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doc_第1页
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doc_第2页
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doc_第3页
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doc_第4页
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撇、捺的写法 教案赵艳【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撇、捺”的写法与“横、竖、点”之间的关系;2、掌握各种撇、捺的写法及运用规律。【教学内容】1、撇画的写法及书写规律 2、捺画的写法及书写规律。【教学重点】各种“撇、捺”的用笔技法。【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比较“悬针竖”与“撇”的形态特征来引入新课内容。二、 讲授新课(一)讲授各种撇的写法板书如下示意图:1、比较分析“竖撇”与“悬针竖”的异同,讲解“竖撇”的写法。相同点:起笔、收笔不同点:行笔写 法:起笔收笔同“悬针竖”,行笔先竖后撇,竖部与撇部在字中不同部位其长度和弧度则有所不同。2、让学生看黑板上示意图,比较“竖撇、斜撇、平撇、短撇”之间的异同,教师归纳,并揭示它们的特征及写法。相同点:起笔、收笔不同点:行笔长短 曲直 斜度特 征:竖撇先竖后弯,行笔较长 斜撇斜(与水平面夹角45 o)而长,或直或曲 平撇平(和长横的倾斜度相当)、短、直 短撇短、斜(45 o)、直(二)讲授各种撇的用法板书以下各字,提问学生: A . 以上各字撇用的对吗?为什么? B. “平撇”和“竖撇”一般运用在字或者部件的哪些部位?竖撇纵贯字的中间,如“史、火”; 在字或部件的左侧,如“川、肌”。平撇在字的顶部中间,如“禾、重”。(三)板书下图,分析课本P20的“在”字 提问:A.以上四个“在”中哪一个写得好?并说出不好的字存在的主要问题? 写的好。 重心偏左 “土”下坠 撇上的短竖左斜 B你是如何知道是对的?比对字帖P20页的“在”, 最像。强调:写字前一定要读帖,写好后一定要比对,找出问题所在。(四)学生练习2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1中撇画部分的字,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用钢笔练习(五)教师评析“三点水”的写法五年五班教师 柳春艳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重点指导三点水及带三点水旁的字。2、通过练习,把三点水的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教学过程:一、欣赏优秀作业,导入新课1、欣赏上次的优秀写字作业。2、谈谈自己看完的感受。3、回忆如何写好“田”字和“又”字的变形。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下一课选字书写指导。二、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1、打开课本,读一读今天要写哪些字。2、根据结构给这些字分类。3、以三点水的字为例,研究如何把字写得漂亮。(1)观察三点水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2)为了更好地记住三点水的写法法,编了一首儿歌。(齐读)(3)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第一个点是从左上到右下,顺锋起笔,由轻到重,回锋收笔;第二个点起笔稍向左,写法和第一个点一样;提的起笔向右下点顿,然后向右上轻轻提笔出锋,收笔要对准上点尾处。)(4)打开你的写字本准备写字。写字时,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标准的握笔的姿势。(课件出示,复习坐姿)请大家描两个再练写两个吧!(5)抽取一个或两个展台展示(师评:重点和范写的对比、评价)三、观察比较,感知字形美。1、大家掌握好三点水的写法,那带三点水旁的字会写吗?2、认真观察“溉”,请你想一想,该怎么把这些字写漂亮呢?3、范写。4、描一个再写一个,展台展示(指导生评,师画星奖励。)5、写其它带三点水的字。播放轻音乐6、师生评价。7、师小结:带“三点水”旁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三点水写得像弧形一样。(写字时做到: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6、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生练写词语。四、触类旁通,写好左右结构的字1、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2、教师介绍:左边谦让一些,右边穿插进去,真个字才美观,跟做人一样,懂得谦让,才能和平相处。3、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播放轻音乐。4、展评。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夸夸他;哪个字写得不好,帮帮他。五、作业1、学生选择最难写的字和自己写得不太好的字再描红 、临写。2、自评,小组内互评,集体评议。写字课教案五年六班 郭亚杰 一、教学内容:横的变化及组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横的各种变化(长横、短横、斜横)及组合2、通过练习,把各种横组合成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出示“山海关”图片。1、小朋友们,如果你登上山海关,就一定会看见一块横额巨匾,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既庄重又洒脱,这是谁写的呢?(明朝书法家肖显)而关于其中的“一”字,还有这样一个传说。2、教师简述传说。小结:这是用爱心写成的五个字,这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写成的“一”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写写,看谁写的最好。(二)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强调正确的执笔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从学生入学那一天握笔那一时起,就要严格把好写字姿势这一关。在学生写字前,教师要做好示范,讲清要求。)1、小朋友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坐姿:头要正,身坐直,肩要平,纸放正。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纸张一尺远,身离桌边一拳远。)随学生的回答,学生一起做一做。2、刚才的传说中,肖显用头发写成了这样一个笔法如神的“一”字,而小朋友们要用手里的笔来写好这个“一”字。那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后出示正确的和错误的执笔姿势图片,学生一起做动作。(握笔姿势:手腕平伸,拇指、食指、中指握笔,食指较拇指略低,笔与纸面成 45 度角。) (对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要逐个指导、纠正。开始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要用一些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在接下来的写字过程中,时时巡视,时时提醒,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育学生懂得: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写不好字,还会造成斜肩、驼背、近视等不良后果,影响身体健康。 (三)教学“横的变化”。1、“一”字其实就是汉字中的一个基本笔画“横”,小朋友们,你知道横有几种吗?2、出示图片。删去不正确的“下斜横”和“拱弧横”。强调学生不能把横写成这两种错误的情况。3、教师小结:横有长横、短横、斜横等。横画在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因而要写平稳。但不能写成水平,应该成略微左低右高的形态,因收笔顿笔变重,视而显平稳。4、出示“横的运笔”,教师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一起书空。横画能起到平衡、稳定重心的作用。我们书写横画时要注意起笔、运笔、收笔,还要加重加实,不可太软。5、教师板书演示长横、短横。学生一起书空。教师巡视,并奖励姿势正确的学生。 长横 短横 6、请学生评讲。教师随机点评(多拿几张作业进行对比)。(评点时强调起笔、运笔、收笔。还要强调笔画所在的位置。)(1)长横它又称俯横,侧入轻按顺势向右行笔,横中间提笔较轻,收笔向左回锋。长横的起笔和收笔处稍顿,行笔长而轻快,形态平直,稍稍有点左低右高。(2)短横它一般用在字的上中部。书写时落笔应轻,向右渐行渐重后向上收笔,呈凹弧状。短横一般适用于横画较多的字,起笔稍重,行笔短,收笔稍顿,形态平直,稍稍有点左低右高。 (3)斜横主要注意倾斜的角度。如:七、斗等字。(此笔不作重点讲解)7、学习“横画儿歌”:稍重起笔右下顿,从左到右要写稳。右下顿笔往回收,收到线上得满分。出示后齐读。(学生顿笔的方向难以掌握,如果竖直向下顿或接近竖直向下顿,这个笔画就无法正确完成。指导时,要提醒学生顿笔关键是方向问题,顿的方向与这个笔画书写的方向差得不太多,这个顿笔才好看。)8、学生检查自己的“横画”,进行修改。再次点评。 9、通过修改,小朋友们写的“横”越来越好了。我们写错的时候可以擦掉了再写,那山海关上“天下第一关”却早已年久失修,其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怎么做才能让它恢复本来的面貌呢?(1)学生想办法,交流。(2)师简述历史。(3)小结:其实,这个有趣的故事,正是反应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送给小朋友们一个成语“熟能生巧”。如果你们能够勤于练习,谁都能写出一手好字,赵老师相信你们能做到,对吗?(四)教学“横的组合”。1、光有信心还不够,还需要你们脚踏实地地去练习,刚才看到同学们的横画有了明显地进步,那么一个字中有几个横画,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写好呢?2、生举例:哪些字中有横画呢?哪些字中的横画比较多?3、教师板演“三、王”,并讲述书写要点。注意笔画位置。4、学生把“三、王”练习4遍。师巡视指导。5、结合“三、王”两字请同学评讲。(强调字的布局,一行字的大小要统一。还可以强调手写笔画时的韵律感,线条要流畅。)学生自己进行修改。硬笔楷书的运笔规则 -典型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硬笔楷书运笔规则;2、使学生明确写好“点”画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硬笔楷书的运笔规则 2、各种“点”的写法。【教学重点】各种“点”的写法。【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简评学生笔画用笔的优缺点,从而导入新课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二、 讲授新课(一)运笔规则 运笔规则就是笔在纸上运行写出笔画的规则。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好比建筑中的砖瓦、音乐中的音符,虽然很简单,但却是基础。笔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效果,因此就必须学习写各种笔画的运笔规则。例如一点是怎样写成的,一横又是如何写成的。硬笔书法的笔画虽然简单,只是粗细基本上一致的简单线条,但只要写得得法,同样能显出力与美。运笔的规则可以归纳为四点: 1、有轻有重 要写成一个笔画,不管是点横竖撇捺钩提折,是直的笔画或弯的笔画,是长的笔画或短的笔画,都必须起止分明,有提笔、行笔和收笔三个基本动作,而在完成这三个动作时,用力的大小轻重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起笔收笔应稍重,行笔过程要稍轻;转折停顿处应稍重,笔画过渡的牵丝要稍轻(牵丝是因行笔速度快而在连写笔画的过程中形成的纤细笔迹)。所谓重,不是说用力越大以至划破纸才好,“重”是指起笔、收笔或转折时把笔尖按下并稍停顿的动作。“轻”也不是说用力越小以至字迹看不清楚才好,而是指与“重”比较起来按笔较轻并且行笔流畅不停顿的动作。重时按力稍大,轻时按力稍小。按力重,写出的笔画就粗;按力小,写出的笔画就细。轻重结合,就能使写出的笔画有粗有细,有起有伏,富有力感和弹性美。 2、有快有慢 写字好比唱歌,要有抑扬顿挫,要讲究节奏。写字的节奏主要表现在书写时用力的轻重和书写速度的快慢上。轻重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只讲快慢。在一个字中,起笔收笔应慢些,行笔则要轻快;转折停顿处要慢,直行笔画则宜快。一句话,重的地方要慢些,轻的地方则可快些。这好比骑自行车,骑起来了可以快蹬,而上车、下车、刹车时就要慢点。直路可以快骑,转弯则要慢行。 3、有起有止 所谓有起有止,就是要弄清笔画之间的来龙去脉,在写任何一个笔画时,对究竟应从哪儿起笔,要写多长,在哪里收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些人写字,控制不住笔的起止,最突出地表现在竖、撇、捺三种笔画上,不能把力气一直写到笔画的末梢,只是随手一划,要么太长,要么过短,心中没有一点数。由这种“没数”的笔画组成的字,无论如何也好看不起来。要使笔画起止分明、长短合度,必须做到力送画端,即笔写到哪里,力就跟到哪里。就是说,要用手控制住笔,而不能任笔乱写。 4、方向明确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合而成的,而不同笔画的运笔方向和角度各有不同。比如横画从左到右,竖画从上到下,撇画从右上到左下,捺画从左上到右下等。即便是同一种笔画,出现在字中的不同位置时,其方向和角度也有明显区别。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写出的笔画就十分难看,而结构也就难以安排。所以,一定要认真掌握各种笔画的方向及其变化,做到下笔有数、角度适宜、方向明确。(二)“点”的写法“点”是所有笔画的开始,也是所有笔画的浓缩。因此“点”是写好其他笔画的基础。三、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名学生黑板上练习,其余同学在座位上用钢笔练习四、 教师评讲五、 讲解范字“立”对范字“立”作读帖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临好、临像范字。六、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临摹“立”,按读、临、比、背的方法连续写遍七、 小结八、 布置作业、谈谈你对运笔“轻重、快慢”重要性的理解。、反复练习“右点、左点、长点、撇点”,直至写对、写像为止。、临摹带有右点、左点、长点、撇点的所有范字,每天页,每字连续写遍。 书法教案:捺的写法王凤杰教学目的1 了解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捺的写法。2 学习斜捺和平捺的用笔方法,捺的写法体会不同。3 练习书写带有捺笔的几个字。教学重点:1 了解斜捺、平捺的形态特点。2 通过练习体会斜捺、平捺运笔的不同捺的写法。教学准备:笔、墨、纸、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1 小结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复习撇的写法2 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及坐姿。3 板书课题:捺的写法。4 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捺的写法。二、 了解捺的基本形态,学写“捺”1 出示小黑板,看看这两种捺笔有何不同?2 认识斜捺和平捺,体会各自形态特点。3 师范写“斜捺”4 生说说运笔特点5 师领生写,边写边说要点:起笔藏锋,行笔中锋由轻到重。至捺脚处向右渐渐提笔出锋。6 评议。有两种病笔:“翘笔”和“长尾”7 同样方法学习平捺的写法8 评议学生作品,注意平捺运笔与斜捺的不同:起笔稍顿,行笔右上很短,接着向右下(教平)行笔由轻到重,出捺脚向右上。9 指名上台写,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