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粉技术要求20110127.doc_第1页
珍珠粉技术要求20110127.doc_第2页
珍珠粉技术要求20110127.doc_第3页
珍珠粉技术要求20110127.doc_第4页
珍珠粉技术要求20110127.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珍珠粉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珍珠粉的范围、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要求。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采用珍珠为原料,经清洗、粉碎、烘干、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珍珠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JJF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3 技术要求3.1原料要求3.1.1珍珠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珍珠标准的要求。3.2 生产工艺 应符合清洗、粉碎、干燥、包装等珍珠粉生产工艺的要求。 3.3感官指标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指标项 目指 标色 泽呈白色或类白色滋味及气味具有本品特有的滋气味,微腥,无异味性状均匀细粉状杂 质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3.4鉴别3.4.1本品在显微镜下应为不规则碎块,半透明,偏光显微镜下具彩虹样光泽,有时可见细密波状纹理。不得检出断面有横向条纹的凌柱状柱晶。3.4.2取本品粉末0.1g,加稀盐酸,即产生大量气泡,滤过,滤液显钙盐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3.4.3取本品粉末0.5g,置研钵中加水3ml,研磨数分钟,移入试管中,加氢氧化钠溶液(10100)10滴,摇匀,再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1100)10滴,边加边摇匀,静置515分钟,上层液显紫色。3.4.4取本品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或浅蓝紫色荧光。3.5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鉴别项 目指 标蛋白质,% 1.8钙(以Ca计),% 36.03.6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 3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 水分,% 1.0粒度,m 75铅,(以Pb计),mg/kg 0.5砷,(以As计),mg/kg 0.3汞,(以Hg计),mg/kg0.3镉,(以Cd计),mg/kg0.13.7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微生物指标项 目指 标菌落总数,cfu/g 1000大肠菌群,MPN/100g 40霉菌,cfu/g 25酵母菌,cfu/g 25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3.8净含量及允许负偏差应符合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规定。4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物料卫生、环境卫生、工艺和人员卫生、厂房、设施、用品用具应参照保健食品GMP规定。5 试验方法5.1感官指标的测定通过目测、口尝评定其外观、色泽、滋味、气味及性状和杂质。5.2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的测定5.2.1蛋白质按GB 5009.5规定的方法测定。5.2.2碳酸钙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5.3理化指标的测定5.3.1水分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5.3.2粒度 取本品,照粒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B第一法,显微镜法)测定,应符合规定。5.3.3铅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5.3.4总砷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5.3.5汞按GB/T 5009.17规定的方法测定。5.3.6镉按GB/T 5009.15规定的方法测定。 5.4微生物指标的测定5.4.1菌落总数按GB 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5.4.2大肠菌群按GB 4789.3规定的方法测定。5.4.3霉菌和酵母按GB 4789.15规定的方法计数。5.4.4致病菌按GB 4789.4、GB/T 4789.5、GB/T 4789.10、GB/T 4789.11规定的方法测定。5.5净含量及允许负偏差按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规定的方法测定。6 检验规则6.1 本技术要求采用型式检验和常规检验。6.1.1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所有要求为型式检验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试制鉴定时;b) 正式生产后,如原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 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d) 正常生产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1.2感官指标、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净含量、水分、灰分、粒度、微生物指标为常规检验项目,其余为非常规检验项目。6.2抽样与组批规则产品以同一次配料生产包装完好的产品为一批,采用随机抽样,在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00g的样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检验,一部分留存备查。7判定规则 受检样品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时,判整批产品为合格品。若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取两倍量样本,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后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整批产品不合格(微生物指标不得复检)。8标签、包装、运输、贮存8.1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8.2包装运输包装外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或批号、数量、质量(重量)、体积、标准号、许可证号、保质期及贮运要求的图形类标志符号。外包装图示标志应符合GB191规定。8.3运输运输过程应防止受潮、曝晒,运输工具洁净。搬运时轻拿轻放,严禁挤压。8.4贮存8.4.1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内,不得与有毒、异味、化学物品同处贮存;箱子堆码应整齐,离地面、墙壁不少于20cm。8.5保质期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保质期为24个月。附录A(规范性附录)碳酸钙测定A1原理钙与络合剂能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其稳定性较钙与指示剂所形成的络合物为强。在适当的pH值范围内,以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EDTA)滴定,在适当当量点时,EDTA就自指示剂络合物中夺取钙离子,使溶液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终点)。根据EDTA络合剂用量,可计算钙的含量。A2试剂分析中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a) 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b) 甲基红指示液(1g/L,GB603);c) 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4.3g加水溶解使成100ml即得);d) 三乙醇胺(总胺量99%110%,三乙醇胺含量86%);e) 钙紫红素指示剂(取钙紫红素0.1g,加无水硫酸钠10g,研磨均匀即得);f) 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标准溶液(EDTA):0.05mol/L(GB/T601)。A3仪器与设备分析天平,250ml锥形瓶,滴定管,滴管等。A4操作步骤取0.12g珍珠粉,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5ml,加热使溶解,加水15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钠试液至溶液显黄色,再继续多加10ml,再加三乙醇胺1ml,摇匀,加钙紫红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粉红色转变为纯蓝色,即得。平行做空白滴定。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5.004mg 的CaCO3。碳酸钙的含量以钙(Ca)计按下式计算。40.08/100.09式中:X碳酸钙的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