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29.240.01 F 10 备案号:53939-2016 准T / CEC 182 2018 微电网并网调度运行规范 The dispatching regulation of microgrid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2018-07-03 发布 2018-09-01 实施 中国 电力 企业 联合会 发布 T / CEC 182 2018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基本规定2 5 电网运行对微电网设计与建设阶段的要求 3 6 微电网并网与接入条件 4 7 微电网调度运行6 8 微电网异常故障处理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有功功率控制参数说明11 IT / CEC 182 2018 前 言 本 标 准 按 照 GB / T 1. 1 20 0 9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 : 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给 出 的 规 则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46)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国网浙 江省电力 有限公司 、国家电 网有限公 司国家电 力调度控 制中心、 中国南 方电网电 力调度控制中 心、国网浙江 省电力有限公 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南方电 网科学研究院 有限责任 公司、国 网山东省电力 公司、国网山 东省电力公司 电力科学研究 院、广东电网 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调度 控制中心 、广东电网有 限责任公司电 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浙江省 电力公司宁波 供电公司、国 网浙江省 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本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 : 冷 喜 武 、 周 华 、 项 中 明 、 孙 维 真 、 张 锋 、 王 波 、 苏 寅 生 、 李 鹏 、 方 愉 冬 、 金学奇、徐奇锋、吴华华、倪秋龙、杨滢、蔡振华、马翔、孙研缤、陶毓锋、郑伟军、石博隆、梅勇、 王皓怀、关立、周才期、向丽玲、杨银国、雷金勇、马溪原、张雪松、王世柏、瞿寒冰、张弛、张威、 朱青山、龚向阳、王威、李有春、吴晓刚、胡洪涛、陈益渊、郭文杰。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 在执行过 程中的意 见或建议 反馈至中 国电力企 业联合会 标准化管 理中心( 北京市白 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II T / CEC 182 2018 微电 网并网 调度运 行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并网型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并网型微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 件对于本 文件的应 用是必不 可少的。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 文件,仅 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 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4337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间谐波 GB/T 26399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GB 26859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 GB 26860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T 31464 电网运行准则 GB/T 335892017 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33592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 34129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GB/T 349302017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DL/T 548 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 DL/T 584 3kV110kV 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587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1 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4 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 IEC 60870-5- 101 网络访问 DL 755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T 860.901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901 部分:DL/T 860 在变电站间通信中的应用 DL/T 995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 5147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 5344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T/CEC 106 微电网规划设计评价导则 国家发展改革委令 2014 年第 14 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能安全201536 号文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1T / CEC 182 2018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电网 microgrid 由分布式 发电、用电负 荷、配电设施 、监控、保护 和自动化装置 等组成(必要 时含储能装置 ) 能 ,够基本实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用电系统。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 GB/T 335892017,定义 3.2 3.2 并网型微电网 grid-connected microgrid 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且以并网运行为主的微电网。 GB/T 335892017,定义 3.3 3.3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resources 接 入 35 kV 及 以 下 电 压 等 级 电 网 、 位 于 用 户 附 近 , 以 就 地 消 纳 为 主 的 电 源 , 包 括 分 布 式 发 电 和储能。 GB/T 335892017,定义 3.1 3.4 微电网并网点 point of microgrid interconnection 微电网与配电网的电气连接点。 GB/T 349302017,定义 3.2 3.5 交换功率 interchange power between microgrid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 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交换的功率,包括有功交换功率和无功交换功率。 4基本规定 4.1 并网型微电网调度遵循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原则。 4.2 并网型微电网应满足 GB/T 335892017 和 GB/T 349302017 的技术要求,并网型微电网内的分 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运行应满足 GB/T 33592 的技术要求,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应有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 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应满足 GB/T 34129 的规定。 4.3 并网型微电网内各电源和电力用户应严格遵守所接入电网的调度管理规程。 4.4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接受电网调度机构调度,应与电网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 协议。 4.5 接入 380V 公用电网的微电网,应与电网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并在电网调度机构备案。 4.6 微电网应具备并网联络线有功功率控制和并网点无功电压控制功能,能够根据远方/就地指令调节 并网联络线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微电网应按电网调度机构指令执行远方/就地控制切换操作。 4.7 微 电 网 接 入 后 , 并 网 点 的 电 压 偏 差 、 频 率 、 谐 波 、 间 谐 波 、 波 动 与 闪 变 、 电 压 不 平 衡 应 分 别 满 足 GB/T 12325、GB/T 15945、GB/T 14549、GB/T 24337、GB/T 12326、GB/T 15543 的要求。 4.8 微电网运行操作除应满足 GB 26860、GB 26859 的要求外,还应结合现场实际制定安全规程、应 急预案和反事故措施,满足本标准 7.4 的要求。 4.9 微电网的电力监控系统应满足国家发展改革委令 2014 年第 14 号和国能安全201536 号文等防 护方案和 评估规范的相 关要求。微电 网应通过电力 监控系统等级 保护测评及安 全防护评估, 对存在的 问题落实整改后才能并网运行。 2T / CEC 182 2018 5电网运行对微电网设计与建设阶段的要求 5.1 一次部分 5.1.1 微电网宜根据 T/CEC 106 出具微电网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包含如下内容: a) 对接入电压等级、交换功率、电能质量、功率调节能力等的评价,应满足 GB/T 335892017 的技术要求,微电网容量(最大用电负荷)原则上不大于 20MW; b) 对各类分布式电源功率与负荷比、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独立运行持续供电时间、自平衡能力 和能量管理系统功能等的评价。微电网电源配置应满足系统安全稳定要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 量 占 比 在 50% 以 上 , 或 天 然 气 多 联 供 系 统 综 合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在 70% 以 上 , 应 满 足 独 立 运 行 时 对重要负荷至少 2h 连续供电; c)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交换功率峰谷差率、电量自平衡度等的评价。微电网与配电网年交 换电量不超过微电网内年用电量的 50%。 5.1.2 微电网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接入系统方案设计,经电网企业组织评审并通过后,作 为微电网项目建设及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供电合同的依据。 5.1.3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工程,微电网应通知电网调度机构参加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 和初步设计审查。 5.1.4 接入 380V 公用电网的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告应报调度机构备案。 5.1.5 微电网因扩建或设备改造可能影响微电网运行方式时,应提前将改造方案提交调度机构审核、 备案。 5.2 二次部分 5.2.1 微电网电力二次部分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与一次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运。 5.2.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以下简称保护)的配置、选型与 设计应满足 GB/T 14285、DL/T 584、DL 755、GB/T 26399、DL/T 5147 等标准的要求。微电网涉网保 护应与配电网保护相协调配合,相关设备的配置和选型应征得电网调度机构的认可。 5.2.3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并网线路宜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或距离保护及自动解列 装置,当满足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要求时,也可选择配置过电流保护;通过 380V 电压等级并网 的微电网,并网线路宜配置带过电流保护功能的低压开关。 5.2.4 微电网应配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电能量采集装置 等,并满足 GB/T 22239、国家发展改革委令 2014 年第 14 号和国能安全201536 号文等安全防护方 案和评估规范的要求。 5.2.5 微电网通信设备选型应与所接入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设备技术体制一致,同时配置通信电源、配 线设备等,并满足 DL/T 5344 的技术要求,相关设备的配置和选型应征得电网调度机构的认可。 5.2.6 微电网通信设备配置应能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电话等业务的安全 可靠传送要求。 5.2.7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具备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进行双向数据通信的能力,能 够采集、 监测微电网的 运行工况,并 能够上传至电 网调度机构, 同时应具备接 受电网调度机 构控制调 节指令的能力;接入 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配置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接入 380V 公用电网的微电 网,应具有检测和记录运行状况的能力。 5.2.8 接 入 10kV 35kV 配 电 网 的 微 电 网 , 与 电 网 调 度 机 构 之 间 信 息 传 输 协 议 宜 采 用 DL/T 634.5101、DL/T 634.5104 和 DL/T 860.901 等通信协议,数据通信应采用光纤、电力线载波或电力无线 专网通信方式。接入 380V 公用电网的微电网,也可采用无线 VPN 通信方式。通信过程均应采用双向 3T / CEC 182 2018 认证加密技术,实现双向身份鉴别,确保报文的机密性、完整性。 6微电网并网与接入条件 6.1 并网条件 6.1.1 在微电网首次并网启动前,微电网应与电网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在并网调度协议中应 对微电网并网调度运行方式、并网/独立运行模式切换条件等进行明确。 6.1.2 微电网首次并网 90 天前,微电网应向相应电网调度机构提交并网运行申请书,附件内容包 括: a) 微电网工程概况、可行性研究审查和初步设计审查报告; b) 计划投运日期; c) 试运行联络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及运行人员名单; d) 安全工作规程; e) 启动试验大纲; f) 现场运行规程或规定; g) 一次设备、分布式电源、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和通信设备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 报告、产品技术参数、功能说明等资料。 6.1.3 电网调度机构应在收到并网申请书后 20 天内予以书面确认,电网调度机构有权不予确认并书 面通知不确认理由。 6.1.4 微电网收到并网确认通知后 5 个工作日内,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交微电网及其设备命名申请,电 网调度机构在收到正式申请资料后 20 天内下发正式调度命名和编号。 6.1.5 微电网并网前 30 天,微电网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启动试验方案,包括设备调试方案、系统联 调方案、试运行方案,并提出验收申请。 6.1.6 微电网并网前 10 天需提供下列资料: a) 一次主要设备现场试验、验收报告; b) 二次系统现场试验、验收报告,涉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单,远动信息点表; c)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报告。 6.1.7 微电网并网前 5 个工作日,电网调度机构应对微电网并网进行调度专业验收。当微电网不满足 相关规定 要求时,调度 机构可拒绝其 并网运行,并 发出整改通知 书。微电网应 按规定要求进 行整改, 满足并网条件方可并网。 6.1.8 微电网首次并网启动前,一次、二次设备的单位工程验收应合格,设备质量满足安全运行要 求,各项指标满足入网要求,资料档案齐全。 6.1.9 微电网首次并网投运前,应完成工程启动验收和试运行。需先对新设备进行冲击、试验,合格 后方可投 入试运行。新 设备启动按照 调度关系划分 ,电网调度机 构负责调度所 管辖设备的启 动,微电 网负责微电网内所管辖设备的启动。 6.1.10 微电网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完成微电网模型参数实测建模,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交报告,包括 负荷、电源、储能等的模型参数实测建模。 6.1.11 微电网完成并网系统联调和试运行,在具备工程移交生产验收条件后,微电网向电网企业提 出申请,并通知电网调度机构参加工程移交生产验收。 6.1.1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在并网运行后 3 个月内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并网运行特 性检测报告。 6.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T / CEC 182 2018 6.2.1 微电网保护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和电力行业检验标准安装、调试,应完成所有保护的检验和整定 并经验收合格。 6.2.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根据调度关系明确整定计算分界面,明确保护投退原则 和方式(包括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编制相应的保护运行检修规程和典型操作票并严格执行。 ,6.2.3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涉网保护定值提交调度机构备案,涉网安全自动装置应按 照电网调 度机构编制的 定值单进行整 定。当电网结 构、线路参数 和短路电流水 平发生变化时 ,双方应 及时交换母线等值阻抗,校核相关保护定值。 6.2.4 微电网涉网保护定值应与配电网侧保护定值配合。微电网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并网点保护应 先于配电 网侧保护动作 跳开并网开关 ,防止事故范 围扩大;配网 侧发生故障时 ,微电网并网 点保护或 安全自动装置应动作跳开并网开关,动作时间小于线路重合闸、备自投动作时间,以避免非同期合 闸。微电网防孤岛保护动作时间应与配电网侧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重合闸动作时间配合。 6.2.5 微电网应根据技术规程、电网运行情况、设备技术条件及电网调度机构要求,进行内部继电保 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整定,校核涉网保护定值。 6.3 调度自动化 6.3.1 微电网监控系统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应用或设备,其安全防护方案应经电网调度机构核准 后实施,并由电网调度机构组织对调度数据网的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接入验收。 6.3.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后备电源应具备保证通信和自动化设备至少运行 2h 的 能力。 6.3.3 微电网并网前,应与电网调度机构完成信息联调。 6.3.4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模拟量:并网点的频率、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微电网内分布式电 源输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 b) 电能量:并网点的上网电量、下网电量、负荷电量和分布式电源发电量。 c) 状 态 量 : 微 电 网 并 网 / 独 立 运 行 状 态 、 并 网 点 断 路 器 和 隔 离 开 关 的 位 置 、 故 障 信 息 、 远 动 终 端 信号、安全自动装置信号、通信状态等。 d) 其他信息:并网调度协议要求的其他信息。 6.3.5 接入 380V 公用电网的微电网,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模拟量:并网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输出的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b) 电能量:上网电量、下网电量、分布式电源发电量。 c) 状态量:并网/独立运行状态,并网点开关状态、故障信息等。 d) 其他信息:微电网功率控制参数等。 6.4 电力通信 6.4.1 微电网新建通信系统在正式投运前,应向电网调度机构提出申请,并由电网调度机构组织对新 建并网通信系统进行专业验收,验收项目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技术要求。 6.4.2 微电网的通信设备应配备监测系统,并能将通信设备运行工况、告警信号等传送至相关通信设 备的运行管理部门。 6.4.3 微电网通信设备(含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和过电压防护能力应满足 DL/T 548 的要求。 6.5 制度人员管理 6.5.1 微电网投入运行前,微电网应制定运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5T / CEC 182 2018 a) b) c) d) e) 依据 GB/T 26860 及相关的设备资料编制安全工作规程。 制定调度运行操作规程和典型操作票。 制定一、二次设备运行维护制度,一、二次设备检修计划。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制定一、二次设备维护检修计划,针对高海拔、高纬度、海岛等特殊运行环境增加相应的特殊 巡检项目。 f) 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图纸资料、缺陷处理技术档案,建立备品备件管理、缺陷管理制度。 6.5.2 微电网运行值班人员应取得调度业务联系资格,应具备如下条件: a) 掌握电网调度规程、运行操作规程、典型操作票。 b) 掌握微电网运行操作以及运行策略、应急控制策略等。 c) 掌握电力电量平衡控制、各电源启停及功率控制、负荷分级控制操作等。 6.5.3 微电网运行值班人员名单应实时更新,并及时上报电网调度机构备案。 6.5.4 微电网应配备必要的一、二次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并报电网调度机构备案。 7微电网调度运行 7.1 调度计划 7.1.1 发用电平衡及计划 7.1.1.1 电网调度机构应保证电网发用电平衡,依据 GB/T 31464 的技术要求对微电网发用电计划进 行安全校核,如有必要应对平衡结果进行调整,直至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7.1.1.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报送发、用电计划和微电网联络线交换功率计划,内 容包括: a) 微电网发电计划:按时申报其下一年度、月度、日的发电量,年、月、日最大最小发电峰值, 下一日 0:1524:00 的发电预测曲线(预测点时间间隔不大于 15min) 。b) 微电网用电计划:按时申报其下一年度、月度、日的用电量,年、月、日最大最小负荷,下一 日 0:1524:00 的用电预测曲线(预测点时间间隔不小于 15min) 。c) 微电网联络线交换功率计划:按时申报其下一年度、月度、日的联络线与电网交互的发、用电 量,年、月、日最大最小功率,下一日的 0:1524:00 的联络线功率计划曲线(预测点时间间 隔不小于 15min)"并网转独立运行"与"独立转并网运行"计划。 ,7.1.1.3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当运行于跟踪调度计划曲线方式时,运行中应按照电网 调度机构确认后的日联络线功率调度计划曲线执行。 7.1.2 设备计划检修 7.1.2.1 微电网应根据设备健康情况,向电网调度机构提出年、月度检修预安排申请,微电网设备检 修计划制定原则和年度、月度、日检修计划填报应符合 GB/T 31464。电网调度机构根据发配用各环节 检修需求统筹兼顾,编制并下达年、月度检修计划。 7.1.2.2 微电网应按照检修计划安排检修工作,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减少非计划(临时)检修和事 故。必要 时,微电网可 向电网调度机 构提出非计划 (临时)检修 申请,电网调 度机构根据电 网运行情 况进行批复,在电网允许时及时安排。 7.1.2.3 电网输电线路的检修改造应综合考虑电网运行和微电网发用电规律及特点,宜安排在微电网 独立运行的时间段实施。 7.1.2.4 微电网检修工作应严格执行电网调度机构许可,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设备检修完成后, 6T / CEC 182 2018 应及时向电网调度机构报告,并按检修管理规定程序恢复设备运行状态。 7.2 系统运行 7.2.1 联络线有功功率控制 7.2.1.1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并网联络线有功功率控制方式分为调度远方 控制和厂站就地控制方式。接入 380V 公网的微电网,其并网联络线最大交换功率、最大功率变化率应 根据电网调度机构要求设定。 7.2.1.2 调度远方控制方式分为计划曲线控制和调度指令控制,调度指令可包括最大上网功率、最大 下网功率、定功率、最大功率变化率,或者上述控制指令的组合。 7.2.1.3 厂站就地控制应与调度指令匹配,包括但不限于最大上网功率、最大下网功率、定功率、平 滑功率输出和跟踪计划曲线等。微电网厂站就地控制方式和控制参数应符合电网调度机构要求。 7.2.1.4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功率调节响应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微电网联络线有功控制响应时间不大于 10s、调节时间应不大于 1min,输出功率偏差及功率变 化率应满足电网调度机构的要求,参见附录 A。 b) 微电网联络线稳定运行功率与调度指令或计划曲线偏差不大于5%微电网容量。 7.2.1.5 在电网出现有功功率不能满足需求、超稳定极限、电力系统故障、频率或电压持续超下限、 备用容量 不足等情况时 ,微电网应能 提供紧急有功 、无功电源响 应支撑,根据 电网调度机构 的要求实 时调整功率交换和控制策略。 7.2.2 无功电压控制 7.2.2.1 微电网应具备联络线无功电压控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定功率因数控制、定电压曲线控制、 定电压控制、定电压上下限控制等。 7.2.2.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根据保证无功就地平衡和保障电压合格率原则,控制 无功功率 和并网点电压 ,无功电压控 制方式和功率 因数、参考电 压、调差率等 控制参数应符 合电网调 度机构要求。 7.2.2.3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具备接受电网调度机构无功电压控制指令的功能,并 网点功率因数应能在 0.98(超前)0.98(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 7.2.2.4 接入 380V 公用电网的微电网,应能根据电网调度机构确定的定功率因数定值运行,并网点 功率因数应能在 0.95(超前)0.95(滞后)范围内可调。 7.2.3 异常响应 7.2.3.1 微电网应具备一定的耐受系统电压异常的能力,当并网点电压异常时,微电网应按照表 1 的 规定运行。 表1 电压异常响应要求 并网点电压 要求U50%UN 50%UN U90%UN 90%U N U 110%U N 若并网点电压小于 50%UN 且持续时间 0.6s,微电网可与电网断开连接,由并网 运行切换到独立运行 若并网点电压大于等于 50%UN 且小于 90%UN 并持续 2s,微电网可与电网断开连 接,由并网运行切换到独立运行 正常并网运行 7T / CEC 182 2018 110%U NU 135%U N 若并网点电压高于 110%UN 且小于等于 135%UN 并持续 2s,微电网可与电网断开 连接,由并网运行切换到独立运行 表 1(续) 并网点电压 要求135%U NU 若并网点电压高于 135%UN 且持续 0.2s,微电网可与电网断开连接,由并网运行 切换到独立运行 注:U 为并网点实测电压,UN 为并网点处的电网额定电压。 7.2.3.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具备一定的耐受系统频率异常的能力,当并网点频率 异常时,应能按照表 2 的规定运行。 表2 微电网的频率响应特性要求 频率范围 要求f 48.0Hz 48.0Hz f 49.5Hz 4 9 .5 H z f 0 .2 H z 5 0 .2 H z f 5 0 .5 H z f 5 0 .5 H z 注:f 为微电网并网点频率。 微电网可立即由并网运行切换到独立运行 要求至少能运行 10min,微电网应停止从电网吸收有功功率并尽可能发出有功功率 连续运行 微电网应停止向电网发出有功功率并尽可能吸收有功功率 微电网宜立即由并网运行切换到独立运行 7.2.3.3 接 入 3 8 0 V 公 用 电 网 的 微 电 网 , 并 网 点 频 率 在 4 9 . 5 Hz 5 0 . 2 Hz 范 围 内 时 , 应 能 正 常 并 网 运 行。 7.3 电网操作 7.3.1 电网调度机构应依法对微电网并网联络线及相关机组进行调度,微电网运行值班人员应服从电 网调度机 构的统一调度 ,遵守调度纪 律,严格执行 电网调度机构 制定的有关标 准和规定。微 电网负责 微电网内部设备电气操作,其操作严格执行 GB 26859、GB 26860 等标准的规定。 7.3.2 微电网应配合电网调度机构保障电网安全,严格按照电网调度机构指令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控 制,微电 网运行值班人 员应严格、迅 速和准确地执 行电网调度值 班调度员的调 度指令,不得 以任何借 口拒绝或者拖延执行。 7.3.3 对于电网调度机构调度管辖(许可)范围内的设备,微电网运行值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调度有 关操作制度,按照调度指令执行操作,并如实告知现场情况,答复电网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的询问。 7.3.4 对于电网调度机构调度管辖(许可)范围内的设备,微电网运行值班人员操作前应报电网调度 机构值班调度员,得到同意后方可按照电网调度规程及微电网现场运行规程进行操作。 7.3.5 微电网及微电网机组在紧急状态或故障情况下退出运行,以及因频率、电压等系统原因导致联 络线或机 组解列时,应 立即向电网调 度机构汇报, 不得自行并网 ,经电网调度 机构同意后按 调度指令 并网,微电网应做好事故记录并及时上报电网调度机构。 7.3.6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发生故障脱网后,应及时向电网调度机构报告故障及相关保 护动作情况。 7.3.7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电网侧设备停电检修工作结束恢复供电后,微电网经电网 调度机构 许可后同期并 网。若微电网 已停电,需通 过电网恢复对 微电网内负荷 供电时,应按 次序逐一 恢复内部设备并网。 8T / CEC 182 2018 7.3.8 未经调度机构同意,微电网不得与第三方电网并网。 7.4 并网转独立运行切换 7.4.1 微电网的并网运行到独立运行的切换分为计划性切换和非计划性切换。 7.4.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计划性切换应得到电网调度机构的许可。若出现电压、频 率超出表 1、表 2 规定范围的情况,微电网可根据安全稳定控制策略切换到独立运行。 7.4.3 微电网并网转独立运行时,宜采用不停电切换方式,且切换过渡时间不宜超过 20ms。 7.4.4 微电网并网转独立运行后,微电网应核查确保微电网退出并网点的功率控制策略,启动独立运 行功率控制策略。 7.4.5 微电网在独立运行模式下,应确保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运行信息不发生中断。 7.5 独立转并网运行切换 7.5.1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由独立转入并网模式,并网点电网侧的电压和频率应分别满 足 GB/T 15945 和 GB/T 12325 的要求,并网前微电网运行值班人员应向电网调度机构提出并网申请, 调度机构根据电网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给出并网调度指令。 7.5.2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转并网运行操作,采用同期控制,在微电网与并网点的电 压、频率和相角满足同期条件后才可进行独立转并网模式切换。 7.5.3 微电网独立转并网运行时,宜采用不停电切换方式,不应引起并网点电能质量超出规定范围, 且切换过渡时间不宜超过 20ms。 7.5.4 具备黑启动能力的微电网,应根据系统结构、电源配置及负荷情况制定黑启动方案并向电网调 度机构备案,微电网运行值班人员在黑启动前应确保联络线开关处于冷备用状态。 7.5.5 接入 10kV35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宜具备参与配电网故障恢复的能力。 7.6 二次系统运行 7.6.1 微电网内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微电网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保护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 继电保护 及安全自动装 置发生不正确 动作时,应查 明不正确动作 原因,提出改 进措施并报送 电网调度 机构。 7.6.2 接入 10kV35 kV 配电网的微电网,应按照 DL/T 587 要求开展运行巡视,并做好记录,同时 应结合一次设备检修开展保护定期检验,保护检验周期、内容及要求应遵照 DL/T 995 的相关规定。 7.6.3 微电网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令 2014 年第 14 号要求,坚持"安全分区、 网络专用 、横向隔离、 纵向认证" 的原则, 建立完备的安 全防护体系, 制定相应的管 理措施,满足 安 全等级保护要求。 7.6.4 微电网应确保微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靠运行和上送调度数据的完整、正确。未经电力调度 机构的同意,不得退出微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断开数据传输。 7.6.5 微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运维人员应对自动化系统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测试和记录,确 保系统各项应用功能、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等正常运行;核对监控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按有关规定要求 进 行 报 告。 7.6.6 微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运维人员发现故障或接到设备故障通知后,应立即处理,并及时向电网 调度机构 自动化值班人 员汇报。事后 应详细记录故 障现象、原因 及处理过程, 必要时写出分 析报告, 并报电网调度机构自动化管理部门备案。 7.6.7 微电网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工作,如可能影响到自动化信息报送,应按规定提前向电网调度机 构自动化值班人员汇报,获得准许后方可进行。 9T / CEC 182 2018 7.6.8 微电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设备不得擅自退出运行,发生故障应及时检修并向电网调度机构报告。 7.6.9 微电网监控系统在发生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事件时,应及时向电网调度机构报告。 7.6.10 微电网并入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设备,应纳入所属电网调度机构的管理范围,服从统一调度和 管理,执行电网调度机构制订的各项规程和反事故措施。 8微电网异常故障处理 8.1 微 电 网 负 责 指 挥 微 电 网 内 部 设 备 异 常 的 处 理 , 对 影 响 电 网 运 行 的 故 障 , 电 网 调 度 机 构 可 督 促 微 电 网及时处理。 8.2 当 微 电 网 设 备 在 运 行 过 程 中 出 现 异 常 或 有 报 警 信 号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婴儿洗澡卡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实体1元活动策划方案(3篇)
- 辽宁专业活动策划执行方案(3篇)
- 国企物业春节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考点及答案
- 心动客服面试题目及答案
- 物流运输效率提升优化方案设计模板
- 青春不是生命的终点:议论文思维训练教案
- 宠物临时寄养合同
- 营销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与评估标准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 四圣心源方剂
- 弱电安全技术交底【范本模板】
- 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无人机应急通信
- 生物化学之蛋白质化学(唐炳华)
- 产品保修卡模板
- 二次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八年级集体备课课件
- 包装袋管理制度
-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课件 第4、5章 钢结构检测与加固、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