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细则_第1页
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细则_第2页
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细则_第3页
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细则_第4页
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湖绿道二期工程(湖泽道)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实施细则编制 审核 审批 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年 月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实施细则审批表编制小组组长组 员项目部审批意见 总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东湖绿道二期工程 (湖泽道) 水泥混凝土基层监理实施细则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第二章 编制程序及依据3第三章 工程适用范围及特点4第四章 监理工作流程5第五章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8第六章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18 您的愿望, 就是我们的目标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GuangDong Tian He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Consulting & Monitoring Co. LTD第1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东湖绿道二期(湖泽道)主要结合现状土路、湖堤等新建道路,该段主线起于华侨城,经白洋桥垃圾处理站、白马洲村、叶家湾,濮锦休闲山庄,止于绿道一期湖泽道李家大湾,道路全长8.91km,其中,主线全长5.61km,次线全长3.30km。该选线抱环汤菱湖和小潭湖,区域湖泽水网发达,是东湖极具湿地生态特色观景线路之一。湖泽道沿线穿越三个自然村落,分别为白马洲村、先锋村、湖光村。其中白马洲村属于洪山区管辖;先锋村和湖光村属于东湖风景区管辖。本工程主线按自行车赛道标准建设,宽度为7米,全线禁止机动车通行。2、 设计概况 1、HZ1线布置形式为:3.5m混行道+3.5m混行道=7m绿道2、HZ2线布置形式为:2m混行道+2m混行道=4m绿道3、HZ3线布置形式为:2m混行道+2m混行道=4m绿道4、HZ4线布置形式为:2m混行道+4m混行道+2m混行道=8m绿道5、HZ5线布置形式为:2m混行道+2m混行道=4m绿道6、连通道布置形式为:1.5m绿化带+7.5m机动车道=8.5m连通道 三、工程名称:东湖绿道二期工程(湖泽道) 四、工程地点:湖泽道主线起于华侨城,经白洋桥垃圾处理站、白马洲村、叶家湾,濮锦休闲山庄,止于绿道一期郊野道李家大湾 五、参建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监理单位: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六、质量要求:合格 七、工期目标: 210日历天 八、投资额:约67406.88为万元第二章 编制程序及依据一、编制程序1、监理实施细则应在相应工程施工开始前编制完成,并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2、监理实施细则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二、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的依据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2、与专业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3、施工组织设计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5、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5)6、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三、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监理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第三章 工程适用范围及特点一、适用范围: 本监理细则适用于东湖绿道二期工程(湖泽道)。二、工程特点: (1)施工地点处在东湖旅游景区内,两头交通流量较大,车辆容易堵塞,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详细周全的交通导流措施,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2)本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涉及到供电、路灯、燃气、自来水、景观、园林,改移及拆迁工作。现场协调量极大。(3)施工环境要求比较高,施工地处东湖风景区,邻近省政府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生态平衡要求非常严格。第四章 监理工作流程1、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参加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分包单位核定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进行质量预控参加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签定装修工程样板,签发监理通知监理人员签认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序监理单位组织竣工初验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督促施工单位报请质监站核定竣工工程质量等级监理单位签发竣工移交证书2、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验收监理工作流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承包方自检厂(场)质保书提交材料报验单承包方检测单位下厂检验(必要)时)审 批监理工程师材料进入场工现场使用定期上报、归档3、钢筋混凝土施工监理工作流程基层处理监理复测测量定位1、 原材料检查合格,钢筋规格、长度、根数、间距、焊接质量2、 见证取样送检(原材送检及及机械连接,焊接接头)检查轴线位移、尺寸、标高、垂直度、平整度1、 检查混凝土坍落度2、 混凝土试块留置资料整理,质量评定外观检查,成品测量监理检查砼养生脱模砼浇筑监理检查监理旁站模版安装监理验收钢筋绑扎监理验收监理验收基槽第五章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1、 旧板破除1、 旧板破除分类(1) 原道路面层裂缝较大,形成贯穿裂缝或出现断板,则需将整块板破除恢复。(2) 若混凝土面板出现翘板、板面凹凸等情况,需将整块板破除恢复。(3) 板面局部位置出现断脚,若断脚面积不大于整块板面的三分之一,则需切割三分之一板面进行修复,可根据实际情况破除深一点浇筑混凝土或加入12mm的钢筋网片后浇筑混凝土:若断脚面积大于整块板的三分之一,则需将整块板破除修复。2、 旧板破除控制要点(1) 破板前根据分类选择整板破除或者部分板块破除,一块整板部分破除时,破板前需要用切割机对板进行切缝,以免破板时损坏相邻好的板块。(2) 切缝时需注意切缝深度,切缝过浅起不到分开板面的效果。(3) 切缝后采用炮机对相应板块进行破除,破除时一个控制破除深度,严禁破坏下部基层,同时注意不能破坏相邻好板。2、 基层处理(一)基层处理1、若道路路面面层及基层均破坏,破除混凝土板后,检查路基浸泡、侵蚀情况,对路基进行换填处理。2、破除后的混凝土块先用挖机清理,留20-30cm小石块进行人工清理,避免挖机清理时破坏基底。3、基层处理需做到路基表面无碎石块、泥土块、明水等。4、若进行路基换填处理,路基处理采用超挖换填1:4级配砂砾石的处理方式,原则上人行道换填30cm,非机动车道换填50cm,具体根据现场路基情况控制换填深度。(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加铺沥青层前的病害处理根据检测报告,全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主要分为脱空、破损、断板、裂缝、断角、边角剥落等病害,各种病害处理施工工艺严格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073.1-2001)、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执行。(1) 原路面一般接缝处理在沥青加铺层施工前对原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及路面裂缝,要全部进行清理,并重庆灌缝。清缝要干净、无杂物,灌缝要饱满,灌缝材料可用聚氨酯类填缝料常温施工,对于接缝剥落严重或宽接缝的地方用沥青砂等材料进行修补。(2) 裂缝维修a)对于小于3mm的轻微裂缝,可采取直接灌浆方法处治;b)对于大于或等于3mm的严重裂缝,应采用挖补方法全深度补块,重新浇筑抗折强度不低于4.5MPa的混凝土,补块宽度不小于1m,且修范围距板边距离不小于1m;(3) 破损、断板处理破损及断板病害均采用换板方式,为控制新老水泥砼板的差异沉降,应先凿除原破损水泥砼面板,清除干净,并及时运走混凝土碎块。凿除时不得扰动邻板,造成邻板破损、错位,并保留原有拉杆;新旧水泥路面必须设拉杆,若混凝土板上未设拉杆,采用钻孔机钻孔,按新建水泥砼纵缝设置拉杆要求植入拉杆。a) 现状水泥砼板块出现病害,但基础完好,修复结构为:新建22cmfr4.5MPa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基础。b) 新建或现状砼板破除修复且基础出现病害处,修复结构为:新建22cmfr4.5MPa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建20cmC20水泥砼基层+土基。基础出现病害处,破除路面及基础厚,应对现状土基进行检压,如压实度达不到要求,采用换填处理方式:清除50cm土,换填50cm砂石混合料。(4) 接缝错台处理a)对于弯沉值检测不合格的面板脱空,处理方式详见第(7)条“路面弯沉检测不合格的判断及处理”;b)对由基层强度不足,或由于基层积水造成的脱空或错台,应整板翻修。先处理好基层,在浇筑抗折强度不低于4.5MPa的钢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稳固时,错台小于1cm,可不处理;错台较大,要求调坡、铣刨或破除新建。(5) 缺边、断角板块处理a) 板端发生断裂及板边出现破碎、坑洞,应将断裂部分切割整齐(应保留原有钢筋),切割面积要大于破碎面。切割边线应平行于原板块边线。修复部分横向宽度应大于50cm且不得大于半板,纵向宽度不得小于50cm且不得大于100cm,修复边线不得位于车轮迹上;b) 新旧板面间应涂刷界面剂;c) 与原有路面板的接缝面,应涂刷沥青。如为胀缝,应设置缝板;d) 修复的混凝土板块抗折强度要求不低于4.5MPa;e) 若角隅部分的基层薄弱,应采用至少20cmC20素混凝土更换基层后再整板修复面层;若土基压实度及弯沉不合规范要求,建议采用50cm砂石混合料换填。(6) 其他一些非结构性破换,如表面起皮、露骨、剥落、麻面等,由于其只影响到原有路面行车舒适性,而当对老路进行改建、旧混凝土路面做基层时,这些形式的损坏对整个路面结构承载力和行车舒适影响不大,不予特殊处理。(7) 路面弯沉检测不合格的判断及处理水泥路面承载力一般用板间平均弯沉值进行评价,同时水泥混凝土板传荷能力是反映混凝土板协调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混凝土路面整体承载能力有重要影响。一般通过检测受荷板与非受荷板之间的弯沉差来确定,加载的位置为受荷板板角。原有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工程,关键是处理好老路的板底脱空问题,鉴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的复杂性,为保证改建后不因为基层而出现质量问题,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弯沉值并结合路面现状进行控制。本次设计混凝土板弯沉采用如下控制标准:依据规范,弯沉超过20或弯沉差大于6,定为脱空板。a.板角脱空板角弯沉45(0.01mm),认为板底脱空较严重,需要换板处理;20(0.01mm)板角弯沉(0.01mm)45(0.01mm),板角脱空,需要灌浆处理;板角弯沉20(0.01mm),认为没有脱空,不需要灌浆处理。b.接缝传荷载能力相邻板块弯沉差6(0.01mm),接缝传荷能力差,需要灌浆处理;相邻板块弯沉差6(0.01mm),接缝传荷能力好,不需要灌浆处理。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灌浆处理后,应对接缝及时切缝灌缝,灌缝应饱满,不得有漏切、漏灌现象。多块连续脱空采用灌浆方式处理。附表现状水泥砼脱空板块及处理措施一览表为根据现场探勘确定范围及处理方案,施工时可结合现场探压情况适当调整。水泥混凝土面板板底灌浆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可划分为:脱空位置检测-制浆设备配置-布置灌浆钻孔施工-制浆-灌浆-养生-封堵效果检测-封孔清场等八个环节。灌浆位置的确定结合检测报告对于弯沉超过20且小于45或弯沉差大于6的混凝土板块采用灌浆处理。浆体的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号及以上外掺料:高校减水剂、膨胀剂为得到具有高强、早强、大流动性、微膨胀等特点灌浆浆体材料,应通过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灌浆施工工艺灌浆最基本设备包括钻孔机、浆体拌合机和灌浆泵。首先是布控、钻孔,通常情况下钻3-5孔,距边角40-50cm,孔的直径略大于灌浆机的喷嘴直径,同时孔应贯穿混凝土板,其深度穿越经过稳定的基层底层,但钻入土基的深度不能超过7cm。钻孔完后,应压缩空气将孔中的混凝土碎屑、杂务清楚干净,以利于灌浆料在压力泵作用下顺利流入脱空处。灌浆后12小时内控制交通,灌浆板上禁止上车辆通行,以利于下浆体的硬化和强度的增强。i、灌浆孔的布置ii、灌浆孔钻好后,应采用压缩空气将脱空空隙中杂物清楚干净。iii、灌浆机械设备可用压力灌浆机或压力泵,灌注压力宜为0.5-1.5MPa。iv、灌浆作业应先从沉陷量大的部位开始,逐步由小到大间隙进行。当相邻孔或接缝中冒浆,可停止泵送浆液,每灌完一孔应用木楔堵孔。v、待浆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a时,用水泥砂浆封孔。vi、灌浆完成3天后进行弯沉值检测,当弯沉值超过0.3mm时,应重新钻孔补压。灌浆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配合比,水泥必须按要求购买符合强度要求的水泥,在施工前应做水泥的有关试验,包括安定性、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初凝、终凝时间。粉煤灰应为新近生产的粉煤灰,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水应用干净、无污染、可饮用水。外加剂不能使用过期、失效、不合要求的添加剂。在厂家销售店购置具有产品指标和合格证的产品。浆体应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以便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浆体能获得较大的扩散半径,但对于空隙较大及上体疏松或脱空区大的地方,必须具有流动性较小和触变性大的浆体,以免扩散到不必要的地方或生产路基边坡跑浆现象。 因此在必要时可在浆体中加入适量细砂或粘土形成既经济又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浆体,提高浆体中的固体含量,减少用水量。灌浆过程的控制为避免浆体的沉淀,应缩浆体从搅拌到压入板底时间、在存在或压入过程中进行不间歇搅拌使浆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保证不发生沉淀和离析现象,但时间不应超过初凝时间。灌浆时若发现灰浆从未压或压过的孔溢出时,应及时用木塞塞紧,10分钟后拔除,且此孔无须再进行灌浆。当错台面板抬升高度达到0.5mm,应换下一孔灌浆,如此反复压,直到面板抬升到相应的高度,否则极易形成断板。施工时应重视跑浆现象,一旦发生跑浆立即停止灌浆,并及时采取堵漏措施,待完会控制后在继续施工,或者采取间歇式灌浆。灌浆质量检测i、直观观察灌浆前后重型车辆通过脱空板时的位移情况(限于灌浆前有明显垂直位移的板块)。ii、钻孔取芯检查灰浆充填情况。iii、采用标准轴载车及克曼梁逐块检测灌浆板四角的弯沉值。若经测定弯沉值还在灌浆值范围内的,则需第二次布孔和灌浆,布孔则集中在不满足条件孔位附近补1-2孔。本次设计依据上述处理标准及方法,分析检测报告提供的数据,统计了板块处理数量,具体可详见检测报告中的外观缺陷平面图及弯沉差数据表。本次设计依据为2016年1月的路面调查检测报告,根据各项目的实际经验来看,检测后的车辆运行,施工期间的车辆通行均可能对砼板产生新的破坏,故沥青加铺前应对新增的破损板、脱空板块等进行处理。现有路面处治位置本次设计的处治范围是依据2016年1月的环东湖绿岛一期路面检测报告确定的,由于沿线车辆通行等条件的影响,具体各种处治措施运用范围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核实确定,最终处治范围应以加铺沥青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3、 砼施工1、原材料及基面处理控制要点(1)混凝土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现场塌落度,冬季要求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4+-2cm。现场浇筑时应进行观察或者检测,不合格的直接退回,并记录车牌号。(2)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基层老混凝土,以及新老混凝土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保证无污垢、结冰等现象。2、砼浇筑控制要点(1)浇筑混凝土时,无混凝土接触面部位必须用28槽钢立模,转弯段可采用木模板,不得采用塑料、石块等不规则材料作为模板。(2)冬季施工,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时通知商砼站对混凝土添加早强剂和防冻剂,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时只需要添加早强剂。抗冻剂和早强剂等外加剂,加入量为胶凝材料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隅四。(3)混凝土浇筑时,需进行振捣。在待振横断面上,每车道路面应使用2根振捣棒,组成横向振捣棒组,沿横断面连续振捣密实,并应注意路面板底、内部和边角处不得欠振或漏振。应以点振为主,避免拖振。(4)振捣棒在每一处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全面振动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和泛水泥浆为限,不宜过振,也不宜少于30s.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500mm;至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传力杆和拉杆。(5)振捣棒插入深度宜离基层30-50mm,振捣棒应轻插慢提,不得猛插快拔,严禁在拌合物中推行和拖拉振捣棒振捣。在振捣棒已完成振实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3m刮尺进行拉毛收浆,整平饰面。3、砼养护控制要点(1)混凝土抹面整平后及时铺设塑料薄膜和养护毯。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2)在砼浇筑后应及时切缝和灌缝。灌缝前将杂物和积水吹干,灌缝不少于3次。切缝时机以指甲划出现白痕为宜。4、成品保护(1)对新浇混凝土路面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防止车辆碾压和行人、动物踩踏,施工完成达到25MPa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进行另一幅的施工。(2)在旧砼板破除至新砼板达到强度过程中确保施工区另一侧车辆和行人通行顺畅,从而减少对成品的破坏和施工的干扰。4、 路面混凝土浇筑及压纹或刻槽1、模板应采用钢模板,使用前应对其进行检验和矫正,使钢模板顺直、平整,钢模板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曲线段可采用木质或塑料模板,木模板厚度宜为15-30mm,每0.5-0.8m设一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顶面应刨光。模板的高度应与混凝土厚板一致。2、模板安装。支撑前应认真核对基层和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立模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支撑牢固,接头紧密平顺,不得有离缝、错茬和高低不平现象。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模板底部与基层顶面接触密贴不得漏浆;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验收合格方可使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涂脱模剂或隔离剂。3、 钢筋设置及摊铺和振捣。钢筋安装前应检查其品种、规格和加工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网、角隅钢筋、传力杆或拉杆等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铺筑混凝土时卸料应均匀,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时,最小摊铺宽度不宜小于3.75m;采用人工摊铺时,摊铺厚度达到混凝土板厚的2/3时,应拔出模内钢纤,并填实钎洞;混凝土面层分两次摊铺时,上层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且下层厚度宜为总厚度的3/5;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时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m。一块混凝土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混凝土须用插入式和平板振捣器振捣。靠边角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在用排振按顺序由中间向两边振捣,每次振捣重叠15厘米,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4、 混凝土面层整平与接缝。混凝土拌合物整平时,填补板面应选用碎(砾)石较细的混凝土拌合物,严禁使用纯砂浆填补找平。经先后用平板振捣器和振动梁整平后,可再用铁滚筒进一步整平。设有路拱时,应使用路拱成形板整平。混凝土板收浆压光不少于三遍。做面前,应做好清边整修、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严禁在初凝前的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横向缩缝和纵缝采用机械切割。5、 压纹和养护。路面压纹一般以抹光收浆后半小时,用手指轻压有软感,水泥浆又不粘手为准。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压纹。刻槽施工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30%-40%时进行。压纹或刻槽施工时必须用导向尺控制纹理的顺直,深度均为。纹理宽度宜为15mm,深度一般控制在2-3毫米,不得有石子或粗砂浮于表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可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雨水或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土工毡、麻袋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不宜使用围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或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养护一般宜为14-21天。应特别注意前7天得保湿(温)养护。5、 质量验收1、外观质量要求混凝土路面外观,不应有露石、蜂窝、麻面、裂缝、脱皮、啃边、掉角、印痕和浮浆等现象。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