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插柳,润物无声——课堂问题设置的艺术.doc_第1页
有心插柳,润物无声——课堂问题设置的艺术.doc_第2页
有心插柳,润物无声——课堂问题设置的艺术.doc_第3页
有心插柳,润物无声——课堂问题设置的艺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置化学课堂问题的几点尝试摘要: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设置既是一个原则,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课堂问题的设置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关联性的问题设置、顾后性的问题设置、逆向性的问题设置、难点分化问题的设置几个方面阐述设置化学课堂问题的技巧。关键词:设置、问题、关联性、顾后性、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见问题设置既是一个原则,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独白”的方式,使“知识在问题中生成”,从而做到“有心插柳,润物无声”。那么如何进行问题的设置呢?对此,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关联性的问题设置。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时,首先可以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猜想: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什么?你能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证明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很自然的可以促使学生回顾氧气的有关性质,并且在书本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学习技能运用,达到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了该气体就是氧气,紧接着设置呈下问题:你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得到的吗?从而很自然的引入氧气的制取方法。这些小小的问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二顾后性的问题设置。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内容,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求学生写出课本中几个实验的文字表达式,并且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来,举一例来说明:Mg+O2MgO,可以设置问题: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但是从反应表达式上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不符合?学生很容易说出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那么你有什么办法让前后的原子个数相等呢?可能学生会积极的去想办法,从而完成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配平,在本节课中可以暂时不告诉学生这叫做“配平”,在此可以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比如铁和氧气反应,氢气燃烧等,尽量简单一些。但是通过这样的顾后学习,让学生对于后面所学的配平已经根深蒂故,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会很自然的想到要使前后的原子个数相等,这样比按部就班的学习配平理解起来要容易的多。三逆向性的问题设置。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而且也总会提出一些考试中已经考过的问题,且是经常考的问题,但是有时看到一些试卷,总是不免有些自责,明明有些题目就在嘴下,为什么不去换一种方式去问?考试中经常是一些逆向性的问题把学生打个措手不及。例如: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个有洗气,储气,收集气体等多种用途的装置,我们经常会问学生: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哪个管进?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呢?若是氢气呢?若将瓶内气体排出,该怎么做?若洗涤干燥气体呢?等问题。学生也是按照正常的思路很容易回答出来,因为毕竟问的次数比较多。但是偶然间做了这样一个题目:(1)装置II只能收集H2,不能收集O2。其理由是 ;(2)乙同学认为在不改动装置II仪器的前提下,对装置II进行适当改进,也可收集O2。你认为他的改进方法是 。平时做惯了常见题的学生,习惯了顺着做题,对待这样的逆向问题,已经无从下手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老师在上课时给予的逆向问题太少,思维能力在上课时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在做题时不知如何是好。学生对于一些问题是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还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启发,通过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设置把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对于问题以及对于考试中的题目快速的反应,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见解。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四难点分化问题的设置。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认知过程中的“鸿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能结构,在难点之处质疑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以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思索。这样在难点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例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时,学生对于其在计算题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铺垫来分化难点。溶液第一课题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5.6克铁与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 溶液?其质量为 克?其中溶质的质量为 ?通过类似的问题,学生有了爬坡的阶梯,再来做以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就显得非常轻松,从而后面的难点也就得到了分化。再比如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中学生感觉问题最大的地方,好多学生前面学的很好,到此就会感觉难以应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逐步把难点分化,慢慢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一课时时,在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后,通过问题:(1)判断如下反应是否可以发生:稀盐酸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稀盐酸和硝酸银;硝酸钾和硫酸铜,“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这一问题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里一石激起疑问的波涛,当学生知道如何判断出它们是否复分解反应时,自然而然地又会产生“怎样寻找物质使其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拔:试找出常见的物质与如下物质进行反应:氢氧化钙溶液,稀硫酸,碳酸钠,在学生解决过程中要求找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尽量发动小组之间以竞赛的形式,在互助学习过程中认识和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以及学会解决问题的本领。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教学难点顺利得到解决。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具有高度应变的思维能力,而课堂问题的设置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从而达到“有心插柳,润物无声”的效果。 (2010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参评申报表编号:送评单位:连云港市教育学会省学会第六届个人会员证号(没有的不填)论文题目设置化学课堂问题的几点尝试论文分类中学化学作 者杨帆所在单位名称西双湖中学合作者联系电编222300职称中一职务电子信箱诚信承诺1.本论文的主要论点及论据为作者本人原创,绝对没有剽窃或原文抄袭他人。2.主办单位若将本作品公示、上网、发表或出版,本人表示同意( );不同意( )。 承诺人签字:杨帆2010 年10月22 日关键词、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