能区合理布局 4 3 4 基础设施分析 选址地区虽然为农村地区 地块现状为农田 但由于与铜锣社区较近 已经具有 比较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 供电 供水 电话通讯等均可比较迅捷地接入城市已有网 络 铜锣社区已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试验区本身也计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集中 供热系统 选址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能很好地满足试验区建设并迅速投入运营的需要 4 3 5 对保护目标的影响 试验区选址地及附近无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对象 选址地离太湖 岸边最近距离约 17km 是属于 5km 以外的太湖三级保护区 在 5km 以内的区域属二 13 51 级保护区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中规定 在三级保护区内的重点排污单 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并在排污口安装污水排放计量器具 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按照排污总量收费 建设项目防治水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实施 三同时 以及三级保护区内控制销售 使用含磷洗涤剂 等要求 本试验区内 的建设项目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建设中采用各种环保治理措施 污染物排放能满足 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及地方的环保要求 能满足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要 求 因此 从总体上看 在选址地建设本项目是合适的 4 44 4试验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试验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生态适宜度评价是通过分析试验区主要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与镇域内的自然 社 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应性 在评价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评价试验区土地规划 利用是否合理 按照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前后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调整 对循环经济试验区进行 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对试验区东侧一带的居住用地进行居住生态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分值分为 4 级 综合评分值在 85 分以上的为 很 适宜 级 在 70 85 分间的为 适宜 级 在 40 70 分间的为 较适宜 级 低于 40 分的区域为 不适宜 级 1 工业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 试验区在吴江市的最南面 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侧风向 对镇区的影响较小 区 内绿化用地约 26700m2 绿化率 4 2 试验区按照高标准的要求作好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热电厂 污水处理厂 工业水厂 并沿道路走向建设污水管 给水管 电力 线及通讯线路 区内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试验区的污废水收集后经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排放 采用三级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为 试验区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分分别为 70 属于 较适宜级 表明工业用地规划还是比较合理的 2 居住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 居住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 评价总分为 40 试验区内 居住用地属于 较适宜 级 但处于标准的下限 14 51 5工业区污染源分析工业区污染源分析 5 15 1试验区开发污染源分析试验区开发污染源分析 根据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 试验区内规划入驻企业包括 罗森吴江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 试验区污水处理厂 工业水厂 2 家从盛泽镇搬迁来的企业 上述企业占试验区用地 531 亩 此外尚有 309 亩地作为织造印染企业预留用地 主要将从盛泽镇具有搬迁意向的印染企业中选择 5 25 2试验区污染物排放量试验区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试验区的布局和导向 印染企业污水全部纳入工业区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 放 因此试验区污水排放量统计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和电厂废水排放 量 各企业用能采用电能和蒸汽 蒸汽全部由罗森化工公司自备热电厂提供 同时根 据印染行业排污特征 基本无工艺废气特征污染物排放 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仅统 计罗森化工公司自备热电厂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固体废物主要统计污水厂和水厂 污泥 电厂粉煤灰 5 2 1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见表 5 1 表 5 1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指标排放量 废水量731 万 t a CODCr1095 t a BOD5219 t a SS1095 t a TN146 t a NH3 N182 5 t a TP3 7t a 15 51 5 2 2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见表 5 2 表 5 2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指标排放量 SO2391 95 t a NOX463 12 t a 烟尘 93 75 t a 5 2 3 固体废物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7 66 万 t a 其中污泥 0 67 万 t a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 用率 100 飞灰量 38214t a 炉渣 31752t a 生活垃圾 24t a 污泥 750t a 16 51 6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运行期主要的空气污染是罗森化工公司自备热 电厂燃煤锅炉燃烧废气污染 还包括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 6 16 1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 罗森化工热电有限公司于 2004 年委托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就罗森化工有限公 司自备热电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报告关于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 参照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关内容 6 1 1 预测方法 选用高斯扩散模式计算污染物的地面浓度 预测污染源源强见表 6 1 表 6 2 废气排放源参数 排气筒高度 100m 排气筒出口内径 3 0m 烟气温度 78 烟气量 300000Nm3 h SO2排放量 60 3kg h 烟尘排放量 14 42kg h 6 1 2 预测结果 1 一般气象条件下 SO2小时浓度预测 计算结果表明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在 B C D E 级稳定度下 不同风速的情况 外排的 S02在下风方向地面轴线上的小时浓度最大增量为 0 0380mg m3 为二级标准值 0 50mg m3的 7 6 对环境影响很小 2 薰烟状态下 S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预测 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在出现薰烟条件混合层内 B 稳定度时 SO2 一次最大地面浓度增量出现在下风向 700m 处 一次最大地面浓度增量为 0 0824mg Nm3 占二级标准 16 5 由于薰烟气象条件出现频率较低 约 1 9 时间 较短 一般十几至三十分钟 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 各污染因子日均浓度分布 17 51 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在 3 个典型日的气象条件下 各敏感点的 SO2日均浓度增量不超过 0 0079mg m3 约占二级标准的 5 27 PM10日均浓度增量 不超过 0 0019mg m3 约占二级标准 1 27 因此 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 行期正常情况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与现状本底迭加后均远低于日均平均浓度标准 限值 4 年均浓度分布 根据预测结果 周围敏感点大德村的浓度增量最大 SO2年均浓度为 0 0011mg m3 约占二级标准的 1 83 PM10为 0 0003mg m3 约占二级标准的 0 3 因此 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 各敏感点达标分析 从现状监测结果来看 评价区域 SO2 NO2 PM10环境质量较好 SO2 NO2小时浓 度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分别为 0 04 0 10 SO2 NO2 PM10日均浓度单项污染指数最大 分别为 0 07 0 13 0 73 与预测结果叠加 试验区建成运行期各敏感点 SO2 NO2 PM10可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6 26 2污水厂恶臭气体影响分析污水厂恶臭气体影响分析 试验区将建设 1 座处理规模为 30000m3 d 的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运行期会产 生恶臭气体 主要污染物为 H2S NH3 对周围空气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试验区内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印染废水 此外还包括职工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总 量为 405m3 d 为处理容量的 1 4 由于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因此试验区 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小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根据调查 国内一些类似规 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通常在 100 300m 之间 因此试验区污水处 理厂卫生防护距离应在 100m 以内 18 51 7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废污水受纳处理可行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废污水受纳处理可行 性分析性分析 本项目将自建污水处理厂一座 尾水拟排郑产桥港 尾水排放口位于郑产桥港和 大德塘的交汇处 距大德塘汇入口约 500m 7 17 1预测目的预测目的 本环评对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尾水排放与水体完全混合后的水质情 况进行预测 为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和尾水排放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7 27 2预测因子预测因子 根据项目地块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控制目标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确 定为 COD 和 NH3 N 7 37 3预测模式预测模式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 T2 3 93 对开发区拟建污 水处理厂外排尾水利用数学模式进行预测 在充分混合段采用一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 水质 而在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模式进行预测 7 47 4污水排放情况污水排放情况 根据本评价污染源预测结果 污水排放情况见表 7 1 表 7 2 开发区污水排放情况 排放浓度排放量 污水量 m3 s COD mg L NH3 N mg L COD t a NH3 N t a 730 万 150251095182 5 7 57 5预测结果预测结果 平水期 污水排放后 在其下游 140m 左右即与河水完全混合 距排污口 2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最大浓度增量分别是 3 071mg L 0 512 mg L 距排污口 5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浓度增量分别是 2 006 mg L 0 334 mg L 距排污口 10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浓度增量分别是 1 434 mg L 0 239 mg L 距排污 口 25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浓度增量分别是 0 913 mg L 0 152 mg L 距排 污口 40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浓度增量分别是 0 121mg L 0 136 mg L 枯水期 污水排放后 在其下游 110m 左右即与河水完全混合 距排污口 200m 处 19 51 河流中 CODCr NH3 N 最大浓度增量分别是 3 536mg L 0 589 mg L 距排污口 5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浓度增量分别是 2 285 mg L 0 381 mg L 距排污口 10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浓度增量分别是 1 628 mg L 0 271 mg L 距排污 口 2500m 处 河流中 CODCr NH3 N 浓度增量分别是 1 034 mg L 0 172 mg L 根据浓度线性叠加原理 污水排放郑产桥港后 自排污口向下游 1 5km 内 COD 浓 度出现超标 NH3 N 则延续到 2 5km 范围 20 51 8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8 18 1工业生产噪声影响分析工业生产噪声影响分析 工业区内工业企业固定噪声源均应做到达标排放 厂界噪声昼间 65dB A 夜间 55dB A 从规划布置来看 试验区外界均为河流 河流对岸基本以农用地为主 周边环境 敏感目标均距离在 100m 以外 工业区和居住用地以道路和河流相隔 并布置有不同 宽度的绿化带 因此在工业区企业噪声达标的前提下 工业企业固定源噪声对声环境 保护目标的影响相对交通噪声而言要小 工业区生产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不大 8 28 2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分析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分析 8 2 1 主要道路交通情况 由于本试验区总体面积不大 区内设道路 5 条 其中区主干道为对外沟通的主要 通道 路幅宽度为 30m 2 侧布置有 10m 的绿化带 其余 4 条道路均为次干道 路幅 宽度为 16 20m 8 2 2 道路交通影响预测及评价 1 预测方法 13 15 lg10lg10 1 0 s a i i Eii B DTS N LhLeq 式中 Leq h i 第 i 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 dB A Ei 第 i 类车的参考能量平均辐射声级 dB A 0 L Ni 在指定时间 T 1h 内通过某预测点的第 i 类车流量 D 测量时受影响的人离道路中心线距离 m Si 第 i 类车的平均车速 km h T Leq 的持续时间 即通过车数 Ni 的时间 通常指 1h a 受影响的人道道路中心线之间地面覆盖物吸收特征因子 21 51 Bs 噪声屏障因子 2 预测车流量 见表 8 1 表 8 1 试验区道路车流量计算结果 辆 h 昼间平均小时夜间平均小时高峰小时 车流量大型车小型车车流量大型车小型车车流量大型车小型车 主干道1254289 964 41896 32118054171389 次干道41896 321 13932 107602139463 3 预测结果 试验区建成运行后 昼间道路红线处可以满足 4 类功能区要求 但夜间影响范围 相对较大 主干道距离道路中心线 170m 内都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从试验区道路干 线布局来看 主干道南北向贯通试验区 两侧均为工业用地 因此交通噪声对居民等 敏感目标没有影响 大部分次干道附近也没有居民 仅靠近热电厂南界的一条次干道 附近有少量居民 但由于该道路在居民区附近为断头路 车流量不大 对居民的影响 也有限 8 38 3航运噪声影响分析航运噪声影响分析 试验区四周的航运河道目前已经存在 今后航运船只数量随着吴江市印染企业循 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可能将增加 目前对试验区四周各航道的航运量没有统计 也没 有规划的数量 因此对航运噪声的影响很难分析 但根据现状来看 区域航运引起的 噪声污染很小 四周声环境质量现状昼间低于 53 1dB A 夜间低于 50 9dB A 均可 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要求 但随着试验区建设运行 航运量会有所增加 因此仍应做 好防护措施 22 51 9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 9 19 1固体废物产生量固体废物产生量 根据污染源预测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固体废物总产生量为 8 56 万 t a 其中生活垃圾约为 0 9 万 t a 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 7 66 万 t a 另有少量 危险废物 9 29 2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式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式 9 2 1 一般工业固废 根据规划 将按固废的不同性质采取综合利用和回收的处置方式 试验区一般 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7 66 万 t a 主要包括灰渣 炉渣和污泥 试验区的炉渣和灰渣委托吴江兴源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 电厂污泥由当地环 卫部门收集后集中处理 污水处理厂和水厂污泥采用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研究所提 供的技术 利用热电厂蒸汽进行污泥处置 脱水后制成轻质节能砖 9 2 2 危险固体废物 规划未明确危险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去向 试验区危险废物主要是含有染料 颜料残余物的废弃物包装材料 本环评建议试验区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 的单位妥善处理 9 2 3 生活垃圾 试验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负责清运 吴江市垃圾焚烧厂 平望镇 筹建工作已经开始 预计 2010 年建成一期 在焚烧 厂建成前 要求试验区的生活垃圾应遵循分类收集 集中运输的原则 生活垃圾经 分类收集后 根据生活垃圾的不同性质运至填埋厂或堆肥厂 2010 年后 吴江市垃 圾焚烧厂将陆续竣工投产进入正常运行 试验区的生活垃圾可纳入焚烧厂处理 9 39 3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9 3 1 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是推广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从源头减少 其产生量 其次是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对无利用价值的固废应作无害化 处置 23 51 试验区将污泥及固体废物产生等作为控制指标 纳入到企业经济考核指标中 作为企业履行产品生产环节经济发展的激励制度 鼓励企业积极采用降低能源消耗 的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 新技术 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又可减轻对环境压力 试验区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为灰渣 炉渣和污泥 炉渣和灰渣可送往水泥厂作为 建材原料加以综合利用 无论从经济还是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均是较为成熟和合理 的 综合利用还可以达到固体废物资源化 减量化及无害化的要求 是可行的 试验区电厂处理酸碱废水产生的污泥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 做无害化处理 是 可行的 试验区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采取脱水制成轻质节能砖的综合利用方案 该技术是 由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研究所提供 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授权号 98118046 9 在吴江当地已有成功运行的实践经验 采用该技术 可减少垃圾填埋 场的压力 使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得到资源化处理 为污泥最终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思 路 是可行的 9 3 2 危险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危险废物产生者必须遵守国家和省市的法律法规 负有防止和治理危险废物污 染的责任和法律 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试验区危险废物应送有回收处理能力的单位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置 以达到固体 废物资源化 减量化及无害化的要求 9 3 3 生活垃圾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生活垃圾除了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方法外 还可采取堆肥与热解方法 主要处 理对象是有机垃圾 应用前提是不可混入其它杂物 但此二种方法处理过后产生的 废渣 还需最终处理 因此 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置多采用卫生填埋方式 根据规划 吴江市拟建一座以垃圾焚烧为核心的综合处理厂 并于 2010 年投 入运行 届时 试验区的生活垃圾可由吴江市垃圾焚烧厂处理 9 49 4区域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9 4 1 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试验区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灰渣 炉渣和污泥 炉渣和灰渣送往吴 江兴源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过采用国家专利技术 烧制轻 质节能砖 通过综合利用 不仅消除上述固废污染 而且节省了处理费用 又有一 定的经济效益 是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 24 51 9 4 2 危险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危险废物主要为试验区内企业产生的含有染料 颜料残余物的废弃包装材料 将全部交有处理能力的资质单位处理 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 9 4 3 生活垃圾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区域内生活垃圾经简单分类 集中收集后 经垃圾中转运站压缩 运往城市生 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一般来讲 只要管理得当 不会影响环境卫生 垃圾中转运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恶臭和垃圾渗滤水 垃圾中转站恶臭是垃圾 卸料与推压入集装箱转运车的操作过程中散发的 H2S CH3SH NH3等恶臭物质 垃圾转运站的主要操作工序 卸料平台 料坑 推压工艺 集中在主厂房内 在主厂 房上部设置引风机 将臭气引入脱臭塔除臭处理后高空排放 可将垃圾转运站恶臭 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垃圾中转站的垃圾一般堆放的时间较短 属于刚开始发酵的生 垃圾 渗滤液中 COD 浓度在 3000 5000mg L BOD5浓度在 1200 1600mg L 渗 滤液经沉淀 过滤处理后 COD BOD5浓度分别可下降 10 然后接入污水管道 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不会对周围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 试验区内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都有对应的合理可行的处置方式 固 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基本消除 但必须注意固体废物临时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对 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对危险废物 其临时存放场所和运输作业必须符合有关技术和 法规的要求 制定必要的应急措施 25 51 10总量控制总量控制 10 110 1 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10 1 1大气环境容量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污染排放点为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 厂高架源 其排放量与地面浓度增量是成正比的 也即 C地 C本底 kQ 式中 C地 区域内地面浓度 mg m3 C本底 区域内地面浓度增量 mg m3 Q 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 t a 当 C地等于环境目标值时所对应的排放量 Q 即为试验区最大允许排放量 因此试 验区大气环境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允许 C目标 C本底 k 而 Q预测 C预测 k 得出 Q允许 C目标 C本底 Q预测 C预测 按此计算 试验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即环境容量见表 10 1 表 10 1 试验区最大允许排放量计算结果 污染物C目标C本底 C预测 Q预测Q允许 SO20 06mg m30 011 mg m30 0011mg m3391 95t a1746 0t a 烟尘 0 10mg m30 087 mg m30 0003mg m393 75t a406 3t a 10 1 2总量控制建议 依据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计划 确定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因子为二 氧化硫 烟尘 由于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的 SO2和烟尘排放量远小于环境容量 基于保 护本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及可持续发展 试验区空气污染控制总量建议以自备热电厂的 SO2和烟尘排放量为基础 考虑到区内设立砖厂就地消化污泥有利于循环经济和环境 保护 因此控制总量建议值适当放宽 具体见表 11 2 26 51 表 10 2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值 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控制建议值 SO2440t a 烟尘 120t a 10 210 2 水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水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10 2 1总量控制指标因子 根据试验区水环境现状中主要污染物 选择 CODCr NH3 N 作为总量控制因子 10 2 2容量计算范围 鉴于本次规划实施后污水排入郑产桥港 因此对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