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余震时,是逃还是躲.doc_第1页
当发生余震时,是逃还是躲.doc_第2页
当发生余震时,是逃还是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发生余震时,是逃还是躲,怎样才算科学防震避震?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地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赵玉涛。赵玉涛明确表示,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镇静的头脑,切不可惊慌失措,到处乱跑;更不可采取盲目的冒险行动,比如跳楼;应有秩序地躲避和防护。 平房 赵玉涛说,市民如果住在平房里,震时在室内,屋外有开阔地带,可以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迅速跑出屋外。如跑出屋外不安全,或因颠动强烈,无法站立,门窗变形无法打开,就留在室内;切不可用手砸玻璃,以免割伤。 在室内应躲在位于离建筑物中心最近的墙根下、炕沿底、坚实的家具旁或钻到床下、书桌底下。若房顶是预制板的,因屋顶太重也可能被压砸,应随机应变。 在室内躲避应采用伏而待定法:即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面朝下,闭上眼、嘴,用鼻呼吸、确保要害部位(头、胸)。这样,地震时虽然房倒屋塌,由于残墙和家具支撑,可免砸又不致窒息。 楼房 赵玉涛认为,如果地震时人在楼房里,千万不可盲目跳楼、乱跑。一因时间太短,门窗震歪,难开误事。二是因楼道狭窄,人多拥挤,不踩伤碰伤,也可能出现压死压伤。三因楼高,跳楼者大多数非伤则亡;即使安全着地,还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比较安全的办法,是选择承重墙较多、坚固的小开间,如厨房、厕所、浴室。因为这些地方结构强,尤其是上下管道,可起支撑阻挡作用。 学校 对于学校如何避震,赵玉涛的看法是:地震时,学生要听从指挥,领导和老师要沉着地指挥学生采取适当的避震措施,切不可慌乱从事,更不能朝楼梯口拥去,以免挤伤、踩伤。特别是楼上的学生千万不可跳楼。 一般在教室里应该想办法就近躲避,如课桌下、讲台旁或内墙根下蹲下。用毛巾、手帕等护鼻子,以免尘土呛到鼻子里、堵住呼吸。 如果正在上课,靠墙坐的学生可紧靠墙根屈身蹲下,中间学生可钻到桌子底下;靠窗户学生要离开窗户,向内墙转移或转移到老师平时告诉的安全地段,如管道较多、支撑力强的小开间房子等。 如果教室是平房,在门口的学生,房外没有高大建筑物,可以迅速跑出。 如果震时正好是下课课余活动时间,在院子里要离开楼房,以免楼倒被压,更不能往屋里跑。 公共场所 如果在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商店等)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 赵玉涛建议,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更不要卷入到人流之中乱拥乱挤,以免挤伤踩死、造成人为的大祸。 在影剧院和候车室大厅,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一般的排椅是用九合板和铸铁架用螺栓联结的。虽然每一片九合板的抗压能力并不大,但一排排椅背联合起来的强度是很大的。此外,舞台脚下、乐池内也是避震的好地方。如果距太平门很近,可视情况,迅速夺门而出。 在商店里购物遇到地震时,应就近躲在大柱子和坚固的柜台或抗压强度较好的商品旁。要离开货架等商品陈列橱,以免砸伤。地震后,应听从指挥人员的安排,有秩序地迅速离开公共场所。 如果在医院遭遇地震,病人要听从医院的安排,或转移或就地避震。能活动的病员,应视所处的条件,或爬在床下,或转移到小开间屋内(如厕所、洗漱间、去污室等),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出行时 赵玉涛说,在城市街道步行遇震时,可把书包等物顶在头上,防止玻璃碎片及墙块、房檐、装饰物等砸伤,迅速跑到街心、空旷场地蹲下。 骑自行车遇震,会使重心不稳、左右摇摆、难以控制,应赶快下车,按上下道顺序停放自行车,就地蹲下,注意防止上空飞落物的袭击。 火车在行驶中遇到地震时,车厢内的旅客应立即采取防御行动。时速不快的情况下,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御行李架上物体坠落伤人;若车速很快,必须采取周密的防御措施。朝行车方向坐着的人,将两脚蹬住座椅,身体前倾,两臂护面;背朝行车方向坐着的人,两手护住后脑部,抬腿收腹紧缩身体;也可迅速躺下滚进座席下拉住钢管,脚蹬座椅或车厢,护住头部。 逃离时 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还要谨防大吊灯摇摆撞破玻璃时碎片的伤害。躲过地震后,应迅速撤到户外。撤离时,头顶柔软物体,保护头部。住高层楼,还要掌握好楼梯的状况,撤离时不能使用电梯,以防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无论公共场所或私人住宅,必须做到三关一灭、六躲:即迅速关闭电、水、气闸门,扑灭火苗;躲开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险陡山坡、深河岸边等,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如果地震时不幸被埋在建筑物下,这时一定要有生存的勇气和斗争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