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期中考试题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期中考试题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期中考试题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期中考试题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期中考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密 20162016 2017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封封 高一地理高一地理 试卷试卷 命题人 命题人 校对人 校对人 角角 说明 本试卷共 说明 本试卷共 3434 题题 100100 分 考试时间分 考试时间 6060 分钟 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分钟 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年年 班班 姓姓 名名装装 序序 号号订订 线线 内内 不不 要要 答答 题题 一 选择 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 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 条轨道上运行 它处于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 据此完成 1 3 题 1 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2 地球因 得天独厚的位置 成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 主要体现 在其 A 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既有自转运动 又有公转运动 D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 从地球本身看 其主要条件之一是 A 宇宙时空无限大 天体运动互不干扰 B 地球体积大小适宜 公转周期适中 C 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稳定 D 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 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为三个圈层 地壳 地幔和地核 据此回答 4 5 题 4 岩石圈是指 A 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 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C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 地壳和上地幔 5 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 2006 年 5 月 15 日再次喷发 科学家认为火山 喷发的岩浆来自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6 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继 2006 年 12 月 5 日 7 日太阳发生多次耀斑爆发之后 12 月 13 日北京 时间 10 时 40 分前后 太阳再次发生一次猛烈爆发 据此回答 7 9 题 7 关于耀斑爆发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短暂的中断 B 太阳黑子的数量明显增多 C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D 北京地区出现强烈沙尘暴 8 此次耀斑爆发期间 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上海 B 天津 C 广州 D 沈阳 9 对北京时间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东八区的区时 B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 东经 120 的地方时 D 北京市的地方时 10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北京时间 2009 年 10 月 1 日 10 时 庆祝祖国 60 华诞的阅兵式在天安 门广场隆重举行 全球的中华儿女 一起目睹伟大中华民族 60 年来取 得的巨大成就 据此完成 11 13 题 11 阅兵式开始时 纽约 西五区 的华人收看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 10 月 1 日 19 时 B 9 月 30 日 21 时 C 10 月 1 日 7 时 D 9 月 30 日 10 时 12 在国庆长假期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处于图 1 中的 A a b B b c C c d D d e 图图 1 冷冷热热热热 D D 冷冷热热冷冷冷冷热热冷冷 A AB B 热热 C C 冷冷热热 30 60 第第 1 1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第第 2 2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装 装 订 订 线 线 内 内 不 不 要 要 答 答 题 题 13 自国庆节至春节期间 地球公转速度将 A 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先变慢后变快 D 先变快后变慢 14 图 2 中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 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 展 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甲岸和丁岸B 乙岸和丙岸 C 丙岸和丁岸 D 甲岸和乙岸 图图 2 2 15 下图为哈尔滨市 45 N 某住宅小区南北两楼 一年中南楼影子遮挡 北楼的时间最短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6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 是因为晴朗的夜里 A 空气中的水汽多 B 大气逆辐射弱 C 太阳辐射弱 D 地面辐射弱 17 关于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1 月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低压切断 B 7 月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高压切断 C 南纬 30 度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D 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 无带状分布 18 关于地球上气压 风带随季节移动的规律 就北半球来说 叙述正确 的是 A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B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C 秋季北移 春季南移 D 夏季南移 冬季北移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共 4 个高气压带 4 个低气压带 B 低气压带均有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C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的 D 全球有三个气压带 下图是 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 据次此回答 20 22 题 20 图中风带为 A 北半球信风带 B 南半球信风带 C 北半球西风带 D 南半球西风 带 21 图中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冷热不均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地转偏向力 22 图中 30 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寒冷干燥 D 温和湿润 23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区之间的 A 气压差异 B 地形差异 C 温度差异 D 人类活动差异 24 下列等压面分布图中 正确的是 25 下列示意图中 能够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图图 4 第第 3 3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第第 4 4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密密 封封 角角 年年 班班 姓姓 名名装装 序序 号号订订 线线 内内 不不 要要 答答 题题 26 右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 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和等压线垂直 和风向垂直 B 是使风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 C 是使风减弱的摩擦力 D 是使大气垂直运动的气压梯度力 读右图 地球表面受热 过程图 完成 27 30 题 27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 的热量主要来自 A A B B C C D D 28 从数量上看 A B 的 原因是 A 大气对 A 具有削弱作用 B B 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 A 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 B 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29 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30 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 是因为 A 辐射 A 减弱 B B 辐射增强 C C 辐射增强 D D 辐射增强 第第 卷 综合题卷 综合题 共共 4 分 分 31 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完成下列内容 10 分 1 在图中用箭号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 地球运行到 B 点时 正值 节气 合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 运行到 C 点时 南半球是 季节 此后 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是 4 在右侧底图上绘制 A 位置太阳光照图 要求绘出太阳光线 地轴 晨昏线 夜半球 4 分 32 读下图 a b 表示等压面 B 处冷却 C 处受热 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 1 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2 分 2 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 先有 运动 再形成 运动 3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 形式 4 ABCD 四处 气温高的是 属于高气压中心的是 5 ABCD 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D A B C C B A D B C D A B D C A 第第 5 5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第第 6 6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装 装 订 订 线 线 内 内 不 不 要 要 答 答 题 题 33 读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1 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其判断依据是 3 分 2 D 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 特征为 B 为 气压带在海洋上的保留部分 3 分 3 此季节 A 点的风向为 C 点的风向为 2 分 4 当图中 C 地风向与此时相反时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 分 34 读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回答问题 10 分 1 图中 A B 表示地震波 其中 A 表示 波 判断的依据是 2 图中 C H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 D 表示 界面 地震波的 变化是 E 表示 3 F 表示 界面 该处地震波的变化是 说明 F 面以下的 G 物质状态为 态 第第 7 7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第第 8 8 页 页 地理地理 试卷共试卷共 8 8 页 页 密密 20162016 2017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封封 答题卡答题卡 命题人 命题人 校对人 校对人 角角 说明 本试卷共 说明 本试卷共 3434 题题 100100 分 考试时间分 考试时间 6060 分钟 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分钟 答案都写在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