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 古代文学史,2,绪论第一节学习古代文学之意义与目的(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学),3,中山大学副校长、人文科学学院院长陈春声教授回答当前有关人文学科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功用方面问题的精彩论述,他说: “人文学科确实没什么用,它不能使你发财。但我们用一个家庭来比喻,一个家最有用的是厨房,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谈论得最起劲的,却是齐白石画的那只虾。人文学科就是那只虾!”,4,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地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5,温家宝2007年4月11日出席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他举行的欢迎晚宴,温家宝和安倍晋三分别在晚宴上致辞。安倍首相在首相官邸设宴欢迎温家宝一行,他引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诗经中的名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形容迎接温家宝到访的心情。他认为构建战略互惠关系是两国关系新的方针,也是时代的要求,希望在当天会见中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稳定的双边关系。,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tio朱熹 集传:“恌,偷薄也。”,君子是则是効。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n。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7,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3月)日在北京表示,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有关 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温家宝说,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 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8,“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是文王昭告天下的话,文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原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付与了她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她不断革新。这句诗蕴涵丰富的哲理,历来被儒家经典所推崇,从其引申发展而来的易传“刚健日新”的思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9,“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语出司空图诗品纤秾,原句:“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大意是:“如纹理鲜明的流水,如韶华茂盛的春色。如深曲幽静的山谷,遥见艳光四映的美人走过。如碧桃挂满树枝,如风水相映的水边旭日相照。如深幽的小路柳树成阴。如飞动的莺雀群集在一起唱和飞舞。乘兴构思越深入,学识和思考达到的境界越真实。如此即便未达到纤益求纤,浓益求浓,其境界光景常新,与古人也没有什么分别了。”这里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也即推陈出新意。,10,人民网2010年3月14日报道3月14日(星期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李肇星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们高兴地邀请到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现在请总理讲话。温家宝记者朋友们,大家好。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人民是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温家宝: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温家宝: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11,温家宝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诗词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释义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1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七、民族文化保护,13,(三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2006.9.13,14,学习目的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传入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和亡国灭种的危机迫使国人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然而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等努力无不以失败告终,甚至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没能改变遭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先驱们又开始反思传统文化。于是在狂飚突进的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文化几遭灭顶之灾。一些激进人士视传统文化为民族危亡的祸根,在“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中,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自然,古代文学也难逃“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命运。以过正来矫枉本亦无可厚非。但若一味如此,,15,不能及时反拨,则难免邯郸学步之可悲。其实,平心而论,传统文化也是冤枉。中华民族遭此厄难决非文化之过,动辄以民族落后归咎于文化,只能导致文化的失落,精神的空虚。否定一切的结果只能是民族虚无主义。数千年来,文化还是那个文化。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五胡乱华”;无论是开天盛世,还是安史之乱;无论是康亁盛世,还是列强横行。可以说,中国文化的主体都没变。细检二十五史,我们即可发现,只有昏庸无能的朝廷,何来懦弱猥琐的人民?中华文化从来不曾落后于西方文化,我们挨打的原因只是旧中国昏庸的政府所致,我们落后的只是自然科学和政治体制。我们的确需要外来文明的营养,但决不能以之取代中华文化的主体。,16,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惟有在学习西方的同时,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才不至于在多元文化的撞击中迷失自我。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与别人平等交流、对话的自信和资格。因此,我们所应做的只能是为传统文化注入西方文化中适应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决非否定传统文化。承传民族文化,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职责所系。古代文学融,17,历史、哲学、艺术、宗教、伦理等人文学科于一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传统。我们应通过对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解读和阐释,以当代人的新视点、新眼光挖掘蕴藏于经典作品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思想、行为,并将之积淀为新的文化因子,从而实现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存在价值。,18,二、塑造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是对人之所以为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回答,是对人这个族类的精神追求的探讨、提升,是对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终极关怀和自觉奉献。就古代文化传统而言,人文精神包含着并体现为仁民爱物、修己安人、义以为上、天人合德、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就近现代文化发展历程而言,人文精神包含着并表现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等最为基本的价值观念”。,19,在古代文学学习中,应着力培养以下品格:1、忧患意识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20,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21,从一定程度而言,正是这种忧患意识,才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强烈的爱国爱民精神。因为爱国才会为国家忧患,因为爱民才会为百姓忧患。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傅介子,北地人。昭帝时使西域,刺杀楼兰王,封义阳侯)、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汉书班超传,22,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曹植与杨德祖书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身谋。杜荀鹤秋宿山馆,23,2、厚生意识强国富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荀子王制,24,贾谊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桓宽盐铁论、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辛弃疾美芹十论,25,珍爱生命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下)即是此意。当前大学校园时有轻生的报道。究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逆境、挫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东方朔答客难、班固答宾戏、扬雄解嘲、曹植赠白马王彪、阮籍咏怀诗、嵇康忧愤诗、苏轼前后赤壁赋,26,我们要在古代文学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笑傲困难、超越痛苦、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要学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之二)、“他年谁作舆地地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27,3、审美意识人生是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其最高境界即是生活艺术化、尽显人性光辉。具有丰富思想文化蕴含的古代文学作品为我们全面展示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28,谢庄月赋、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柳宗元“永州八记”、张岱西湖七月半在欣赏这种自然山川之美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体悟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明秀的诗境,感悟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感受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体验心无滞碍、天清机妙的精神境界。,29,潘岳悼亡诗、韩愈祭十二郎文、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赠汪伦、杜甫春日忆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元白“通江唱和”诗、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祭吕衡州温文,30,三、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中国文学最优秀的品格,中国文学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自魏晋以后文学走上了自觉的道路,文学创作就不断自觉或半自觉地进行着革新。陈子昂的疾呼恢复汉魏风骨,韩柳的古文运动,究其实皆为革新。前者促成了诗歌声色与性情的统一,是盛唐诗达到高峰的重要因素之一;后者则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一起确立了古文不可动摇的地位。宋诗所以能与唐诗双峰并峙,其,31,原因也在创新。面对盛极难继的唐诗,宋代诗人在充分汲取唐诗营养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题材生活化、世俗化,诗境以平淡为美学追求,从而使宋诗和唐诗一样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可以说,古代文学所以能高峰迭起、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即是创新。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应该重点关注每一时期文学理论上的新建树,文学创作上的新进展,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33,第二节 学习古代文学注意事项一、何谓文学史1、文学本位:“一体两翼”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 (一翼) 背景(政治、经济)文学本位 文学创作 作家(创作主体)(一体) 文学作品(核心内容) 文学传媒 (一翼),34,2、史学思维我们在学习文学史时,理应注意文学发展“史”的脉络,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应当: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承传流变的过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变化的因果;探寻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35,3、文化视角文学的演进和整个文化的演进息息相关,在古代社会,文学家往往兼为史学家、哲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中往往渗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习以文学作品为核心内容的文学史时,我们应当具有广阔的文化学视角,惟有如此,我们的理解才有可能深入。比如,学习先秦诗歌,我们应该了解原始宗教、巫术;学习两汉文学,我们应该了解汉代经学;学习魏晋南北朝文学,我们应该了解玄学、佛学;学习唐诗,我们应该了解唐朝的音乐、绘画,等等。,36,二、中国文学的演进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1、各体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之时代不同;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之历时不同。,37,2、各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朝代的文学成就不平衡;同一朝代的文学发展不平衡。3、各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各地文学的发展呈现出此盛彼衰的状况。 各地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38,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到文学发展中一些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作用。1、俗与雅的互动 2、文体间的互渗3、因与革的碰撞4、文与道的离合,39,三、中国文学的分期三古七段双视角 1、三古七段分期之依据: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以文学的发展变化为断限的根据,以其他为断限的参照。前者包括:创作主体;作品内容;文学体裁;文学语言;艺术表现;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接受对象。,40,41,(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文学的孕育期。a.文学体裁 (散文、诗歌、小说、辞赋)b.思想基础(儒、道)c.文学思潮(儒、道)d.基本格局(创作、传播、接受):以士大夫为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字为传播的主要媒介。,42,第一段先秦文学a.创作主体:群体个体;b.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43,第二段秦汉文学a.创作主体: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候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成为汉大赋的作者;b.文学风尚:以大为美,铺张扬厉;c.文学风格:格式化,凝重板滞;d.赋成为汉代“一代之文学”;e.汉乐府民歌酝酿出了中国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五七言体。,44,(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中国文学的成熟期。a.文学自觉:此期开始了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进程;b.文学语言:由古奥转向浅近;,45,c.文学发展: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它们分别在此期内的唐、宋、元三朝达到高峰;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并于唐代达到成熟,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末明初也已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46,d.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新形式;e.创作主体和对象:由前期的士大夫为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演变为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47,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a.文学发展:诗占据了此阶段文坛的主导地位。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b.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作家的人格与风格得以充分展现;c.此阶段的文学创作,宫廷起着核心作用;d.玄学、佛学渗入文学,使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48,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a.文,古文运动最终取得胜利,确定了此后的文学语言和文体模式;b.诗,经过中晚唐诗人的努力到了宋代终于寻找到了诗歌发展的另一道路:注重日常生活,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富有忧患意识。宋人又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化俗为雅等,从而形成有别于唐音的宋调;c.词,兴起于唐中叶的曲子词,经过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李煜等人之手,至宋遂蔚为大观,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d.小说,唐中叶以后传奇的兴盛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 。,49,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a.文学发展:叙事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元代文学以戏曲和散曲为代表,以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与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戏,共同创造了元曲的辉煌,明代的传奇又是对元曲的继承和发展。元末明初出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为此阶段的另一标志,预示着一个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b.文学对象:从案头读者转向勾栏瓦舍的听众和观众。 c.文学传媒:在书写与印刷之外,又有了说唱扮演的艺术形式。d.创作主体:儒生社会地位降低,走向社会下层从事通俗文学创作,先是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继而提高这些文学形式,于是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高明等一大批不同于正统文人的作家。,50,(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16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转型期。a.文人市民化和文学商品化成为一种新趋势,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市民文学占据了重要地位;b.创作主体个性高扬,并在作品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对人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了强烈的冲击;c. 通俗文体则显得生机勃勃,其中又以小说最富生命力。,51,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a.文学流派众多。诗文:公安派、竟陵派、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桐城派;词: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戏曲:临川派、吴江派。,52,b.戏曲、小说丰收。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煤矿安全设备采购合同煤矿安全设备采购合同
- 2025买方房地产合同房地产交易合同
- 2025【仓库租赁合同范本】租赁仓库合同书
- 惠州教师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的国际贸易合同范本
- 企业用工正式合同范例
- 2025授权合同代理词范文
- 保险从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餐饮业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铝粉考试试题及答案
- 超高龄病人ERCP麻醉管理护理课件
- 污水处理站运营应急预案
- 中医治疗面瘫课件
- 电商平台对用户交易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方案
-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脑动静脉畸形演示课件
- 环泊酚注射液-临床用药解读
- 社交礼仪与合作精神的主题班会
- 智慧社区平台运营方案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培训
- 不良资产项目律师法律尽调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