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民的贴心人(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_第1页
山区农民的贴心人(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山区农民的贴心人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郴州市苏仙区廖家湾乡吴溪村廖茂海廖茂海,男,40岁,廖家湾乡吴溪村农民,任吴溪村党支部书记,年被郴州市政府授予“市级劳动模范”,同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劳动模范”。吴溪村是廖家湾乡贫困后进村之一,村民受穷,集体受苦,群众怨声载道,干部灰心丧气。全村有210多户,892名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400700米,自然条件差,村民生活较困难,到九十年代末,人均收入还不到700元,村组集体经济几乎空白且负债累累。自1996年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身感责任重大,时刻思索寻找改变落后面貌的良策,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多次和干部、党员、群众交谈,认真分析全村贫困现状和成因,并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调整充实两委班子,建立起党员活动室,通过开展支部活动,组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村级领导集体。同时,他提出了“争取上下支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依靠资源和科技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理清思路后,廖茂海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尽心尽力为当地农民解困,切实办了几件实事先修通全村公路12KM,2/2争取了市人大驻村建整,发展金秋梨,引资建成吴溪电站,实施退耕还林。经过几年艰苦努力,该村贫困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廖茂海也成为了吴溪村百姓的贴心人。一、要想富,先修路吴溪村有13个村民小组,1996年前只有3个组通了公路,村民千百年来,只能靠肩挑背伏来运物资,处在贫困线上挣扎,山区丰富的水电资源也无法开发利用,经济也难以发展起来,这一切源于交通的闭塞。为改变交通不畅的局面,他上任后,与班子成员一道,走组串户调查研究做工作,决定分两年修通全村各组公路。经过全村筹劳集资计价万元,于1997年底,修整老公路6KM,新修公路6KM,并直接通到吴溪电站坝址。同年,还经过努力,争得了市人大到该村驻点搞建整扶贫。交通问题解决了,但信息不通还是严重影响着吴溪村的经济发展。为此,他于XX年与电信部门协调架通了电话线。现在,全村已拥有汽车8辆,摩托车62辆,村民安装电话82台,解决了农输不畅、信息不灵的状况。二、发展经作,带民致富吴溪村是山区村,山地贫瘠,人均不足一亩耕地,七十年代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