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相尊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江苏省昆山中学 魏雪虹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将懵懵懂懂的幼齿小儿培养成优秀的青年才俊?这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时代,适时的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人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观的体验,使学生的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得到确立。3、和谐师生关系体现为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相互尊重、体会合作与信任,亲身实践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平等、独立人格和互相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间的平等前提是维护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人格必然体现为师生间的互相尊重。由此可见,互相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二、师生关系的现状最近华商报针对师生关系状况展开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在校期间,你和老师有过冲撞吗?”54.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上学期间,和老师有过冲撞”。对于“冲撞”的原因,51.9%被调查学生回答:“我也不知道,一时冲动就跟老师顶撞了”;23.4%的学生觉得是因为“老师做得不对,不理解学生”;只有24.7%的被调查学生坦言“是自己做得不对”。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54.5%)被调查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三、对影响师生间互相尊重因素的分析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什么师生关系会演变到今天的结果?是什么导致教师失去学生的尊重呢?笔者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1、传统观念的影响世界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在当今社会民主的氛围下,尊重的前提是双方的互动。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然要先尊重别人,同样教师希望获得学生的尊重必然要先尊重学生。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但是,“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许多教师头脑中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忽视学生的人格,导致学生毫无自尊,师生关系紧张。同时“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甚至逆反心理。甚至,个别教师会对顶撞自己的学生当众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丝毫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和感受。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低下韩愈说: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能写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一个英语老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不能解答难题,那么,他就不配学生喊他一声“老师”。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更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补充相关信息。同时,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除了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但一些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望而生厌,教学态度上不负责任,不能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学生。3、教学成绩的重压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一些教师片面强调学习成绩,以学习的优劣为惟一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学生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4、校园制度建设的薄弱由于当前校园制度建设薄弱,学校并没有完善的校园法规对学生进行管理,当学生屡教不改的时候,教师无法依照相关制度给予公正的处理,只能一味用道德进行说教,教育效果甚微。时而久之,当前的校园便出现一种怪现象,学生在校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责任便推在教师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教师不敢轻易“管”学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睁一个眼闭一个眼,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他们更加放肆,漠视法校园法规,随意顶撞教师的教育。在一些私立“贵族”学校中,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教师只是自己父母雇佣的工人。在这种思想的作祟下,教师如何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有人说: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从教师方面来看,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又如何真正尊重学生呢?四、获得学生尊重的几点建议1、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之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认真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教师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消除偏爱因素,特别是犯了错误的学生和暂时还是后进生的学生,最好是与其朋友似的进行沟通,采取公平交流的方法,不能随意打骂学生,体罚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往往比强行压制、粗暴独断更为行之有效。同时,教师应淡化教育者的角色。师生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且应该是朋友、导师的关系。教师必须极力淡化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讲究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切不可处处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妄自尊大,对学生滥用权威。2、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一本书主义”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最后还要懂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为学生所厌恶。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今天的课堂属于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何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可能是我们作为教师更多思考的问题。3、关爱每个学生,赏识所有学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学生也是人,也有感情,有思想。而且现在的学生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眼中的宝贝。在家中,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可是到了学校,却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除非成绩特别好或者能力特别强的,才会得到教师真正的关爱。实际上,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温柔的目光,慈爱的问候;每个学生都希望在教师心中保有特殊的位置。甚至有些后进生,他们有时调皮捣蛋可能只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有的教师自认经常找学生谈话,总是鼓励学生,从不给学生难堪,对学生从怒目相斥,从来都是温言软语。但是,学生却很不喜欢他。实际上,爱不是一味的忍让。今天的孩子,个性复杂,眼界开阔。他们从你的态度、眼神、举止等方面可以感受到你是敷衍了事,做作表面文章还是发自内心真正尊重和关爱。了解学生是关爱他们的前提。只有知道问题的根结,才能对症下药。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面对学生,如果你问他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或许不少教师觉得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以自我感觉来说,多数教师会认为自己的学生虽然不一定了如指掌,但总能了解个七七八八。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一般说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难,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一般表现也不难,再细心一点也能基本了解到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的表现。但学生的内心世界,譬如学生的学习取向,对所喜爱的老师的选择标准,有烦恼喜欢向谁倾诉、对学校、对社会问题的评价、对各种“流行”的喜恶及原因等等,并非每个教师都那么了解。不少学生反映:老师并不了解我们。主要就是在指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又说:“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是对每个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缘故!”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烦恼的事情、犯错的原因、甚至是厌学的根源;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兴趣爱好、特长优点。在对学生真正了解之后,你理解学生了,再去面对学生时,你就能换位思考。公正而且正确地处理学生问题,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单单关爱学生是不够的。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十分浓厚。关爱只能使学生与你拉近距离,怎样才能使学生将你的建议奉为金科玉言呢?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无独有偶,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钱先生上中学时期正处于战乱时期,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既为其中一人。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大学,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4、完善校园制度,加强校园管理“以人为本”,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但并不是说:学生就是上帝;成绩好就万事OK。社会、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