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作为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产生了焦虑、自卑、从众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后的就业。本文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对策,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心理问题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由于我国高校连续几年大规模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战略转移。而每年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大约在800 万左右,其中相当多的岗位是一般非技术性的岗位,大量的国企下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与应届高校毕业生汇集成就业大军,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来讲相当严峻。就业是关乎全社会稳定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前途的大事,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同时由于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诸多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一)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伴有恐惧体验的心理状态。在面临就业时,一些大学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担心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担心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岗位呈现多元化趋势,与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部分脱节,因此毕业生在如何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在理想与现实、就业与失业、签约与违约、就业与考研等矛盾出现时,感到无所适从、紧张不安,往往表现为过度焦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二)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怀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大学毕业生,大都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可在踏出校门之后,并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强烈的挫败感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部分毕业生由于屡屡面试受挫,所学专业不景气,或是成绩不如别人等原因,逐渐对自己能力产生了怀疑,丧失自信,不敢尝试竞争,因而失去了就业机会。(三)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人因受群体的压力,改变初衷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逐步成长和成熟的阶段,往往容易受到社会观念和他人意见的左右。有些毕业生自我认识不清,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专业、兴趣等因素出发,缺乏独自决断能力,面对众多的招聘信息和出路选择,难以应付,最终随波逐流,盲目从众。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根源分析(一)客观因素。1、社会环境影响。随着我国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择业与就业逐步实现市场化运行机制。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另外,学校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人才需求变化、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等因素也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巨大冲击,造成心态失衡和心理问题。2、家庭及学校教育影响。虽然现在高校已开始关注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但只偏重于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在择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和心理指导方面所做的工作,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与此同时,家长的期望和父母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活动及价值判断。较高的期望值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二)主观因素。1、就业观念落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意识淡漠,不关心就业形势、不了解就业政策、不学习就业技能。思想观念上没有把就业和自己联系起来,不积极主动求职,坐等公司到学校来招人。同时缺乏竞争意识,不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当看到其他同学找到工作时,焦虑、自卑等心理便油然而生。2、自我认识不清。经过四年的学习,大学生不仅应该获得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然而有些毕业生并不能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于职业定位更无从谈起,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从众心理。3、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由于长期在校学习,与社会接触较少,怀着美好的梦想,对工作更是充满憧憬,大都抱有很高的就业期望值。很多毕业生希望到经济发达城市、工资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去,而偏远地区、待遇一般、工作环境差的岗位则无人问津。当遭遇求职时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4、承受能力偏低。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但有部分学生并不能充分认识,不从自身找原因,在就业受挫时,将失败归因与各种客观因素,采取逃避心理,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承受能力偏低,容易产生挫败感,因而焦虑、自卑。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大学生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宣泄,则可能发展成为阻碍择业成功的不良心理结构,这种不良的心理结构一旦形成,就会连带产生严重困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乃至择业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十分必要。(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全程就业指导。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人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职业的观念也逐渐发生重大的变化。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结合大学生就业实际,建立一套贯穿大学始终的全程就业指导机制十分必要。新生入校后,可以利用各类心理量表,帮助大学生分析自己的气质、性格特点,做好生涯规划。随着年级的升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在就业指导中注重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正确把握专业方向,并逐渐确立职业定位。开设各类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的求职能力、面试技巧、心理承受能力等。(二)合理分析就业形势,加强学生竞争意识。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高度关注他们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问题,合理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认清现实、勇于竞争、不怕挫折。同时,要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教育毕业生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积极面向基层就业。另外,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通过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及时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学生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使得毕业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导致其长时间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端正心态,合理定位;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要联合举办心理讲座,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 引导毕业生科学合理地实现就业心理压力的自我疏导, 正确面对就业挫折,减少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时,对于部分严重心理障碍学生,应采取单独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战胜心理障碍,恢复健全人格。(作者: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与学生发展指导)参考文献:1韩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引导.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崔长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性关节炎课件
- 市场推广活动总结5篇
- 吉林省长春市力旺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含答案)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汉字大小课件
- 快递物流行业前瞻分析
- 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 新能源行业全球市场分析
- “人人爱上H5”-数字广告设计知到智慧树答案
- 军事理论(云南民族大学)2081559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郑州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园艺生物技术应用与发展
- 子痫患者护理查房
- 2025上海市八年级升九年级数学暑假提升讲义:相似三角形压轴题(六大题型)原卷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农行OCRM系统讲解
- 网约车停运损失赔偿协议书范文
- 2023年爱粮节粮知识竞赛试题
- 内科大查房课件综合医院抑郁诊疗-包头
- GB/T 9573-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软管尺寸和软管组合件长度测量方法
- 药物化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