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1.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1. 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班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厘米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0厘米 B.在10厘米和20厘米之间?C. 小于10厘米 D.大于20厘米答案: C2. 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答案: D3.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实验序号u (厘米)v (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15012.5倒立实像缩小23015倒立实像缩小32020倒立实像等大41530倒立实像放大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12厘米) 实验序号u (厘米)v (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55015.8倒立实像缩小63020倒立实像缩小72030倒立实像放大81560倒立实像放大(1) 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物距大于像距时,_。(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4)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答案: (1)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距相同,成像情况不同,像距随着焦距的增大而增大(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4)同一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4.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25所示,每次的入射点均为O点,然后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物理资料发现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对于红、黄、紫三种颜色的光,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而紫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慢。表一(红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 i(度)折射角 r (度)10022516.435030.747540.1表二(黄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 i(度)折射角 r(度)50062515.775029.487538.3表三(紫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 i(度)折射角 r(度)900102515.1115028.2127536.6(1) 初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选填 “ 一定 ” 或 “ 不一定 ” )发生改变。(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初步结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不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答案:(1 )不一定;(2 ) 2 、 6 、 10 或 3 、 7 、 11 或 4 、 8 、 12 ;(3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的光折射本领越强。5. 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 P 点出发向 Q 运动,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 经过 6s ,乙车离 P 点 10mC. 甲车比乙车早 3s 通过 Q 点 D. 经过 3s ,甲、乙两车相距 6m答案: D6.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米的两点,甲从 P 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 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1.5 米C. 乙到达 P 点时,甲离 Q 点 2.4 米 D. 甲到达 Q 点时,乙离 P 点 0.9 米答案: D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D.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答案: AC8. 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 0.4 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 0.6 牛,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 0.4 牛 B. 0.6 牛 C. 0 牛 D. 0.2 牛答案: D【例1】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当实验序号后边有让我们分析*与*的关系时,这样的话其实就给了我们答题的“依据”,我们写结论的时候就围绕着它们来写,两组实验序号中间是“或”字,所以分析一组即可,如果分析1、2、3可以发现物距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这就是结论的重点部分,但不能只写这个,因为我们讲过,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这个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凸透镜成实像,所以必须要加这条。那么答案是:同一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第二问,第一个空很容易,答案是:物屏距离L,第二个空,因为本题前面让分析的是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所以只答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即可,通过表格可得出答案: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第三问,让分析的是物屏距离L和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而且结论是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所以选择实验序号1、2或5、6来分析,你会发现当物屏距离L正好是焦距f的4倍的时候就不能得到一次放大的和一次缩小的像,而当L4f时就可以满足结论,所以答案是:物屏距离L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总结】(1)答实验题是有技巧的,例如有“答题依据”时就按依据来答,否则不得分。(2)有些孩子只看题目写结论,比如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这个规律,看到了就直接写上了,不能和已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导致失分,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3)答实验题如果结论写不出来了,一定要想想老师教过的方法,有的孩子只顾答题而忘记了方法。【例2】记录的均是_的位置,实验时需将其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_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_。小明和小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图13(a)、(b)所示为他们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从记录单上的信息可知,O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第一空易错,有的孩子脑袋一冲动手一抖就填上“平面镜”,而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做的,所以正确答案是:玻璃板。第二空较容易,答案是:竖直;第三空,根据图可知,应选小华,因为她做了三次实验,而本实验就是要求进行多次,已达到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所以最后一空答案是:小华同学探究时共做了三次实验,符合物理实验的要求。【总结】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和规律都是中考常考知识,必须要掌握好,例如,做实验的时候眼睛要从()看过去,没点燃的蜡烛好像被()一样。第一空应填“各个方向”,第二空大家应该都知道,填“点燃”。其实这些细节平时在授课的时候都有讲过,但是如果学生不细心,考试的时候就会填的五花八门了。【例3】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a)、(b)所示,则( )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B4秒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C甲、乙受到钢索的拉力相等D甲受到的合力大于乙受到的合力【解析】本题是一道小的综合题,把重力、合力、s-t图像结合在一起,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是0.4m/s,乙的速度是0.6m/s,所以排除A选项。因为速度不同,所以由s=vt可知,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可能相等,排除B选项。因为甲和乙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根据图知道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应该受到平衡力,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应相等,且它们的合力为零,排除D,所以正确选项是C.【总结】s-t图像的题目要会根据图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所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都是从原点开始的。比如,一个物体在还没有开始计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了,那么它在0秒的时候这条倾斜直线就会从s轴上的某个数据开始,即图像起点坐标为(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技能中式面点师-中式面点师(初级)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裂解(裂化)工艺作业-加氢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棚出租合同
- 专题05 被子植物的一生(河北专用)5年(2021-2025)中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 2025年电子式金属、非金属试验机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煤矿安全)-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课高等数学基础-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布偶猫宠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兽用预混剂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七年级期末下册数学试卷
-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十六章 兽医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概述
- 左半结肠的微创解剖及临床意义
- 高三心理健康课件
- CorelDRAW实例教程(CorelDRAW 2020)全套教学课件
- 绿色制造技术在专用车辆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 血液内科护理查房
- 个人起诉装修公司诉状
-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 DB61T1748-2023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场所消防安全规范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点整理
-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