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和马.doc_第1页
交通工具和马.doc_第2页
交通工具和马.doc_第3页
交通工具和马.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工具和马(七)电车:天津的有轨电车,出现在围城马路上。当时是单行线;转年又建成双行线。围城马路电车,即白牌(车顶上置一横额,为白色)。当电车通车之日,也是天津沸腾之时,因为人力车夫认为夺去了“胶皮”的生意,使他们本来低微的收入,更受影响而减少。另外,沿途的商民被车行声骚扰也不满意。所以“胶皮团”沿马路游行;有人暗中用砖石投掷电车,砸坏车身。当时电车车票,半圈(如北门至南门)不过铜元六“大子儿”;全程为铜元十二枚。但坐电车的人很少,怕被电去“魂”。原始电车仅有车厢,开电车的人站在车前手扶车压把柄驾驶,既无风挡玻璃,头上只有顶棚伸出;车身也只有一辆。电车公司见无人敢坐电车,就欢迎免费乘坐。这样一来,车子就很拥挤,但因一经身试,便消除了戒心。电车又开始买票收费。但公司又发现,车内混杂,报纸刊登消息、评论,指为不雅,认为与中国礼法“男女不同席”不合。电车公司又添了小型拖车,而且新电车改成木屋式,有车顶有车座(围车一圈,中间空心为站立乘客之用(俗称“站票”。此称非指实际,站立也购有座可坐的同样票价)。小型拖车,则专为妇女儿童乘坐。这才算打开局面。北大关电车站:电车公司原来在西南城角外建有停车场及修理厂,但电车开出之后,不便掉头(白牌电车围城而转,无这种问题)。1908年添设了红牌电车和黄牌电车。往返停顿,需要一个枢纽(既是始发站又是终点站),便选定以北大关为“站头”,因这里人流量最大,利用价值最高。红牌从北大关出发,经官银号、金汤桥,到火车站;黄牌也从北大关开出,经官银号,奔旧日租借旭街(今和平路)到劝业场,到海关(1947年修金刚桥到宁园的电车道,拆除大沽路到海关(河边)一段,实际只到大沽路)。红、黄牌路线相同,但红牌到劝业场后东折,再北折,过万国桥,到火车站,为蓝牌。1918年,修建了由劝业场(不与黄、蓝牌接轨)到老西开教堂(原拟修到海光寺)的绿牌电车。1927年,又开辟了紫牌电车,与黄牌基本同线,但终点标示为海大道。以上六条为基本路线;其中最便利的为绿牌电车,可挥手上下,不论远近都收一样的票价。中山路(金刚桥以北)的电车道为单轨。电车对天津人的出行,可谓“物美价廉”,有些人从西北角到劝业场,只花六个大子儿,在自来水公司(有水塔为记)门前上电车,然后到东南角下车,随后即步行到目的地,既省钱,又可观街景。车上有售票员,每辆车一员,停车到站,听“开电车的”;乘客上下车后,售票员吹一小喇叭,喇叭响后,售票员关车门,电车即驶往下一站。电车的行驶路线,以黄牌、蓝牌为例:始发站北大关,经考工场(华北戏院)、北海楼、官银号(东北角)、崇仁宫、东门脸、马棚胡同(东南城角),然后进入旧日租界,下天仙(后为人民剧场,到三不管,也在此下车)、中原公司(百货大楼)、邮便局(四面钟)、梨栈(法租界)、天增里(劝业场、中国大戏院)、海大道、海关。天津的有轨电车,从1907年开辟围城马路电车道以后,一直是旧天津的市区交通大动脉,到1948年年底,没有任何改进。(八)公共汽车:天津的公共汽车,是先有跑长途的,计其路线,有:津平线到北平,走原去京师大道。津保线到保定,走原去保定大道,经过任邱、大城。津沽线到西大沽,经咸水沽、葛沽。津盐线到盐山,走小站。津沧线到沧州,经杨柳青、静海。津白线到白沟河,经胜芳、霸县。津宝线到宝坻,走汉沟、崔黄口。据1931年调查,所谓长途,最远不过到达宝坻,也只有三百八十七华里。而且路况极坏,只是沿着就有管道(土路)行使。到1931年,长途汽车不过二百来辆,路线总厂只有一千六百华里。市内公共汽车公司:第一家系私人开办,名“同行汽车公司”,始于1924年,车场设于河东大王庄,只往返公司附近的大直沽到万国桥一段,但乘客很多,利润很大(票价贵)。1935年,一有人投资该公司,改为“同兴汽车公司”,拥有汽车三十多辆,并新开了海光寺到大红桥的往返路线。大红桥是河北进津的起点,同兴公司生意很好。天津公共汽车公司,成立于1927年。所营全是黄色菲德禄牌大轿车,人称“黄公共”,车场设在旧法租界二号路(今长春道),系粤商集资经营的,路线有三条:马家口大营门票价铜圆七大子儿国民饭店大营门票价同上马场道桃源村盛德里即到旧日租界,不远即是南市,票价八大子儿这三条线都在市中心区,又都是电车不行驶的干线,客流量很大。1934年,天津特别市政府开始公营公共汽车,行驶于当时无公共交通工具的大经路(东北角到北站),人多车破,管理混乱,未久路线即并入同兴公司经营。1935年,民营云龙公共汽车公司的蓝色汽车上线行驶,被称为“蓝公共”,线路与“黄公共”相同,但向南延长到小刘庄。由于同线行驶,黄蓝车竞相降低票价,由八大子降到俩大子儿。云龙公司只有“蓝公共”十余辆,竞争无力,最后并入“黄公共”。于是,天津只有同兴与天津公共汽车公司两家,各自行驶自营路线。(九)小汽车(轿车):到三十年代,西洋各种小汽车(轿车)已风行一时,天津旧租界的寓公多有购买自用者,以为身份标志。也有的富人不愿养车,愿乘坐出租的小汽车,于是有三十来家“汽车行”应运而生,大部在旧租界内。天津老城之外如河北大街、大胡同、南关下头等只有之达、振立等少数几家,出租小汽车,或货运大汽车。这种小车,一般按时计价,按小汽车的新旧程度,每小时雇车价格在银元两圆上下;另外还要付给汽车司机“酒钱”。对于坐小汽车的人,天津人常投以羡慕的目光,而对一些富人大贾,也称之为“人家是坐汽车的”。是上流社会的象征。天津起初称汽车为“蛤蟆电(殿)”,或是“四轮电(殿)”,是一般市民可望而不可及的。到日本统治天津时期,汽车价格飞涨,小汽车进口也少了;天津马路上,只有伪市政府几辆小汽车出入。大公共汽车,曾一度因缺乏汽油,改为“木炭汽车”,在公共汽车车后,装置一个铁炉,炉内燃烧焦炭,用所发生气体驱动公共汽车。所以公共汽车总量减少,而路上行驶中的公共汽车,也时行时停,常常见到乘客下车推动大汽车的景象。(十)三轮车:三轮车实际是自行车加板车,因为是把自行车后面的衣架改为车厢,七七事变前,三轮车的车厢(车箱)装在前面,后面是车座和脚蹬、大轮盘。1941年,即太平洋战争之后,汽油缺乏,三轮车遂大兴其道,不过,把原来的车箱改在后面,变成了东洋车的车座。三轮车原来是前推式,这时变为后拉式,三轮车夫在前,脚蹬大轮盘,拉动车链,传动飞轮,使后轮旋转;后轮为左右两个,车轴上装座位。原来的包月车有车帷,而三轮车完全是敞开式的,夏天非常凉爽,坐车的人外形展露,也引行人瞩目。当年,有一段流行歌曲,名:三轮车上的小姐,唱到:“三轮车上的小姐真美丽,西装裤子短大衣,张开小嘴笑嘻嘻,两只眼睛叫人迷。”蹬三轮的车夫边蹬边唱,很流行了一阵子。胜利以后,坐惯吉普车飞驰的美国兵,也喜欢上这种“开放式”的车子,往往一手持威士忌酒瓶,往嘴里送酒,又一边搂着娇艳的卖春女人,坐在三轮车上招摇过市,引起天津人的无限愤怒。这个令人诅咒的年代终于一闪而过。(十一)“二等”:在天津城市四郊,一些农民往往把“大铁驴”的后货架,铺上厚垫,作短途客运。客人坐在车后,与蹬车的人成垂直方向,是边远乡村没有交通工具的地方一种变通的办法,蹬者、乘者都经济实惠。另外,在城郊结合部也有人准备几辆旧自行车出租,租车人交一定押金后,即可骑车奔赴目的地;返回交车时,扣除车费后,再将押金退回。(十二)摩托车及“跨子”:摩托车属于机动自行车。天津出现摩托车较晚,都是旧租界的公子哥乘骑,1937年以后,日本宪兵队往往骑绿色摩托自海光寺出行;伪警察局也有黑色或红色摩托车在街上奔驰。伪警察局最多动用的,是另外在车旁带一个“车舱”的“跨子”,如此,便变成两人乘坐一辆摩托车了。坐在车舱里的,往往是小班长、所长之类人物。在沦陷时期,一听到摩托的马达响声,即为不祥之兆,因为不是“红帽衙门”(日本宪兵)、“白帽衙门”(日本警察署),就是中国警察、特务要来了。天津人把摩托车称为“嘟嘟车”,闻其声头发都要立起来了。当然,特务王德春当了天津县长,天津县衙署设在清代天津县衙内,大门开在北门西。王德春出行,没有汽车,就是坐“跨子”。王德春坐在跨子车舱里,身穿日本绿呢军装,旁边是开摩托的伪军,也是绿日本式军装,斜挎“王八盒子”(日本造盒子枪),皮枪套圆型如乌龟状,故名),而且前后有护卫送行。当年,北马路上,人们一闻摩托车声,就立即回避,或躲在路边慢行。这种“跨子”(摩托三轮车),在当年象征凶神恶煞的来临,是很怕人的。(十三)火车:十八世纪,天津出现了近代工业,创设了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以及轮船招商局。近代工业的动力,迫切需要煤,当时的煤靠进口,每吨需要付出五两白银。这一负担是沉重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在清光绪二年(1876),指派专人勘测了开平煤田,过了两年(1878),在天津成立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在唐山开辟矿井采煤。但开矿与运输紧密关联,且天津工业需煤急迫。李鸿章奏请修唐山到天津海口的铁路,但王公大臣十分反对,于是,天津地区的铁路建设,便在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迈出步伐。(1)车站:火车站过去称东站,也因地名称为“老龙头火车站”或老站。老车站,本在旺道庄,建于十九世纪末,后向季家楼方向西移,而位于老龙头地方。1900年后,属于旧俄租界。站前即为万国桥(解放桥),客商往来十分方便。三十年代,外轮在紫竹林各外轮码头下船后,一转身即可登上火车,驶往中国内地;内地货物也可由老车站卸货后,转运到码头的外洋轮船上。过万国桥,大旅馆、饭店、银行、洋行林立,老车站也可说是一个国际列车的车站。这是作为畿辅的天津所独有的。老站,是当之无愧的。北站:也称总站、新站。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当时往返京津之间,都要在老车站上下火车。而老车站属于俄国租借,袁所属仪仗队保卫队,荷枪实弹、部伍众多,于租界地多有不便。袁的大本营在老河北(金刚桥以北,直隶总督衙门在大经路南端,今金钢公园;而文化机关多设在中山公园内),极力设想在本身直接管辖的地区设立交通枢纽,乃有建设自己的新火车站设想。1903年,就在种植园南界,建筑了一个新的火车站,目的既是上下火车就近一些,也是从安全与排场设想。于是,有了这个“新站”;又因处于天津市区以北,也称北站。1938年设立天津特别市后,由于天津铁路分局设在北站附近,把北站变成天津铁路的指挥枢纽,又被称为“总站”。西站: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是津浦铁路始发站,由德国工程师设计,具有德国中古别墅风貌装饰,构造坚固。由于当年按城市区位而定为西站。建筑西站及修筑津浦铁路时,此地属赵家场,曾有居民认为“破坏风水”,当时大打官司,最后仍有站前坟墓数十座,终不迁移,直到抗战胜利仍然保持(圈成小园林)。西站为乘津浦线南去的第一站。(2)“马拉火车”:唐山运煤最好是水运,但因唐山不适开河,只好从胥各庄挖到芦台,再接蓟运河,用木船将煤运津。唐山到胥各庄另修铁路,旨允。铁路铺成后,计六英里,命名“唐胥铁路”。路成了,却无蒸汽机车(车头),就用骡马牵引,成了“马拉火车”或“马拉铁路”。(3)自造火车头:矿井迁往唐山的机械修理厂,按曾在日本筑铁路的英人金达的图纸,自已动手造蒸汽机车。没有料,就拆旧机器上的锅炉、铁架、车轴,终于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火车头。火车头却有一个超前的名字:“中国火箭号”,是1881年6月9日由总工程师柏艾特妻子命名的。火车头的总造价,不过鹰洋520元。这个火车头使用了二十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