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本]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9/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1.gif)
![某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本]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9/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2.gif)
![某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本]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9/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3.gif)
![某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本]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9/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4.gif)
![某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本]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9/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19908865-778a-4630-9084-84c97b03f4d0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验总结*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生态农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生态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全市粮食总产8.4亿公斤,成功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农业总收入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8260元,比上年增长12.6。*市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示范市、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市和全国产粮大县等称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确定了“依托生态环境、绿色资源,以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产业不断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市建设总体思路,并精心组织实施,促进了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快速发展。我市在生态农业方面的主要做法是:一、实施“四项工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了生态农业建设“四项工程”。1、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我市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步伐。一是改善农村人居条件。我市把改善村屯环境、整洁村容村貌作为农业生态建设的工作重点,着重实施了“建设”、“披绿”、“洁美治乱”工程,全面改善了人居环境。几年来,全民植树96万株,完成造林1.125万亩,绿化村屯65个,绿化街道198条,总长7.967万延长米,栽植乔灌木计51.8万株。投入128万元,改造坯草房38栋,翻新茅草房125栋。投资139万元,新建饮水工程3处,重点解决含铁超标和水源保证率低的问题,涉及农村人口2568人。投入9526万元,修筑村级公路417.4公里,完成路面硬化191.3公里,今年还将建设水泥路126.5公里。二是合理处置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农村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我们把沼气池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相结合,全市*户农户参与了沼气池建设,农村新型能源的使用,为减少农村生活废弃物排放量寻找到合理的出路。*乡*村建设了全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开创了*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先河,成为了全市农村污水治理的典范。全市农村坚持畜禽圈养、人畜分离的原则,建立了13个健康养殖示范点,7个畜牧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100%。通过秸秆还田,引进中密度板材制作、稻壳机制碳棒、米糠油提炼和稻壳发电等项目,使秸秆、稻壳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由过去的“垃圾”变成现在的“宝贝”。全市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还田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2、实施生态林保护工程。森林不仅能减少土壤侵蚀,减少河川径流中的泥沙含量,而且能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各个过程,过滤、吸收或吸附各种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减少细菌数量,保护和改善水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市现有林业用地138.2万亩,区划界定生态林面积94.9万亩,占林业地面积的66%,区划界定商品林面积128.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4%。在界定的生态林中,区划国家重点生态林26.8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2.2%区划一般生态林28.1万亩,占林业用地33.8%。XX年,我市补植造林面积13500亩,抚育面积实际完成12940亩。森林总蓄积量380.3万立方米,其中天然蓄积量242.3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2138万立方米。3、实施大江XX护岸工程。长期以来,为了巩固水域对生态农业环境的支持,我市加大了江湖护岸工程的建设力度。今年,全市投资230万元,完成*护岸工程固脚和垫层、交通桥基础等主体工程,工程量1.4万立方米。投资325万元,建设*护岸台阶160米、护岸道路260米、栏杆及护肩235米。护顶工程近期可完工。XX年3月1日,省水利厅召开厅长专题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地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可研工作,*灌区工程,已列入省政府重点推进的9个灌区之一,灌溉面积达到51.66万亩,总投资需7.1亿元。4、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湿地蓄水能力强,能拦蓄洪水,有防洪抗灾作用。对调节气候,过滤污物净化水质,防止水土侵蚀,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现有的自然湿地,我市先后建立了*、*、*湿地等十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14.9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级湿地保护项目,目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只待国家发改委和林业部下文批准。二、多措并举,夯实生态农业建设基础1、坚持以稻治涝战略,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市平均海拔120米,洼地星罗棋布,常受江水顶托、山洪下滞,江河泛滥排水不畅,不仅影响粮食产量,更严重的是造成了土质养分丢失。多年来,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为主,十年九涝,严重制约了全市农业生产的发展。90年代初开始,*市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以稻治涝”战略。“以稻治涝”不是单纯的“见涝种稻”,而是对生产用地做好旱改水的可行性调查,遵循“宜稻种稻、宜草植草”方针,坚决杜绝了在自然湿地上滥垦现象的发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XX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80万亩,是1996年水稻种植面积的4倍。“以稻治涝”战略的实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相当于增添了94万亩的湿地面积。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恢复土地生态指标。全市部分土地由于多年比较单一的种植结构和偏施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种植效益日益下滑,影响了农业生产,同时还威胁到生态环境。对此,我们实施“沃土工程”,该工程采取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措施,综合运用机械深松深翻、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达到深松深翻改土,消除板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目的。其中,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市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过去农民把秸秆大部分作为冬季取暖燃料。通过秸秆还田,避免秸秆焚烧和遗弃,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全市秸秆还田面积达130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为了合理地利用化肥,把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和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我市农技推广中心建立了土肥站,开展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应用此项技术,避免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30万亩,采集化验分析土样2300多份。3、加大农田水利建设,集约利用水资源。随着近年全市水稻面积的增加,打井灌溉成为多数稻农的首选,在增加效益的同时,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程度也比较大。为了改变破坏环境引来的农业效益现状,我市积极争取水利项目,规划水田灌溉面积61.74万亩,预计总投资62026.87万元。XX年,我市建设12处典型示范区,推广节水技术。通过节水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从而达到水资源保护与农业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XX年,完成投资365.5万元,维修桥涵闸15座,新建、改善灌排渠道112.5公里,完成工程量28.5万立方米,完成了2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新建排干7.5公里、支沟7.03公里、新建塘坝1处,维修拦河坝9座,整修渠道25公里。三、强化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升级近年来,我市依靠科技创新,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促进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做实生态农业建设工作。1、合理布局绿色原料基地,提高生态农业效益。我们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划和建设了各种绿色种养基地。区域内共辟建种植原料基地210万亩,其中A级绿色水稻基地32.3万亩;AA级和有机食品6500亩。依托*乳业集团建立了绿色奶牛基地,绿色饲养率达到95%。2、提高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水平,建立生态农业标准。我市在基地建设上狠抓生态标准制定,加强了对基地生态的监控。制定了绿色食品基地提档升级实施方案、推行农业标准化考核方案和*市绿色水稻栽培模式图,重新修订完善了绿色水稻基地建设十条标准,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市A级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出台了绿色食品基地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办法,对农药、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标准做了明确而严格的限定,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进行严格检查。其次,狠抓技术推广,提高科技水平。先后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腐殖酸肥、MI微生物肥、有机复合肥、大棚小区内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等。还重点推广了高油大豆栽培技术,绿色大豆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今年,达到175万亩,同比增长了31.5%。近年来,我市还广泛应用人工、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大力推广稻田养鱼、养蟹、养鸭等综合技术。3、高标准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加强生态农业监控。定期组织开展生产资料市场大检查,通过基地监督员、检查员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品种、用量和使用时间,建立村户两级档案,每年进行四次检查并跟踪监测,对违犯操作规程者坚决取消合同,对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库存预警管理办法
- 企业取暖补贴管理办法
- 伦理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 住宅装修垃圾管理办法
- 事故案例培训管理办法
- 企业码头造价管理办法
- 保监会新股权管理办法
-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办法
- 企业员工订单管理办法
- 企业制度建设管理办法
- Unit4Where'smyschoolbagSectionB(3a~SelfCheck)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表
-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教师职业素养精选ppt
- 轨枕工序安全操作规程
- 2021年消防继续教育试题汇总及答案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B/T 15382-2021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 标准的起源、发展与标准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