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测度分析.doc_第1页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测度分析.doc_第2页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测度分析.doc_第3页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测度分析.doc_第4页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测度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测度分析摘要:自1995年以来,四川省农民收入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利用l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变化过程,对四川省农民收入各构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各收入构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有很大的差别。最后提出了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关键词:四川省农民;收入构成;增长;贡献率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3-5539-04a calcul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farmers income growth in sichuan provinceli qi-yu,he fa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sichuan,china)abstract:since 1995, sichuan farmers income increased on the whole, but the disparity between town and rural area became wider and wider in sichuan.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sichuan farmers income growth between 1995 and 2009 was analyzed,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ncome components (wage income, household business income, transfer income, property income) to sichuan farmers income growth was calc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income component was very different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continuously.key words: sichuan farmer; income component; growth; contribution rate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农村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数亿农村劳动力积极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与城镇居民相比,城乡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进一步拉大,四川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为2.66,1982年缩小为1.74,以后又逐步扩大,1994年为3.48,2000年为3.10,2009年为3.10,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估计可能要达到45倍,甚至6倍。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研究四川省农民收入构成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探求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对于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地区间有序流动”。1993年12月,劳动部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体制改革总体设想中提出“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还要逐步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的界限”1。1994年11月,劳动部颁布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以就业证卡管理为中心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制度,首次没有使用限制农民进城之类的字样,表明国家对农民工外出务工政策逐渐放宽。此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选取1995-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数据2,3,分析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及各构成贡献率。1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变动过程自1995年以来,四川省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1 158.29元增加到2009年的4 462.05元,增长了2.85倍;2007年以来增长速度更快(图1)。农民收入增长经历了“较快、缓慢徘徊、上升、回落、上升、回落”的过程(图2)。不同时期,四川省农民的收入增长呈现不同特征。1995-2000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0.77%,农民收入增长开始很快,后来减缓。1996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25.48%,到200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减少到3.26%。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逐步增加,外出务工收入逐年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基本稳定。2001-2005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12%,农民收入增长逐渐加快。200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4.38%,2002年为6.07%,2003年为5.80%,2004年为15.71%。主要原因是在这一阶段农村经济经历了市场化改革,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乡镇企业大部分由集体所有制转为民营等非公有制,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2000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在3%6%之间徘徊不前。2004年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很多措施落到实处,农民收入在当年增长较快。2006-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12.43%。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7.12%,2007年为18.13%,2008年为16.20%,2009年为8.27%。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党中央每年都出台促进“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2006年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取消,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对“三农”的扶持政策更加多样,力度更大。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服务业得到明显发展,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使得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2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率分析2.1 测算方法农民收入构成分为4部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的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使用权获得的回报;转移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不需要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农民收入构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农民收入中各构成部分增长率在农民收入增长率中的份额。农民收入增长率等于各收入构成增长率的加权和,权数就是各收入构成在基期占总收入的份额,计算公式4为:=ki0()其中:in表示农民年人均收入,in0是基期的农民年人均收入,ini是各农民收入构成(i=1,2,3,4,分别代表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ini0是基期的各农民收入构成,ki0是基期各农民收入构成占基期农民年人均收入的份额。由公式(1)得:=ki0()令i=ki0/=则i即为各农民收入构成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2.2 结果与讨论根据1995年以来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历史数据,利用公式(3)测算1995-2009年四川省农民收入各构成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见表1。测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各收入构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有很大的差别。1)1995-2000年,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农民收入增长的80.18%由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所贡献;其次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9.80%;而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只有0.82%,位居第三;转移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小,为负。这段时期,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渐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提高,从1995年的18.01%增加到2000年的31.37%;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年降低,从1995年的74.29%降低到2000年的63.25%;财产性收入较少,且不稳定;转移性收入也较少,也很不稳定。2)2001-2005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对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农民收入增长的47.92%由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贡献;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5.38%;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分别为3.84%和2.86%,依次排列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这段时期,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但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稳定在60%左右;而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稳定在32%34%,但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却在下降。3)2006-2009年,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农民收入增长的65.86%由工资性收入的增加贡献;其次是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2.86%;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0.25%,位居第三;转移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小,为1.03%。这段时期,工资性收入增长很快,在农民收入中占的比重增加并稳定在40%左右;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逐年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较缓慢,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到50%左右;转移性收入先增加后降低,2006、2007年贡献较大,2008年为负数,2009年略有回升,总体波动较大。从长期趋势来看,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显著,是拉动农民增收的两大主要因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不过,2008年以来,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呈大幅增长态势:2008年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37%,位列第一位;2009年有所降低,贡献率达到30.90%,位列第二位。说明近两年来外出务工农民增加,在工资性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将土地出租(所有土地使用权让渡形式都可归为租赁形式)给别人收取地租,将资金出借给金融机构或个人获取利息,将其他资产出租获取收益,因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成为拉动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一股新的力量。国家出台的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一定的效果,但贡献不大。3 小结与建议1)1995年以来,四川省农民收入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经历了“较快、缓慢徘徊、上升、回落、上升、回落”的过程。2)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显著,是拉动农民增收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只有稳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才能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此,一方面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虽然较小,但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由于土地是农民重要的资产,因此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土地财产“物权”性质,赋予农民选择的权利、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加农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