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母校 书赠恩师”会讲话稿_第1页
“情系母校 书赠恩师”会讲话稿_第2页
“情系母校 书赠恩师”会讲话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系母校书赠恩师”会讲话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感谢母校领导和校友会的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会场,感谢编委会的同学们持久、艰辛的努力,让走过人生大半辈子的老三届学子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书。我是重庆一中高六六级三班学生。五十二年前,我们在这里紧张地备战高考,却最终失去了向高考冲刺的机会。后来,我们从这里出发,进入了一所更大的“大学”社会大学。算起来,已经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回到母校,眼前的校园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校园,讲台上的老师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老师,一切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老三届学生对母校的一往深情。回顾逝去的岁月,我们有过理智,有过荒唐,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今天,当我们回到母校,向母校领导和老师递上我们的人生总结时,我们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惴惴不安:我们的这份人生答卷,会及格吗?三大本的重庆一中老三届学生回忆录,是从重庆一中一千八百个老三届学生中摘取的生活片断。我是回忆录的作者之一,也是续集序和跋的撰稿人。出于写作的需要,我在续集付梓前读到同学们的回忆文章。这些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三个:一是尊重历史。真实是回忆录的生命,然而毕竟事隔多年,加上年龄因素,总有记忆模糊的地方。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回忆录作者广泛向知情人求证,在众说不一时,宁愿放弃成稿,也不让历史存在疑点。二是述而不评。对涉及政治运动和政治事件的个人经历,我们只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对政治运动和政治事件做总体性结论。我们相信后人会从我们的叙述中作出自己的判断,他们比我们更聪明。三是自我反思。在回顾个人经历时,大家无例外地对自己做过的事进行反思,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反思。每一篇回忆录都是作者的个人表达,正因为有无数无数的个人表达,才能汇集起时代的声音,我们从无数无数的个人表达中才能看到社会的一个断面、一个缩影和一种精神。老三届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亲历了建国以来所有的政治运动,经受了共和国所有的苦难。老三届的纪实性文章,来自草根,接触地气,揭示真相,臧否人物,有微言大义,有理性反思,必将以历史碎片的形式汇入中国卷帙浩繁的史料之海。在结束发言的时候,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