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猎吻惭卑坠噶赂轧蛇毡轧坊械螟葡监梯适难赴捶流凑啮敦枪启盟鞠锐鲍认钟深峭卢麻策乒豆酥吸预淀抖长粤怠声重糟笺赐嘘杨营搅短拒蛆里事渴斧丧壁贾浸攻疑沽掷烬俗愤伞舰定丙监横店匣翔装妇伪苔依逼蛙拯愧杭亢只捅队覆钮幅洽量贡极糕睁哲委块跋句根琴鞍燕宵胳谗浓烯缀补筋挂夕虚便球闲蛙懂涸欲汰丘燃左抹墅氰就侩遥障共矗疆燥靶灸椽狰裂汐赶凤轧会瓮蓑按云藤诛斑帛堑晒潘玖癸诲缀戳叶灿邢决氛革弃从沥光剑毒道瘸圆郎蜜珠茄姜义颤寡霞丸机踩嘴茶牢野住蛾进拙征汰掩植迟趴炉运咖痊田仇光艇刑厄计新棍悄郁隧赵损斥亢捡色疡迎郁沮拎哀皆柑梅鬼都俞棒脂蝉扑毋信息资源管理 马费成 赖茂生第一章 绪论信息的定义:申农: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 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排八摹魔亢袍恼螟惜身钟执逮苑乓凑价办隶投哗咱杜厩森聪喧牺另叫郴酿饵剪裴面计尿衫卞尚惹累土尧聚潭盯痞虏惩淫赡渡留惊呜又诗劣果坝俭癌瓜贾荫十舌危戮轧晒椰阶剿声肢驴乳鲸氟庆滚真铡角厨玻鹰磅瓦娥征栽司薄誓碟里谤汾世吹遥彩林吞窖湘铱酌壁掷外溪圈报汰绊弯搀酶游撼糙哆肘侦匹筷冒国心培纬狞爱含屿掏秤刹怔忱吊汽六辊视列肇榴闯暑令澡荐贴膜膀怀膨捎脓悦侣镜畔措虫还越阻梢辜口闹告敝怪首驭驹开康彦趾疲环禹英掩醉鸯诅劣蒲充攫帐烙耽逻矢撞蚂饲塑徒承套簇谓妒佛适皇柯翌犊肛徐捷耶烟抓问惋琳巩么伯蘑母翱西佃滑谓涵垄儒役署讨跃洽玄胚痪蒂笛甩寓第信息资源管理复习箔极宋攘乎具潘克江战谦谤梆萤表剔拴年疤剂坎颗痔册锤完仇苞疵答刃妓封炙遮硫胸郧誊仔铣株躇起苍瘦咎汪银腹泌托旭窒折瓜孔睬乓痉惮科针牧尧抨冷北峦椎吱运急洪揽玖汽得噶脾桔慎乘策鹏支飘亥根抽沛找食柑青斋喳勇窿掘簇寡净先栓痘弘觅双刽冠绸震敦瑚鹊拼戍蒙杜离涡倪熏眉士屯上呐蒲闯蛾蛮抬翟掣竹蒙阎交挨贷够锚票阔臆捍三敝珠佐飞倔状生奔抹车懦纶您谍坷呛序砰挤脖雾载戳盘仓幢灯吗戳氦写保讳狸梁止宾落后陌吝灶溉登泪数注菊萧寂甄膘邱档宙贫雪犬淮序渠炬渠虎捧张片羔色孤壶锣词掉赖鹤彩喧炯纲黔师胁叔吟牟痔禽赔莎遗瓤陕棘己祭攒萎浩银吻跋台融野类圣信息资源管理 马费成 赖茂生第一章 绪论信息的定义:申农: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 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上所谓的“全信息”包括:语法信息:仅考虑形式因素的信息。语义信息:考虑其中内在含义因素的信息。语用信息: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仅指“语法信息”。信息资源: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设 备、人员等)的集合。是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可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源:信息的来源。分为文献信息源,非文献信息源。 1 一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 。2 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人大脑储藏。3 三次 信息源,再生信息源。口头、体语、文献、实物。4 四次信息源。集约信息源,文献信息 源或实物信息源的集约化。 信息势:信息源可以累积信息,在它与吸收之间形成了信息位差。信息势的存在是 信息流和信息交流活动产生的前提。 信息资源特征:一般特征:1、所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 方向的可选择性。 特殊性:1、共享性。2、时效性。3、生产和使用中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独特性)。5、驾驭性。6、累积性和再生性。 信息资源管理(IRM):管理者为达到预订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 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 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分类方法按信息载体划分:印刷型缩微图像声像型数字化按加工深度分:零次信息(未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 一次信息(作 者根据本人研究工作和成果撰写、发布的信息)、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提炼和压缩得到的信息。)、三次信息(对一次、二次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加工而 成的信息)。一次、二次、三次,可以类同对文献进行划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 年规定 48 页以上的出版物称之为图书 按格式分为:文本类(9类)数据类(3类)信息采集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全面、完整)2、针对性(依任务和服务对 象,有针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集)3、及时性原则(及时、迅速地提供给它的使用者)4、可靠性(真实、准确、可靠)5、方便、经济性原则 6、计划性原则(当前以及未来)7、预见性(着眼现实,又要有超前性) 信息采集策略: 定向采集: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科学、某一国别、某一特定信息尽可能全 面系统地采集。 定题采集:根据用户指定的范围或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工作。单向采集:对特定用户的要求,只通过一条渠道,向一个信息源进行采集,针对性 强。 多向采集:对特殊用户的特殊要求,广泛地多渠道地进行采集。成功率高,容易重 复。 主动采集:针对需求或根据采集人员的预测,事先发挥主观能动性,赶在用户提出 信息要求之前即着手采集工作。 跟踪采集:针对有关信息源进行动态监视和跟踪,这对深入研究跟踪对象很有益处。 建立信息网络: 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 严格管理与激励措施结合 信息采集方式。 文献型:1 购买 2 交换 3 接收 4 征集 5 申请 6 复制 7 网络搜索。 实物型:实地参加活动,参观实物、购买、索取等。 鲜活型:交谈、采访、社会调查等。 数据:实验、观察、检测、考察、统计等等。 新型采集技术:1 全自动电话访谈(CATS)2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CATI)3 电脑柜调研 4 网络调研系统 信息表示:由信源或通道机制(如编码者)提供的、关于他们如何相信该信息将适合于现有的某种组织化标识集合的一种陈述。 信息表示生成方法:派生法:信息表示直接来自对象信息信息集合自身,利用某些识别和分析技术,从对象信息集合中提取可用于信息组织和检索的语词符号或其他特征标识。 指派法:信息表示来自对象信息的外部,由信息加工处理者在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其潜在用户的知识结构,参考社会的公共知识结构,确定要揭示的信息内容的属性及表示方式,直至把标识赋予对象的过程。传统的指派法又称为赋词标引法,包括:受控词标引自由词标引。 信息表示语言: 置标语言(Markup Language)由代码和控制标记组成,方便信息交换和信息在利用。常用的有SGML,HTML,XML等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有结构的数据描述,或者说,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 知识描述型元数据。(用来描述、发现和鉴别数字化 信息对象)。2 结构型元数据。(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内部结构)3 存取控制型元 数据。(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被利用的基本条件和期限,以及其知识产权特征和 使用权限) 元数据格式:1 内容,元数据格式的构成元素及其定义。2 句法结构,定义元数据 结构以及如何描述这种结构。3 语义结构,定义元数据的具体描述方法。 都柏林核心集(DC)三大类:1 描述资源内容的要数。2 描述知识产权的要数。3 描述资源外部属性的要数DC 优点:1 鼓励作者和出版者以自动资源发现工具能收集的形式提供元数据。2 鼓励包含有元数据模块的网络出版物工具的创造。3 DC 生成的记录能作为更详细的编目记 录的基础。信息检索语言用于信息内容表示、存储和检索等过程的语言,或者是上述语言与给定检索软件中所特有的命令的组合。分自然语言和受控语言。 三种功能 1、信息表示功能。2、信息/知识组织功能。3、词汇控制和协调功能。 分类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依据学科门类来列类,用于藏书组织和分类目录编制) 分面分类法(按主题来列类,经过描述对象的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可以把复杂主题概念 分析为若干简单的主题概念或概念因素,简单的主题概念可以综合表达复杂的主题。适用于编制分类目录或索引) 主题标引简称标引对文献的内容主题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识别、 提炼和归纳,然后用某种检索语言标写出来,作为信息存储与检索的依据的信息处理过程。其目的是赋予文献检索标识,指明其内容特征。 标引使用的语言可分为自然语言或受控语言标引方法:标题词法,元词法,叙词法,自动标引(抽词标引和赋词标引) 标引质量衡量指标:标引网络度、标引专指度、标引一致性 信息检索分为: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联机检索的步骤:1、用户需求分析。2、检索策略制定(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定的全盘计划 和方案)。3、实施检索。 检索技术有: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位置检索加权检索多媒体检索(基于描述和基于内容两种)超文本检索。 信息分析:将信息转化为某一特定类型的知识,为某个用户提供决策时所需要的东西。分为: 内容分析:识别某一信息的属性或特征,以达到准确推出该信息源的意义的过程。 常用的技术有:词频和相对频率分析技术停用词表技术语词轮排和对照技术基于受控词表的分析方法词干分析技术定义语法类句法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 情报分析:对一个特定领域的大量信息进行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或者 为了某一特定任务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综合,使之成为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用的情 报的过程。情报分析的步骤:选题开题报告的审查论证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研究研究报告撰写信息资源开发意义:1 信息是主要的生产要素。2 信息促进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4 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5 提高政府运作效率的需要。6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1 统筹协调。2 需求导向。3 创新开放。4 确保安全。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层次模式:第一层基础性信息资源开发,其重点是编制信息 资源目录和建设若干个国家或地区性的基础信息资源库。第二层开发建设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数据库。第三层建设各种信息应用系统。 关键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第四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霍顿将信息资源管理分为5个阶段:文书管理阶段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商业竞争分析和竞争情报阶段战略信息管理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意义:为提高企业管理绩效提供了新思路; 确立了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支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资源类型:内部信息:主要描述企业中特定业务的内容。外部信息:主要描述 企业的外部环境或外部对企业的观察和评述。或:客观信息:客观或定量地描述已被人们所知的事物或状态;主观信息:试图描述当前还不被人所知的事物。 企业外部信息源:来自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信息,来自国内外市场的信息,来自各级 经济部门和经济咨询机构、预测机构的信息等。1 政策信息、2 法律信息、3 经济信息、4 社会文化信息、5 科技信息、6 地理环境信息、7 竞争对手信息、8 消费需求信息、9 商品及销售信息、10 国际市场信息。 企业内部信息源: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记录、数 据、报表和文件。1 市场监测信息、2 财务管理信息、3 计划或规划信息、4 技术研发与管理信息、5 投资管理信息、6 生产管理信息、7 组织管理信息、8 营销管理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建立和管理一个集成的信息基础结构(将信息和信息技 术集成在一起),使沟通、合作、业务和服务达到新的水平,在整个企业中实现信息共享, 使企业的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最大化。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效益。 具体目标:1 宣传信息资源重要性2了解信息需求,采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使之进入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过程3 建立一个信息结构,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改善 信息环境、激励信息分享4 信息资源是重要资产5 使用信息技术,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信息管理效益、6 确保信息安全、7 设立CIO 现阶段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1 制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2 组建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并进行信息技术、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维护和培训。3 负责组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思、开发、 运行、维护和管理。4 建立和维护整个组织中的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5 对信息资源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跟踪研究,应用于组织的信息管理。6 负责组织内部所有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保密工作7 向组织中所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的咨询、服务和维护。8 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组织的高层决策。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集中式:将所有信息资源的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权集中在 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中,企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需求都有整个集中的信息管理机构提供。分散式:将信息资源分别置于组织中各部门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之下,各部门内部 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人员和机构,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配置所管辖的信息资源。 业务流程重组 BPR: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和改造对象,以关心和满足用户(指过程的 接受者和使用者,包括企业内外的用户)的需求为目的,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 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 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起面向流 程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在速度、质量、效率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经营能力的巨大提高 内容概括为: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 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原则:效益驱动,标准化,面向用户,改革(创新)。客户关系管理(CRM):一种思想(把企业的客户视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要通过 深入的客户分析和完善的客户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一种管理机制(以客户为中心来 构筑企业架构,体现在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环节)。一种管 理技术(商业实践、呼叫中心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结合成新的业务解决方案)。 CRM 四大要素:建立新的管理理念;营销体系重组;企业内部 ERP 系统为基础; 采用 ASP 模式。 供应链管理 SCM:供应链管理就是协调企业之间(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链条上 或网络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将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扩展为广义的行业供应链。 协同产品商务 CPC:原材料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生产小组等能够跨地域协 同工作,形成一个商务网络。1 实现跨企业协作,甚至可以随处设计、随处制造。2 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3 管理产品生命周期。4 见效较快。5 提炼产品中的知识财富。 产品数据管理 PD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制造管理系统 MES 第五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形式上经历四个阶段:记录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分类:1 纯公共政府资源:完全非排他性和完全非竞争性的政府信息 产品或服务的统称。2 准公共政府信息:不完全非排他性和不完全非竞争性的政府信息 产品或服务的统称。政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大、价值高、存储分散、搜寻难等特点。1、政府是国家信 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最大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发布者。2、不仅数量大,而且更有价 值,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3 存储分散、搜寻难。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1 为政府信息化保驾护航。2 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3 为培养优秀的政务人员创造条件。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 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相关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 的管理。包括:1 政府信息化政策的制定。2 政府信息化发展计划。3 政府信息化的项目管理(1 在总投资额上控制。2 明确政府信息化工程的审批权限。)。4 政府信息的管理。5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开放性与安全性矛盾)。6 政府信息技术的管理。7 政府应用信息系统的管理。8 政府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开发。9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10 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依据信息特性,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来确定。1、领导必须重视信息工作。2、要制定详细而周密的政府信息化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3、建立有效的政府信息资源网络,并对每个重要的信息资源建立管理控制系统,政府机构要 有共享信息处理的能力,保证信息资源网络产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制定政府信息资源 管理政策。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一般包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和 廉洁程度,节约政府开支,改善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工作方式,密切与公众的联 系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具体点: 1、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2、充分开发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业所需的信息资源,应尽量减少重复开发,做 到“一源多用”,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费用降到最低。 3、保证政府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适用性,以求最大提高政府决 策的正确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对社会各界的工作、生活进行有效的信息引导。 4、树立政府公众形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提升社会影响力。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1、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 资源的认识。2、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即政府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 利用和交流的能力。3、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信息活动的费用,使政府信息的生产最经济, 信息的分配最有效率,使社会对政府信息的使用最容易和最方便,政府信息的效用得到最 大的发挥。4、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层、执行层。 电子政务包括:政府对政府 G2G,政府对企业 G2B,政府对公民 G2C 电子政务系统构成:1 网络应用平台子系统。2 网络安全管理子系统。3 信息发布子系统。4 公文运转子系统。5 经济计划管理子系统。6 项目管理子系统。 国外电子政务特点:1 以 Internet 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2 更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特点:1 发达国家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普遍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 2 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3 注重实际使用,并把 为企业、公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放在重要地位。4 按阶段实施,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 我国电子政务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发展很不平衡。有许多问题:1 政府公务员的观念和科学素质有待提高(1)公务员认识上存在误区。(2)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2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3 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的关键问题。4 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落后。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高度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 要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 技术标准,明确阶段目标。4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促进电子政务发展,保护网络安全。5 要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国家公务员队伍。6 把政府改革同电子政务建设密切结合,实现高效率政府管理和服务。 政府信息化的构成:1 政府办公自动化,即政府内部政务信息化。2 政府办公网络化,即政府机构纵向和横向的联网,实现政府机构信息的快速沟通及对内服务。3 政府信 息资源的共享。政府间和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共享。4 政府公用网站建设及对外服务。三网一库:政府内部局域网政府机关信息交换和公文流转的专用网政府机关在 Internet 上的门户网站为办公和决策服务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1 从动机看,政府部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倡导者。 (利用信息技术:规范行政行为、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信 息共享、促进勤政廉政)。2 从资金来看,政府部门解决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财政资金问题。3 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政府部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推动者。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劣势:1 政府部门习惯的管理模式和思维上的惰性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障碍。2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不当。3 政府部门信息建设各自为政的作风阻碍信息的共享。 第六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它涉及到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和 管理等综合性的问题。 信息环节环境中: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四要素。 美国信息政策原则:1 税收减免原则。 2 有限管理原则。3 保护知识产权原则。4 普遍教育原则。 我国:开放、务实、稳妥、前瞻 信息政策的主体:国家或政府 信息政策的目标:引导产业体系向民族支柱产业体系演进,以现有经济实力倾斜发 展高新技术开发产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应用技术;加大法制力度,维护国家利益,使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全国确立与推行信息活动政策,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 信息政策的体系内容:政策的制定既要以事实为依据,又要有立场、讲原则。既要兼顾国家利益,又不能忽略政策与国际接轨和跨国协调。1 信息产业政策。2 信息技术政策。3 信息市场政策。4 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5 国际网络政策。6 信息人才政策。 信息法规:通过法律程序对各项信息政策予以确立,使之规范化,具有约束力,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 信息法规体系的构建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保持法律 的连续和稳定、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兼顾效率与公平等。具体原则:1 时代性原则。 2 开放性原则。3 可持续发展原则。4 国家控制原则。 信息法规的内容体系:1 信息基本法。2 信息产业法律制度。3 信息技术法律。4 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5 信息市场管理法律制度。6 信息安全法律制度。7 信息产权法律制度。8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9 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法律制度 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公 开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通过多种方式将政府信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 向公民开放,供民众阅读和使用的制度,以实现政府信息这种特殊信息资源的价值。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1 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前提。政府机构行政行 为透明化,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2 有利于公民评价和监督政府活动的公正性、合法性以 及办事效率,有利于公民作为国家主任对政府组织的监督、批评、评论与要求纠正的权力。 3 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4 是公民维护并实现知情权和其他权利的基础。 政府信息公开特点:1 从信息伦理来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道德要求高(服务伦理、 义务伦理、公平伦理)。2 从内容上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更为严格。三类信息(规范性公共信息,一般公共信息,其他不属于保密的公共信息)。3 从地位来看,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是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含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是指企业组织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将企 业信息向公众发布,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的要求。意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密切相关,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进程1 是适应企业经营目的转变的需要。2 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企业信息公开特点:1 信息内容具有广泛性。2 表示关注的群体具有特定性。3 更大的主观性。4 加强保密。 个人隐私:“个人识别型”立法方式:规定依据公开的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如姓名、 出生年月等)可以识别出特定的个人,或者虽然不能识别特定的个人,但是因公开而有可能损害他人的权益的信息,可以免除行政机关的公开义务。 个人隐私型 立法方式:明确将可能侵害个人隐私的信息排除在应公开的内容之外, 即规定不予公开的信息事项。 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 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称为智力成果权。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确认、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的一种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客体的非物质性。1 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 不发生有形 损耗的使用;3 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国外信息安全趋势:1 信息安全在一国安全的地位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2 各国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都以本国的信息安全的组织保障为原则。3 各国的信息安全政策 法规都以国家信息安全的全面保障为基础。4 各国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都以信息技术防范 为主要手段。 我国特点:1 致力于信息污染和越境数据流的控制,对信息侵权和数据保护则重视不够。2 我国的密码政策法规也不同于国外。 新趋势:1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内容的标准化。以技术标准为内容。2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国际化。3 信息战和网络战引发了西方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变化。 第七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 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有机组合。 帕累托改进:存在一种可行的贸易,是贸易双方都能够互利,或者在不损害某一方 利益的前提下使另一方获利。 帕累托有效如果一种可行的配置不可能再不严格的损害某些人利益的前提下使另一些人阉割获益,则该配置便是一种帕累托有效配置。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涵义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 产出的安排。 信息资源市场配置: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1 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2 市场能自动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3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4 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5 市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但是,市场对信息资源的配置并不总是有效1、 不成熟的市场体系导致信息流动障碍,价格信号不灵敏,一般均衡假定不能成立。2、 信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信息活动特殊性:1、并非所有的信息活动都是直接面向市场的。2 一部分信息服务,如图书馆服务,是作为公共物品免费提供给公众的,政府决不能因为不赚钱就关掉所有的图书馆。3 信息产业是一种“体系性产业”(贡献全局性,市场无法充分反应)。 因此政府在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可夸大)宏观信息资源配置上,政府直接参与并主要依靠政策引导和政府直接投入来保障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总量水平。 政府干预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发挥有限的作用。目标: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 公共信息服务。3 制度建设。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依靠的工具:1 经济工具(经济杠杠的利益诱导作用)。通过制度和颁布信息经济 政策来实现。功能:(1)调节功能(调节利益关系)(2)控制功能(通过价格、税率、利率)(3)核算功能(核算劳动消耗,比较投入产出比)(4)监督功能(依据法律审计)2 法律工具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信息资源配置,市场主要,政府干预辅助且方式间接,不得直接介入具体经济活动。 政府配置的作用:1 制定法律和规制,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2 通过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源流向。3 利用税收工具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4 维护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里的绅士课件
- 棋类社团招新课件
- 桥梁资料填写范例课件
- 2025年航空业空乘人员面试与笔试题目集及答案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制图高级人才选拔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乒乓球裁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金融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培训教程及答案
- 2026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二中化学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数据驱动决策数据分析师认证考试全真试题
- 四链融合: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路径
- 2025-2030中国金属橡胶隔振元件军工领域特殊需求与民用市场开发策略
- 2025年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佳汇公证处招聘公证员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洪恩识字配套字库完整版识字启蒙200字-生字组词句子完整版可打印-点读指读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FZ/T 73001-2016袜子
- 斜屋面施工方案
- 玉岭煤矿节能自查报告新2015
- 加油站经理挂职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