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101班 杨姗姗 文章序号 19 论九叶诗派兼纪念袁可嘉先生裴高本文就九叶诗派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发展两个方面论述,并纪念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诗歌理论家、翻译家袁可嘉先生的辞世。首先,作者介绍九叶诗派的由来。1948年,九位诗人(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阵地亮相中国诗坛。1980年代,九人的诗作被选编为一书,以“九叶集”书名出版,“九叶诗派”由此得名。九叶诗派作家在中国诗坛积极倡导现代主义,同时自觉的运用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中国的现实生活,是现代主义中国化的拓荒者和理论的先驱。作者先后例举雨果和鲁迅两位中外大作家的对文学创作的观点和倾向的例子来证明象征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价值。为下面论述九叶诗派作品的一些重要作品历久弥新,其思想艺术的深刻而惊人的光彩能够冲破历史的迷雾而获得世人的首肯,主要是因为其作品创作运用了象征主义这一方法做铺垫。一、 九叶诗派的思想升华这一标题下主要论述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的具体表现。一是将社会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再具象化。作者以杜运燮的追物价的人为例子,具体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由抽象到具象的高度概括或者说高度综合的“追物价的人”的心理活动,如何写出国统区老百姓的辛酸与愤恨。这样的诗歌表现方法对现实予以强烈的讽刺,达到了写实类诗歌无法企及的深刻。段末作者还例举了类似的诗歌作品,如城市的舞(穆旦),骚动的城(唐湜)和上海(袁可嘉)等。二是自然现象作抽象概括,在本质上抓住一点加以提升,将其熔铸为独特的诗境。作者将郑敏的树作为例证。具体分析此诗并联系此诗的写作时间(抗战时期),对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作品的意义有着更醒目的认识。诗中诗人“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像我听见树的声音”,这就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反抗外来入侵、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呼声。沉默的树的“声音”,经过诗人抽象、概括、升华的运作,被成功地开掘出新意与震撼力。三是以是抽象的或体现逻辑关系的意念入诗,赋予一定的具象化的诗境,做到“死的抽象观念变为活的诗”。作者认为这一诗歌创作表现在郑敏的时代与死里有最好的说明。作者直接摘取原诗段落,更具体的展示了诗人是如何将抽象的逻辑命题形象化,让人们从诗作中获得了诗意的感悟与形象化的深刻理解。作者又简单的例举了陈敬容的新鲜的焦渴这一作品。诗作以人向往新鲜这一心理现象入诗,“秋雨也温暖”、“乌云颜色也很淡”,黄昏在“希望中”、“永远像黎明”,“有阳光,有飞鸟”,“有清风拂树的微颤”,形象而富有诗意地诠释了“新鲜的渴望”。本标题最后一段作者作了总结。通过上述三段作者论证了九叶诗人大体是以上述三种方式进行“抽象化”概括创作,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人们能从其现代主义的作品中从本质上去感知和认识社会、人生与世界。这种本质性的认识深刻性的体现,成就了九叶诗人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特征和价值。二、 九叶诗派的艺术变异九叶诗派的作品除了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思想的深刻性以外,还有另一特征。本标题下作者将论证这另一特征。深刻往往与复杂相联系。九叶诗派的作品的艺术方面的复杂性呈现出诗境浑茫。诗意朦胧。涵义丰富而不确定的特征。作者引用九叶诗派中的诗人兼理论家袁可嘉先生在诗与主题中表述的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高度综合”的追求以及黑格尔在美学中的说法来引出象征这一艺术手法。象征得到了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诗人的宠爱并被用作主要艺术手段。九叶诗派也不例外。作者摘录穆旦的赞美中的一节,分析牡丹是如何巧妙的运用象征这一手法,构成多重意蕴的空间和耸立其中的象征性形象,诱导人们去回味遐想。而后总结此类诗作是以一个物象入诗,造就暗示的指向与指意颇为明确的象征形象,以一定的暗示与联系形成诗作的绵远深邃感。另一类是以运用整体象征方法构成诗篇,托言咏物类作品是其代表。通篇的象征造就联想宽泛、寓意丰富的诗境,意义上呈现模糊或曰朦胧的特征。作者将著名的诗井作为例证。井通篇讲的是做人的准则与道理的象征。诗人倡导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他不满世人的冷漠,但也无可奈何,构成了明是写景暗是写人的双重意涵空间,而象征物的暗示又带来诗作寓意的朦胧与不确定,令人回味无穷。还有杜运燮的山、海、雷、闪电,穆旦的旗,袁可嘉的沉钟,辛笛的山中所见一棵树,陈敬容的珠与觅珠人等都与之类似。这些诗作依靠客体事物思想化形成象征,颇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九叶诗人运用象征化手段的第三种方法是按照象征主义“对应论”营造客观对应物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并对它们进行整合,以产生抒情的间离化作用。作者举了唐湜的我的欢乐和穆旦的诗八章的第三、第四节的两个例子。第四种象征艺术手段是用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使诗作弥漫着一种流动的氛围和情绪,一次表现是任意虚的复杂多变。唐祈的秋为典型之作。作者认为九叶诗派还有一些作品与上述诗篇类似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指意或倾向颇为明晰,甚至看似以描摹客体世界为主,确实以笼罩全诗的诗性氛围及象征意义来征服读者的。像辛笛的怀乡之作,穆旦的在寒冷的腊月、在旷野上,杜运燮滇缅公路、乡愁,陈敬容瞻望,袁可嘉的空等为代表。笔者以在寒冷的腊月和滇缅公路为例子,客观具体的解释诗作如何体现上述艺术特征,并同时证明这正是黑格尔所指出的侵入叙事诗领域的抒情诗现象:因为占主导地位的不是对一件事进行丝毫不露主体性的描述,而是主题的掌握方式和情感,即响彻全诗的欢乐或哀怨,激昂和抑郁。 笔者还对将滇缅公路评论为史诗(叙事诗)和将其与报告文学修筑滇缅公路纪实作比较两件事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笔者认为这样的评论是不准确的。其次,笔者以为评论滇缅公路“缺乏足够深厚的悲剧精神,远远没有写出那些令人非常尊敬的生命事物与生存境况,没有写出那个时代复杂的面貌”这种说法混淆了诗歌,特别是表现主题情感的抒情诗,与纪实性题材的区别。对于朱自清先生当时关于诗歌创作意见的批评和对杜运燮先生英勇题材作品的指责,笔者认为这是离开了他们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各自的所作所为,只顾为铸成文章的结论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作者评论九叶诗人以象征化为主要艺术手段,充分表现了自然、社会、人生和诗人的多层面状态,在艺术表现与作品意涵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特征,而这种复杂性特征使他们的诗歌呈现出意涵和艺术的新颖性。 接下来笔者又进一步的讨论九叶诗派创作所呈现出的思想深刻性和审美形态的复杂性的本体论的意义与影响。 首先,九叶诗派诗人受时代变化的影响。抗战带来的时代的大变化和抗战后国内的社会冲突以及争民主的浪潮极大的影响了九叶诗人的创作,使他们的诗歌相对于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现实内容的弱化有了超越,体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西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消极厌世、逃避社会的人生观和“精神上的无政府状态”的否定。而这种超越和否定使九叶诗人达到了“以现代性为叙事主轴而强调改造社会人生”的高度。九叶诗派的深刻性就体现在此,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中的这一变异之所以值得肯定,原因也在这里。 其次,作者由利奥塔:“现代性就是先带的时间性。”分析得出:在历史事件的框架中,该流派内在的思想的深刻性与艺术表现的复杂性产生的作用,是现代主义诗歌变异式发展的结果,这将有助于从诗歌、诗艺上丰富中国现代诗歌和提高中国现代诗歌的水准。这是九叶诗派作品能够经历历史掩埋的考验和重放光彩并对朦胧诗派有启迪性影响的原因。三、 纪念九叶诗人袁可嘉本节笔者仅就袁先生诗歌创作与中国新诗现代化理论建设的贡献做简略探讨。就袁可嘉的创作实践来看,是个忠实于现实生活和艺术关注人生达成了统一,关注社会生活、批判现实人生成为贯穿他的作品的第一内容。尽管他缺少参加远征军和抗击日寇的经历,但抗日的烽火、争取民主自由的浪潮影响了袁可嘉的思想和人生,现实生活的冲击与进步教授的引导更使他学会了冷眼看社会,也使其在学习和追求现代派诗艺、促进中国新诗现代化方面显得十分清醒、理性、执着。难民是作者关注人的命运,实践“人的文学”的具体表现之一。经过作者选择,40年代中后期社会生活万象中特殊事件的断面与瞬间,或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与现象成为作者诗篇中的另一主要内容。其中有对平庸的讽刺,对丑恶的抗议与鞭挞。冬夜、进城等作品就是折射战争中城市居民生活的作品。南京以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揭露和嘲讽当时南京政权的种种丑劣行径及其必然失败的命运,体现了诗人鲜明的政治立场,这也是袁可嘉诗歌体裁的又一重要方面。除了关于社会万象、现实生活、政治讽刺的内容,袁可嘉的作品中也有表现人生的另一面。如抒情诗墓碑、沉钟、母亲等,感情深沉,含蓄隽永,同时也渗透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观世心态,包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人生亲情的感受和对生活与生命的形而上的感悟。袁可嘉关注底层民众的遭遇,讽刺、批判剥削者、压迫者的诗作,体现了诗人“人民本位”的思想,表示了诗人自己提出的“人的文学”的力度与高度,同时也说明了以多方面的社会经验与人生思考为背景和基础的“人的文学”应该并可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分析诗人的作品,整体象征化是其重要的创作手段,也就是依靠可提实物主体化(思想化)形成象征,形成意义上的流动感与朦胧感。其次,元可加注重将感性与知性结合,以偏重知性的操作让高度的悟性统领诗篇,形成含蓄、理智、冷峻的诗风。知性的操作首先是反讽的运用,而更重要的是对世态百相的富含嘲讽意味的描绘中透出一种智慧的烛照。再次,诗人善于运用戏剧化手段形成冲突张力。此类作品大都表现瞬间的感受,具有一种现代主义的诗美。与九叶诗派其他成员相比较,袁可嘉的诗作数量较少,但少而精的作品足以体现他坚持走通现代派诗歌中国化道路的执着努力,也足以支撑他优秀诗人的地位。袁可嘉对于中国新诗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构建了中国现代史诗学体系。首先提出“人的文学”观点,指出“文学创造、欣赏和批评都是人的心智活动和生命的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从而将现代诗从政治工具论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在所构建的中国现代新诗体系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结构坍塌应急预案
- 仓库失窃应急预案
- YY课件无法查看问题
- 创新驱动发展:2025年半导体清洗设备工艺技术革新报告
- 2025年质量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城市地下管网安全守护:2025年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可行性评估
- 公司全员安全培训情况课件
-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试题及答案
-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新媒体营销》课件-2 直播商品卖点提炼
- 中国冠心病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4版)第一部分
- AQ 1083-2011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正式版)
- FZ∕T 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行业标准
- 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试题(答案详解1)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膝痹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 Know Before You Go:趣谈“一带一路”国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4 可能性 全国获奖
- 养老金融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