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oc_第1页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oc_第2页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oc_第3页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摘要】:本报告讨论的核心问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其更深层的目的则是窥探中国当下新诗在主题、形式、想像力、感情、智性的追求以及表现策略等方面普遍存在的艺术问题,而其最终旨趣则在于寻找中国文学在新世纪的新艺术生长点和出路。其中讨论的问题既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文体所必须正视的问题,也包含着新诗本身发展的较深层次的各种艺术问题。报告依据新诗的艺术结构及其问题的类型划为分五章。第一章着重揭示问题出现的全球化的现实背景及其对中国文学危机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前进,文学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许多文学理论家深深地担忧:随着文学边缘化进程的加剧,文学(尤其是创作和阅读)是不是将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悲观的理论家们认为,随着全球化脚步的迈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时代将会被一个图像时代所取代,文学艺术曾经所承担的一切功能将会由声像艺术或其它的艺术形式去实现;而在乐观的理论家看来,在未来社会,作为纯粹形态的文学将会终结,但“文学性”,即曾经由文学艺术建构起来的那些富有诗意色彩的质性或者说“诗性”将会弥漫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文学并没有消亡,消亡的只是文学的传统形式。无论对文学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还是持乐观态度,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普遍的事实:世界范围内的民众对于文学的冷漠与拒绝以及作家和理论家们的逐渐边缘化的社会身份,已经处处显示出文学于狭缝中求生存的必然宿命。可以说,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曾经辉煌灿烂的文学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文学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成为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们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所面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中国文学不但面临着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范围内文学的共同问题,而且还面临着自己所特有的艺术问题;中国文学不但面临着自己如何应对或者适应全球化趋势、如何走向世界、如何与世界对话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解决中国文学本身价值定位和文学史定位,如何正确辨认和确立文学的社会身份、历史使命和艺术价值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则是如何建立当下中国文学自己的文学精神和价值取向,如何确立自己的主题、形式、想像力、感情、智性的追求以及艺术表现策略。以上问题也是当下新诗最为重要的问题。对于“反神话”写作的诗人而言,不但面临着如何树立诗性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抵达人类灵魂的问题,而且面临着新诗艺术形式的问题;对于“平民化”写作的诗人们而言,则是如何超越日常经验,【关键词】:全球化精神结构生命价值结构张力结构外在形式【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I207.25【目录】:第一章新世纪的沉思:全球化时代的新诗危机及其进路16-57第一节新诗危机的背景:全球化语境与“后政治”时代中国文学的危机16-28第二节面临绝望的处境:后政治时代的新诗危机28-41第三节绝望与希望:后政治时代的新诗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41-57第二章抒情伦理与诗性精神:“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精神危机及其解救之途57-58第一节历史的回溯:对于百年新诗诗性精神的反思57第二节“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的精神缺失及其表现57第三节抒情伦理与诗性精神:“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精神危机及其解救之途57-58第三章百年新诗形式研究及其主要理论问题58-91第一节艰难的历程:对于百年新诗形式研究及其问题的反思58-60第二节百年新诗创作和研究及其悖论60-83一、传统与现代的断裂:百年新诗形式研究的悖论之一62-67二、内容与形式的冲突:百年新诗形式研究的悖论之二67-69三、自由与格律的对立:百年新诗形式研究的悖论之三69-75四、存在的合理性与审美超越性的分离:百年新诗形式研究的悖论之四75-83第三节少年中国与中国新诗审美形式观念的确立83-91一、弃置传统:初期白话诗人的审美心理及新诗形式观念的迷误83-86二、在重新审视传统中走出迷误:少年中国与中国新诗审美形式观念的确立86-91第四章绝望与希望:“全球化”时代中国新诗所面临的艺术形式问题91-134第一节中国新诗形式建构及其主要理论问题91-99第二节一段问题史: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形成与中外诗学传统99-112一、西方诗学传统中的“形式”观念与“形式”概念99-108二、中国新诗“新诗形式”观念对中外诗学“形式”观念的偏取及其得失108-112第三节透明的限度:胡适派诗学对中西美学、诗学的偏取及其得失112-121第四节“朦胧”诗派的心理诗学观念与中外诗学传统121-134一、“朦胧”诗派的心理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