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doc_第1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doc_第2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doc_第3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doc_第4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饮酒(其二十)陶渊明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15.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 3分)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欻(x):忽然。潨( cng):急流。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4分)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6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东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归辋川【注】作王维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15.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1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6分)【石景山一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水调歌头登多景楼【1】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2】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注释:【1】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由水路经过扬州,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写下了这首词。【2】若为:怎样。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句以“乱”字写出秋叶飘飞的萧索景象,与“无边落木萧萧下”况味相似。B词人将登楼看到的景象比作壮美的图画,“舒卷”二字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C作者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寓有一番寄托。D结尾处词人以“沙鸥”自况,进一步写出自己身形憔悴、飘泊无依的孤苦处境。15本词上阕“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寒风霜露以人的行为与情态。下列诗作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C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D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春江)16这首词抒发情感起伏跌宕,波折连绵。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阐释。(6分)【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15.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感慨之情。B.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C.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16.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6分)【丰台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6题。江城子1苏 轼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释: 【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15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 (鲍泉江上望月)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16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6分)【朝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江上【1】杜甫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注释:【1】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B.颔联“永夜”二字暗示诗人在漫长的秋夜难以入眠。C.尾联直抒胸臆,“时危思报主”一句拳拳之心尽显。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突破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15.下列诗句中“倚楼”这一细节描写,与本诗“行藏独倚楼”一句蕴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B.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唐子兰登楼)C.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D.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宋吴文英秋蕊香七夕)16.本诗中“高风下木叶”与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描写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秋思 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西城二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谒文山祠【1】明边贡【2】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树【3】,不遣南枝向北朝。【1】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相,南宋末率军抗元,兵败被执,终死不屈。【2】边贡:字廷实,明代诗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遵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原则。【3】西湖树:杭州西湖岳飞墓边的树。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绛帷”句:丞相祠内帷幔被寒风刮起,灯火飘摇,景中含情。B.“乾坤”句: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作者深感自己全无容身之所。C.“精卫”句:含蓄写出了文天祥虽抗元失败却矢志不渝的品格。D.全诗情感深挚,悲慨苍凉之中不失开阔与雄浑,颇具唐诗气象。15. “子规”也即“杜鹃”,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所营造的氛围也各不相同。下列诗词中与本诗中的“子规”所营造的氛围差异最大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B.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春晚)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16.本诗尾联云:“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文天祥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你认为两者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昌平二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12分)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15.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B.“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C.下阙“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D.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16.下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B.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C.“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D.“沧浪”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17.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6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丰台二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1416题。咏菊 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1,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2,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注释: 【1】无赖:纠缠不舍。诗魔:指诗人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2】平章:品评,赞赏。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句,写作者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创作冲动里,着魔一般或绕着篱笆或倚着石头独自沉吟。B颔联两句,写作者笔端蕴藏着灵秀,描写着菊花傲立风霜的姿态;嘴含着芳香面对明月反复吟唱。C颈联两句,写作者满纸书写的都是平素的满腹哀怨,谁又能通过片言只语来向自己倾诉衷肠呢?D尾联两句,写自从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菊花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15一般咏物诗皆以物为主,而本诗不落俗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下列描写菊花的诗句,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是(3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C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韦庄庭前菊)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16本诗与下面这首诗都写到了“陶令”,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6分)菊花 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1。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2。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3。注释:【1】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2】罗含:东晋人,有德行,年老辞官还家时,阶庭忽然兰菊丛生。【3】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以菊花浸酒。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东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即事【1】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注:【1】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15.“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3分) 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D.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其二)16.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 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6分)宿江边阁【注】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3分)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静水流深老师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注释】这首词根据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而成。14.本词上阕所写音乐变化倏忽、千回百转。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音乐变化的特点,并依次填写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3分乐声初发,_;转而骤然突变,_继而由刚转柔,_ 15.明代卓人月静水流深老师古今词统中评价本词描写的音乐“可以目听”。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特色。(6分) 16.听琵琶曲,苏轼在本词中言“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位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7分)【房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新城道中(其二)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注:宋仁宗熙宁四年辛亥(公元1071年)苏轼任监官告院。御史以杂事诬奏苏轼过失,轼不自辩,乞外任避之。四月,除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此诗写于1073年春天,诗人出巡察所领各属县。散材:语出庄子人间世:“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l)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旆(pi)钲:收兵的号令。耦(u)耕,指二人并耕。此处暗用论语中孔子令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扣题,用笔简洁,既概括写出作者山行之思,又勾画出诗人山行之态。B颔联以“散材”“疲马”自况,写出自己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未来仕途的担心。C颈联话题一转,既写出春雨后茶农的喜悦,又表明自己作为父母官之清贫。D尾联中的“歧路”一语双关,明写山行迷路的事实,暗中透露出归隐之意。15“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一联,于叙述描写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李白子夜吴歌秋 歌)B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杜甫羌村)C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D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白居易杜陵叟)高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12页)16古人评论此诗的艺术特色时说:“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第二联或第四联作简要阐述。(6分)【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15.(3分)D16.(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2分)。【评分参考】解释评论1分,结合诗句分析5分。意思对即可。【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3.(3分)C14.(4分)评分要点: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15.(6分)评分要点: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C 15.(3分)D16.(6分)评分标准: 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2分),对归辋川作赏析准确(2分),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2分)。【石景山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D 15C16答案示例:先写深秋季节,满目荒寒,萧萦秋景使客居异乡的词人增添了无限愁思;再写词人力图振作而呼酒登楼,眼前壮美的江山画卷、汹涌的波涛使他豪情勃发,意欲有所作为;但现实的阻力如冷风寒霜一般压抑着作者的报国之志。眼见山河破碎,自己白发憔悴,如今仍是报国无路,深感无奈;只好与江月沙鸥为伴,将平生抱负寄托于浪迹江湖的归隐生活。全词情感由抑而扬,由扬而抑,貌似旷达,实则包含着深沉的隐痛,读来令人唏嘘。【西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答案】B 15.(3分)【答案】C 16.(6分)【答案要点及评分要求】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1)。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1)。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1),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1),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1)。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1)。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丰台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 (3分)C【不懊恼,而是留恋眷恋】 15. (3分)A16.(6分)答案示例: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评分标准:点明具体手法1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可】。【朝阳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D15.(3分)C16.(6分)相同点:都描写了秋天叶子凋落的景象,抒发了时令之悲,年华之伤。不同点:杜诗“高风下木叶”一句描写的是在猛烈秋风席卷下,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突出了环境的肃杀,诗人由此联想到时局动荡,更加催生出强烈的报国忧思;而李诗“天秋木叶下”一句写的是秋天到来,树叶应时飘落的场景,表现了环境的凄清,侧重抒写对万物凋零的感伤。【评分参考】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西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答案】B15.(3分)【答案】C16.(6分)【答案示例】两者抒情方式相同,都是借助某个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都属于间接抒情。(1分)谒文山祠尾联借“西湖树”朝南生长之景(1分),暗示了文天祥顾念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2分)。文天祥诗借“磁针石”“指南”的特性(1分),暗示了自己心系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1分)。(如回答抒情方式不同,自圆其说亦可)【昌平二模】15.(3分)B(为实景,非幻想)16.(3分)C17.(6分)【参考答案】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2分)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