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监督手册之物探分册(DOC 122页).doc_第1页
勘探监督手册之物探分册(DOC 122页).doc_第2页
勘探监督手册之物探分册(DOC 122页).doc_第3页
勘探监督手册之物探分册(DOC 122页).doc_第4页
勘探监督手册之物探分册(DOC 122页).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勘探监督手册物探分册(修订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监督手册修订版编委会主 任:朱伟林副主任:韩庆炳委 员:王守君 谢玉洪 姜 亮 刘黔龙 邓运华编 写 人地质分册:何天华 刘明清 谭忠健物探分册:高 祁 刘玉班 刘 峰 任世焱 测井分册:潘福熙 郝仲田测试分册:吕新才 刘富奎 周宝锁 许 兵 陈治中审 稿 人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守君王祁峰王竟男王新强 邓明正 韦海明韦远发石云夫叶西有卢劲松刘大能刘振江刘峰刘黔龙陈文科陈辉军陈宝书陈建亮李列李炳李建周李临涛张振平吴木旺杨凯杨海林项华洪新姜家俊姜亮宫俊林赵立新徐发徐立强徐光周郭金明贾爱贵黄文堂曹占全曾宝宏韩庆炳韩奋梁国森目 次前言第一篇 物探监督岗位职责及素质要求1 物探监督岗位职责(1)2 物探监督工作流程(1)3 物探监督素质要求(1)3.1 物探监督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3.1.1 采集监督(1)3.1.2 处理监督(1)3.2 物探监督应具备的技能(2)3.2.1 采集监督(2)3.2.2 处理监督(2)4 保密工作(3)第二篇 物探监督工作细则1. 物探采集监督工作细则(5)1.1 采集作业前期准备工作 (5)1.1.1 地震测线部署与施工设计书的编制(5)1.1.2 熟悉相关合同内容(6)1.1.3 熟知物探采集作业质量控制标准(6)1.1.4 编制海上作业安全应急计划(6)1.1.5 准备航行通告(6)1.1.6 验船(7)1.1.7 物探设备测试和校准工作(9)1.1.8 了解、踏勘工区(9)1.2 采集作业实施中的工作 (10)1.2.1 电缆平衡 (10)1.2.2 参数求取及RGPS动态校准(10)1.2.3 地震仪器日、月检(10)1.2.4 复核工作 (10)1.2.5 地震资料质量控制(11)1.2.6 定位资料质量控制(12)1.2.7 作业协调(12)1.2.8 公司指令(13)1.2.9 监督值班及交、接班(13)1.2.10 作业人员资格再审查 (13)1.2.11 统计、审核及汇报(13)1.3 采集作业结束后的工作(13)1.3.1 定位系统与物探用罗经校准(13)1.3.2 地震、综合导航原始资料验收(14)1.3.3 采集监督报告(14)1.4 其它物探资料采集作业(14)1.4.1 海上井场调查作业(14)1.4.2 垂直地震剖面现场作业(14)2 物探处理监督工作细则 (14)2.1 处理作业前期准备工作(14)2.1.1 参与资料处理招标工作(14)2.1.2 了解处理工区概况(14)2.1.3 介绍处理区域地质概况及处理目标(15)2.1.4 熟悉处理合同(15)2.1.5 熟知资料处理质量控制标准(15)2.1.6 编写资料处理计划书(15)2.1.7 处理应准备的资料(15)2.1.8 处理前的检查复核工作(16)2.2 资料试验处理(16)2.2.1 制定试验处理方案(16)2.2.2 试验处理的实施(16)2.2.3 分析、评价试验处理结果(16)2.3 处理作业实施中的工作(16)2.3.1 处理流程及参数确认(17)2.3.2 生产处理质量控制(17)2.3.3 补充试验工作(17)2.3.4 作业协调(17)2.3.5 公司指令(17)2.3.6 统计、审核及报告(17)2.4 处理作业结束后的工作(18)2.4.1 处理成果清点(18)2.4.2 处理成果验收(18)2.4.3 处理监督报告(19)2.5 其它物探资料处理作业(19)2.5.1 海上井场调查资料处理(19)1.5.2 海上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处理 (19)第三篇 物探作业技术规程1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21)1.1 二维地震采集作业 (21)1.1.1 水下设备配置(21)1.1.2 电缆平衡(22)1.1.3 施工技术要求(22)1.1.4 其它要求(23)1.1.5 关枪标准(25)1.1.6 产品评价(25)1.2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作业(25)1.2.1 水下设备配置(25)1.2.2 作业方法及要求(26)1.2.3 电缆平衡(27)1.2.4 施工技术要求(28)1.2.5 其它要求(29)1.2.6 关枪标准(30)1.2.7 应重新补做的测线(30)1.3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作业(30)1.3.1 施工设计要求(30)1.3.2 作业要求(30)1.3.3 电缆平衡(31)1.3.4 试验(31)1.3.5 施工技术要求(31)1.3.6 地震资料现场质量控制(33)1.3.7 定位后处理(33)1.3.8 其它要求(33)1.4 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采集作业(33)1.4.1 常见观测系统(33)1.4.2 海底电缆作业基本流程(35)1.4.3 震源系统要求(35)1.4.4 定位作业(35)1.4.5 二次定位(36)1.4.6 遇障碍物作业(36)1.4.7 施工技术要求(36)1.4.8 其它要求(37)1.4.9 应重新补做的测线(37)1.5 海上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定位测量作业(38)1.5.1 DGPS定位系统选型(38)1.5.2 DGPS参考台(38)1.5.3 DGPS移动台安装(38)1.5.4 定位精度要求(39)1.5.5 系统校准(39)1.5.6 实时DGPS定位及质量控制 (39)1.5.7 参考椭球体基本参数(40)1.5.8 投影参数(40)1.5.9 坐标转换参数的求定和使用(40)1.5.10 DGPS定位测量作业报告的编写(41)1.6 海上井场调查作业(41)1.6.1 定位(41)1.6.2 自升式钻井船井场调查作业(41)1.6.3 半潜式钻井船井场调查作业(46)1.7 垂直地震剖面现场作业(47)1.7.1 对井眼条件的要求(47)1.7.2 现场采集测点的要求(47)1.7.3 震源要求(48)1.7.4 井下仪器的要求(48)1.7.5 现场资料的要求(48)2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规程(49)2.1 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作业(49)2.1.1 原始资料准备(49)2.1.2 资料处理主要步骤和技术要求(49)2.1.3 处理成果显示和记带要求(50)2.1.4 处理试验(52)2.1.5 批处理质量控制(52)2.1.6 迭前深度偏移(53)2.1.7 处理成果整理和存档(53)2.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作业(53)2.2.1 原始资料准备(53)2.2.2 资料处理主要步骤和技术要求(53)2.2.3 处理成果显示和记带要求(55)2.2.4 处理试验(56)2.2.5 批处理质量控制(57)2.2.6 处理成果整理和存档(57)2.3 海上定位资料处理(58)2.3.1 前绘(58)2.3.2 后处理(59)2.3.3 定位成果(60)2.3.4 资料处理报告(60)2.4 海上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处理作业(60)2.4.1 对原始资料的要求(60)2.4.2 资料处理(61)2.4.3 处理成果(61)2.4.4 应提交的最终资料(62)2.4.5 成果带保存(62)第四篇 附件物探作业有关规定附件 1 海上物探作业有关定义及术语(63)1.1 地震采集(63)1.2 高分辩率(63)1.3 综合导航(64)1.4 海上地震采集定位辅助设备校准(65)1.5 地震资料处理(65)1.6 计算公式(65)附件2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设计规范(66)2.1 工区概况(66)2.2 勘探目的及要求(66)2.3 已有资料分析(66)2.4 采集参数论证及选择(67)2.5 模型试验(70)2.6 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系统(70)2.7 工作量及施工计划(70)2.8 费用预算(70)2.9 应提供的附图及附表(71)附件3 海上地震采集定位辅助设备校准(71)3.1 物探用电罗经校准(71)3.2 电缆罗经鸟(方向传感器)校准(72)3.3 DGPS静态校准(73)3.4 电缆深度传感器校准(74)3.5 激光测距系统校准(74)3.6 RGPS动态校准(75)3.7 测深仪校准(76)附件4 地震仪器校检(76)4.1 YNTRAK型仪器检验项目及标准(77)4.2 I/O MSX型仪器检验项目及标准(79)附件 5 远场子波测试(80)5.1 远场子波测定(80)5.2 标准检波器要求(80)5.3 应取得的原始资料(81)附件 6 物探资料整理、归档要求(81)6.1 地震采集原始资料整理(81)6.2 地震资料处理成果整理(83)6.3 其它物探作业资料整理(84)附件 7 物探作业报告(84)7.1 物探作业报告类别(84)7.2 物探作业报告编写要求(84)7.3 物探作业报告内容(85)附件 8 物探资料存档要求(88)8.1 应归档的物探采集资料(88)8.2 应归档的物探处理成果资料(88)8.3 原始记录表格表式(89)8.4 归档(90)附件 9 物探作业施工船认可方法(90)附件 10 海洋石油作业者安全应急计划编制要求(94)第五篇 附图及附表1、附图(97)2、附表(101)修 订 版 前 言 海洋石油工业是我国最早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经过二十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在充分汲取国际油公司的管理方式和技术规程以及几十年自营勘探具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既促进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又增强公司自我发展能力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新的海洋石油勘探管理体制。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勘探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勘探作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并为跻身国际竞争做好必要准备。一九九五年秋在上海召开的勘探管理工作会上决定编写勘探监督手册,旨在统一和规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作为作业者的油气勘探现场作业管理和技术标准。经过几年的贯彻执行,在提高勘探现场作业效率、保证现场作业质量以及促进勘探现场作业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公司改组上市和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九九七年版勘探监督手册中的许多内容已不适应新的形势,有限公司勘探部决定修订一九九七年版勘探监督手册。这次修订工作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总公司机构改革和有限公司重组上市后勘探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勘探装备更新换代以及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也需要对手册补充和完善许多新内容,以更有效地指导勘探作业和管理工作。这此修订主要补充和完善了下面三方面内容。一是适应机构重组后勘探监督队伍从油公司分离出去的需要,细化了监督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了现场监督的职责、权限和规范了现场监督工作,增强了手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增加了大量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方面的现场操作细则、作业技术规程和资料验收标准;三是补充并完善了现场作业过程中为确保工作场所或设备、人员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的一系列工作标准和方法。 勘探监督手册按专业分为物探分册、地质分册、测井分册和测试分册。本手册是一套涉及勘探作业管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法规性文件,是勘探监督有效监督现场作业必备的工具书;是从事勘探各级管理的管理者规范管理的依据之一;对服务公司来说,技术上达到手册规定的标准是与油公司合作的前提;对海洋石油系统各级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来说,通过本手册可以悉知现场录取资料获得的条件和过程,更好的使用原始数据和资料,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本手册的修订工作中,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限公司各分公司和中海油田服务公司以及中海油研究中心的有关技术专家也给予了大力协助和支持,提供资料,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勘探监督手册修订版编写委员会 二零零二年六月第一篇 物探监督岗位职责及素质要求第一篇 物探监督岗位职责及素质要求1 物探监督岗位职责本手册所特指的物探监督是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的各分公司勘探部指派到物探作业现场的全权代表。其职责是依据物探作业合同、技术规程及分公司勘探部的有关作业指令,对服务公司的现场物探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按照物探作业阶段的任务,设置物探资料采集监督和资料处理监督。物探监督只对其派出部门负责。2 物探监督工作流程物探监督应遵照相关合同及作业流程,对服务公司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作业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物探采集、处理监督工作流程框图见本手册附图1.1、附图1.2。3 物探监督素质要求3.1 物探监督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1.1 采集监督3.1.1.1 学历与资历1) 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2) 从事海上石油物探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五年以上;3) 取得物探采集监督岗位培训合格证、海员专业训练合格证、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培训证书及健康证;4) 应具备特殊情况下应急处理的工作能力。3.1.1.2 专业知识1) 掌握系统的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基础理论知识;2) 具有较丰富的海上物探实践工作经验及地震资料采集经历;3) 了解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海上定位的原理和有关技术要求;4) 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海洋石油物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5) 掌握常用物探采集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6) 了解物探采集设备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3.1.2 处理监督3.1.2.1 学历与资历1) 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2) 从事海上石油物探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五年以上;3) 取得处理监督岗位培训合格证;4) 海上现场处理监督应符合本篇3111项中3)之规定;5) 应具备特殊情况下应急处理的工作能力。3.1.2.2 专业知识1) 掌握系统的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基础理论知识;2) 具有较丰富的海上物探实践工作经验及地震资料处理经历;3) 熟练地掌握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知识;4) 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与海洋石油物探资料处理有关的技术规程;5) 了解物探资料处理设备的基本性能和处理软件模块的功能;6) 了解物探资料处理设备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3.2 物探监督应具备的技能3.2.1 采集监督1) 熟悉相关合同基本内容和要求,在作业中能严格地、准确地执行合同;2) 掌握本手册内容,并能熟练地运用手册规定的技术规程对作业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3) 能独立地承担采集质量监督工作,保证取全、取准野外原始资料;4) 能独立地分析和评价各种野外原始记录,并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5) 能看地震仪器的日、月检记录,并能及时发现采集设备存在的问题;6) 了解现场地震资料处理设备的基本性能及常规处理流程,会分析和评价现场地震资料处理成果,并根据处理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7) 在作业期间,能根据海上施工条件的变化提出合理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或能改进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有效方法;8) 能协助和指导作业船队组织野外施工,并能协调好分公司勘探部与服务公司及第三方之间的关系;9) 熟悉海上作业安全知识,监督作业船队做到安全生产;10) 能独立编写海上物探采集监督报告;11) 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会话能力;12) 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日常工作。3.2.2 处理监督1) 熟悉处理合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处理作业中能严格、准确地执行合同;2) 掌握本手册内容,并能熟练地运用手册规定的技术规程对作业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3) 了解资料处理设备及各类处理流程;4) 在资料处理过程中,能独立地承担质量监督工作;5) 具有资料处理实践工作经验,会分析和评价中间处理成果;6) 具有较丰富的地震资料解释实践工作经验,会分析和评价最终处理成果的质量,并能够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7) 能独立地编写资料处理监督报告;8) 应具有英语阅读和会话能力;9) 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日常工作。4 保密工作物探监督应熟悉公司的保密规定,严格执行保密工作作制度,并监督各服务公司严格地执行保密协议。第二篇物探监督工作细则第二篇 物探监督工作细则1 物探采集监督工作细则1.1 采集作业前期准备工作1.1.1 地震测线部署与施工设计书的编制1.1.1.1 参与相关资料准备1) 收集地震采集施工设计书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如地震、地质、工区海况、物探采集设备、船舶及人员资料等;2) 了解新工区作业内容、地质任务及参考作业参数;1.1.1.2 施工设计书的编制1) 参与施工设计书的编制工作;2) 施工设计书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按照本手册第四篇附件2之规定执行。1.1.1.3 陈列组合模拟论证参与选择震源类型及组合方案,对所选用的陈列组合进行模拟论证。1) 应准备和提供的基础资料:a) 震源容积;b) 标有地震反射层位的典型剖面;c) 工区井的VSP资料;d) 工区海水温度及水的声速;e) 震源和电缆的沉放深度。2) 应得到的论证资料:a) 空气枪阵列组合图;b) 震源能量俯视图;c) 震源能量侧视图;d) 震源子波频谱图;e) 震源子波形态图;f) 子波穿透各目的层后的子波频谱图;g) 电缆鬼波响应图;h) 震源组合关枪数据列表。3) 制定关枪标准枪阵列组合的关枪标准必须建立在保持震源子波特征的基础上。采集监督应按模拟的关枪数据列表及本手册第三篇1.1.5之规定制定关枪标准。1.1.1.4 定位数据前绘采集监督应参与新作业工区的定位数据前绘及前绘结果的核查工作。1) 前绘准备工作a) 向服务公司书面提供前绘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相关资料;b) 资料内容及要求按照本手册第三篇2.3.1.1之规定执行。2) 前绘结果a) 前绘测线位置图的要求按照本手册第三篇2.3.1.4项中1)之规定执行;b) 前绘数据要求按照本手册第三篇2.3.1.4 项中2)之规定执行;c) 前绘图及数据应存盘保留。3) 前绘结果核查a) 所有的前绘结果都应认真、细致地检查,并确认无误;b) 前绘成果一式三份。1.1.1.5 设计书及前绘成果的发放1) 施工设计书、测线前绘数据及前绘图,经分公司勘探部审查批准后,在作业开始前15天提交一份给服务公司;2) 施工设计书内容如有改动,需经分公司勘探部批准后,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服务公司。1.1.2 熟悉相关合同内容熟悉采集、定位、护航合同和其它有关合同及合同附件的内容。1.1.3 熟知物探采集作业质量控制标准熟知本手册第三篇、第四篇有关地震资料采集的技术规程内容和采集合同的质量控制标准,了解行业标准SY/T100150019(1998)、SY/T1002510026(2000)的相关内容。1.1.4 编制海上作业安全应急计划1.1.4.1 编制海上作业安全应急计划每个新作业开始之前,采集监督应参与编制一份完整、有效的船舶海上作业安全应急计划,经分公司的海上作业安全监督部门批准,并发给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海上作业安全应急计划编写的具体步骤及要求按照本手册第四篇附件10之规定执行。1.1.4.2 熟悉服务公司的工区安全应急计划采集监督在作业开始之前,应了解、熟悉服务公司的海上作业安全应急计划及防台风内容。1.1.5 准备航行通告在正式作业前 15 天,应按照港监有关规定准备申请发布海上作业航行通告的资料,应准备的资料内容包括:作业船名称、作业起止日期、作业类型、工区范围拐点坐标、拖带电缆长度、拖带信号和信号灯标志。1.1.6 验船在每个新作业开始之前,物探监督应参与对服务公司的作业船舶、物探设备、人员的资格进行核查。1.1.6.1 检查证书检查参加作业船舶的各类证书,下列证书属于必检内容:1) 服务公司营业执照;2) 港监(国家海事局)发放的作业许可证;3) 物探作业安全许可证;4) 船舶国籍、所有权证书;5) 最低安全配员证书;6) 船体、轮机入级证书;7) 国际防止油污染证书;8) 起货设备证书;9) 船舶电台执照。1.1.6.2 人员资格审查检查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的各类证件,发现证件不齐全者或认为不合格人员,应及时向服务公司提出更换。应严格按照服务公司提供的作业人员名单进行下列项目检查:1) 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及水手长的适任证书;2) 海事部门发放的海员专业训练合格证;3) 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培训证书;4) 报务员、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5) 物探船经理、仪器工程师/仪器主操、导航工程师/导航主操的资历及上岗证。1.1.6.3 健康、安全及环保检查对作业船舶及人员进行健康、安全及环保检查。检查内容包括:1) 证书检查:卫生许可证书、除鼠证书及船员健康证;2) 文件检查项目:工区安全作业应急计划、应急部署表/床头卡、防油污应急计划、气胀式救生伐检验报告、安全记录、海上演习记录等;3) 设备安全检查:消防设备、救生设备和求生设备、应急药箱等,同时要例行检查作业船舶的安全应急措施等;4) 环保检查:垃圾焚烧炉、垃圾桶/袋/箱、溢油清除用品、生活污水处理器等;5) 卫生状况检查。1.1.6.4 其它项目检查1) 仪器、船舶所用的计量器必须有合格证;2) 卫星电话、传真、数据传输、单边带、高频电话的配置必须满足作业要求;3) 船舶续航能力、海上补给及制淡能力。1.1.6.5 物探采集设备检查1) 月检合格的记录仪器;2) 磁带机、磁带拷贝机、测深仪、多道监视仪、单道剖面仪、监控显示器和质控打印机必须满足作业要求;3) 电缆配置和状态,备用工作段、弹性段、前导段应有充足的备用量;4) 电罗经、罗经鸟/定深器、声学鸟及激光的静态校准符合出厂标准,并有不少于50的备用量;5) 震源组合方式符合要求,气枪、炮缆、炮缆绞车、空压机、枪控制器完好,气枪及各类设备应备有足够的备件;6) 第一导航系统、第二导航系统、声学系统、激光测距系统、多船同步控制器及其它辅助设备联机正常,并有充足的备件;7) 地震资料QC处理系统、导航资料QC处理系统、辅助设备及其配套软件完善,并符合作业要求;8) 差分台、移动台、震源RGPS及电缆尾标RGPS定位系统;9) 综合导航系统联机正常。1.1.6.6 记录磁带1) 标准IBM3590卡式带;2) 检查记录磁带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证书;3) 检查生产批号,出厂期限不得超过一年。1.1.6.7 护航船护航船检查按照本篇1.1.6.11.1.6.3之规定执行。1.1.6.8 其它作业1) 海上井场调查作业的验船工作可按照本手册第三篇1.6的相关规定执行;2) 垂直地震剖面现场作业设备检查工作可按照本手册第三篇1.7的相关规定执行。1.1.7 物探设备测试和校准工作每个新作业开始之前,要求各服务公司对自己的物探设备进行测试和校准,并要及时提交合格的测试和校准数据,否则不得进入工区作业。1.1.7.1 远场子波测试任何枪阵列组合的信号特性必须提供测试或模拟结果,如需要进行远场子波测试,其要求及步骤可按照本手册第四篇附件5之规定执行。1.1.7.2 电罗经校准根据作业要求对物探用电罗经进行校准,校准要求、步骤及精度按照本手册第四篇附件3.1 之规定执行。1.1.7.3 电缆罗经鸟校准罗经鸟校准可按照出厂要求进行,校准步骤和精度按照本手册第四篇附件3.2之规定执行。1.1.7.4 DGPS 静态校准每个新作业开始之前,根据作业要求应对DGPS定位系统进行静态校准。校准要求、步骤及精度按照本手册第四篇附件3.3之规定执行。1.1.7.5 其它辅助设备校准1) 电缆深度传感器校准;2) 激光测距系统校准;3) RGPS 动态校准;4) 测深仪校准;5) 1)4)的校准步骤及精度要求按照本手册第四篇附件3.43.7之规定执行。1.1.7.6 记录信号极性1) 符合SEG标准,压缩波产生负电压,记录在磁带上的数据为负值,检流计在剖面上显示为一负跳(波谷);2) 极性检测应在施工前及每次更换和调整电缆段后进行;3) 检查方法可采用敲击法或自动增益放炮法,检测记录应记带备查。1.1.8 了解、踏勘工区了解作业工区的海况、渔业、天气、航运及工区障碍物等与作业有关的资料。应收集的有关资料包括:1) 作业工区的潮汐情况,了解和掌握工区潮汐规律、流向、流速及水深情况;2) 了解工区的渔业活动时段及范围,掌握工区周边及工区内的流动网具和定置网具的分布情况;3) 收集和了解工区天气情况,特别是在北方冬季作业和南方的台风季节期间;4) 了解工区航运情况,特别是作业工区位于航道附近;5) 如工区内有沉船、钻井船、采油平台、水下保留井口等影响作业的障碍物时,必须向作业船队提供准确的坐标位置及相关资料;6) 必要时,可租用船只到工区进行实地踏勘,主要应对工区的水深、流动网具、定置网具、沉船、水面障碍物、水下井口及管道等进行实测。1.2 采集作业实施中的工作1.2.1 电缆平衡1) 电缆平衡必须在作业工区进行;2) 排除电缆故障或更换不工作道、不正常道和漏电道,使电缆满足作业标准;3) 电缆平衡应以充油为主,铅皮应适量,高分辨采集作业应尽量少加铅皮;4) 在电缆平衡拖拽试验中,定深器翼角变化必须符合作业要求;5) 数字包的深度传感器校准;6) 除检查鸟翼角外,还应检查数字包的沉放深度。1.2.2 参数求取及RGPS动态校准1.2.2.1 参数求取在正式测线作业开始之前,需求取水的声波速度、工区磁偏角参数。1.2.2.2 RGPS动态校准在测线作业开始之前,应对RGPS进行动态校准,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校准步骤及精度要求按照第四篇附件3中3.6之规定执行。1.2.3 地震仪器日、月检1) 在地震采集作业期间,应按规定对地震采集仪器进行日检测和月检测,检验方法、项目、精度标准应符合出厂标准或符合本手册第四篇附件 4之规定;2) 仪器月检有效期为30个自然天,特殊情况需经采集监督同意,可顺延5个自然天;3) 日检有效期1个自然天,一条测线未结束时,允许做完该测线再做日检。1.2.4 复核工作开工准备、专业设备测试和校准、船舶和设备检查、电缆平衡工作完毕后,正式采集之前,应对下列参数进行再核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 复核测线的前绘成果,确保前绘数据齐全和准确无误;2) 记录系统:记录格式、记录长度、采样率、高截滤波参数、低截滤波参数等;3) 接收系统:电缆总长度、道间距、偏移距、炮间距、沉放深度等;4) 综合导航系统:坐标系统、投影系统(应注意渤海地区中央经线的特殊性)、主导航天线到枪中心点距离等;5) 多源多缆各网络:激光系统、声学系统、缆/源扩展距离、尾标定位系统等;6) 面元覆盖:面元大小、各段最小覆盖率等;7) 震源系统:阵列容积、组合方式、枪间距、子阵间距及沉放深度等;8) 辅助定位设备:电罗经、电缆罗经鸟、深度传感器、DGPS、RGPS、激光测距、测深仪等辅助设备的校准结果;9) 地震仪器月检测记录。1.2.5 地震资料质量控制采集监督在正式采集作业期间,应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质量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向船队提出。1.2.5.1 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除按照本手册第三篇14之相关规定及采集合同的技术规程附件执行外,可参照的行业标准有:SY/T100151998 海上拖缆式二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SY/T100161998 海上拖缆式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SY/T100171998 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SY/T100252001 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1.2.5.2 质量控制方法用现有的质量控制监视设备和中间资料监控、检查地震资料质量。在作业期间,可采用下述方法及步骤:1) 随时选择不同增益档查看单炮记录,及时了解电缆工作状态,掌握工区各类干扰波的变化规律;2) 在测线作业期间发现质量问题又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决断时,应在测线作业结束后,视地震现场QC处理结果确定资料是否有效。处理流程由现场监督视具体情况而定;3) 检查每条航行线的地震记录头段内容,发现有错误参数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对不能补救的地震资料,应立即报废重做;4) 实时监控震源的工作状态;5) 利用第三方质量监控系统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实时监控,并与服务公司的实时监控显示进行对比;6) 利用地震现场QC处理系统检查所采集的地震资料,必要时可做二维叠加处理;7) 三维地震采集作业中,地震现场QC处理系统除完成循环小区质量监控外,最终结果为完整的工区三维近道数据体。1.2.6 定位资料质量控制采集监督在正式采集作业期间,应对每天采集的定位资料进行质量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向船队提出。1.2.6.1 质量控制标准定位资料采集作业中的质量控制标准,除按照本手册第三篇15之相关规定及采集合同的技术规程附件执行外,可参照的企业标准有SY/T100191998 海上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测量技术规程。1.2.6.2 质量控制方法用现有的质量控制监视设备和中间资料监控、检查综合导航资料的质量。在作业期间,检查内容包括:1) 检查每条航行线的导航记录头段内容,发现有错误参数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对不能补救的综合导航资料,应立即报废重做;2) 检查实时导航输出的各种质量监控项目,特别是电缆羽角、电缆/震源扩展距离、罗经鸟及尾标数据等;3) 每条测线采集结束后,应对采集的综合导航资料进行QC处理,以便检查定位网络各节点数据量及综合定位精度;4) 发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时,在测线作业结束后视综合导航QC处理结果确定资料是否有效;5) 利用第三方质量监控系统对采集的综合导航资料进行实时监控,并与服务公司的实时监控显示进行对比;6) 实时监控面元覆盖,发现问题及时向导航员提出并修正,以确保电缆各段满足合同规定的最小覆盖率;7) 三维补线阶段,采集监督应与导航人员密切配合,选择适当的潮水补做未满足覆盖要求的面元段,并以最低的补线率完成补线作业;8) 海底电缆作业期间,应着重利用二次定位成果与放缆数据进行综合比较,以确定放缆数据与电缆实际位置的误差是否符合质量标准;9) 利用单道剖面检查海底电缆作业接缆点的接缆偏差;10) 非常规观测系统作业时,应随时监控和检查综合导航成果及面元覆盖情况。1.2.7 作业协调监督在作业期间,负有协调各服务公司及第三方(工渔关系)的职责,如出现纠纷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解决各方纠纷,及时恢复野外生产。当这种纠纷无法解决时,应立即向分公司勘探部汇报,并获取解决办法。1.2.8 公司指令在采集作业期间,公司的作业指令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服务公司,并备案存档。1.2.9 监督值班及交、接班监督在作业期间应认真填写当班工作日志,简明记录当班工作内容,严格执行交接班签字制度。倒班时应有文字交、接记录,并向倒班监督介绍工作情况、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