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一).doc_第1页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一).doc_第2页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一).doc_第3页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一).doc_第4页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一)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2-5-28方海/文 整整一个世纪就这样飞逝而过,想想在20世纪如此丰富多彩的现代家具设计的舞台上,竟然没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不免伤感了一阵。好在刚刚完成初稿的博士论文西方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为自己勉强挣回一点自尊,证明中国的设计文化绝非一无是处。更有许多位设计大师坚定地认为,21世纪的设计舞台上一定会展现中国设计的显著地位。感动之余,又突然茫然起来:中国设计师在下一个世纪凭什么去“展现中国设计的显著地位”呢?我们确实有非常优秀的设计传统,但中国人自己不会使用它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也愈来愈全面地了解世界,但设计领域却是在与世界接轨的行列最末,实际上至今仍是概念模糊。由此深感悉心分析介绍别人的设计发展的必要。 已有的设计历程证明,设计创造的灵感之源有三大类:其一来自历史,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大的灵感之源,能够善于吸收先人的成果,加以现代的转化,创新出自己时代的作品,这正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二是大自然,人们生存环境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为设计师提供灵感,尤其是各种材料的运用,包括人类自己创造的各种合成材料,其本身就是设计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三是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而艺术相通的观念更是现代设计、现代艺术的一个基本概念。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的发展寓不开各大洲的原始民间艺术品提供直接的灵感,现代建筑、现代家具的发展更与绘画、雕塑的成就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往往会贡献出各种新鲜血液来,在这方面,西方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是个最鲜明的实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使西方现代家具设计先富了起来。但最重要的,还取决于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机制,我认为这是现代中国设计师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上述三种创造灵感之源,实际上都体现在东西方现代家具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从一个设计师的认识角度去观察家具发展中的设计流变,对认识别人、学习别人,从而丰富自己,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后的分析将自然而然地以坐具为主,这种自然而然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坐具是除传统日本人以外世界几乎所有民族的最主要的家具,也是曰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具,所以,芬兰设计大师塔佩瓦拉(Ilmai Tapiovaara)说:“椅子的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其次,坐具是所有家具中最复杂的一个门类,坐具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各类家具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第三,坐具又是最富于艺术表现力的品种,其本身就可构成一件艺术珍品,几乎所有的设计大师都对椅子设计情有独钟并硕果累累,不仅如此,许多艺术大师也时常以椅子为题展示其多彩的设计才华,达利(Dali)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图1)。 20世纪是人类家具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世纪,它所取得的成就,同其他许多领域一样。超过人类以往全部发展史上的总和。从三年前开始,笔者为了准备博士论文,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欧洲许多重要的图书馆、博物馆查阅有关资料,有幸接触了数以千计的许多种文字印刷的关于家具史的出版物,最后成形的博士论文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研究现代家具发展过程的一个侧面。与此同时,作为辅助研究,作者亦从家具设计的角度,写过数篇有关现代家具设计、西方家具史研究、中国家具史研究方面的论文,其中一篇题为“20世纪家具设计流变”,逐一剖析其设计思想及作品。至于如何选择这些大师,我主要通过笔者这三年多精读过或浏览过的近百种家具设计和家具史著述中,选取出场率最高的那些名字。这样做当然不可能保持全面性,但起码能够代表20世纪家具设计的主流,实际上任何人不可能真正全面地介绍某一门类的历史。能够了解“主流”,便可以循此探晓各个“支流”的来龙去脉,从而使设计师和学设计的学生们各取所需。笔者原文较长,限于篇幅,只能再选取“主流”中的“主流”,并进行简明阐述,对于国内有关刊物中已介绍过的几位设计大师,如布劳耶(Breuer)、阿尔托(Aalto)等则拟从略,但中心内容不变,即介绍现代家具设计发展的主流。 1.现代家具设计的开路先锋米切尔蒂奈特(Michael Thonet,1796-1871年) 蒂奈物是奥地利人,生于莱茵河畔的Boppard城,并于1819年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家具作坊。1836年蒂奈特以层压板的新工艺获得专利,而后于1856年他又获得工业化生产弯曲木家具的专利,此前在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上,他展出了自己的新产品并获一项铜奖。蒂奈特家具的最大特点是物美价廉,适合大批量生产。即使进入20世纪,其质量仍获得许多现代设计师的认同,勒柯布西耶早年为自己的建筑室内所选择的家具中,即以蒂奈特椅为主。蒂奈特椅的另外一个重要特性是便于运输,它们虽非折叠式设计,但各构件间易于拆装,从而使运输空间达到极小。蒂奈特椅至今仍在生产中,包括数种变体形式,它是20世纪最为成功的椅子之一。除了英国的温莎椅和中国的明式椅,很难有其他的椅子能超过蒂奈特椅的生产年限。然而,对蒂奈特椅而言,更重要的是它内含的现代设计因素(图2、3)。 图2蒂奈特1859年设计的NO.14弯曲木椅图3蒂奈特1859年设计的NO.14扶手椅2现代设计的先驱人物 第一批设计大师的产生年代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多年,而此前,尤其是世纪之交的10年间,已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建筑师以各自不同的手法设计出功能主义意识极强的家具作品,其中有几位大师后期的家具作品已堪称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如美国的赖特(Wright)、芬兰的老沙里宁(Saarinen)和苏格兰的麦金托什(Mackintosh)。许多人的设计作品至今仍在适量的生产中。这批先驱人物从理论上讲属于不同的风格流派,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摒弃传统中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在设计中追求真实,以功能为出发点,并全力提供设计创新。 2.1英国的开拓者 英国人最早开始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家具设计,这是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在地理上,与欧洲大陆隔离开来的现实使英国数世纪以后受欧洲以及法国、意大利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家具设计上繁琐的装饰传统影响较少;而更重要的宏观文化上,英国几个世纪以来作为西方列强的首领,在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文化交流中,或文或武,都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家具设计方面的内容,这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因中国坐具由实际需要而产生、发展、定型,其间功能性是根本因素;英国是第一个发生现代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家具设计不能不受影响;同时英国也是一个最早的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的国家,自18世纪中叶就不断产生能够左右时尚的家具设计师,其设计风格又往往更功能化,如齐本德尔(Cfoppendle,生于1718年),其家具设计图册中的三种流行风格:中国风格、法国风格和奇特风格,对当时及后世都影响极大。 爱德华哥德温(Edwardilliam Godwin,1833-1886)是英国最早的简洁风格设计家具的建筑师。哥德温生于布里斯特,并于1854年建立起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1862年的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使他的兴趣更多转向室内、家具设计,此后他与许多设计公司合作,其室内及家具设计兼及公共建筑及私宅,如1884年他为著名文学家维尔德(Oscar Wilde)完成了伦敦寓所的室内装修。哥德温的家具设计有时受历史风格影响,如在古埃及家具基础上进行简化。但对其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东方设计思想,即中国和曰本的设计手法,这使哥德温创造出一批形式高雅、造型简洁、有明确现代意味的家具设计(图4)。 图4哥德温(Godwin)1878年设计的椅子和1883年设计的椅子查尔斯沃塞(Charles Francis Annesley Voysey,1857-l941)生于约克郡,从很年轻时就受到几位当时著名的建筑师的专业训练,直至1882年他建立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自1888年起,在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他开始设计家具、纺织品、墙纸及金属制品,同时也成为当时英国居住建筑复兴中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同麦金托什(Mackintosh)一样,沃塞也非常强调建筑、室内及家具的一体化设计。在家具设计中,他的充满整体感,简约克制的手法,并不失传统的特点,成为英国后期工艺美术运动中的主要旗手。他的椅子设计尤其著名,其背板上挖空的心形图像,不寻常的比例关系及空间感,使这些椅子不仅个性突出,而且有一种惊人的视觉冲击,使人们明显感到轻松而合理(图5、6)。 图5沃塞(Voysey)1902年设计的扶手椅图6沃塞(Voysey)1897年设计的扶手椅然而,世纪之交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影响最大的建筑师当数格拉斯哥学派的核心人物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1868-1928),这位罕见的全才人物在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尤其在建筑与家具设计方面,他与美国的赖特非常相似地分别领导着欧洲及美国当时的最新设计潮流。麦金托什生于格拉斯哥,其主要设计作品也在这个城市。麦金托什读书时学业非常优异,并在几位著名建筑师事务所中受到专业训练。 1890年他赢得汤姆森旅行奖学金,从而有充裕的机会去意大利、法国及比利时旅行,回来后即与妻子等四人合作成立了著名的四人设计事务所。1897年他赢得格拉斯哥艺术学校新校舍的建筑设计竞赛,并随后使这座建筑成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室内及家具设计同样精彩。此后在家乡的许多年是他事业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16年移居伦敦。 在家具设计中,麦金托什创造了一种非常有个性,同时充满象征意味的简洁优雅的形式语言,这种创造,源自他对英国本地传统、中国家具传统及日本设计影响的天才般的结合,这尤其体现在他的大量的椅子设计中。其家具设计中惊人的现代感能与强烈的文化传统巧妙结合,并创造出与其设计的建筑、室内在设计上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设计中对规整的几何形体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对曰本装饰艺术及建筑形式的兴趣,在他几乎所有室内设计中,椅子和其他家具同时也是界定和划分空间的实体,许多椅子的高靠背实际上起着室内屏风的作用(图7、8)。 图7麦金托什(Mackintosh)1903年设计的扶手椅麦金托什的大部分家具都是为他所设计的室内空间专门创作的,因为当时的家具市场根本找不到合适于其建筑室内的家具,但其中许多件作品已作为经典之作成为后世的艺术点缀,至今仍在以一定数量进行生产。2.2维也纳学派的贡献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种似乎是天然形成的艺术设计传统。这种传统到了19世纪末便形成一股强劲的现代设计之风,无论是维也纳学派还是“分离派”都是有关这一设计思潮的组织表现,他们在欧洲大陆影响极大,尤其对近邻德国更有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个学派在世纪之交同时产生了一大批设计大师,以其既统一于功能主义的创新意味而又能各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成就,影响着后世许多设计师们,而这个学派的核心及导师就是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1841-1918)。 瓦格纳生于维也纳,年轻时分别就学于维也纳工程技术学院、柏林工学院以及更重要的维也纳美术学院,并于1894年成为母校的教授并随后被任命为院长,从而更有效而迅速地在他身边形成一个意识超前的设计流派,其骨干自然都是他的学生,如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1870-1956),库尔曼穆塞尔(Kolman Moser,1868-1918),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1870-1933)和约瑟夫奥尔布里奇(Josef 0lbrich,1867-1908)等人,这批大师级学生后来都在现代建筑和家具设计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895年瓦格纳旗帜鲜明地宣称要抛弃当时欧洲大陆极为流行的“新艺术风格”,并出版一本名为现代建筑的书,反对装饰意味仍很浓重并时常转回历史风尚的新艺术风格,在当时的欧洲影响极为强烈。瓦格纳本人拥有庞大的设计事务所,兼及建筑、室内、家具以及许多工业设计方面的内容。瓦格纳的家具设计也同麦金托什一样,主要是为他所设计的建筑室内专门创作的,这其中最为成功也影响最广的当数他1905-1906年为奥地利邮政银行营业厅设计的扶手椅和方凳。其设计手法具有超前的现代感,其铝合金的包饰件用在结构或使用上非常关键的部位,不仅仅有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保护功能。其设计构思与他的同胞蒂奈特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图9)。 图9奥托瓦格纳1906年为澳地利 邮政储蓄银行设计的凳子图9奥托瓦格纳19051906年为澳地利 邮政储蓄银行会议室所设计的扶手椅在瓦格纳的学生中,家具设计方面成就最大的就是长寿的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1870-1956)。霍夫曼先生在德国慕尼黑学建筑设计,后又投入瓦格纳门下。他于1895年游历意大利,做当时艺术类学生通常向往的“朝圣之行”,回到维也纳后便进入瓦格纳设计事务所工作,直到1899年,霍夫曼与他们几个同学如奥尔布里奇和穆塞尔等人关系非常密切,很早就一同组织过定期的“学术沙龙”。 1897年霍夫曼加入著名的并在设计思想上非常“前卫”的“维也纳分离派”,并于次年参加“分离派”的第一次展览并设计了其中的主要展厅。1899年霍夫曼被任命为维也纳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筑设计教授,直到1941年退休。在四十多年从事教学的同时,他也承担了许多重要的建筑设计项目,并积极参与多方面艺术活动,如1905年他退出“维也纳分离派”并与著名画家古斯塔夫科里穆特(Gustav klimt)成立“艺术沙龙”。霍夫曼积极参加了许多展览活动,如1914年科隆举办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1925年巴黎艺术设计展览会及1930年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世界博览会。霍夫曼在设计思想上深受老师麦金托什的几何构图和纤绣而富于弹性的细节处理。霍夫曼的家具作品数量很多,早期的设计中多能看到瓦格纳手法的影响,尤其金属包饰构件的运用,以后作品中则显出越来越强的个性,并时常表现出善于结合传统的高超技艺(图10-12)。 图12约瑟夫霍夫曼1904年设计的NO.322餐桌椅同他的老师瓦格纳一样,穆塞尔(Moser)也出生于维也纳,他于1888年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后又时常去工艺美术学院听课,这使他“学会了多方面的知识,展现了艺术与设计多方面的才华”。他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创建者,并于1899年开始与霍夫曼一道任教于工艺美术学院,次年,其家具设计作品分别参加了1900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览及同年的巴黎博览会。1903年穆塞尔再次与霍夫曼及其他朋友一道建立了“奥地利制造联盟”,开展了在建筑、家具及绘画领域中的多极活动。然而从1908年起他的兴趣开始集中在绘画上,直到去世。穆塞尔非常有个性,其家具设计则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个性。穆塞尔的许多家具是为好友霍夫曼的建筑室内设计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立方体造型的突出运用以及对色彩的限制,这种特征典型地表明了“分离派”的风格,并预示着现代设计运用中几何抽象的形式将要来临(图13)。 图13穆塞尔1902年为疗养院的主要大厅设计的扶手椅维也纳学派中对现代设计运动影响最大的要数路斯(Loos),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路斯也同时热衷于家具设计并有不少精彩作品。在瓦格纳周围的学生中,路斯显得更为独立,设计思想时常比老师和同时代同学都更加激进。路斯青年时代曾在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学院学习,从1893-1896年又去美国游历、学习,回到维也纳之后先追随于瓦格纳周围,同时也在别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过。在广泛的设计实践中,他对自己的设计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思考,并从1897年起开始大量写文章,对建筑和设计诸方面的问题做了广泛而又尖锐的论述。路斯于1908发表了他最著名的论文装饰和罪恶,在这篇文章中他将对装饰的过分使用与社会的衰败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建筑界、设计界引起轩然大波,影响非常大。路斯本人始终勤于创作,以自己的实践表明设计立场,而非停留于理论思考中。1912年他建立起一所建筑设计学校,集中宣示自己的设计观点,从1920年到1922年间,他曾担任过维也纳城建局总建筑师,使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更加显著。路斯的家具设计别具一格,他重视传统,但仅指传统中最精华的设计成分,所以与他的建筑设计理论并不矛盾。路斯认为从优秀的传统中吸取精华并进而做合适于时代的演化比完全凭空创新更加可靠,这方面他最著名的家具设计是建立在蒂奈特椅基础上的。路斯认为设计中即使有装饰,也应来自结构,除此之外的装饰都是一种浪费。路斯的设计思想显然对丹麦建筑师凯尔柯林特(Klint)启发很大,后者以同样的指导思想建立了非常成功的丹麦设计学派(图14)。 图14路斯1899年设计的扶手椅2.3空前绝后的设计怪杰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年) 西班牙是个盛产艺术天才和设计怪杰的国度,这种传统已有千年历史,尤以近现代为甚,在艺术领域,从戈雅(Goya)到毕加索,从米罗(Miro)到达利(Da1i),个个惊世骇俗,为人类历史所罕见,而建筑及设计领域亦同步而行,同样产生设计思想与同时代同仁同样先进,但表现手法却全然不同的设计大师,如高迪和约瑟夫玛利亚玉尤Josef Maria Jujol,1879-1949,而以高迪的成就更为巨大。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是一位著名铁匠的儿子,这一点可从他后来大量设计作品中对铁构件的得心应手的运用看出来。高迪最伟大之处,也是与众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任何时候对任何流行的设计思潮都持有他独特的并自成一体的做法。高迪不仅是西班牙建筑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也是现代设计运动中的最关键的设计大师之一,其影响之大,似乎与日俱增,尤其在二战以后,高迪更是成为后现代建筑师、设计师的导师之首。高迪是一位全身心献给设计事业的天才,这使他在并不算太长的生活旅程中完成了大量精心设计的设计作品,其中绝大多数建筑物在巴塞罗那市区,成为该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而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则是至今尚未完成的“圣家庭大教堂”,这组举世无双的天才之作始建于1883年,直到1926年高迪因车祸去世时,其作品只完成人口建筑部分。而仅此部分即已让世人叹为观止。近百年来,几代建筑师都在考虑如何完成高迪的伟大遗作,至今仍在时断时续地建造过程中,其整个过程本身都始终是西班牙一个世纪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景点。同麦金托什一样,高迪所有的建筑设计作品都是从外观到室内再到家具的设计手法完善统一的整体,因此,高迪的家具设计也同他的建筑设计一样别具一格,同时又符合现代设计思想。 图15高迪1898-1900年设计的扶手椅高迪的家具都是为某一特定的建筑室内设计的,它们因此都非常明确地成为建筑室内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具体构件的设计手法上,高迪对当时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诠释要比所有同时代的法国和比利时建筑师们都更为大胆和抽象,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迪在设计中对功能及人体工学的精心考虑,甚至可以认为高迪是现代人体工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上述几种设计思想及具体制作手法结合在一起,就自然而然产生出生动的雕塑效果,使高迪的每一件家具作品都成为难得的艺术珍品。高迪的家具不是设计的主流,但却是永恒的(图15)。2.4两位比利时先驱设计大师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大陆,巴黎早已不能保持唯一文化中心的地位,许多外国城市在许多方面比巴黎更吸引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是其中之一,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布鲁塞尔在世纪之交比巴黎更重要,这完全是由两位德高望重的比利时设计大师所决定的,这两位大师就是霍塔(Horta)和凡德费尔德(Van de Velde)。 维克多霍塔(Victor Horta ,1861-1947)生于比利时根特市,并在根特建筑学院学习建筑设计,不久便考入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学院。当时的学风是由装饰浓重的新古典主义所负担重重的“历史主义”,并在自然界有机物构成元素的启发下,全新地发展出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成为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领袖人物,并于1912年被任命为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一段时间曾担任院长,这使他的设计风格影响更大,不仅在本国,而且扩展至整个欧洲,如著名的法国“新艺术运动”首脑人物赫克托贵玛德(Hector Guimard ,1867-1942)在设计上就受到霍塔极大的启发。19世纪90年代霍塔设计了一大批私家住宅,对这些面目,他同麦金托什、高迪这些大师一样,既设计建筑物本身,也设计从里到外的任何东西。包括地毯、灯具、绘彩玻璃,以其家具更具代表性。从这批住宅,包括他自宅的设计中,霍塔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新艺术风格”,以自然曲线为主要构成元素,摒弃古典装饰传统,最后创造出风行一时的“霍塔流线”,形成另一种“古典风格”,这在霍塔的家具设计中表现尤为明显。霍塔影响之大,以致有时在后来的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中成为阻力,这主要表现在由他担任首席评委的国际联盟总部设计竞赛方案的评定上,他关键的一票使柯布西耶的优秀方案落选。然而,霍塔创造的设计风格在冲破历史框框方面功不可没,而其作品本身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图16) 同霍塔一样,享利德费尔德(Herry.Van de Velde, 1863-1957)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设计大师,但其活动范围更广,在家具设计上也影响更大。这从他的简历中可明显看出。费尔德生于比利时名城安特卫普,先是在安特卫普艺术学院学习绘画,3年后又转到巴黎继续学业,直到1885毕业。1886年他先后加入并参与创办了几个以安特普为中心的艺术团体。1892年他决定放弃绘画而转向设计,并于两年后出版他著名的艺术宣言,强烈呼吁现代艺术的综合发展。1907年他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17年他移居瑞士,1920年移居荷兰。从 1926年到1936年的10年间他一直是根特大学建筑系的教授。1947年他又回到瑞士居 住,直到去世。费尔德是现代设计风格的创造者之一,在他年青时更是向传统设计观念挑战的旗手。他像中国古代的孔子一样,以周游列国的方式宣扬他的现代设计观念,并最终获得举世公认。其主要战场,先是在他的祖国比利时,接着去法国,其间穿插瑞士、荷兰、英国,并在德国取得开创性的国际性成果。家具设计是费尔德设计作品中最重要的品类,当他第一次去巴黎向一位著名艺术经纪人出示自己的家具设计时,受到断然拒绝,但一年后在德国,费尔德的家具作品受到普通公众到专业评论家的一致欢迎。费尔德对自己的设计思想充满自信,并有足够的精力去为自己的信念奔走推广(图17、图18)。 1938年在美国纽约国际博览会上,现代最重要的建筑史家西格费里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曾问费尔德为什么从绘画转向建筑及设计,费尔德给予了详细回答,首先是回顾1890年前后的情形:“事物真正的形式全被掩盖住,在这样一个时期,反叛形式上的虚假及反思过去是一种道德上的反叛。”后来费尔德告诉吉迪恩,他认为他仅在绘画领域无法完成这样一种反叛,并认为当时遇到未来的妻子给予他极大的勇气,“我在1892年告诫自己我决不能让我的妻子和我的家庭发现自己是生活在一种不道德的环境中。”费尔德的“革命”如此坚定不移,注定会结出硕果。费尔德的家具设计作品大都创作于世纪之交,其设计中力求抛弃无功能装饰,走向简洁的手法,为紧随其后的那批现代设计大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 2.5德国的现代设计先驱 德国是现代设计的最直接发源地,这方面几位德国设计先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生于同一个贝伦斯和雷曼施米特,而前者更以曾培养过3位现代建筑与设计运动的经典大师格罗皮乌斯(Gropius)、密斯(Mies)和柯布西耶(Corbusier)一而成为德国设计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 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 ,1868-1940)也是一位罕见的设计全才,在建筑、家具、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玻璃设计、工业设计多方面均有划时代的建树。他最初在汉堡学习,而后去慕尼黑作为一位画家和平面设计师为一些公司设计作品。1896年贝伦斯也依惯例去意大利“朝圣”,回到慕尼黑后就参加了包括雷曼施米特(Riemerschmidt)在内的一个设计协会“联合车间”,并于1898年设计出他的第一件家具,次年在当地展出。以后4年间他移居达姆斯塔特,成为当地“艺术家画廊”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并在这里设计教学中逐渐发展成熟与现代工业化生产密切结合的设计思想。贝伦斯的设计活动始终都与工业生产密切结合,并于1907年被任命为当时一家大公司的专业工业设计师,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但贝伦斯以后的生涯则逐渐以建筑设计为中心,同时兼及家具,灯具等多方面产品。他以混凝土、钢、玻璃设计的厂房是现代工业建筑的第一个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巨大。以后的几年中贝伦斯的设计活动频繁,并于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最主要的创办人,成为现代运动最重要的先驱之一。1936年贝伦斯被任命为柏林艺术学院建筑系主任,再次培养了大批现代设计人才(图19、20)。 图20贝伦斯1902年设计的Wertheim餐椅图21雷曼施米特1905年设计的椅子理查德雷曼施米特(Richard Riemerschmidt ,1868-1957)是贝伦斯的多年好友,两人多次一同参与各种学术和艺术展览活动。与贝伦斯不同的是,雷曼施米特主要是一位家具设计师,在家具设计方面有非常重要的贡献。生于慕尼黑的雷曼施米特最初是在自己的家乡慕尼黑艺术学院学习艺术,他参加了1897年慕尼黑的设计展览,一年以后开始为慕尼黑的先锋派设计协会“联合车间”设计家具,其作品参加了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从1902年至1905年他在纽伦堡艺术学校任教,其间于1904年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并展出他为自己任教学校的校长设计的居室室内。他的第一件由机器制作的家具在德累斯顿产生并随即在当地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展览会上展出,影响非常大,由此奠定他当时作为德国现代家具设计的领头羊地位。雷曼施米特是一位杰出的教授,一生中许多时间用于教学,同时结合自己的现代设计思想传授功能主义设计原则,从1912年至1924年他是慕尼黑工艺美术学校的校长,1926年至1931年又担任科隆工业设计学校的校长。 雷曼施米特的家具设计结构简洁,构思精巧,同时又非常重视使用功能,这些特点特别集中地体现在他1898年为一间音乐教室设计的椅子上,由于为音乐演奏家设计,他特别注意扶手的处理,使得演奏者坐在椅子上能灵活自如地进行演奏。雷曼施米特重视民间宝贵的设计遗产,他的许多设计作品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实际上是民间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要求合理结合。这种尊重、利用民间设计手法也表现在他对传统自然材料的大胆使用,这种做法也与当时流行的贵族形式与现代功能要求的合理结合。这种尊重、利用民间设计手法也表现在他对传统自然材料的大胆使用,这种做法也与当时流行的贵族趣味的厚重软包坐垫针锋相对。当然他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机器制作的高质量而廉价的家具设计(图21、22)。 2.6北欧现代设计派的鼻祖:埃利尔沙里宇 北欧学派在现代设计运动中始终独树一帜,尤其二战以后,当着主流的角色。北欧学派有3个主角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分别充当旗手;瑞典在三四十年代最为著名,丹麦五六十年代势头最劲,而在60年代以后处在鲜明的领导潮流的地位。北欧学派大师林立,其间堪称鼻祖者只有埃利尔沙里宁一个,这不仅因为他本人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几乎所有设计领域的综合成就,而且因为他同时培养了一批顶尖级大师,这种培养不仅发生于他的祖国芬兰和北欧,更结硕于大洋彼岸的美国。老沙里宁(以区别他的儿子埃罗沙里宁或称小沙里宁)移居美国后创办的匡溪设计学院成为美国现代设计大师的摇篮,培养出小沙里宁、伊莫斯(Charles Eames)、伯托埃(Harry Bertoia)等一批划时代人物,由此,老沙里宁亦被称作美国现代设计之父。 埃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 ,1873-1950)是一位天才艺术家,他在赫尔辛基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同时在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设计,并于1897年毕业。他的建筑设计风格受到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赫尔辛基火车站的设计上,这座非常杰出的建筑一百年来尽善尽美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最主要的标志。老沙里宁是世纪之交芬兰民族浪漫主义的领导人物之一,并于1912年加入“德意志制造联盟”。1922年他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国际设计竞赛获二等奖。随后携妻子少雅移居美国,先在密歇根大学建筑系任客座教授,次年遇到美国新闻界巨贾乔治波琪(GeorgeCBooth),两个人一见如故,波琪请他制定出一个匡溪设计学院的发展计划。两年后老沙里宁一家移居布隆菲尔德西尔斯(Bloomfiel Hills)。1932年匡溪艺术设计学院正式成立,老沙里宁担任第一任校长并在此前规划了整修校园,设计建造了校园内的主体建筑。老沙里宁的家具作品主要都设计于去美国之前,也是同建筑内进行一体化设计的成果。其家具设计最重要的特点是功能、装饰与人情味的完美结合,开启北欧学校重视生活情调、提倡设计以人为本的先河(图23、图24)。 2.7美国的现代家具设计先驱 美国在建国早期,在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的传播流行方面都多少会比欧洲晚上一个节拍,又都能随后跟上,并创造出不少惊人成绩。到了19世纪末,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各种交流方式发展更新,使得欧洲出现的几乎所有艺术思潮、设计动向都能在同一时期传到美国,两个大陆在文化上从此得以同步发展。在现代建筑、现代设计运动中,美国也同样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先驱人物,如家具设计与制作领域中一度生意极为兴隆的吉斯塔夫斯蒂克莱(Gustav Sickley)兄弟,他们是美国工艺美术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专事生产“手工艺家具”,其设立十简单、粗矿,甚至有很大程度上的原始意味,但绝不含有与功能无关的装饰细节。斯蒂克莱还创办定期刊物手艺人来宣传,推广他们的设计理念及制作的产品。再如哈维艾利斯(Harvey Ellis),也是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家具设计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更深,具体手法尤其受到麦金托什的影响,这从其设计中集中式花饰拼嵌图案能清楚看出来。然而,美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格林兄弟,而赖特是美国最重要的现代家具设计先驱,事实上赖特本人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师之一,其大胆而粗犷的家具设计也使他接近第一代家具设计大师的行列。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Wright,18674-1959)是第一代几位建筑大师中最长寿的一位,这使他身兼设计先驱及现代设计大师双重身份,其创作时代经历了现代设计发展的不同阶段。赖特最初是一位工程师,当他以结构工程师的功底进入沙利文(Sullivan)建筑事务所工作时,他对设计的理解就远比一般人要大胆和新颖。他是勤奋而多产的建筑师,到1900年时他已经设计了50幢私人住宅并兼及室内设计以及其中一部分家具设计。1897年他参与创办芝加哥工艺美术协会,积极推动美国工艺美术的运动的发展,尽管他本人以后设计的发展远远突破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范畴,但他仍时常接收来自欧洲设计界的各种最新信息。赖特虽欣赏工艺操作,但他更强调机器的应用,这尤其表现在他晚年一些家具设计都是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赖特1909年访问欧洲回来后便将他的新住所“塔里埃森”改建为一所建筑设计学校;他当时为该建筑设计了所有家具,后来1955年他设计的他“塔里埃森”系列家具都是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的。 赖特是一位现代建筑大师,与麦金托什相同的是,他在设计中也最彻底地强调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地毯等全局设计的统一,并力求亲自设计室内外所有的细节;然而两人似乎又不尽相同,麦金托什似乎一切设计是从内到外地展开,或者说室内是家具的延伸,建筑又是室内的延伸,而赖特则正好相反地运用这个过程,一切都以建筑设计为中心,室内、家具都是为某一处特别的建筑设计,尤其偏重于从形式上与建筑的室内外协调;两位大师都爱使用的高靠背椅,最典型的说明了这一点。赖特的家具设计是对欧洲多年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历史主义”设计思潮的最强烈的反叛,尽管对一-件家具设计的诸多方面考虑不多,这使赖特不能成为第一代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大师,但他“宣言”式的超前设计意识,使他成为最主要的现代家具设计的先驱导师之一(图25-27)。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设计学派有很强的现代设计传统,近十多年在国际设计舞台上非常活跃的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就是该学派的主将之一,本书随后将介绍盖里的家具设计。而格林兄弟(Charles Greene,1868-1957;Henry Greene,1870-1954)就是加利福尼亚设计学派的开创者。格林兄弟最初是在华盛顿大学和手工艺学校学习以木工为主的各种手工技艺,随后两人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学习设计,并在不同的建筑事务所实习工作,直到1893年两人建立了独自立的设计事务所,这一年两人正赶上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各为“哥伦布博览会”,其中的日本展室建筑和中国展馆中心家具给两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立竿见影地体现在他们随后设计的许多住宅建筑中。这段时间他们与著名的专营东方古董的经纪人约翰本芝过往密切,得以精心研究他的丰富的收藏,从而使两位设计师对东方设计的简洁明快的精良工艺心驰神往,并决定将这些精彩设计传统转化到自己的设计中去。总的来讲,格林兄弟的设计中主要仍遵循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只是在设计时以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手法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 格林兄弟的主要建筑作品都是富豪住宅,业主又都在了解两位建筑师设计背景的前提下请他们为自己设计居所,这样两个常常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杰出设计专长,这尤其表现在家具设计方面。同当时许多设计先驱一样,格林兄弟同样强调整个项目的内外-4本化设计,室内外与家具摆放处处体现统一而完整的设计思想。两人在家具设计中最直接的创作源泉或可称作蓝本的就是中国明清家具。其时:中国明清家具随东西方几百年贸易往来已有相当数量收藏于欧美人家或某些机构中,在格林兄弟设计的布拉克(Blacker)住宅中,业主布拉克先生就收藏有中国明式家具。这些毫无疑问成为格林兄弟的创作又绝非抄袭或简化,而是对东方设计传统进行一种高水平、有创意并极为耐看的“诠释”,这又特别表现在家具制作中极为高超的手艺中,许多评论家认为,西方家具发展到现在,能够在制作工艺上超越格林兄弟的设计师几乎没有。格林兄弟对中国家具传统中的某些细节处理情有独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关门钉”的近于狂热的运用,使得格林兄弟建筑及家具中的关门钉明确成为他们的设计标签(图28-31)。 3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大师(第一代现代家具设计大师) 经典大师的出现主要是由三种因素造成的:其一是整个社会的变化、进步;其二是一批先驱大师们的开拓,其三是几位经典大师本人的刻苦努力。而经典大师们创造出的设计建筑、家具及所有的工业设计都是为现代生活服务的,所以称为现代设计,又叫“国际式”。其含义是:简洁、功能、合理,并随着现代的迅速发展,增加了人体工学方面的考虑。但无论如何,“国际式”在一开始就受到某些评论家的责难:冷漠、单调、缺乏人情味等。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招致批评。现代人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电和电器,但当法拉第发现电流并当众做实验展示其发展潜力时,更多招来的是刻薄和讽刺;这玩意有什么用呢?法拉第的回答非常有力:“那么请问,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评论、抱怨往往会伴随着新的创造,但这并不会妨碍新生事物引导社会的发展,“国际战”的现代设计就是这种新创造,更何况在以后的发展中其本身亦在不断完善着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整个社会风气,生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庭越来越少,演变后的普通小家庭再也不需要那么多仆人,或者根本不需要仆人。另一方面,传统家具的构造材料,尤其木料,此时愈加受限制。这样的社会状况,自然而然使以前欧洲那种庞大笨重,装饰满布的家具显得非常不合时宜,现在人们对日用家具的要求,不论是普通人家还是公共场所,都是体积,易于移动,并且最好是多功能的。于是,这批思想超前并对社会需要非常敏感的设计大师出现了。他们以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设计手段,结合新时代所提供的工业技术和新的美学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大都具有划时代的新意,对后世及同时代的设计师有着决定性的启发,这些设计大师于是破称之为本世纪的第一代设计大师。第一代设计大师共有5位,他们同时被称之为现代建统大师。因为他们都在建筑设计领域多有独创,5位大师中,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德堪称开路先锋,他的设计更多地体现在设计观念和手法上,布劳耶、密斯和柯布西耶的设计则随时都考虑、工业化生产及最新材料的运用,而阿尔托则以其设计中的人情味改变了人们对现代设计的古板形象。这些大师都不是孤立的,正相反,他们都很活跃,经常处于频繁的国际交流中,他们受到许多同代设计师的影响,在很深层的意义上,是有一大批第一代设计大师共同工作,创造着现代设计风格,上述5位经典大师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共属于第一代家真设计大师的还有:艾琳格瑞,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皮尔瑞查里奥,弗拉基米尔塔特林,凯尔柯林特。马恃斯坦和夏浩特帕瑞安德等等。3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大师(第一代现代家具设计大师) 经典大师的出现主要是由三种因素造成的:其一是整个社会的变化、进步;其二是一批先驱大师们的开拓,其三是几位经典大师本人的刻苦努力。而经典大师们创造出的设计建筑、家具及所有的工业设计都是为现代生活服务的,所以称为现代设计,又叫“国际式”。其含义是:简洁、功能、合理,并随着现代的迅速发展,增加了人体工学方面的考虑。但无论如何,“国际式”在一开始就受到某些评论家的责难:冷漠、单调、缺乏人性味等等。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任何新事物都会招致批评。现代人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电和电器,但当法拉第发现电流当众做实验展示其发展潜力时,更多招来的是刻薄和讽刺:这玩意有什么用呢?法拉第的回答非常有力:“那么请问,一个新生儿有什么用呢?评价、抱怨往往伴随着新的创造,但这并不会妨碍新生事物引导社会的发展,“国际式”的现代设计就是这种新创造,更何况在以后的发展中其本身亦在不断完善着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整个社会风气,生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庭越来越少,演变后的普通小家庭再也不需要那么多仆人,或者根本不需要仆人。另一方面,传统家具构造材料,尤其木料,此时愈加受限制。这样的社会状况,自然而使以前欧洲那种庞大笨重,装饰满布的家具显得非常不合时宜,现在人们对日常家具的要求,不论是普通人家还是公共场合,都是体量小、易于移动,并且最好是多功能的。于是,这批思想超前并对社会需要非常敏感的设计大量出现了。他们以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设计手段,结合新时代所提供的工业技术和和新的美学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大都具有划时代的新意,对后世及同时代的设计师有着决定性的启发,这些设计大师于是被称之为本世纪的第一代设计大师。 第一代设计大师共有5位,他们同时被称作现代建筑大师,因为他们都在建筑设计领域多有独创,5位大师中,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德堪称开路先锋,他的设计更多地体现在设计观念和手法上,布劳耶、密斯和柯布西耶的设计则随时都考虑工业化生产及最新材料的运用,而阿尔托则以其设计中的人性味改变了人们对现代设计的古板形象。这些大师都不是孤立的,正相反,他们都活跃,经常处于频繁的国际交流中,他们受到许多同代设计师的影响,在很深层的意义上,是有一大批第一代设计大量共同工作,创造着现代设计风格,上述5位经典大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共属于第一代家具设计大师还有:艾琳格瑞(Eillen Gray),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皮尔瑞查里奥(Pieerre Chareau),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凯尔柯林特(Kaare Klint)。马特斯坦(Mart Stam)和夏洛特帕瑞安德(Charlotte Perriand)等等。 3.1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Gerrit Thomas Rietved,1884-1964年) 在现代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里创造出最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大师。他出于荷兰名城乌特勒支(Utrecht),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而里特维德从7岁起就开始父亲的作坊中学习木工手艺。1911年他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木工作坊,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里特维德不是建筑学或设计方面的科班出身,但他对所学的任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终有独到的理解。有趣的是,里特维德一生中最富有革命性,也是家具设计史上第一件现代家具的设计人:1917-1918年他设计并制作了“红蓝椅”,并于次年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风格派”(De Saijl)运动是几乎与德国包豪斯齐名的现代艺术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多才多艺的设计师和理论家提奥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著名现代派画家皮尔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和里特维德,其中包括许多当时非常“前卫”并在设计思想上崇尚创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理论家。里特德极富轰动性的“红蓝椅”系列的首批家具设计首先在“风格派”的专业艺术杂志上刊登出来,立即引起同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这批作品于1923上又在德国包豪斯展览中亮相,对许多同时代设计师,包括另外几位大师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20年代,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早期,里特维德1924年,他设计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筑设计史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施罗德住宅(Schroder House),其设计思想和手法都与“红蓝椅”出于一辙,同时也贯彻着杜斯伯格的设计理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仅此两项,就足以奠定里特维德在现代设计中的大师地位。 图32图33图32、33里特维德(Rietveld)1917-1918年设计的“红蓝椅”及测绘图然而,对这位自学成才的天才人物而言,“红蓝椅”仅仅是他丰富多彩的家具设计生涯中的一个开始。同其位几位经典大师一样,里特维德也始终关注着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的结合以及适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材料的运用。一般认为包豪斯的布劳耶是第一位使用弯曲钢管设计家具的人,但实际上,里特维德几乎在同时,甚至比布劳耶更早就开始使用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新型家具材料,这从施罗德住宅的餐椅中可以看出。事实上当时双方的交流很多,互相影响很明显,只是布劳耶的“瓦西里椅”更为优雅,在设计上更为彻底而已。此后几年中,里特维德运用弯曲钢管和当时也很新潮的弯曲胶合薄板完成了一系列大胆而新颖的家具设计,1927年他的首批钢管家具被投入生产线中,由阿姆斯特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